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目标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

合集下载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功和功率的相关公式及变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的定义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cosθ功的单位:焦耳(J)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功率的定义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 = F ×v ×cosθ功率的单位:瓦特(W)3. 功和功率的关系功和功率的区别与联系功率的变形公式:P = F ×v 和P = τ×ω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及应用4.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η= W_有用/ W_总机械效率的意义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5. 功和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利用功和功率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功和功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及应用。

2. 利用数学方法,分析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公式的灵活运用。

3.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功和功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功和功率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2. 讲解功的计算公式及功的单位,让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

3. 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功率的单位,让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

4. 通过例题,讲解功和功率的关系,让学生学会运用功率的变形公式。

5. 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分析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请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计算一个学生举重时所做的功和功率。

2. 请分析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和行驶过程中所需的功率,讨论如何提高汽车的行驶效率。

3. 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说明功和功率的应用。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功和功率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功和功率》复习课教案

《功和功率》复习课教案

《功和功率》复习课教学设计〈一〉 目的要求: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

〈三〉 教学方法:讨论探究法〈四〉 复习过程:一、功: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或势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做了功(板书) 老师启发:分析观察结果,做功的两个因素是什么?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没做功? 师生互动:归纳出物体是否做功的规律。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的距离。

2、对物体没做功的三种情况:(1)物体受力没有移动;(2)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3)物体凭惯性运动。

老师启发:如何计算出功的大小呢?如图:我们可以从水平方向拉车前进(电脑平台展示图示)看其动能增加多少来得出功的大小。

分析作用在车上的力为F ,在沿力方向通过距离为s ,力对车做功为:W=Fs如图2:我们可以通过在竖直方向上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看其势能增加多少来得出功的多少综合得出3、功的大小计算水平方向W = F s竖直方向W = G h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做功,等于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

老师启发:做功有快慢之分,物理学上如何去表示做功的快慢呢?向学生展示图片(书本143-4)及爬竿图示。

学生回答问题:1、两分重G 相等,上升的高相同,且所用时间不同,两人所做功的快慢一样吗?2、两人上升高度相同,所用时间相等,且两人体重不等,做功相等吗?师生互动:给出功率的概念二、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1、公式P=W/t2、比较功率大小方法 a、做功时间相同,比较做功的多少,在时间相同时,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功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长短,在做相同多的功,用时越短,功率越大〈五〉中考热点题型分析(2017摸底21题)工人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一个重为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所用拉力为150N。

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之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课教案

2021年物理中考复习之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课教案

教案:功、功率、机械效率复习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2021年物理中考中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点。

教材章节包括: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3. 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及单位换算;2. 功率的计算及变化规律;3. 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PPT;2. 物理公式表;3. 练习题及答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请学生分析这个过程中力对物体做了什么功?2. 知识点讲解:(1)功的概念及计算:介绍功的定义,展示功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2)功率的定义及计算:介绍功率的概念,展示功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3)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介绍机械效率的概念,展示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并进行解释。

同时,介绍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给出一个例题,并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与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功的概念及计算;2. 功率的定义及计算;3. 机械效率的计算及提高方法。

七、作业设计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力的作用,移动了一定的距离。

请计算这个过程中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一个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为v,运动时间为t。

请计算这个物体的功率。

一个物体在提升重物时,重物的重力为G,提升的高度为h。

请计算这个物体的机械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应用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知识的?可以举例说明。

功和功率高三复习知识点

功和功率高三复习知识点

功和功率高三复习知识点在物理学中,功和功率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概念。

它们是描述物体运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量。

本文将从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帮助高三学生复习功和功率的知识点。

1. 功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是描述物体运动时所做的功率乘以时间的量。

它表示了物体通过力的作用而进行的能量转化。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功:功 = 力 ×移动距离× cosθ其中,力是物体所受的作用力,移动距离是物体的位移,θ是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这个公式表明,只有力在物体的运动方向上才会对物体进行有意义的功。

2. 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是描述物体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它表示了物体转化能量的速度。

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功率:功率 = 功 / 时间其中,功是物体所做的功,时间是物体所用的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即每秒所做功的单位。

3. 功和功率的应用功和功率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机械功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所施加的力会对它进行功。

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所做的功。

而功率则表示了我们施加力的速度,即我们用多少时间来完成这个动作。

3.2 电功和电功率在电路中,电流经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

根据热效应原理,我们可以计算出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表示了电流通过电阻所转化的能量,而电功率则表示了单位时间内电流转化能量的速度。

3.3 光学功在光学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光学仪器对光进行物理性质的测量。

例如,透镜的焦距可以通过光的折射原理进行测量。

在这些实验中,我们可以将入射光束对物体进行光学功的计算,并计算出与之对应的光学功率。

4. 功和功率的学习方法学习功和功率的知识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理解公式理解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单位,能够将问题转化为代入公式计算的形式,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答。

4.2 进行数学推导通过数学推导,可以从基本公式中推导出其他相关公式。

知识讲解 功和功率(教师参考)

知识讲解 功和功率(教师参考)

物理总复习:功和功率【考纲要求】1、理解功、功率、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等概念含义;2、知道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掌握恒力做功特点及计算方法;3、会分析机车在恒定功率或恒定牵引力作用下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4、会计算变力的功;5、知道摩擦力做功的多种情况。

【考点梳理】 考点一、功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缺一不可。

3、功的物理意义: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能量的转化跟做功密切相关,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4、公式(1)当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一致时,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W Fl =。

(2)当恒力F 的方向与位移l 的方向成某一角度α时,力F 物体所做的功为cos W Fl α=.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的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5、功是标量,但有正负功的单位由力的单位和位移的单位决定。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

要点诠释: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这两种说法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

由cos W Fl α=,可以看出:①当α=0时,cos 1α=,即W Fl =,力对物体做正功; ②当090α<<o时,0cos 1α<<,力对物体做正功。

①②两种情况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③当90α=o时,力与位移垂直,cos 0α= 0W =,即力对物体不做功,即外界和物体间无能量交换;④当90180α<<oo时,cos 0α<,力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⑤当cos 180α=o时,cos 1α=-,此时W Fl =-,即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位移的方高三基础班向完全相反,是物体运动的阻力。

功与功率高考知识点

功与功率高考知识点

功与功率高考知识点功与功率是物理高考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能量转化和能量利用等方面,是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功与功率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功的概念与计算功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动能增量,通俗理解为做功是产生或改变物体的动能。

在物理学中,功的计算公式为:功=力×位移×cosθ。

其中,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力,位移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要计算功的大小,关键是要确定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的夹角。

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重合时,夹角为0,此时的力所做的功最大。

而当力与位移方向垂直时,夹角为90°,此时力所做的功为0。

二、功的单位与能量转化功的单位是焦耳(J),国际单位制中的能量单位。

通常情况下,我们将1焦耳定义为1牛顿的力在其作用点上,方向与力相同的情况下产生的1米的位移所做的功。

可以这样理解:当一个1牛顿的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使其产生1米的位移时,力所做的功为1焦耳。

功与能量的转化密切相关。

在物理中,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

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能量发生了转化。

例如,当我们持续用力推动一个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转化为物体的动能。

而当我们向上提起物体时,我们所做的功将被物体储存为重力势能。

三、功率的概念与计算功率是物理学中描述能量转化速率的指标。

简单理解,功率就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计算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其单位是瓦特(W),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

功率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做功的大小和做功所用的时间。

如果一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越大,那么他的功率就越大。

同样,如果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越多,那么它的功率就越大。

四、功率与电能、机械能的转化功率的应用不仅局限于物理学课堂,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电能为例,功率越大,电器工作的能力越强。

功率是描述电能转化速率的重要参量,它决定了电器的耗能速度和使用效率。

初中 功率 教案

初中 功率 教案

初中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功率的概念,掌握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学会利用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3. 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提问: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2. 引入新课: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

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

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

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3. 讲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4. 举例说明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越大,表示物体做功越快。

例如,一辆汽车的功率很大,它能够迅速加速;而一辆自行车的功率较小,它加速较慢。

5. 功率公式的应用:已知物体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如何计算功率?利用功率公式P = W/t进行计算。

6. 练习:(1)已知一个学生用力举起一本厚重的书,做了10牛的功,用了5秒的时间,求该学生的功率。

(2)一台洗衣机在2小时内完成了洗衣任务,已知洗衣机做的功为2000焦耳,求洗衣机的功率。

7.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功率的物理意义。

通过实例了解了功率的大小与物体做功的快慢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单位。

2. 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与功率有关,试着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

初中物理功功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掌握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能够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功和功率的概念;(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运用功和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功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2)功率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力学里的功包括哪两个必要的因素?计算功的公式是什么?功的单位是什么?(2)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回忆起功的概念,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铺垫。

2. 探究功的概念:(1)实验演示:用力推动一个物体,使物体移动一定的距离;(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力推动物体会有距离的移动?这个过程中,力和距离有什么关系?(3)讲解功的概念:功是力对物体做功的结果,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

3. 学习功的计算公式:(1)讲解功的计算公式:W = F × s × cosθ;(2)解释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θ表示力和物体移动方向的夹角。

4. 学习功率的概念:(1)实验演示:观察起重机和工人做功的快慢;(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这个过程中,功和时间有什么关系?(3)讲解功率的概念: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5. 学习功率的计算公式:(1)讲解功率的计算公式:P = W / t;(2)解释公式中的各物理量的含义:P表示功率,W表示功,t表示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 功和能理解重力势能。

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有 关问题。

复习目标: 1.深入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掌握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熟练应用动能定理 求解有关问题。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复习难点: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能和动能定理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考纲解读 本专题涉及的考点有: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功能关系、机械能 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大纲》对本部分考点均为n 类要求,即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 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 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 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

功能关系一直都是高考的“重中之重” ,是高考的热点和难点,涉及这部分内容的考题不但题型 全、分量重,而且还经常有高考压轴题。

考查最多的是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易与本部分知 识发生联系的知识有: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一般过程复 杂、难度大、能力要求高。

本考点的知识还常考查考生将物理问题经过分析、推理转化为数学问题, 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复习时要重视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加强建 立物理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趋势 本专题涉及的内容是动力学内容的继续和深化,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要 准确理解功和功率的意义,掌握正功、负功的判断方法;要深刻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运用 功能关系解决有关能量变化的综合题。

三、内容标准 1) 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和功率。

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例1 分析物体移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力所做的功。

例2 分析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

用动能定理解释生活和生 产中的现象。

例3 用打点计时器或光电计时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例4 从牛顿第二定律导出动能定理。

3)4)5)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

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

(6)通过能量守恒以及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例5、设计实验,测量人在某种运动中的功率。

例6、通过查找资料、访问有关部门,收集汽车刹车距离与车速关系的数据,尝试用动能定理进行解释。

四、习题类型选讲轴点一功和功$的分析例I阳谜砂咖就车在水平胳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曲S末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母3末靜止「丼77B象如图4-L所示• ffl中若胃车卒引力®功为平均功率为F,汽车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立服率廉力做功分别为W,和闪八平均功率分别为Pl 和h 皿!1( 〕團4-1 -氏W, > W2-D・丹『匕例3 昨聲織齡静戯如图-2所示,固定的光滑 竖直杆上套着一个滑块,用轻绳系着 滑块绕过光滑的定滑轮,以大小恒定 的拉力F 拉绳,«滑块从A 点由静 止开始上升.若从A 点上升至B 点 和从B 点上升至C 点的过程中拉力 F 做的功分别为,滑块鮭B 、 C 两点时的动能分别为£\氏、£沁,图中AB=BC,则一定有〔A. W^>Wt C. E JCB >E W ;爆点二机车的运动分析例3模硕聲獭血扌一辆质S 为5X10^ kg 的汽 车从静止开始启动,保持发动机功率恒定,在平直公路上 行驶'汽车所受阻力恒为车重0.1倍,汽车从启动到速度 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行驶的路程为128 m 现先后测了某 几个时刻汽车的速度(见表格),g 取10 ni/J •求(1) 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2) ^3时刻汽车运动的加遼度t汽车从启动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经历的时间.时刻!.建度3 m/s6 m/fl 10 m/s 14 m/s 15 m/s116 m/s1B. VF, <Wi Et E]j? VEyc FBA 图4-S热点三动能定理的应用例5 $;8輪欝紹紳囲物体沿直线运动的关系 如图4-3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W,则(:轴点四功和能的关系分析例6 <»«耕矽B 蒲^如图4-4所示,一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不•滑上 与谏斜面相连的一光猜曲面又返 回斜面•在斜面上能上升到的域大 ffi 度为若不考虑物体经过斜 面底端转折处的能量损失•则当物 体再一欢滑回斜面时上升的聂大高度为(>A. 0C. H 与寺H 之间例7 *嫌驗储濾兼如图4-5所示,在水平桌面的边角处有一轻 质光滑的定滑轮K,一条不可伸长的 轻绳绕过K 分别与物块A 』相连, A 、B 的质量分别为叫、叫.开始时系 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水平恒力F 拉物块A,使物块B 上?h 已知当H 上升躍离为A 时』的速度为V.求此过親片物块A 克服摩M A T —图4-4據力所做的功.重力加速度为S.例« 養却(養瀾歸如图4* ,质量为m 的物撫人 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匕的质量 为化的物体B 相连,弾覧的劲度系数 为都处于靜止状态.一条不可伸 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 斗另 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 忡直狀态M 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 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枫』的物体C 并 从»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 离 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 换成另一个质量为<E 十 松】的畅怵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 伙占刚离地时D 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 为坚例5 Wfl 癖越澳I 如瀰』如图4・7所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EG 其半径 R=^5 口轨道在C 处与水平地 面相切•在C 处放一小物块,给它 一水平向左的初連度讥=5 m/s,结果它沿CBA 运动,通过A 点,最后篦在水平施面上的D 点,求Ce 间的距离$・®力加速度目取10 m/s\圉4-&图4・热点五对能.守恒问题的综合分析例W 魁阙渎潮B 礁鑒'如图4-8所示,长为Z 的轻OO 点正下方亍处以一定的初速 度水平向右抛出,经一定的时 间,绳被拉直,以后小球将以0 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已 知绳刚被拉直时,绳与竖直线成6『角,求:(1)小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斑;(对小球摆到最低点时,绳所受的拉力.例丄1 :*郴紳購m如图470,卷扬机的绳索通过 定滑轮用力F 拉位于粗《a 斜面V 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 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F 对木箱儆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 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 所做的功之和U 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撤能与木箱克 服摩擦力做的功之和so图4-Sm 班27 F图 4-10五、考点基础练习的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若静止物块受一水平拉力F 的作用产生位移为 sE 1 ;若静止物块受一水平拉力2F 的作用产生位移也为 s 时,物块的动能为 E 2 ,m 的游戏者身系一根长为 L 、弹性优良的轻质柔软1.5L 时达到最低点,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弹性绳从原长达最低( )B .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重力势能减少了 mgLP ,摩擦阻力恒为F 1,牵引力为F ,汽车由静止开始, V m ,则发动机所做的功为( )6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一木板;木板的左端放一物体,对物体施加一水平恒力 物体由静止开始直到从木板右端拉出。

如果第一次木板被固定在地面上,第二次木板未被固定,则 这两种情况下A .摩擦力大小相同B . F 做的功相同C .摩擦产生的热相同D .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8 .测定运动员体能的一种装置如图所示, 运动员质量m 1,绳拴在腰间沿水平方向跨过滑轮计滑轮摩擦、质量),悬挂重物 m 2,人用力蹬传送带而人的重心不动,使传送带上侧以速率 运动,下面是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四种说法:①人对传送带做功;②人对传送带不做功;③人对传送带做功 的功率为m 2gv;④人对传送带做功的功率为 (m 1+ m 2)gv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③B .①④C .只有①D .只有②10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2的重力加速度g=9.80m/s ,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为1.00 kg 。

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0,另选连续的4个点A 、B 、C 、D 作为测量的点。

经测量知道A 、B 、C 、D 各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为 62.99cm 、70.18cm 、77.76cm 、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0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 _______________ J ,动能的增加量等于 _______________ J (取3位有效数字)则( )A . E^ = EiB . E^ = 2E iC . E^> 2E iA . PtB . FsC . ^mv m 222mP PsD. —2F 12V m 1 .质量为m 时,物块的动能为4 •在一种叫做“蹦极跳”的运动中,质量为 的橡皮绳,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C •动能增加了 mgL5.质量为m 的汽车,发动机的功率恒为 经过时间t 行驶了位移s 时,速度达到最大值F ,将 (不 v 向右50Hz ,查得当地V 21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以—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给出的2,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h 图线的斜率等于2弧轨道的半径 R 至少是多大?(3)若圆弧轨道的半径 R 取第(2)问计算出的最小值,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 处,试求物块的初动能并分析物块能否停在水平轨道上。

如果能,的数2——h 图象应是2值。

1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 系列的点,如图所示。

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m 为1.0kg 的重物自由下落,带动纸带打出一 0.02s ,距离单位为 cm 。

(1) 纸带的.端与重物相连;(2) 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 时,物体的速度V B = m/s ;(3)从起点O 到打下计数点加量A E K = __________ J ,势能减少量通过计算,数值上 A E K L * ■・ * A * BCr3 14 15 017.06--- >B 的过程中物体的(4) A E P = _________ J △ E P (填“大于” 2(g=9.8m/s );,“等于”或“小于”),这是因为(5) 【例 实验的结论是6】如图所示,光滑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物块A 从坡道顶端由静止 滑下,进入水平面上的滑道时无机械能损失,为使A 制动,将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滑道延长线M 处的墙上,另一端恰位于滑道的末端O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