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本为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院检验科的检验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并提供可追溯的检验结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是医院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检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1. 检验质量管理委员会(1)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及职责(2)委员会主席和秘书的职责2. 质量管理科(1)质量管理科的设置及职责(2)质量管理科人员的职责分工三、质量管理体系1. 质量方针与目标(1)质量方针的制定和宣传(2)质量目标的设定和评估2. 质量管理手册(1)编写和维护质量管理手册(2)质量管理手册的执行和评估3. 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1)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2)制定和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四、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计划(1)制定质量控制计划的流程和方法(2)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和评估2. 质量控制样本(1)质量控制样本的来源和管理(2)质量控制样本的使用和评估3. 质量控制指标(1)各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指标设定(2)质量控制指标的监测和调整五、检验设备和仪器管理1. 设备的选购和验收(1)设备采购的流程和标准(2)设备验收的方法和标准2. 设备的维护与保养(1)设备维护保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2)设备故障处理和记录3. 设备的校准和验证(1)设备校准和验证的程序和标准(2)设备校准和验证记录的管理六、标本采样、处理和储存1. 标本采集要求(1)标本采集方法和要求(2)标本采集器具的清洁和管理2. 标本处理和储存(1)标本处理和储存的方法和要求(2)标本处理和储存记录的管理七、质量评价与监控1. 内外部质量评价(1)内部质量评价的方法和要求(2)外部质量评价的参与和管理 2. 质量监控(1)质量监控的流程和方法(2)质量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八、文件和记录管理1. 文件管理(1)文件的编制、管理和控制(2)文件的修订和废止2. 记录管理(1)各类记录的管理要求(2)记录的保存和归档九、培训与质量提升1. 培训计划和实施(1)培训计划的制定和评估(2)培训实施的方法和效果评估 2. 质量提升活动(1)质量提升的目标和策略(2)质量提升活动的具体实施十、附件本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质量管理手册2. 质量控制样本记录表3. 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4. 标本采集和处理记录表5. 内部质量评价报告6. 外部质量评价报告7. 岗位职责分工表8. 培训计划及记录表9. 质量提升活动记录表十一、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规范》注释:该规范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对临床检验质量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导原则。

医院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一、前言医院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特制定本制度,对医院检验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

二、组织架构1.成立医院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价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

2.检验科设立质量监控小组,负责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监督和指导。

三、检验流程质量管理1.标本采集(1)严格执行标本采集标准操作流程,确保标本采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对采集标本进行核对,确认患者信息、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

2.标本运送(1)标本运送过程中,确保标本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

(2)采用专用运送工具,防止标本污染。

3.标本检测(1)严格按照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确保检测过程准确无误。

(2)对检测仪器进行定期校准、维护,确保仪器性能稳定。

4.结果报告(1)对检验结果进行审核,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2)按照规定格式及时出具检验报告,并注明检验日期、检验者等信息。

5.质量监控(1)对检验过程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各项操作符合规范。

(2)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四、人员管理1.对检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掌握检验操作技能和质量管理知识。

2.定期对检验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

3.对检验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

五、设备管理1.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对检验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结果准确。

3.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以便追踪和评估。

六、信息管理1.建立检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信息的高效、安全传输。

2.对检验信息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

3.对检验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七、持续改进1.定期对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根据临床需求,不断优化检验流程,提高检验质量。

3.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持续改进检验技术和管理水平。

八、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医院各部门应严格遵守。

检验科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保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本医院检验科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检验科的质量保证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检验科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规章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促进质量连续改进,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第二章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第四条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包含质量目标、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

第五条质量目标是检验科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要与医院整体发展目标相全都。

第六条质量政策是检验科管理层订立的关于质量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第七条质量手册是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编写和记录,包含质量目标、质量政策、组织结构、工作职责、流程和相关掌控等信息。

第八条程序文件是对于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要求以及相应的掌控措施的文件。

第九条记录包含日常工作记录、审查记录、评审记录等,必需详实、准确、完整。

第三章质量管理责任制第十条检验科质量管理层具有最高责任,应订立质量管理方针和目标,落实各项质量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检验科质量管理层应定期召开质量管理睬议,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第十二条检验科质量管理层应建立和维护质量管理体系,确保质量管理文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十三条各级管理人员应依照职责分工,推动质量管理制度的实施,保障工作落实。

第十四条全部工作人员应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和程序文件执行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五条各级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应不绝学习和提高自身技能,不绝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要求。

第四章质量管理措施第十六条检验科应建立和维护先进、可靠的检验设备和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检验科应设置完善的样本管理制度,确保样本的手记、保管、运输和处理符合规范。

第十八条检验科应建立标本追溯制度,确保每个样本的来源和使用情况都能够追溯。

第十九条检验科应建立质量掌控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每个检验步骤都符合要求。

第二十条检验科应定期进行内部质量评审和外部质量评审,及时发现并矫正各项问题。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1 为了确保医院检验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权益,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检验科所有检验项目、检验流程和检验人员。

1.3 检验科应建立健全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方面,持续提高检验质量。

二、组织结构与职责2.1 检验科设有一个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检验质量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2 质量管理小组成员由检验科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管理员、检验人员等组成,其中主任为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

2.3 质量管理小组的职责:2.3.1 制定和修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和发布。

2.3.2 组织实施内部质量审核,监控检验质量,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2.3.3 组织对检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2.3.4 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设备性能稳定。

2.3.5 建立和维护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确保检验数据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三、检验流程管理3.1 检验科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检验流程,明确检验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3.2 检验人员应按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3.3 检验科应加强对检验项目的管理,对检验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3.4 检验科应根据检验项目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技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3.5 检验科应加强对检验样本的管理,确保样本的采集、运输、储存等环节符合相关要求。

四、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4.1 检验科应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检验过程进行监控,确保检验质量。

4.2 检验科应定期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包括定值质控、不定值质控和比对试验等,评估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检验设备的性能。

4.3 检验科应参加外部质量评价,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各组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各组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一、临床血、体液检验质量管理要求1.临床检验工作人员要熟悉本专业质量控制理论和具体方法。

2.建立健全的临床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检验的一切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依照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要求认真做好检验标本的收集、采集和送检。

5.对有计量标准的各件仪器、器皿必须经过校正标定,合格后方准使用。

血细胞计数仪、血红蛋白仪、尿液分析仪要定期调试、校正,同时,以血、尿液质控物作对照。

6.认真开展临床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1)临床检验中,应对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HCT;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及胆红质定性等尿10项实行质量控制。

(2)对尿蛋白定性、尿糖定性、酮体和胆红质定性等试验,要用尿液质控物对每个专业人员进行质量考核,使每个专业人员的质量标准达到要求。

7.在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必须参加省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量评比活动。

8.对检测操作中出现的失控“脱靶”项目,要停止报告,查找原因,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再作正确报告。

9.定期对质控工作进行总结,对质控不合格者,责令其整顿,限期改正。

二、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要求L临床生化检测人员必须掌握本专业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

2.建立健全临床生化检验室的科学管理制度。

3.临床生化检验各项操作要做到规范化、程序化。

4.认真做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

检验标本的收集时间、采集方法及送检过程必须符合生化检验要求。

5.对检测系统进行检查,如定期按生化组的仪器维护保养SOP对仪器做好日、周、月、季的工作。

6.按要求使用统一供应的商品试剂,如各种标准液和生化检测试剂,减少各项参考值的误差,以促进检验方法的统一和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7.统一按照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各项生化检测方法,如没有统一推荐方法的,要求选择精密度、准确度、敏感度较高的检验方法并须经方法学评价和对比试验,使之符合要求。

8.按卫生部规定和要求,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对每项控制项目,须测出O.C.V.和R.C.V.值,R.C.V.值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医院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确保医院检验科工作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质量管理体系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质量职责,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检验科主任负责全面质量管理,组织实施本制度,对检验质量负总责。

3.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负责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质量目标的实现。

4.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检验质量。

三、质量控制措施1. 室内质量控制(1)各专业实验室应制定质量控制制度,开展室内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每日进行室内质控,记录质控结果,对失控情况进行分析、纠正,并采取预防措施。

(3)定期对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报告,采取措施改进。

2. 室间质量控制(1)积极参加部、省、市各级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检验质量水平。

(2)对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制定改进措施。

3. 仪器设备管理(1)建立健全仪器设备档案,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校准。

(2)新引进或维修后的仪器设备,须经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

4. 试剂和耗材管理(1)建立试剂和耗材采购、验收、储存、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

(2)采购试剂和耗材应选用正规厂家,确保质量。

5. 标本管理(1)规范标本采集、运送、保存等环节,确保标本质量。

(2)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标识,确保标本与检验结果的一致性。

四、质量审核与评价1. 定期对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

2. 对检验质量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检验结果准确性等。

3. 对检验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五、奖惩与责任1. 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检验质量问题的部门和个人,依据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11、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业务培训。

2、要有科学管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

3、订立认真的统一操作规程。

4、专人负责本室全面质控工作。

5、做好标本测定前采样处理和测定后结果处理的质量。

6、正确使用和维护本室的仪器设备和定期检定校正仪器。

7、做好室内监控,了解监控清洁的误差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乐观参加室内质评,对室内质评的成绩认真分析,失控项目及时检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检验科质量管理制度2一、检验科必需把检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普及提高质量管理和质量掌控理论知识,使之成为每个检验人员的自发行动。

同时,依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和临床检验中心的要求,依据《医疗机构临床试验室管理方法》,全面加强技术质量管理。

二、检验科必需建立和健全科、室(组)二级技术质量管理组织,适当布置兼职人员负责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管理内容包含:目标、计划、指标、方法、措施、检查、总结、效果评价及反馈信息,定期向上级报告。

三、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掌控,确保标本质量,订立并严格执行标本送检与接收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重新手记。

对不能立刻检验的标本,应按要求妥当保管。

四、订立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及维护规程,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五、检验科各专业试验室应建立试验室内部质量掌控程序并严格执行,如实记录室内质量掌控各项数据,定期分析小结。

显现质量失控现象时,应当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矫正措施,并做好相关记录。

乐观参加全国和/或浙江省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努力提高质量水平。

六、重视分析后的质量掌控,试验室有专人负责检验结果的审核和检验报告的签发,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或可疑时,自动与临床科室联系。

七、加强检验科的信息掌控与文件管理,建立完善各种质量和技术记录。

八、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人员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严防过错事故发生,保证检验科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检验科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对检验科质量与安全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改进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的制度。

第三条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科室的基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全体检验科工作人员,包括检验科主任、检验师和技术人员。

第四条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宗旨是以质量与安全为中心,以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为手段,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和安全风险的降低。

第五条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科学性、合法性、公正性、公开性、效益性、监控性和持续改进性。

第六条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和持续改进等。

第七条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解释由检验科主任负责,并报相关领导批准执行。

第二章质量管理第一条质量管理是指对检验科工作质量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活动,要求科内每个工作流程都要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

第二条质量管理的目标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检查和验收、质量记录和报告、质量培训和考核等。

第四条质量方针和目标是指检验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科的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制定的科室质量方针和目标。

第五条质量检查和验收是指对检验科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实验室设备的检查、试剂的验收、工作场所的检查等。

第六条质量记录和报告是指检验科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要求,及时、准确地记录和报告有关质量管理的工作,包括工作记录、质量报告、异常处理记录等。

第七条质量培训和考核是指检验科要定期进行质量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确保工作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一条安全管理是指对检验科工作安全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活动,要求科内每个工作环节都要注意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检验科检验质量管理制度
一、标本采集接收
(一)标本采集时,要核对患者科别、姓名、性别、年龄,核对患者检验目的和检验项目;要了解患者饮食、活动、体位、药物、输液等生理情况。

(二)明确抗凝及抗凝剂种类、与血液比例及时混匀。

(三)明确标本留取时间、类型、标本量,防腐剂种类及与标本比例。

(四)所有急诊、重要标本需确认合格后接收、记录接收时间、签名,及时转交。

(五)所有常规标本核对后,如有疑问及时与有关科室联系。

二、标本保存
(一)当天不能检测的标本,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不同及时分离、合理保存。

(二)当天检测完成的所有标本,按要求全部保存,做到整齐、有序、标志明显,便于查找。

(三)标本加盖或用塑料袋密封保存。

三、标本编号
(一)检验标本实行“唯一性”编号。

做到字迹清楚,注意编号位置及编号清晰度。

(二)编号后标本必须插在试管架规定相应位置并核对一遍。

(三)发现不合格标本必须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并填写不合格反馈单。

(四)科内实验室之间标本及时转送,并作记录。

(五)急诊、重要标本及时签收、登记并通知相关人员尽快处理与检测。

四、标本分离
(一)已编号标本必须再次核对一遍。

(二)及时离心,注意离心速度、时间、温度、对称情况及试管有无裂痕。

(三)分离后血清必须无纤维蛋白丝。

五、定标、质控
(一)提前15~30分钟取出标准品、质控品、融化、平衡、混匀后使用。

(二)仪器保养后开启(如仪器开启前卫生清洁),在状态正常情况下,按仪器定标、质控程序操作。

(三)检测标本前,必须记录质控数据,如有失控,分析失控原因,纠正并记录。

六、标本检测
(一)装载标本时,必须再次确认标本编号。

完成后,下载标本时,必须核对标本号。

(二)注意标本混匀、分离清晰。

(三)及时观察检验结果及仪器运行状态,及时处理。

(四)急诊标本及时处理。

七、报告单审核
(一)检验报告单所有信息与检验申请单,患者标本一致。

(二)异常结果重点审核(包括超出参考范围及危及生命结果)。

1.标本重新核对。

2.检查仪器试剂问题。

3.历史回顾。

4.结合临床诊断。

5.有疑问重新检测,如有必要重留标本。

6.危及生命结果及时与临床联系,提醒临床是否由标本原因造成结果异常。

八、申请单输入
(一)注意患者信息准确性。

(二)结果或病人信息修改后,必须进行确认保存。

(三)病区收费及时记账。

九、打印报告单
(一)成批打印报告单前,必须试打印一张,确保打印准确性。

(二)浏览当天所有报告打印情况。

十、分发报告单
(一)准确、及时分送报告单。

(二)必须有两人核对分发情况,登记填写,接收部门签收。

(三)遇到无报告单或数量极少的科室,要特别注意核查。

十一、医疗纠纷处理
(一)纠纷发生时,必须尽快提出合理处理方案,有困难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二)记录整个过程。

十二、劳动纪律
(一)早班、中班、值班必须按时到岗。

窗口服务时间务必准时。

(二)做好交接班及记录。

十三、应急措施
发生局部停电、停水、网络或个别仪器、电脑、打印机故障时,必须明确应急的供电系统和备用的急诊设备以及相关人员的联系电话。

十四、防止院感
(一)安全防护
1.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上班时间必须穿工作服,采血时必须戴口罩、戴工作帽、手套。

特殊实验室穿隔离衣或防护服。

2.静脉采血须一人一针一垫一带;对病人操作前尽量保持手的清洁。

采血时规范消毒,若遇针刺伤,紧急处理。

3.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各种器具(血管钳、消毒罐)应及时消毒、清洗。

4.桌面、地面消毒每天1次,消毒灵1小包(20克)/8千克水(含有效氯 500mg/L)。

5.空气消毒每房间每天紫外线消毒1小时以上(紫外线灯需记录
累计时间)。

6.检验报告单电脑打印发放。

7.工作中如遇血液或分泌物污染台面、地面或工作服,必须及时消毒、清洁,下班以前务必注意手的清洁,有条件者进行洗脸、漱口,防止实验室内感染。

8.不准在工作场所吃东西,值班室桌子、凳子、床、棉被、更衣室、会议室以及办公室保持清洁,不能用有传染源的抹布、拖把污染清洁区。

(二)污物处理
1.试管、玻片、培养平皿,消毒灵1小包/2千克水(含有效氯2000mg/L)浸泡半小时以上。

2.废弃培养基消毒应高压消毒。

3.生活垃圾(黑袋)、生物垃圾(黄袋,包括注射器、血液、其他分泌物、污染的竹签、一次性试管、卫生纸、尿杯、纸盒等)、放射性垃圾(红色)必须分开。

4.生物垃圾须统一焚烧,不得外流。

注射器、针头放在专用锐器盒内,统一集中、回收、处理。

十五、记录内容
(一)记录仪器使用、维护、保养、维修。

(二)记录定标、质控、分析失控原因、纠正后记录。

(三)记录急诊、重要标本接收、报告。

(四)记录交接班。

(五)记录异常结果复查。

(六)记录冰箱温度,空气温湿度。

(七)记录标本处理。

(八)记录紫外灯消毒。

(九)记录试剂加载。

(十)记录工作量及总收入。

(十一)记录不合格标本及反馈单。

(十二)记录检验结果信息反馈及投诉抱怨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