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市场经济教案-附材料分析题答案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了解市场经济》教案

《了解市场经济》教案

山东省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
课时授课计划表
授课日期:2019 年11 月18日授课班级19高职班
科目德育第 3 课时授课教师袁晓峰、郭璐、王翠健
课题《学会合理消费》第一章第 2 节
知识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市场经济的含义;理解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市场调节的优点与不足;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手段。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认识市场配置资源优缺点的辨析能力、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遵循市场活动的交易原则。

教学重点:市场怎样配置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
教具、仪器、设备等:PPT、《德育》课本、《德育练习册》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页
第 页
板 书 设 计
1.消费的类型
2.影响消费行为的因素
3.合理消费的基本要求
教研室审核: 杨红涛 2019 年 11 月 15 日
教务处审核: 年 月 日
学会合理消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教案标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环节。

3.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环节。

三、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国家宏观调控、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 学生可以阅读相关文献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理解。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环节:- 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拟游戏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环节,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企业自主经营、市场竞争等。

-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模拟游戏,模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和市场竞争,加深对运行机制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概念、特点、运行机制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见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和主要环节。

4. 模拟游戏法:通过模拟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过程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2. 模拟游戏成绩评估:根据学生在模拟游戏中的表现和结果,评估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机制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给学生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供其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2. 文献材料:提供给学生相关的文献材料,供其进行阅读和讨论。

七、教学延伸:1. 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和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思考和研究。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

经济学课教案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主题: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教案一、引言有句话说得好,“市场经济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标志”。

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社会的生产方式,也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课将围绕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消费者的角色。

二、市场经济的定义与特点1. 市场经济的概念: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制,通过供求关系自发调节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的经济方式。

2. 市场经济的特点:a. 价值规律:自由竞争下,商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商品的稀缺性。

b. 个人自由选择:消费者在市场中享有自主决策权,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购买或放弃商品和服务。

c. 自由进出: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性。

d. 创新驱动:市场经济通过竞争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率。

三、消费者行为的决定因素1. 收入水平和个人喜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个人喜好是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2. 价格和替代品:商品价格以及可替代品的存在和价格水平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3. 信息和广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还受到信息和广告的影响,它们可以塑造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4. 社会和文化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会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如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地位等。

四、市场失灵和政府的角色1. 市场失灵的原因: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如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竞争等,需要政府干预。

2. 政府的角色: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监管者和调节者,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规制市场、维护市场秩序等。

五、国内外市场经济案例分析1. 阿里巴巴的崛起:通过介绍阿里巴巴这一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崛起过程,展示市场经济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 亚马逊的市场策略:通过介绍亚马逊的市场策略,探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何运用市场竞争来获得竞争优势。

六、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市场经济与消费者行为的相关知识,深入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和消费者的角色。

了解市场经济说课稿

了解市场经济说课稿

了解市场经济说课稿篇一: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产品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它是现代经济体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自由竞争、私有产权和市场调节等特点。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运行机制,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供给者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需求者则根据价格来决定购买的数量。

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价格传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通过竞争机制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其次,市场经济依赖于私有产权的保护和市场竞争的自由。

私有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它能够激励个体创新和投资,促进经济的发展。

市场竞争则使得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更加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市场经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市场垄断和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效率的低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监管和政策调控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

最后,了解市场经济对于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由选择,同时也需要在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而社会则需要通过市场经济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

总之,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运行机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学习市场经济,我们可以更好地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

篇二:市场经济说课稿一、引入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相比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更加注重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由调节,以及个体自由意志和竞争的作用。

了解市场经济对于我们认识经济发展和参与市场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概念解析1. 市场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指在一定制度框架下,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经济体制。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中七年级教案: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

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并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

2. 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并与学生一起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所有制形式多样、竞争与合作并存等。

3. 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区别通过一个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对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传统计划经济的不同之处,着重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重市场调节和市场竞争,而计划经济则由国家统一安排。

4. 学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教师通过课件或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市场经济转型,以及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和挑战。

5. 案例分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际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案例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并就其中的矛盾、利益平衡等问题展开讨论。

6. 总结与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要深刻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辅助手段:1. 课件或幻灯片:用于呈现图表和发展历程等教学内容。

了解市场经济教案,附材料分析题答案

了解市场经济教案,附材料分析题答案

(1)国际粮价上涨,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供不应求,因此引起国内粮食出口明显增加。

这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必然结果。

(2)前两者措施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第三项措施属于计划手段。

(3)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

保障粮食的充分供给,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政府采取的其他调控措施如:确定18亿亩农业耕地底线;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种粮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税等。

经济课的教案标题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

经济课的教案标题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

经济课的教案标题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教案: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一、导入经济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市场经济和经济增长这两个概念。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它与计划经济有什么不同?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之间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将一一探究这些问题。

二、市场经济的概念与特点1. 市场经济的定义:市场经济是一种由市场供需关系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经济模式。

2. 市场经济的特点:自由竞争、资源配置的多元性、价格机制的作用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 自由竞争:市场经济中,企业之间没有垄断地位,可以自由竞争。

- 资源配置的多元性:市场经济下,资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多种资源配置方式并存。

- 价格机制的作用:价格在市场中起着供求调节的作用,影响资源配置与分配。

- 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市场经济需要有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企业家。

三、市场经济的优势与问题1. 市场经济的优势:效率性、灵活性和激励机制。

- 效率性:市场经济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 灵活性:市场经济具有较高的灵活性,能够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激励机制:市场经济通过价格机制,通过利润的奖励和损失的惩罚来激励生产者提高效率。

2. 市场经济的问题:市场失灵、贫富分化与外部性。

- 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问题,使市场无法完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

- 贫富分化:市场经济中,部分人可能因资源分配不均而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 外部性:市场经济中,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他人产生影响,而市场往往无法内部化这种影响。

四、市场经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 市场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创新:市场经济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动经济不断发展。

- 投资:市场经济能够通过利润激励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 劳动力效率: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劳动力效率。

2. 市场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问题- 资源过度利用:市场经济下,为了获得更多利润,生产者可能会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环境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政治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政治教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政治教案一、教学目标及方法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并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且具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什么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什么?[教师小结]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开放性、法制性、竞争性的一般特征。

(分析说明)既然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那就不存在姓资姓社的问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

(一)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也可以利用。

邓小平的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教师小结]无论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们都有共同点,都是市场经济,都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都把市场机制和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结合在一起。

请看两则材料:[材料一]广东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

1991年1996年,其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7.89%,高出全国5.85个百分点。

到200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415.19元,到2001年七成以上居民拥有自己住房的产权,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家用汽车2.33辆。

[材料二]一条街道一盏灯,一只喇叭全城听。

1975年8月,绥芬河建市之初,全市总人口1.6万,只有啤酒轻纺、建材等十余种工业产品,职工年人均收入553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市场经济教案-附材料分析题答案
(1)国际粮价上涨,表明国际市场粮食供不应求,因此引起国内粮食出口明显增加。

这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必然结果。

(2)前两者措施属于宏观调控的财政手段,第三项措施属于计划手段。

(3)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性产品。

保障粮食的充分供给,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有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保障广大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政府采取的其他调控措施如:确定18亿亩农业耕地底线;制定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实施种粮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