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及工艺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的发展现状与新技术

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学生姓名郑国牛班级中药1202专业名称中药制药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4年12月30日答辩日期2014年12月30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12 月中药制剂发展现状与新技术摘要优统中医药最大的优势在临床,多年的临床实践是对中药方剂的最好筛选。

很多精典名方之所以久用,是因为安全有效。

中药制剂长期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尚未解决,如中药液体制剂稳定性较差,固体制剂吸湿性强的问题,中药新剂型制剂仍很少,中药制剂体内代谢规律掌握太少,使中药制剂体内过程的评价和给药方案的制定缺乏依据。

中药复方研究需要物理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渗透。

中药剂型取决于中药复方的体内外物质基础和药效学,基础与中药理论的有机结合。

应用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及现代分离分析技术等技术手段,中药的组合效应,中药的物质基础研究,是基于中药组合基础上的,即2个以上中药组方后,产生一种或几种原单药所不具备的效能,而这正是中药治病达到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和煎煮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

关键词:中药制剂,新技术,发展现状目录前言 (1)第一章中药制剂发展历史1.1概述 (2)1.2中药制剂的古代发展历史 (2)1.3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 (3)第二章中药制剂剂型的发展2.1 中药制剂已有剂型的发展 (5)2.1.1片剂 (6)2.1.2口服液 (6)2.1.3滴丸剂 (5)2.1.4颗粒剂 (6)2.1.5 胶囊剂 (6)2.1.6雾剂 (6)2.2 中药制剂新剂型的发展 (6)2.2.1注射给药剂型 (6)2.2.2透皮给药剂型 (7)2.2.3粘膜给药剂型 (7)2.2.4中药 (8)第三章中药制剂的新技术3.1 包合物技术 (9)3.2 固体分散技术 (9)3.3 膜分离技术 (10)第四章展望和总结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1.前言中药制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既继承了传统的中药制剂的方法,又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技术,来研究中药剂型、制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学的科学。

浅谈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浅谈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

浅谈中药制药的瓶颈及创新方法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是越来越好,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明显提高。

作为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药为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药物研发领域的突破,中药制药正面临巨大的发展瓶颈,技术创新不足,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难以推动中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整个中医药(TCM)产业。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中药制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探讨药物研究新的发展战略,向工业化转变,构建中药制药技术平台,确保其向智能化,数字化。

关键词:中药制药;技术创新引言在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中,传统中药产业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已升格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但由于科技水平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以及对我国在中药制药领域的影响,发展时间短,出现了制约因素的瓶颈,如市场竞争力弱,技术含量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国中药制药的战略发展,实施“低投入,高产出”转型战略,因此,选择一些中成药有再发展的潜力,是必要的,从而完成制药技术升级,以更适合当前医疗市场的需求。

随着医疗市场的发展,一些传统药物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关注。

公众对中成药质量的关注促进了中成药质量分析,如多组分含量和色谱指纹图谱的测定等,并且该方法技术成熟。

例如在中国中药制药技术水平以下领域,生产操作流程庸俗化,制药设备化程度低,智能化程度低,制药技术创新意识淡薄,创新驱动力导致中药制药技术落后于发展泰晤士报“和整体需求。

所以,面对中药制药发展的困境和中药制药的市场预期,中药制药技术自主创新发展,促进技术发展升级,实现科技创新战略,构建新机制,提高药品标准,加强制药工艺检测和质量监测,确保产品安全可靠,不仅具有较大的医疗价值,更有利于促进中国医药行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1 限制中药发展的制约因素1.1 中成药产品的保证质量之难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提高药品质量标准是医务人员最重要的任务。

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六条真理话,即“高标准,严要求”。

中药炮制技术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

中药炮制技术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

屮药炮制技术的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王玉霞1周在富“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教研室,重庆401331;2.重庆化工职业学院中药教研室,重庆401220[摘要]笔者基于全国二十余个中药特色技术传承基地游学及文献研究,从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两个角度,探讨中医药经典著作中的炮制研究文献传承、各炮制流派的特色技艺传承、中药材道地产区炮制加工、炮制师承教育传承等在中药炮制传承领域需关注的问题;同时围绕中药炮制成品质量评价创新、中药炮制产地加工方式革新、炮制设备智能化发展等在中药炮制创新领域需关注的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与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岀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创新冲图分类号]R94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21)4(a)-0190-04Related problem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WANG Yu-xia'ZHOU Zai-fu2^1.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Lion,Chongqing Medical and Pharmaceutical College,Chongqing 401331,China;2.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Lion,Chongqing Chemical IndusLry Vocational College, Chongqing401220,China[Abstract]Based on Lhe sLudy-Lours of more Lhan20bases of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technology inheritance,from Lhe Lwo perspectives of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Lhis paper discusses Lhe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liLeraLure,processing schools,processing in genuine producing area and apprenLice educaLion in Lhe area of LradiL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 inheriLance and oLher issues LhaL need Lo be paid aLLenLion Lo.A l Lhe same Lime,iL focuses on Lhe qualiLy evaluation of processed producLs, processing methods of producing areas and intelligent processing equipment,etc.and to analyze the aspects that need Lo be concerned in Lhe field of innovaLion,and puL forward opinions and suggesLions.[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cessing;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nheri­tance;Innovation中药炮制是一项制备中药饮片的传统制药技术,是我国独有并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技术。

对鲁南制药厂中药制剂的技术分析

对鲁南制药厂中药制剂的技术分析
参 考 文 献 f1 l林明和. 强脾补精化瘀 益智方抗 衰老的现代 药理研 究【_ J福建 中医学院学报,054. 1 20 () f 邓丽明, 华庆, 2 1 林 列国宏 等. 抗病毒 口 液挥发 服 油提取工艺的研 究I1 J 广东药学院学报,072. . 2 0 () 【】 3李更 生, 于震 王, 慧森. 黄化 学成分 与药理研 地 究进展 【. J 国外 医学( ] 中医中药分册) 0 42. , 0 () 2
为 我 厂 中药 工 作 者 迫切 而艰 巨的任 务 。
关键词 : 鲁南制药厂; 中药制剂; 术分析 技 鲁南制 药集 团股份有 限公 司是科 技部认 ( E s 、 临界 反萃取过程 ( A ) a s )超 s s 和超 临界 高 定 的国家重点 高新技术企业 , 是中药、 化学药 、 分子合 成中。 2中药 澄 清 技 术 生物制 剂及原 料兼 产 的综 合制 药集 团 ,位 列 20 0 6年度 中国大企业集 团竞争力 5 0强第 8 0 7 我 国中药制药工业对 中药提取液的澄清 , 位 ,06年 6月 ,鲁南”商标被 国家工商 总局 经典的方 法是醇沉法 。但已有不少报道认为将 20 “ 商标局认定 为中国驰名商标 。集团公司共有 山 乙醇作 为澄清剂有诸多不合理性,如把不溶 于 东鲁南厚 普制药有 限公 司、山东鲁南 贝特制药 醇的无 机物成份作为杂质除去是不妥 的,许 多 有限公司、 山东新 时代药业有限公司、 鲁南新 时 现代研究具有生物活性与免疫作用 的蛋白质也 另外 , 醇沉工艺时间长、 成本 高、 代医药有 限公司等七家子公司 , 是一个年轻 、 充 极易被 醇沉淀 。 满进取活力 的企业 , 现有员工 50 余名 。设有 损耗乙醇量一般 在 3%以上 , 品中残存的 乙 00 0 成 “ 国家认定企 业技术 中心 ” “ 士后科 研工作 醇也可 能对药效有所影响。近年来 ,一些新材 、博 站” 拥有十几个博 士实验室 。并与上海华东理 料 、 , 新技木开始应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 , 不仅可 工大学联合组建 了 “ 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 ”与 降低成本 、 ; 缩短生产周期 , 也能保证制剂稳定性 山东大学 签署 了全 面合作协议 , 联合组建 了“ 超 及有效成分 的含量。 临界流体技术研究所和天然药物研究 院” 同时 ; 21 . 澄清剂的使用 还与全 国 3 6家高校 和科研机构建 立了常年科 21 0 果 汁澄清剂 :成 份为食 用级原 . 111 . 研合作关 系, 前各博士实验室在研项 目 2 余 料 , 目 0 是水溶性 的胶状 物质 , 安全无毒 , 不引入杂 个, 开发国家级新药 10 0 余种。 主导产品鲁南欣 质并可 随沉淀后的不溶性杂质一 同除去 ,通常 康、 鲁南贝特 、 鲁南力康 、 君尔清等品种畅销全 配 5 %的水溶液使用 。有研究证明 ,0 澄清剂 11 应用于黄芪 , 茯苓提取液的澄清, 能保持药液 中 国, 销售额均超过亿元 。 我 厂的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 , 其现代化势 氨基酸与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 的含量 。 在必行。其 中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木的现代化是 21 甲壳素 : 素是一种含氨基多糖 的 .2 . 甲壳 带正电荷 , 可沉降药液 中带负 相当关键 的坏节 。近年一些中药制剂新技木 以 天然高分子物质 , 及一些新技术在 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大大促进 电荷的悬浮物。 有人将其用于生脉饮 的澄清 , 效 用于 白芍水提液 的澄清 , 不影 了我厂中药现代化 的进程 。 临界流体萃取技 果优于醇沉工艺。 超 木利用超 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 响芍药甙的含量。 有人将壳聚糖( 乙酰基 甲壳 脱 能好 、 溶解能力强 的特点 , 通过调节压力 、 温度 素 ) 用于黄芪 口服液的澄清 , 既能除去杂质又不 以及 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广 泛应用于中药 影响黄芪 甲甙及多糖的含量 。 213 Z C天 然澄清剂 : .. T 可除去鞣质 、 白 蛋 挥发 油、 生物碱 、 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 的提取 分离。另外 , 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过程 , 超临 质 、 胶体等不稳定 成份 , 并且不影响中药的有效 成分 , 如黄酮、 生物碱、 苷类 、 氨基酸、 多肽、 多糖 界反萃取过程等也可应用于中药生产领域。 中药生产技 术与 工艺现代 化也是我 国中 等 。有人将其用于荆防品服液 的澄清 ,效果满 药液中芍药甙、 药产业面临 的主要问题。虽然 2 0世纪 8 O年代 意 。应用于八珍 口服液 的澄清 , 改革 开放 以来成立 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使中 氨基酸 、 多糖、 总固体的含量高于水醇法所得药 药生产枝术及工艺工 程化有了迅速 的发展 , 与 液 , 药理实验也证明该 法所制得药液 , 其作用优 先进 国家相 比, 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 当数量 于八珍丸。 相 的中药仍未能改交 “ 大 、 的面貌 , 重阻 粗、 黑” 严 21 .. 4明胶 、 鞣酸 、 蛋清及其他 , 明胶 、 鞣酸、 碍 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 , 开发研究适合中 蛋清主要作用是 除去鞣质 , 有酶 、 c i 丕 焦糖等除去 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 艺已经成为我厂中药工 杂质成分的。 22 .机械 分离技术 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 l 流体萃取技术 目前有 高速离 心与超 滤两种较先 进 的分 超临界流体(CF 是温度与压力均 在其临 离技术。其 中超滤技术是 以多孔性半 透膜 一超 S ) 界点之上的流体 , 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 , 有 滤膜作为分离介质 的一种膜分离技术 ,具有破 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 ,与气体相接近的粘度及 坏有效成 分的可 能性小 、 能量消耗少 、 工艺流程 高 的扩散系数 ,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 好的 短等优点。许 多文献都证实采用超滤法 澄清 中 主成分损失率低 , 除鞣质、 蛋白质 、 淀 流动 、 传递性能 , 可代替传统 的有毒、 易燃 、 易挥 药注射液 , 发 的有 机 溶 剂 。最 常 用 的 S F C C — O 由于 具 有 临 粉效率高 , 明度及制剂稳定性好。 澄 用于 口服液 界 条 件 温 和 ( o 3 .q .P = .8xl叩a 、 的澄清 , T = 13 2 c 74 0 )对 也能 较好 的保 留有效成分 , 澄清度 、 且 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 、 无色无味无毒、 无溶解 稳定性及 除菌效果均 比水醇法好。用 于中药浸 污染 、 易制成 高纯度气体 、 易燃 等优点 , 不 已被 膏制剂( 片剂 、 胶囊剂 、 浓缩丸等) 能有效地除去 广泛庆用于 S E F 、超 临界溶 液的快速膨胀过程 大分子杂质 、 胶体 、 细菌 , 较多地保 留有效成分 ,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是医药学中的重要分支,负责研究中药的提取、制备和加工等工艺过程,为中药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然而,实际生产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文将对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工艺标准化问题
制药工程涉及到许多细节和复杂的生产流程,因此需要严格地进行工艺标准化。

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做得不够,导致一些工艺参数难以控制,影响了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二、大规模生产难度大
中药生产通常需要采用大规模加工装置进行生产,这需要满足多种技术要求,如自动化程度高、效率高、安全性好、易操作等。

但是,这样的生产装置往往设备成本高、占地面积大、设计难度大等问题,使得大规模生产极具挑战。

三、提取工艺存在问题
中药的提取工艺通常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中的关键问题,因为提取工艺的选择和效果影响着产品的品质和药效。

一些企业在中药提取工艺上存在难以控制的问题,导致提取效率低、提取时间长等问题。

四、产品质量稳定性问题
在中药制药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而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药效和药品标准。

然而,一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质量稳定性管理不够严格,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控制产品的品质。

总之,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多种生产上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优化,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要求。

为了提高中药制药专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中药制药生产企业应该加强技术研究和开发,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通过中药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将其加工成成品中药的一门专业。

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需求逐渐增加,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也逐渐受到关注。

与之相对应的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着一些常见问题。

一、技术水平不高目前,我国中药制药工程专业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是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主要表现在生产工艺不够标准化、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过程不够自动化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制约了中药产业的整体发展。

二、缺乏高素质人才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掌握广泛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目前大部分从事中药制药工程的人才都是自学或学徒出身,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和教育,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全面掌握和深入了解都存在较大的难度。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成为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

三、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质量不稳定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个普遍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原材料的差异性较大,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生产技术和工艺不够成熟,也会导致产品质量波动较大。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中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的信任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

四、缺乏创新意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着普遍的缺乏创新意识的问题。

传统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改进和更新,导致了产品和技术的陈旧化和滞后化。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企业也缺乏创新的意识,局限于传统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方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这一问题也制约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

五、管理不规范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管理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由于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和发展历史,许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不完善,产生了一系列的管理混乱、生产秩序不稳定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和企业的经营成本的增加,也影响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正常运作。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着就业前景不明朗、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程设置需更新、研究方向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等常见问题。

这些问题造成了该专业发展的困境,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未来发展应注重多元化的就业前景、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更新课程设置以适应行业需求、拓展研究方向多样性、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提升该专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只有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常见问题、就业前景、实践能力、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国际视野、未来发展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作为新兴的专业领域,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关注和选择。

随着中药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注重培养学生在中药制药行业中所需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从就业前景不明朗到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再到课程设置需要更新、研究方向单一以及缺乏国际视野等方面,这些问题都制约着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推动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就业前景不明朗就业前景不明朗是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中药制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药制药工程相关行业的发展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一些传统的中药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较为困难,导致对人才需求不断减少。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西药的需求增加,相对而言中药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减少,这也直接影响了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中药制药工程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大多为传统的中药制药工艺,与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有所脱节,造成了毕业生的竞争力不足。

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分析

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分析

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分析摘要:随着人们对身体健康引起相应的重视,制药工程得到长期的发展,人们希望通过对药品的研究,来攻克人类身体上的各种疑难杂症,现如今,药品在当今的市场中的竞争力越来越激烈,为了增强药品的疗效,应该科学地使用制药分离技术,增加药品的治病效果,更好地满足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基于此笔者针对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进行分析,对这种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制药工程;制药分离技术前言: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人类在各个生活领域都有所探索和研究,制药工程成为人类研究的重要目标,现如今,随着我们的生活大环境越来越恶劣,对人类的生存有着很大的威胁,因此也激发着人类对药学的研究,使制药工程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制药工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针对制药工程中的制药分离技术进行相关的探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一、制药工程概述制药工程涉及到有机化学、生物、工程、制药等方面的研究,因此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生产过程,不仅可以生产出高效的药品,同时还可以培养更多专业的制药和研发人才。

现如今人们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制药工程的发展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制药工程可分为中药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制药三个方面,而其中的分离技术显得尤为的重要,通过这种分离技术,将原材料中的成分进行成分的分离,使药品中的药物成分更加的具有精度和纯度,通过一系列的催化提取来形成混合药品,从而提高药品的质量和作用。

二、制药工程分离技术(一)固液萃取固液萃取分离技术主要是根据药物原材料的多组分特征,对原材料中的成分进行提纯,利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成分,这种技术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比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分,用酒精来浸取黄豆中的豆油,来提高豆油的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来制取流浸膏,这种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制药、食用油的提取中。

这种技术首先需要对原材料进行粉碎,然后将这些原材料混合在溶剂中,利用溶质溶剂相溶的原理,将不溶性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药工业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高科技产业,而中药制造业是我国医药行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朝阳工业,因此有望成为中国制药界的最重要支柱。

然而,目前我国中药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已日显落后,其最主要差距表现在制药工程方法、生产工艺以及装备技术等方面,特别是在制药过程参数检测和质量控制上缺乏技术手段,无法保证中成药产品的化学组成均一和质量稳定性。

为使我国制药工业实现由引进、开发为主转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目标,提高科技进步对医药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迫切需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中药产品的传统制造方式,重视发展中药制造工程技术,提升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努力建立中药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中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为中药冲出国门走向世界铺平道路。

1.中药制药工程学的领域问题分析中药制药工程学研究的首要目标是运用先进的系统设计理念和工程技术手段制造安全、有效和可靠的中药产品,这从中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可归结为研发确保中药产品化学组成稳定和均一的制药技术。

据此,中药制药工程学当前急需研究的重大关键技术是:快速有效的过程参数检测和化学物质在线分析手段;高效稳健的中药生产工艺;先进适用的过程优化控制方法和制药装备;科学可靠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中药制药工程学的研发任务表明,它涉及药物分析与质量评价、过程分析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业仪表与自动控制、计算机应用、工业系统工程等众多学科,既需要研发各类先进的制药工程方法、工艺和设备;又必须研究中药质控方法和仪器分析技术;还需开发与中药制造过程相关的信号检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各类综合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等。

2.中药制药工程技术及工艺问题分析目前我国中药生产过程依然是粗放型制造模式,在制药工程方法和制药工艺方面存在一系列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急待攻克。

例如,现有的中药提取和精制工艺不够精细和科学。

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水蒸气蒸馏法、回流提取法仍是常用的浸提方法,其中煎煮法比例最高,占到《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收载的398种中成药的25.1%[1]。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这些传统提取方法暴露出如下缺点:提取时间长,溶剂消耗大,有效成分提取不完全,夹带提取的杂质多,工艺条件不稳定,提取物质量波动大等。

“水煮醇沉”和“醇提水沉”工艺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精制方法,但乙醇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安全生产系数低,生物碱、苷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多糖和微量元素的损失尤为明显,不利于保证和提高中成药的质量。

在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灭菌等制药全过程中,各步单元制药设备独立运行操作模式仍较为普遍,尚未达到各单元制药设备间的集成联用与智能化控制,导致物料转运过程损失、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因敞口暴露时间较长,增加了物料污染及有效成分损失等可能性。

此外,由于影响产品质量的制药工艺参数和质控指标(如温度、时间、压力、体积、流量、湿度、密度、粒度、pH值、有效成分的浓度、混和均匀度、硬度、包衣均匀性、残留溶剂等)缺乏在线检测和分析设备,没有实现全过程监控,人工操作的波动因素得不到有效控制,制药过程参数难以优化,形成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技术盲点,导致不同生产批次药品间的化学组成差异较大,质量达不到稳定均一,这使中药无法得到国际认同,成为制约中药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

3.中药工业的装备技术问题分析3.1粉碎设备粉碎的目的是促进药材里的有效物质容易溶出或浸出,并为制备混悬剂、散剂、丸剂、胶囊剂等剂型奠定基础。

传统的“水飞”、“捣”等粉碎方法,主要应用于矿物药、贵重药和特殊性质的中药,处理量极少,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目前较普遍采用的锤击式、球磨式、万能磨粉式、流动式、截切式、滚筒式等传统粉碎机械设备在粉末粒度、出粉率、有效成分保存等方面均存某些缺陷,这类非密闭制粉方式不仅粉尘泄漏大、耗能高、噪音重、收粉率不高;而且易造成局部过热,难以用于加工热敏性、低融点、成分易破坏的药材。

此外,这类传统粉碎方法所得的颗粒粒径较大,粒径分布宽,不利于下游工艺,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2提取设备中药提取过程主要包括浸提、分离除杂、浓缩、蒸馏等,是中成药的原料生产阶段和首要环节。

GMP虽然明确表示该规范也适用于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各关键工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1998年修订)第一章第二条],但目前诸多中药厂在进行GMP改造时往往只注重制剂车间,而对提取车间重视不够。

大多数中药厂的提取车间存在生产设备落后、未实现全封闭生产、车间阴暗潮湿、人流物流交叉混乱、生产流程工段划分不明晰及车间布局不当等问题,大大增加了中间产品受污染、质量发生波动等可能性。

3.2.1浸提设备浸提是利用溶剂将中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传质过程,它关系到3个问题,其一是能否最大限度地从药材中获取有用的成分;其二是在最大限度地获取有用成分的同时,无用物质是否能不被转移到提取液中;其三是能否尽量使提取物相对均一。

这3个问题分别涉及到浸提的产率、效率和工艺条件的稳定性。

如果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就为后续生产环节制成高质量的中药产品创造了条件。

目前,中药浸提设备仍较落后,全国大多数中药厂还在使用沿用了近千年的水液煎煮锅,只是增加了夹套和用盘管加热而已。

采用不锈钢制造的多能提取罐已较为常见,可进行水提或者醇提;在顶盖加装搅拌系统后能进行动态提取,强化浸提过程的传质;若增加换热器回路则能进行回流浸提操作。

从其结构和功能看,多能提取罐优于煎煮锅,但基本保留着传统煎煮工艺的特点,存在浸出出液系数大、杂质含量高、能耗大、收率低、浸提不够彻底、清洗不方便、上清液分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这类设备的加料、出料及整个浸提过程控制至今仍以人工操作为主,药液质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难以保证中药产品质量。

渗漉浸提相比于多能提取罐,又要进步一些。

它可在室温下操作,但操作周期长、溶剂用量大、生产成本高,并依然存在传统浸提工艺的根本性弱点。

此外,绝大多数中药厂的生产是小批量多品种,采用间歇操作方式浸提,生产设备频繁周转,清洗设备方法简单,清洗效果缺乏必要的检测标准,交叉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3.2.2药液回流设备药液回流设备主要为列管式冷凝器及蛇管式冷却器。

在使用中受水质影响易结垢,影响传热效果,且冷却水的进出温度和流量无法自控,冷却效果不稳定,受人为因素制约。

3.2.3提取芳香油水的分离芳香油水分离使用自然静置分离法,目测取油,随意性大,收得率低。

3.2.4 药液分离设备药液分离方法主要有自然沉淀法或机械分离法两大类。

自然沉淀法存在占用面积大,沉淀周期长、易污染、杂质去除不完全等缺点。

三足式离心机是传统和古老的机械分离设备,应当淘汰或改进,但部分中药厂至今仍在使用。

这种离心机采用敞口操作,易污染物料;由于它没有气体抽出装置,设备运行时,挥发性气体溢出,对环境造成污染。

蝶片式离心机弥补了三足式离心机的一些缺陷,是目前常用的机械分离方式,但当药液为热态时,分离效果差,且存在排渣困难和清洗不方便等缺点。

3.2.5 药液浓缩设备目前常用的浓缩设备有可倾式反应锅、真空浓缩反应锅、薄膜浓缩蒸发设备、双效及三效外循环浓缩蒸发设备等。

因中药提取液中粘性物质较多,最后浓缩收膏一般常用可倾式反应锅。

这种锅蒸发温度高,物料受热时间长,热敏性成分容易结焦,蒸发出的大量水汽易使厂房和设备滋生霉菌,严重影响药品生产环境的卫生。

而薄膜浓缩蒸发设备因蒸发温度较高,且蒸发温度及进料量无法自动控制,常有结焦现象。

双效及三效外循环浓缩蒸发设备目前较为常用,具有蒸发速度快、能得到较大密度浸膏等优点,其缺点是:各效的密度无法自动检测,进出料均需人工操作,无温度、压力和真空自动控制系统,真空及冷凝系统能耗大,设备清洗不方便等。

3.3制剂设备3.3.1制粒设备制粒主要有湿法制粒、干法制粒、沸腾制粒(一步制粒)等。

对片剂、胶囊剂和冲剂生产来说,制粒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生产过程,它所制备的半成品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工序所生产的药品质量。

目前中药行业中用得较多的是湿法制粒,常用设备为摇摆颗粒机。

在湿法制粒中,乙醇用量及浓度直接影响到制粒质量,摇摆制粒机的筛网易堵塞且极易破损,导致制粒困难和产品质量不稳定。

一步制粒机是较为理想的制粒设备,国产一步制粒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易发生塌床,进、出风口的温度、进风口湿度及蒸发室内真空度不能自动调节,喷头的进料量及雾化度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但无法自动控制。

3.3.2 干燥设备目前使用较多的干燥设备有真空干燥箱、热风循环烘箱、沸腾干燥床等。

真空干燥箱和热风循环烘箱的干燥效果不理想,不仅干燥不均匀、易结块、效率低和干燥时间长,而且进出料均需人工操作、易受污染、操作环境恶劣。

沸腾干燥床干燥效率高,但易结块且噪声大。

喷雾干燥是目前较先进的干燥装备,但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造价高,另外还存在以下缺陷:难于处理粘度较大的浸膏、体积传热系数小、干燥强度低、返料比较大等。

3.3.3 混合设备颗粒混合是一个较复杂的随机过程,涉及混合物料的物性、混合设备及混合过程中的随机因素等。

目前国内较常用的混合设备有槽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及三维混合设备。

槽型混合机是目前较常用的混合设备,进出料均为人工操作,混合的均匀性差,且为敞口混合,易引起污染,不符合GMP要求。

V型混合机密封性好,混合效果较槽型混合机佳,但清洗不方便。

三维混合设备的性能较为理想,但有些方面还需改进:如增加自动进出料装置和自动清洗装置等。

3.3.4 压片、胶囊填充和颗粒灌装设备压片是片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压片前的半成品质量(颗粒质量)、压片机的机械性能及自动控制系统等是影响压片质量的主要因素。

国产压片机的性能已能满足制药工艺的基本要求,压片质量也较理想。

国外先进的压片机由于具有预压系统,能有效地减少裂片,并根据压力大小自动剔除废片,较国产设备更先进可靠。

国产胶囊填充机的性能已较理想,但填充流动性差的物料时会出现装量差异。

若能增加重量检测装置并控制各种物料的填充,则可使整机性能进一步提高。

国产颗粒灌装机的质量也已较佳,但需作下改进:由容积式灌装方式改为重量式灌装方式,解决装量差异问题;增加自动加料及除尘系统;解决封口温度的自动调节和异物检测手段问题。

3.3.5制剂的洗、灌、封设备不少中药厂已用国产的洗、灌、封(轧盖)联动线生产口服液与水针剂,但也有用单机布水机、甩水机、隧道烘箱、拉丝灌轧机组成的生产线。

联动线比单机方式有较大进步,但仍因装备制造工艺粗糙,存在不少缺陷,如易轧瓶、除玻屑难、“炭化”比例高、轧瓶压力控制难、成品的完好率低等。

4.发展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的若干建议为建立强大的现代化中药制造工业必须依靠高新技术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以适应自身产业的发展要求和直面入世后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