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统整和实施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统整和实施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
1. 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不同渠道如问卷、访谈等获取学生的个人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多方面信息。
2. 确定教育目标。
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长期发展规划,制定适合个人的教育发展目标。
3. 制定教学内容和方式。
根据教育目标及学生个性,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授课、实践活动、课外辅导等。
4. 落实评估方式。
制定符合个人发展的评估方法,如笔试、实践检验、口头报告等不同形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估。
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统整
将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的个别化安排进行统一编排,协调各部分在时间安排和内容布置上,形成一个可操作的总体教学计划。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
1. 按计划开展教学。
老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各项教学活动。
2. 跟踪查看效果。
通过学生学习表现与平时成绩对比等方法,了解计划实施效果,做出必要调整。
3. 与家长保持沟通。
与家长合作,共同参与跟踪学习过程,解决在实施个别化计划中出现的问题。
4. 定期评估与修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对个别化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以上是一个以"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统整和实施"为标题的内容框架,希望对你有用。
如果需要修改或补充内容,请告诉我。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个别化教学的需求与日俱增。
培智学校作为一所专注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学校,设计了一套个别化教学计划,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教育。
本文将详细介绍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背景、目标及实施方式。
背景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被迫按照相同的节奏和方法学习,缺乏针对其个人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关注和帮助。
这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学业成绩和自信心逐渐下降。
培智学校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能力和兴趣,因此决定引入个别化教学计划。
目标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指导,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潜能。
具体目标如下:1.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弱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适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满足。
2. 改善学习成绩: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3. 增强自信心:通过个别化的认可和激励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实施方式为了确保个别化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培智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1. 学生评估:通过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评估,全面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
2. 教师培训:培智学校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能够理解个别化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熟练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学计划制定:根据学生评估结果,学校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明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确保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4. 弹性学习环境:培智学校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环境,比如设立多样化的学习小组,协助学生互相学习和合作;开设针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
5. 跟进评估:培智学校对个别化教学计划进行跟进评估,从学生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不断优化调整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个别化教育计划

个别化教育计划
标题:个别化教育计划
引言概述: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制定独特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的教育方式。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下面将从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和评估反馈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个别化教育计划。
一、需求分析
1.1 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
1.2 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1.3 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
二、目标设定
2.1 设定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2.2 确定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目标
2.3 制定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目标计划
三、计划制定
3.1 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时间表和步骤
3.2 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3 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四、实施过程
4.1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进行个别化教学
4.2 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4.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五、评估反馈
5.1 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目标达成情况
5.2 采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
5.3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持续改进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效果
总结: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一种重视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通过需求分析、目标设定、计划制定、实施过程和评估反馈五个方面的细致规划和实施,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希翼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重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一、引言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拥有自身的学习需求和潜力,培智学校深信个别化教学是提供高质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设计了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确保他们的学习成果最大化。
二、个别化教学的背景与意义1. 背景介绍在传统教育中,学生通常按照相同的进度和方式学习。
这种标准化的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困难或积极性下降。
2. 个别化教学的意义个别化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潜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优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支持和资源,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就。
三、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个别化教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培智学生个别化教学计划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学生参与和共享决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个别化教学需要识别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和需求。
因此,学生在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参与,并与教师共享决策权。
2. 目标明确个别化教学计划需要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这些目标应该具体、可操作,并符合学生个人的潜力和需求。
3. 不同化指导个别化教学计划应该提供不同化的指导和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这可能包括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兴趣设置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活动。
4. 个体评估和反馈个别化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定期的个体评估,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需求。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提供针对个体学生的反馈和指导,以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策略和提高学习成绩。
四、个别化教学计划的实施步骤1. 学生评估个别化教学计划的第一步是对学生进行评估,以了解他们的学习风格、能力水平和学习需求。
评估可以包括问卷调查、观察和学业成绩分析等方式。
2. 教师与学生讨论基于评估结果,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和个别化需求。
这种讨论有助于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信关系,并确保个别化教学计划符合学生的期望和需求。
“个别化教育计划”提高培智课堂效率

“个别化教育计划”提高培智课堂效率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概念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
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核心理念是“因
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个体差异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
学习和成长。
1. 知识结构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对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循序渐进地
进行教学,避免学生因学习困难而放弃学习的情况发生。
2. 学习方式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途径,
尊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习素养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包括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的人才。
三、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培智课堂中的应用
2. 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培智课堂注重培养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个别化教育计划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1. 充分了解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实施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包括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能力等,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2. 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
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包括知识结构、学习方式和学习素养的培养等。
3. 积极引导学生:在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时,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
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摘要本文以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问卷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实施及困难情况。
在IEP制定方面,发现:(1)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员比较单一;(2)IEP会议召开时间和拟定时间较晚,费时费力;(3)IEP的项目内容和应用科目基本完整,但相关服务问题较突出。
在IEP实施方面,发现:(1)IEP目标的评估比较及时;(2)教师较少参考IEP进行教学;(3)行政协助有待加强。
在IEP使用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有:(1)教师普遍感到使用IEP的困难程度较高,主要难点集中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少、教师工作繁重、IEP格式内容繁琐、学年间缺乏连贯性、教学时间不足、预定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符等方面;(2)教师年龄、教龄和是否接受过专业训练是影响教师困难程度的主要因素。
建议:未来应进一步规范IEP的制定;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IEP的简化或电子化;促进IEP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的落实;加强教师的专业训练。
关键词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困难分类号G7641问题提出1975年,美国在《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theEducmion 0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中明确规定为每位特殊学生发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
此后,IEP 在美国生根发芽,成为发展适性且高效特殊教育的桥梁。
然而,IEP的制定与实施一直是富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话题。
制定方面,IEP项目内容繁琐,学生信息搜集和文本撰写非常耗时;学生现况和相关服务项目缺失严重;教师是IEP会议的主导者,家长作用小;学生对自己的IEP一无所知。
实施方面,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从内容中看出学生的进步情形。
这表明,IEP在美国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大陆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IEP。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

对智障儿童开展个别化教学智障儿童教育是特殊教育中较为复杂和难度较大的教育,由于智障儿童的发展差异较大,普通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以及特殊教育中的分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我国现在的智障教育模式是以学科教学为主,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而言现在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很不适应他们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开展智障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对智障儿童进行个别化教学,根据智障儿童的不同情况,量体裁衣,制订切合不同学生实际的个别化教学方案,提高智障教育教学的效果。
在积极探索和实施过程中笔者以为:一、加强学习,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明确提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
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1994年国际特殊教育大会上发表的《萨拉曼卡宣言》中指出:每一个儿童都有独一无二的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育体系的设计和教育方案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与需要的广泛差异。
2000年,第19届国际听障人士教育会议暨第七届亚太地区聋教育会议宣言中也指出:我们极力提倡在主流学校、特殊学校或特教班,为听障人士提供合适的教育机会和辅导服务,以便适合学员的个别需要。
由此可见,尊重、适应、满足每一个特殊儿童的需要是国际特殊教育界的共识。
把个别教育计划深入地、全面地推开,必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主要教师的思想认识问题。
因此在推行个别教育计划之前,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个别教育计划的理论,让大家认识到个别教育计划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手段,而不是目的。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真正地促进智障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特殊教育的效益。
针对智障儿童的个别化教学不仅仅是智障儿童本身的个别差异所要求的,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老师们明确实施个别教育的意义以及熟知个别教育计划制定的实施过程,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现代智障儿童教育观。
“个别化教育计划”提高培智课堂效率

“个别化教育计划”提高培智课堂效率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的一种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个别化教育计划已经成为提高培智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提高培智课堂效率。
一、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概念和作用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的一种教学方案。
它不同于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而是将学生的特点、需求和潜能充分考虑在内,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教学要素,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更高效地学习和成长。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潜能都各不相同,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 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阶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 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个别化教育计划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定制,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重要性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对于提高培智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和学习需求,如果只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影响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2. 方便教师进行个体化指导。
通过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教师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摘要本文以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问卷了解个别化教育计划(IEP)的制定、实施及困难情况。
在IEP制定方面,发现:(1)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员比较单一;(2)IEP会议召开时间和拟定时间较晚,费时费力;(3)IEP的项目内容和应用科目基本完整,但相关服务问题较突出。
在IEP实施方面,发现:(1)IEP目标的评估比较及时;(2)教师较少参考IEP进行教学;(3)行政协助有待加强。
在IEP使用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有:(1)教师普遍感到使用IEP的困难程度较高,主要难点集中在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少、教师工作繁重、IEP格式内容繁琐、学年间缺乏连贯性、教学时间不足、预定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符等方面;(2)教师年龄、教龄和是否接受过专业训练是影响教师困难程度的主要因素。
建议:未来应进一步规范IEP的制定;相关专业人员的参与;IEP的简化或电子化;促进IEP目标在课程与教学中的落实;加强教师的专业训练。
关键词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困难分类号G7641问题提出1975年,美国在《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案》(theEducmion 0f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中明确规定为每位特殊学生发展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IEP)。
此后,IEP 在美国生根发芽,成为发展适性且高效特殊教育的桥梁。
然而,IEP的制定与实施一直是富有挑战性和争议性的话题。
制定方面,IEP项目内容繁琐,学生信息搜集和文本撰写非常耗时;学生现况和相关服务项目缺失严重;教师是IEP会议的主导者,家长作用小;学生对自己的IEP一无所知。
实施方面,预设目标与实际教学脱节;无法从内容中看出学生的进步情形。
这表明,IEP在美国的使用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大陆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IEP。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促生了不少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也不断丰富(包括IEP文本分析、实践研究等)。
朱剑平、姚向煜等人对沪、苏地区随班就读学生IEP进行调查,发现IEP制定、实施和评价欠完善,对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制定指导性弱,家长参与度低。
随着随班就读的不断发展,培智学校招生对象面临转型,其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培智学校IEP制定情况如何?实施情况如何?教师使用IEP 有何困难?教师个人背景对困难情况有何影响?这些问题在已有研究中鲜有涉及。
据此,本研究以杭州市6所培智学校115位教师为研究对象,对IEP制定、实施及教师使用IEP 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进行调查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杭州市共建有13所培智学校,基本形成“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格局。
本研究随机抽取其中6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34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率为76.67%。
样本基本信息分布情况见表1。
2.2研究工具参考林幸台、吴俐俐脚、胡永崇的研究内容,自编《培智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及困难的调查问卷》。
邀请3位专家学者及2位特殊教育教师对问卷内容进行效度检验(见表2),5位专家均认为问卷有效。
再针对专家提出的意见对问卷进行修自编问卷主要包括基本资料、IEP制定情况、实施情况及使用的困难四部分(见表3)。
基本资料部分共7个题目,用于收集教师个人背景信息。
IEP制定情况部分共8个题目,用于了解教师撰写IEP的情况。
IEP实施情况部分共4个题目,用于了解教师制定IEP的情况。
IEP使用的困难部分共15个题目,包括支援部分(1-5题)、制定部分(6-10题)和实施部分(11-15题)三个维度,用于了解参与调查教师在这三个维度上的困难情况。
其中,IEP的支援是指教师在制定与实施IEP时可能需要的支持与援助;IEP的制定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撰写IEP的过程;IEP的实施是指教师根据IEP内容执行IEP的过程。
采用5点计分,1为“完全不困难”,5为“相当困难”,平均分为3分,得分等于3表示困难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得分越高表示困难程度越高。
经检测,此部分问卷总体α信度系数为0.886,分半信度系数为0.734,信度高。
采用相关分析,发现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784-0.835之间,题目同质性好。
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44-0.582之间,明显小于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各维度较好地反应了所测内容,结构效度好。
2.3数据处理用SPSS18.0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制定情况由表4可见,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75.7%)。
但IEP使用对象不够“个别化”,仅有部分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40.4%),甚至小部分教师以小组(9.1%)或者班级(15.2%)为单位为学生制定IEP。
参与IEP制定的人员也比较单一,任课教师(93.8%)是IEP的主要制定者,专业人员(36.1%)、学生自己(35.1%)和专家学者(16.5%)的参与少。
由表5可见,IEP会议召开的时间较晚,近一半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召开IEP会议(46.5%)。
IEP拟定时间也欠及时,大部分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制定好学生的IEP (60.6%),甚至有极少数教师到期中才为学生制定IEP (3.0%)。
最后,教师制定IEP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其中,选择“10小时及以上”的教师人数最多(34.3%),仅有小部分教师能在3个小时内拟定好一份IEP(15.2%)。
由表6可见,绝大部分IEP都具备学生基本资料(95.8%)、学生现况描述(94.8%)、短期目标(94.8%)和长期目标(92.78%)等项目,但相关服务项目的出现率较低(39.6%)。
在应用科目上,生活语文(70.4%)、生活适应(68.4%)和生活数学(67.4%)的使用频率较高。
3.2实施情况由表7可见,IEP目标的评估较及时,超过一半的教师会在下课后马上评估学生的IEP目标(53.5%),甚至小部分教师会在上课时进行评估(12.1%)。
但IEP的参考频率较低,仅有部分教师会每星期参考1-2次IEP(27.3%)。
在修改频率上,选择“视短期目标的评估结果而定”的教师人数最多(39.4%),小部分教师每个月修改一次IEP(19.2%)。
在行政协助上,近一半教师认为IEP的行政协助较多(47.5%),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行政协助较少(29.3%),甚至认为行政协助几乎没有(10.1%)。
3.3困难情况由表8可见,教师普遍感到使用IEP的困难程度较高,总问卷平均分(M=3.10)高于中等困难程度的3分。
各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其中,实施部分的得分最高(M=3.16)。
由表9可见,在支援部分,除“相关专业人员(如医生、训练师等)参与IEP不足”(M=3.87)和“教学或行政工作繁重”(M=3.62)外,其他题目的得分均低于中等困难的3分。
在得分最高的两题电“中等困难”以上(包括“相当困难”和“比较困难”,下同)人数显著多于“中等困难”以下(包括“稍微困难”和“完全不困难”,下同)人数(x2=40.89,p0.05)。
但不同年龄教师在IEP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99,p=0.01)。
经多重比较发现,30岁以下(M=2.91)教师在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显著低于38岁以上(M=3.60)教师(p<0.05)。
其次,不同教龄教师在IEP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50,p=0.02)。
经多重比较发现,3年及以下(M=2.82)教师在支援部分的困难程度显著低于11年以上(M=3.41)教师(p<0.05)。
再者,未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使用IEP 的困难程度高于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
经独立样本t 检验发现,有无接受过IEP专业训练的教师在制定部分(t=-1.97,t=0.05)和总问卷(t=-2.01,p=0.04)的困难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4.1 IEP的制定情况4.1.1 IEP的使用率为中等偏上,不够“个别化”,且制定人员较单一本研究显示,75.7%的教师正在使用IEP。
这一结果与姚向煜发现的“95%的随班就读学生制定了IEP”差别较大,可能与研究对象和样本量不同有关。
但本研究结果与李翠玲发现“79.9%的教师为学生制定了IEP”相似。
这说明培智学校已经意识到了IEP的重要性,但IEP使用率仍有提升空间。
同时,本研究发现,仅有40.4%的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
这与胡永崇发现“92.5%的教师为每个学生制定IEP”差异较大,说明教师对IEP内涵与精神的理解有待提高。
IEP 是为了落实某位学生个别化教学而制定的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服务文件。
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差异,以及“量身定做”的教育服务。
但部分教师仍以小组、甚至班级为单位制定IEP,这显然违背了IEP的精神。
研究还发现,任课教师是IEP的主要制定者。
这可能是因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了解,对其未来的学习规划也较有预测性。
但专业人员、学生自己和专家学者的参与较少。
这说明目前IEP的制定人员较为单一,其代表性与周延性有待加强,但IEP专业团队合作初具雏形。
4.1.2会议时间和拟定时间较晚,费时费力本研究显示,46.5%的教师在开学后一个月才召开IEP 会议;60.6%的教师开学后一个月才为学生制定IEP。
这与箫朱亮发现的“64.9%的教师在开学后一个月内拟定IEP”相似。
然而,IEP制定前的这段时间,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品质可能会受影响。
台湾地区新修订的特殊教育法施行细则明确规定,学校应在新生或转学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拟定IEP,其余学生的IEP应该开学前拟定。
这些规定表明,IEP 的制定应具有及时性。
相比之下,目前大陆地区培智学校IEP 制定的效率亟待提高。
研究还发现,34.3%的教师拟定一份IEP需要花费10个小时以上的时间,仅有15.2%教师能在3个小时内制定一份IEP。
这说明,IEP的拟定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师负担重。
4.1.3项目内容和应用科目基本完整,但相关服务问题较突出本研究显示,学生基本资料、短期目标、学生现况描述和长期目标的出现率最高。
这说明教师对IEP的基本项目有一定了解,并能较为完整地制定IEP。
但相关服务项目的出现率较低。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对相关服务项目的内涵不够了解;二是学校能提供感统训练、语言训练等相关服务的教师少,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研究还发现,生活语文(70.4%)、生活适应(68.4%)和生活数学(67.4%)的应用频率较高。
这与辛伟豪等人研究发现的“生活数学(91.67%)、生活适应(91.67%)和生活语文(83.33%)的使用频率最高”相似,但在具体科目的使用率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