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七章 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植物生长物质(plant growth substance) 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微量化学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植物激素(plant hormone,phytohormone)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合成部位运往作用部位、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小分子有机物。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脱落酸、乙烯。
另外有人建议将油菜素甾体类、茉莉酸类也列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 一些具有类似于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
如:2,4-D、萘乙酸、乙烯利等。
极性运输(polar transport) 物质只能从植物形态学的一端向另一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的现象,如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向基性运输。
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偏上生长(epinasty growth)指器官的上部生长速度快于下部的现象。
乙烯对茎和叶柄都有偏上生长的作用,从而造成茎的横向生长和叶片下垂。
生长延缓剂(growth retardant) 抑制植物亚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抑制节间伸长而不抑制顶芽生长,其效应可被活性GA所解除。
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生长延缓剂有矮壮素、烯效唑、缩节安等。
生长抑制剂(growth inhibitor) 抑制顶端分生组织生长的生长调节剂,它能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破坏顶端优势,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常见的有脱落酸、青鲜素、水杨酸、整形素等。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一般是属于蛋白质。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IAA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最早发现的一种生长素类植物激素,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主要促进细胞伸长);中等浓度抑制生长;高浓度可导致植物死亡。
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思考题及答案第一章1.植物细胞和土壤溶液水势的组成有何异同点?答案:2一个细胞放在纯水中水势和体积如何变化?答案:水势升高,体积变大。
3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形式及其与植物代谢强度、抗逆性有何关系?答案:存在形式:束缚水,自由水;与植物代谢强度、抗逆性关系: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较高时,植物代谢活跃,但抗逆性差;反之,代谢活性低,但抗逆性较强。
4.气孔运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答案:机制:淀粉-糖转化学说,无机离子吸收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影响因素:凡能影响光合作用和叶子水分状况的各种因素:①光照(主要因素)②温度③二氧化碳(影响显著)④叶片含水量。
5水分进出植物体的途径及动力。
答案:途径: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动力:①上端原动力—蒸腾拉力;②下端原动力—根压;③中间原动力—水分子间的内聚力及导管壁附着力。
6.如何区别主动吸水与被动吸水?答案:第二章1.溶液培养法有哪些类型?用溶液培养植物时应注意的事项?答案:s2如何确定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有哪些生理作用?答案:植物必须元素的三个标准:①由于该元素缺乏,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②去除该元素则表现出专一缺乏症,且这种缺乏症可以预防恢复;③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生理作用:①是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②是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③起电化学作用,即离子浓度的平衡,胶体的稳定和电荷中和。
3植物细胞通过哪些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答案:离子通道运输,载体运输,离子泵运输,胞饮作用。
4.试述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硝酸盐是如何进行还原和氨基酸的同化?答案:硝酸盐的还原:①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过程是由细胞质中的硝酸还原酶催化的。
硝酸盐还原的步骤:②亚硝酸盐还原成氨是由叶绿体中的亚硝酸还原酸催化的,其酶促过程如下式:氨基酸的同化:谷氨酸脱氢酶途径,氨基交换作用,酰胺合成酶途径。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一、形态、解剖、胚胎部分1.种子的基本结构是什么?以蓖麻和小麦的种子为例详细说明。
答:种子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2.为什么说胚是新植物体的原始体?答:胚是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又能发育成种子,有生命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新个体,所以胚是植物的新个体。
或胚是新一代植物体的原始体,由胚芽、胚根、胚轴、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芽由生长点和幼叶组成;胚根由生长点和根冠组成;双子叶植物有两片子叶,单子叶植物有一片子叶(裸子植物有 2~多片子叶);胚轴是连接胚芽、胚根、子叶的部分,可分为上胚轴(子叶着生处以上至第一片真叶之间的一段)和下胚轴(子叶以下至胚根的一段)。
种子萌发后,胚根长成主根,胚芽长成茎叶,胚轴长成根茎的过渡区,子叶出土或留土,最后消失。
3.种子萌发需要那些条件?在通常条件下,种子萌发时是那部分先突破种皮生长?有什么意义?答: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少数植物种子的萌发还受光照调节。
种子萌发时培根先突破种皮。
意义:既能争取吸收更多的水分以适应胚的各部分的日渐长大,又利于将种子固定在土壤里,以利于胚芽顶土而出。
4.根据什么结构把种子分为哪两个类型?水稻、小麦、玉米、蓖麻、花生、豌豆、菜豆的种子各属什么类型?答:(1)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分为:①有胚乳种子,如小麦、水稻、蓖麻。
②无胚乳种子,如菜豆、花生。
(2)根据种子里子叶数目分为:①单子叶植物种子,如小麦、水稻、玉米。
②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菜豆、花生、蓖麻等。
一般地,单子叶植物种子中有胚乳,双子叶植物中无胚乳。
5.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植物的籽实是种子还是果实?为什么?答:小麦、玉米、水稻的籽粒,也常被称为“种子”,实际上是果实,称为颖果。
因为它们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真正的种子被包在果皮之内,特别是禾本科作物的果实,其果皮与种皮相愈合不易分离。
6.种子萌发形成幼苗时,为什么有的植物的子叶出土?有的植物的子叶不出土?答:子叶出土于子叶留土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形成的特征,这一特征作为播种深浅的科学依据,子叶留土的植物则适宜深播,子叶出土的植物则适宜浅播。
植物生理学课后复习思考题.

离子通道:细胞膜中一类具有选择性功能的横跨膜两侧的孔道蛋白。
原初主动运转:把H+-ATP酶“泵”出H+的过程, 产生△μH+或质子动力的过程。
次级主动运转:以△μH+或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离子运转生理碱性盐:根系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使介质变成碱性的盐类天线色素:大多数的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以及藻胆素不能参与光化学反应原初反应:从光合色素分子受光激发,到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
红降现象:当光的波长大于680nm时,但光合量子产额急剧下降的现象爱默生增益效应:在长波红光之外再加上较短波长的光促进光和效率的现象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光合磷酸化:指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与Pi合成ATP的反应卡尔文循环:卡尔文等人探明了光合作用中从CO2到葡萄糖的一系列反应步骤,推导出一个光合碳同化的循环途径,这条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C3途径:C3途径亦即卡尔文循环,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形成的最初产物PGA为三碳化合物,所以叫做C3途径C3植物:只具有C3途径的植物C4途径:C4途径亦称哈奇和斯莱克途径,由于这条光合碳同化途径中CO2固定后首先形成四个C的草酰乙酸由此的一个C同化途径C4植物:具有C4途径的植物景天科酸代谢途径:夜间固定CO2产生有机酸,白天有机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与有机酸合成日变化有关的光合碳代谢途径CAM植物:具有景天科酸代谢途径的植物。
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组织以光合作用的中间产物为底物而发生的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由于此过程只在光照下发生,故称为光呼吸光补偿点: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当达到某一光强时,光合速率就不再增加,而呈现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合速率最大值时的光强称为光饱和点。
植物生物学思考题(091028)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 简述什么是植物生物学及其在自然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意义?!!2.了解植物科学的发展历史。
!3.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五界系统)。
!4. 掌握生物分类阶层系统及物种概念。
!!5. 了解种、亚种、变种、变型各分类等级的一般划分标准。
!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和原生质体;质膜和膜系统;胞间连丝;质体;液泡;微管束;组织;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单文孔和具缘文孔;后含物;原核细胞;复合组织;成熟组织;木质部;韧皮部二、简答题1.试述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组成? !2.简述液泡的结构及其功能。
3.简述细胞壁的结构及其功能。
4.什么是组织?植物组织的主要类型有哪些?!!5.简述植物分生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6.简述输导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7.简述机械组织的类型及其特点。
三、思考题1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特点在科研上和生产实践上有何重要意义?2 .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1.种子休眠的原因?2.试述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异同。
!!!3.了解双子叶植物根和茎次生结构特点。
!4.试述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茎结构的差异?!!(单子叶一般无次生结构)5.简述单叶的枝条和复叶的叶轴区分的方法?(腋芽有无)6.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的位置?7.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同?!三、思考题1.什么是枝条?通常茎有哪些分技的形成?了解分枝的形式对农业或园艺整枝修剪工作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2.根、茎、叶都有哪些变态?哪些变态的营养器官主要具有储藏的作用?它们在实用上的价值如何?试举例说明。
!3.C3和C4植物叶的结构分别有什么特点?结合光合作用说明这些特点的意义。
!!第三章植物的无机营养一、名词解释蒸腾速率;伤流;拮抗作用;单盐毒害;二思考题1.请解释“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的原因。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植物生物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 试述植物科学在自然科学与国民经济进展中的意义?2. 如何才能学好植物生物学?第一章植物细胞与组织一、名词解释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染色质与染色体质膜与膜系统胞间连丝传递细胞细胞周期微管束通道细胞纹孔后含物二、简答题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植物细胞汲取矿质元素的方式及过程。
3.简述植物的复合组织。
4.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要紧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三、思考题1.从输导组织的结构与构成来分析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高级?2.分生组织与成熟组织之间的关系如何?第二章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一、名词解释上胚轴与下胚轴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外始式与内始式叶迹与叶隙根瘤与菌根分蘖与蘖位年轮树皮凯氏带芽鳞痕离层泡状细胞叶镶嵌共质体叶枕射线二、简答题1.种子的基本结构包含哪几部分?有胚乳种子与无胚乳种子在构造上有什么不一致?2.什么是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是什么?3.根尖能够分为什么区域?其特点是什么?生理功能是什么?其相互联系是什么?4.侧根是如何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与发生的位置?5.根的初生结构横切面可分为几部分?属于什么结构?6.一棵"空心"树,为什么仍能活着与生长?7.什么是茎尖、茎端、根尖、根端?各有何区别?8.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是如何的?9.简述水分从土壤经植物体最后通过叶散发到大气中所走的路程。
10.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习惯旱生条件的。
11.简述叶与芽的起源过程。
12.如何区别单叶与复叶?13.通常植物叶下表面气孔多于上表面,这有何优点?沉水植物的叶为什么往往不存在气孔?14.什么是中柱?中柱有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三、思考题1.什么是枝条?通常茎有什么分技的形成?熟悉分枝的形式对农业或者园艺整枝修剪工作上有什么意义?举例说明。
2.根、茎、叶都有什么变态?什么变态的营养器官要紧具有储藏的作用?它们在有用上的价值如何?试举例说明。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思考题库(答案)——植物生长与养分(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思考题库笫九章植物生长少养分第一节植物生长与营养1.现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什么是植物营养三要素?现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冇碳、蛍、氧、氮、磷、钾、钙、镁、硫、硼、猛、钳、锌、铜、铁、氯共16种。
其中氮、磷、钾三种元索,由于植物需要虽大。
而土壤供给虽少, 常常需要通过施肥來加以补充,因此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索。
2.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的含义是什么?植物体内必需的的营养元索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的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这就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耍律和不可代替律。
3.如何确定哪些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必需营养元素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这种元素是完成植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该元素缺乏吋,植物将呈现专一的缺素症, 其他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示才能恢复或预防。
在植物营养上该元素具有宜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它改善了植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4.简要回答N、P、K、Mn和Zn等元素的生理作用。
N: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索,如蛋口质、核酸、叶绿索、维牛索、和一些生物碱。
P:磷是植物中核酸、磷脂、植索、腺三磷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磷能促进根系纶长,提高植物抗旱性。
磷能促进糖代谢,提高原生质屮还原性糊的含量,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提高植物的缓冲能力,从而提高适应外界酸碱变化的能力。
改善作物品质,如提高人豆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甜菜和衙萄的含糖量,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等。
K:作为酶的活化剂,参与很多重要的代谢,如氮代谢,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从而能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寒性、抗旱性、抗倒伏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Mn:猛是植物体内许多陆的活化剂,参与并影响着三竣酸循环和氮代谢。
参与并促进光合作用。
Zn: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分,对物质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光合作用等起重要作用;锌还参少生长素的合成。
植物生理学思考题与答案

第二章水分生理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形式及与代谢核抗逆性的关系、水的生理生态作用;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渗透作用、水势的概念、组成及变化规律;根系吸水的部位、方式及动力、根压的表现及产生机理;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部位、指标及计算(蒸腾效率、需水量)、气孔蒸腾的特点、小孔扩散定律及边缘效应、气孔开闭的机理、蒸腾拉力-内聚力-张力学说、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水分临界期、灌溉的指标、节水农业、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第三章矿质营养必需元素的概念、确定标准、种类(大量元素、微量元素)、矿质元素、N、P、K的生理作用、肥料三要素、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可再利用元素及不可再利用元素及其缺素症的表现、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需肥临界期、施肥的指标、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提高肥效的措施。
第四章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光合的细胞器-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色素的种类及吸收光区、荧光现象、作用中心色素、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场所、光合膜的概念、、光合单位、光合作用的过程及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原初反应、光合电子传递链与光合磷酸化的概念、同化力、希尔反应、红降现象及双光增益效应、CO2同化的概念及途径(C3、C4、CAM途径)、C3途径的基本过程、CO2的受体、催化的酶及其特点、形成的产物是磷酸丙糖TP、TP的去路:参与RUBP的再生、在叶绿体间质中合成淀粉、运出叶绿体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C3途径每同化1分子CO2需要3个ATP和2个NADPH+H+;C4途径CO2的受体、催化的酶、C4与CAM途径的比较、光呼吸的概念、底物、参与的细胞器、生理意义、C4植物为什么是高光效低光呼吸的植物?光合作用的指标及测定方法、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饱和(点)现象、光补偿点、CO2补偿点、饱和点、光能利用率的概念、光能利用率不高的原因、作物的光合性能(5个方面)、提高光能利用率(产量)的途径。
第五章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指标、生理学意义;糖酵解的概念、生化过程(己糖的活化、己糖的裂解、丙糖的氧化、丙酮酸的生成)、反应部位、生成的丙酮酸的去路;TCA循环进行的部位、生理意义、PPP的场所及生理意义、伤呼吸、呼吸链的概念、传递体的种类、磷酸化的方式、P/O、末端氧化酶、抗氰呼吸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呼吸跃变、安全含水量、呼吸作用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植物的生长生理复习思考题与答案(一) 名词解释1、生命周期(life cycle)生物体从发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称为生命周期。
2、生长(growth)在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的不可逆增加过程称为生长。
例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体积扩大或干重增加都是典型的生长现象。
3、分化(differentiation)从一种同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称为分化。
它可在细胞、组织、器官的不同水平上表现出来。
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生长点转变成叶原基、花原基;从形成层转变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这些转变过程都是分化现象。
4、发育(development)在生命周期中,生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过程。
它泛指生物的发生与发展5、极性(polarity)细胞、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存在差异的现象。
如扦插的枝条,无论正插还是倒插,通常是形态学的下端长根,形态学的上端长枝叶。
6、组织培养(plant tissure culture)植物组织培养是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下培养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根据外植体的种类,又可将组织培养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以及原生质体培养等。
7、细胞克隆(cell clone) 克隆(clone)源于希腊文(klon)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者营养繁殖的方式培养植物。
现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的过程。
细胞克隆就是指体细胞的无性繁殖。
被克隆的细胞与母体细胞有完全相同的基因。
8、外植体(explant)用于离体培养进行无性繁殖的各种植物材料。
9、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植物已经分化的细胞在切割损伤或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失去分化状态的、结构均一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
10、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由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
愈伤组织的再分化通常可发生两种类型,一类是器官发生型,分化根、芽、叶、花等器官,另一类是胚状体发生型,分化出类似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胚胎结构--胚状体。
11、胚状体(embryoid)在特定条件下,由植物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类似于合子胚的结构。
胚状体又称体细胞胚(somatic embryo) 或体胚。
胚状体由于具有根茎两个极性结构,因此可一次性再生出完整植株。
12、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将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芽体、及小鳞茎等包裹在含有养分的胶囊内,这种具有种子的功能,并可直接播种于大田的颗粒称为人工种子,又称人造种子或超级种子。
13、生长大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植物器官或整株植物的生长速度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即开始时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然后又减慢以至停止。
这一生长全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生长曲线以植物(或器官)体积、干重、高度、表面积、细胞数或蛋白质含量等参数对时间作图得到的曲线。
生长曲线表示植物在生长周期中的生长变化趋势,典型的有限生长曲线呈S形。
14、温周期现象(thermoperiodicity)植株或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15、生物钟(biological clock)生命活动中有内源性节奏的周期变化现象。
亦称生理钟(physiological clock)。
由于这种内源性节奏的周期接近24小时,因此又称为近似昼夜节奏(circadian rhythum)。
16、根冠比(root top ratio,R/T)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它能反映植物的生长状况以及环境条件对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不同影响。
17、顶端优势(apical dominance)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
18、协调最适温度能使植株生长最健壮的温度。
协调最适温度通常要比生长最适温度低。
19、光形态建成(photomorphogenesis)由光调节植物生长、分化与发育的过程称为植物的光形态建成,或称光控发育作用。
19、光敏色素(phytochrome,Phy)一种对红光和远红光的吸收有逆转效应、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的色素蛋白。
20、隐花色素(cryptochrome) 又称蓝光受体(blue light receptor)或蓝光/紫外光A 受体(BL/UV-A receptor)。
它是吸收蓝光(400~500nm)和近紫外光(320~400nm)而引起光形态建成反应的一类光敏受体。
21、向性运动(tropic movement)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
根据刺激因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向光性(phototropism)、向重性(gravitropism)、向触性(thigmotropism)和向化性(chemotropism)等。
并规定对着刺激方向运动的为"正"运动,背着刺激方向的为"负"运动。
所有的向性运动都是生长运动,都是由于器官不均等生长引起的。
22、感性运动(nastic movement)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
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turgor movement),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
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nyctinasty)、感震性(seismonasty)和感温性(thermonasty)。
(二)写出下列符号的中文名称,并简述其主要功能或作用1、PPB早前期带(preprophase band),在细胞分裂即将开始时,微管有序地沿质膜内侧环绕核而成带状聚集的结构。
它决定细胞的分裂部位与分裂面。
2、UV-B紫外光-B (Ultraviolet-B)。
指波长为280~320nm的紫外光。
它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
UV-B破坏核酸分子结构,使多种蛋白质变性、IAA氧化、细胞的分裂与伸长受阻,从而使植株矮化、叶面积减少;UV-B还能降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破坏叶绿体的结构,钝化Rubisco和PEPC等光合酶的活性,使光合速率下降,从而使植物生长量减少。
3、Pr、Pfr光敏色素的两种形式。
Pr型是吸收红光(最大吸收峰在红光区的660nm)的生理钝化型,Pfr型吸收远红光(最大吸收峰在远红光区的730nm)的生理活化型。
这两种光敏色素被光照射后可以互相转化,照射白光或红光后,没有生理活性的Pr型可以转化为具有生理活性的Pfr型;相反,照射远红光后,Pfr型转化为Pr 型。
Pfr参与光形态建成、调节植物发育等过程。
4、RGR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在单位时间内植株或器官的增量占原有植株或器官数量的比值。
RGR可作为植株生长能力的指标。
5、LAR叶面积比(leaf area ratio)是总叶面积除以植株干重的商。
LAR代表了植物光合组织与呼吸组织之比。
6、NAR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为单位叶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量。
NAR代表实际的光合效率。
(三) 问答题1.生长、分化和发育三者之间有何联系?答:生长、分化和发育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质变,是变异生长;而发育则是有序的量变与质变。
一般认为,发育包含了生长和分化。
如花的发育,包括花原基的分化和花器官各部分的生长;果实的发育包括了果实各部分的生长和分化等。
这是因为发育只有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没有营养物质的积累,细胞的增殖、营养体的分化和生长,就没有花和果实的发育。
但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的制约,植物的某些部位的生长和分化往往要在通过一定的发育阶段后才能开始。
如水稻幼穗的分化和生长必须在通过光周期的发育阶段之后才能进行。
2.微管是如何控制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答:早在细胞分裂开始前,微管沿质膜内侧环绕核成带状聚集成早前期带,早前期带的位置决定了细胞的分裂部位与分裂面(子细胞的细胞板与母细胞相结合的位置与早前期带早先所在的位置相一致)。
在细胞分裂中,有丝分裂器-纺缍体是由微管组成,它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并牵引染色单体移向两极。
其后成膜体的扩展、细胞板的形成也有微管参与,因为组成成膜体的囊泡在赤道板上排列与移动都由微管控制。
细胞的生长和形状与组成细胞壁的纤维素微纤丝的取向和沉积有关,而纤维素微纤丝的取向又由周质微管决定,周质微管排列在质膜内侧,象轨道一样引导着合成纤维素微纤丝的复合体在膜中移动,从而控制微纤丝沉积的方向。
3.细胞的分化受哪些因素控制?答:(1)遗传基因的表达细胞分化是具有相同基因的细胞有着不同蛋白质产物的表达结果。
基因表达要经过两个过程,即转录与翻译。
然而在细胞分化时的基因表达控制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上,因此,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不同类型的细胞专一地激活了某些特定基因,再使它转录成特定的mRNA的过程。
(2)细胞极性极性是细胞分化的前提,细胞极性的建立会引发不均等分裂,使两个子细胞的大小和内含物不等,由此引起分裂细胞的分化。
(3)环境条件光照、温度、营养、pH、离子、电势以及地球的引力等环境条件都能影响细胞的分化。
如短日照处理,可诱导菊花提前开花;低温处理,能使小麦通过春化而进入幼穗分化;对作物多施氮肥,则能使其延迟开花。
(4)植物激素植物激素能诱导细胞的分化,如IAA有诱导维管组织分化的作用;改变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的比例,可改变愈伤组织的向根还是向芽的分化。
4. 试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以及组织培养一般的步骤?答:(1)植物组织培养意义:①组织培养是研究植物生长和分化规律的重要手段组织培养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培养外植体再生器官或植株的技术,可以在不受植株体其它部分干拢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发育进程。
因此组织培养已成为研究植物细胞、组织生长分化以及器官形态建成的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有力地推动了生物科学中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形态学等学科的进展。
②组织培养是开展生物工程的基本技术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基因转移和基因重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使用生物工程来改良作物品种正在变本现实。
③组织培养可快速繁殖植物种苗目前组织培养在无性系的快速繁殖、无病毒种苗培育、新品种的选育、人工种子和种质保存、药用植物和次生物质的工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应用已十分广泛。
组织培养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可望为造福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