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共71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2019-2020学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一大批新职业应运而生。
如垃圾分类师、食品造型师、创客指导师、旅游体验师、健康管理师等。
更多的职业类型,让人们在发展空间上有了多元选择,得以在个人兴趣爱好与成长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
随着新职业的需求数量持续扩大,人才供给缺口较大。
比如,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约为600万人,目前实际从业人员只有30多万人;又如,目前专职从事健康管理的从业者还不多,到2020年,对健康管理师的需求将超过200万人。
如何促进新职业从业人员有序健康增长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如何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等问题,亟待有效破解。
新职业的成长基础仍比较薄弱,新职业发展中还存在各类风险,打着“新职业”幌子的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对于新职业,既要保护鼓励,也要强化引导、加强监管。
既要坚持包容审慎,为新职业留出成长空间,又要严格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入标准,用科学标尺、规范体系、法律保障为新职业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摘编自《新职业蕴含发展新机遇》)材料二:自2014年至201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从40.6%上升至46%,呈持续上升态势。
其中生活服务业因领域宽、范围广,涉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稳定经济增长与吸纳就业上发挥着“稳定器”的作用,一大批新兴职业更是功不可没。
从调研数据看,新职业在薪资方面有着很强的竞争力,55%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高于5000元,24.6%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过万,11.7%的有专业技术的新职业从业者月收入在15000元以上。
城市生活服务业发展与新职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经济活力强、营商环境好的城市,新职业发展态势良好。
新职业从业人数、平均薪酬排名前十的城市与它们所在城市的经济体量排名基本吻合。
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从业者年龄及学历分布见下图:(摘编自《2019年生活服务业新职业人群报告》)材料三: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三部门正式发布13个新职业,包括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无人机驾驶员等。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1)

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表情包占领世界谢石我最近突发奇想地做了一个实验——如果不打字,单靠发表情,我们能跟朋友聊多久天?结果,纯表情聊天非但没有卡壳,反而异常顺利。
科技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没想到它也深深地改变了我们的说话方式——如果没有表情,有些话还真不知道怎么说出口。
成套的表情包里扮成清朝后宫妃嫔的女孩扭着头说“拉下去杖责二十”,要比直白调侃来得更有效;我也不需要特意写出“晚安”两个字,仅靠一轮月亮的画面就能传达祝福。
更有趣的是,聊天表情的主要阵地已经不再是熟人之间的调侃寒暄,它也开始占领谈正事儿的工作战场。
动态图里笑着握手的画面胜过单薄的一句“合作愉快”。
如果你留心收藏的话,表情包还能让你瞬间掌握数百种“谢谢老板”的方式。
表情包正逐渐占据人们网络交流的话语平台,成为日常交流中曝光量极高的沟通方式。
根据微信提供的官方数据,每个月有超过6.97亿人活跃在微信及海外版Wechat上,他们每天要发送数以亿次计的表情。
而这里最受欢迎的莫过于情绪激烈的“大哭”和“大笑”,代表喜悦的“呲牙”表情仅在2014年的QQ平台就发送了超过10亿次。
借助社交网络的力量,表情俨然已经成为通用全世界的语言,并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
就在去年底,牛津词典还将“喜极而泣”表情符号评选为2015年年度词汇。
根据牛津词典的定义,“喜极而泣”是2015年全球最常用的表情符号,分别在英国和美国的所有表情符号中占到了20%和17%。
这个表情“代表了享乐主义和抑郁症在一代人身上的撕裂、几近饱和的大众娱乐和壮观的杀戮间的撕裂——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纪”。
事实上,这个虚拟世界里也开始建立一种从现实中投射而来的“文化”。
当宫廷剧开始流行的时候,表情包里也更多地出现“娘娘”“皇上”为主角的表情;当时装周快要开始的时候,服装设计师也开始为Bitmoji表情里的小人儿设计漂亮衣服,让它们穿上Kenzo的毛衣,背着Michael Kors的新款包包,替新款服装做流量预测。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通用版

学习资料专题2019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班级:姓名:考号: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它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形式。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北京市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落寞子衿猗郁信誓旦旦义愤填膺B . 谣诼垝恒敛裾夙兴夜寐提要勾玄C . 漫溯嗔目戳力雨雪霏霏衣衫褴褛D . 长蒿袅娜房檩没精打彩尔卜尔噬2. (4分) (2019高三上·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明不仅是倡导、教育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
中外社会文明史就能发现,()。
去日本旅游的人,往往会感慨于其公共文明:一丝不苟的垃圾分类,不留一片垃圾在体育赛场,井然有序的公共场所……究其源头,1948年出台的《轻犯罪法》。
即便如此,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也产生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可见,约束是压舱石,一旦脱离执法环境、缺少了刚性约束,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也可能又倒退回去。
又比如,许多人羡慕欧美国家立法保护小动物,殊不知养犬人身上背负的义务条款:上保险、打疫苗、戴口套,攻击性犬的主人还需在庭院明显处竖立标牌,等等。
在现代社会,法律规则就是在权利与义务之间的那条绳子,松紧适度、两头不落,才能让更多人知边界、明事理、懂规矩、不逾矩。
正是因为醉驾入刑,“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在中国社会___________;正是因为“失信者黑名单”制度持续发力,欠债故意不还的老赖开始减少。
“一时不文明,时时受约束;一处不文明,处处受阻碍”,只有形成这样的鲜明导向,才能让文明的举止始于自发、成于自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分析功德无量数不胜数风靡一时B . 梳理功不可没数不胜数蔚然成风C . 分析功不可没擢发难数风靡一时D . 梳理功德无量擢发难数蔚然成风(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如果要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就必须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B . 只有加大持续管理的力度,才能不断提高社会的文明素养C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持续管理的结果,也是历史演进的结果D . 一个社会的文明素养,既是历史演进的结果,也是持续管理的结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上世纪80年代,富起来的日本人在走出国门时也现过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以至于日本媒体写社论提示国民文明出游。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商鞅“改法为律”之说,最早源于《唐律疏议》。
唐廷诏今集体编纂的《唐律疏议》说:“商鞅传授,改法为律。
”《唐律疏议》为官修,既有奉诏的政治权威,也有专业人士,更有大量可资借鉴的官方文献、民间私家著述与收藏,该不是部分人的即兴创造。
老辈法史学者与当代多数法史学者普持此说。
但是,更权威的历史文献却对此事件均无记载,一些人便以为此说“并无确证”,当存而不论。
1975年《睡虎地秦墓竹简》出土,证实了秦《法经》和秦律的存在,秦国“改法为律”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为商鞅“改法为律”提供了间接证据。
然而,反对者依据商鞅同时代文献中,无法律之“律”解,《商君书》及秦汉史集又未见“改法为律”痕迹,断定《睡虎地秦墓竹简》不足为据,“改法为律”当在商鞅死后。
其实,“律”作为法律、法令,起始于战争中的军律,而军律来源于音律。
战鼓之音为军令,配以军功赏罚之率(“率”同“律”),最终演变成法律之“律”。
它的出现,至晚不迟于商代。
殷商甲骨文就有“师惟律用”,商周之际的《易经·师卦》也有“师出以律”。
秦国“改法为律”是将军纪、军令之律以法律形式拓展到各个领域,即“以军法之律,移刑典之称”。
《商君书》中“律”字五见,仅从《商君书》之“律”来看,其一为兵律,其余均为与土地相关之法律。
这说明“律”已非单指乐律,而是兼指兵律、法律,与其它同时代著述之“律”指乐律者不同。
《睡虎地秦墓竹简》律文涉及机构及官吏,绝大部分称“县”、“令”、“丞”,未见“丞相”之名。
据《史记·商君列传》与《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为县,置令、丞”。
这反映了出土秦律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商鞅秦律的内容。
《史记·秦本纪》载惠文王之子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丞相”。
据1980年在四川青川县出土的战国秦墓木牍载,武烈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王命丞相“修《为田律》”。
2019-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如何复习?你还在为提高成绩而苦恼吗?其实复习期间多写试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有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高二语文期末试题第I卷(阅读题共46分)一、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①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②。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注】①砉然:骨肉相离的声音。
②硎:磨刀石。
(选自《庄子•养生主》)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乃中《经首》之会会:韵律,节奏。
B.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进:进入。
C .刀刃若新发于硎发:生,出,引申为“磨”。
D.善刀而藏之善:擦拭,揩拭。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庖丁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2分)①合于《桑林》之舞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③牛不知其死也④未尝见全牛也⑤所见无非全牛者⑥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庄子这个寓言于后世形成了如下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切中肯綮、目无全牛等。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2019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注意: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说“霾”樊良树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
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近年来,霾频频出现于中国城市及媒体报章。
支撑霾字频繁现身的正是中国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及相对滞后的环境治理。
不同于裹挟尘土的古代的霾,现今的霾携带了多种多样对人体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工地扬尘、燃煤烟尘。
而且,城市越大,人口越多,建筑越密,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霾比古代的霾,引发的关联效应愈加深广、复杂,已让中国的不少城市居民周期性地体会到“呼吸阵痛”。
从古至今,霾都为一种令天色浑浊的天象。
风吹起尘土,形成了古代的霾。
现今,在人工减排不畅的情况下,霾依然要靠风稀释、吹散。
雾霾缠城,一阵阵大风将霾吹得无影无踪。
因此,《诗经》中有“终风且霾”,风和霾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摘自《光明日报》)1. 下列对“霾”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霾”源远流长,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多年来,它的意义变化不大,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屡屡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北京清华附中高二(上)期末语文一、基础选择题。
(每题2分,共26分)1.下列加点字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观流水兮潺湲.(yuán)搴.(jiǎn)汀洲兮杜若吞声踯躅.(zhú)不敢言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B.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捣衣砧.(zhān)上拂还来渌.(lǜ)水荡漾清猿啼吴楚东南坼.(chè)C.呼儿将.(qiāng)出换美酒掾玉枹.(páo)兮击鸣鼓技经肯綮.(qìng)之未尝项王军壁垓.(gāi)下D.及仇雠.(chóu)已灭孰谓汝遽云吾而殁.(mò)乎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夫子哂.(shěn)之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内涵。
有关诗歌诵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这四个短句要读得速度略快,以表现诗人频繁劝酒的高昂兴致。
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两句要读得轻细而低缓,以表现音乐凄婉的特点与诗人愁闷的情绪。
C.“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这一联要读得深情而顿挫,以表现诗人对国家战乱动荡局面的深切关怀。
D.“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这两句要读得激奋慷慨,以表现将士视死如归的气势与诗人的赞颂之情。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楚辞体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与方言声韵,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B.歌行体诗歌的音节、格律都比较自由,句式也比较灵活,比如《长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李凭箜篌引》等都属歌行体。
C.律诗属于近体诗,在押韵、平仄、对仗方面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如《蜀相》《旅夜书怀》《书愤》等都是律诗的经典作品。
D.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清《填词名解》),据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就是一篇明快精练的小令。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天看起来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终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其中“恢恢”的意思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中的“恢恢”一致。
B.“不速之客”指的是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可以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其中“速”的意思与“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中的“速”一致。
C.“举要删芜”的意思是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
其中“举”的意思与“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伶官传序》)中的“举”一致。
D.“怙势凌弱”的意思是仗着自己强大就欺负弱者。
共中“怙”的意思和“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中的“怙”一致。
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族.秦者秦也(《阿房宫赋》)B.下而从.六国之故事(《六国论》)吾念汝从.于东(《祭十二郎文》)C.或未易.量(《六国论》)根拳而土易.(《种树郭橐驼传》)D.始.臣之解牛之时(《庖丁解牛》)汝之子始.十岁(《祭十二郎文》)6.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秦爱.纷奢(《阿房宫赋》)B.后秦击赵者再.(《六国论》)凡再.变矣(《项脊轩志》)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项脊轩志》)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祭十二郎文》)D.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种树郭橐驼传》)..百倍(《六国论》)不抑耗其实7.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非战之.罪也(《项羽之死》)燕赵之.收藏(《阿房宫赋》)B.死而.有知(《祭十二郎文》)及其凯旋而.纳之(《伶官传序》)C.乃.令骑皆下马步行(《项羽之死》)乃.能衔哀致诚(《祭十二郎文》)D.以.吾一日长乎尔(《侍坐》)以.子之道,移之官理(《种树郭橐驼传》)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因.其固然(《庖丁解牛》)因.之以饥馑(《侍坐》)B.子路率尔.而对曰(《侍坐》)官命促尔.耕(《种树郭橐驼传》)C.遂.而鸡豚(《种树郭驼传》)如不能守以终丧,则遂.取以来(《祭十二郎文》)D.吾其.无意于人世矣(祭十二郎文》)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种树郭橐驼传》)9.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有误一项是(2分)A.行为(之)迟(《庖丁解牛》)B.乃陷(于)大泽中(《项羽之死》C.而告(之)以成功(《伶官传序》)D.雨泽(于)下注(《项脊轩志》)10.下列四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B.然今卒困于此(《项羽之死》)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C.技经肯綮之未尝(《应丁解牛》)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D.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种树郭橐驼传》)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祭十二郎文》)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我何面目..邪(《祭十二郎文》)..见之(《项羽之死》)B.又可冀其成立C.刺客不行..孤危(《六国论》)..(《六国论》)D.智力1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髀肉复生”:刘备投奔刘表后,一次席间注意到自己大腿上的肥肉都长了出来,想到已久不骑马,感到岁月蹉陀,悲从中来。
用来形容过着长久安逸的生活,无所作为。
B.“鹰视狼顾”:马谡利用曹叡对司马懿的疑心设计离间二人,曹叡上当,华歆趁机上谏说太祖武皇帝曾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
用来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C.“赤膊上阵”:赵云与马超大战,杀到性起,卸下盔甲,露出筋肉,赤膊提刀上马,与马超决战,被马超称为“虎痴”。
用来比喻亲身上场,也可以比喻不顾一切地做事。
D.“宝刀不老”:黄忠对战张郃,被嘲笑年纪大,黄忠回应说自己手中宝刀不老。
后来黄忠与另一老将严颜一同大败张郃。
用来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但技艺并未减退。
13.下列关于孔子有关思想主张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为人方面,孔子说“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即主张孝悌是为人的根本,做到孝悌,方能成为君子。
其中“孝”的重点在于“敬”,否则与犬马之养无别。
B.在修养方面,孔子主张“以徳报怨”而不能“以直报怨”,遵守“克己复礼”的行为法则。
孔子自己也努力保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平和心态。
C.在为学方面,孔子主张要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学习态度,坚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学习方法。
D.在为政方面,孔子主张德治与礼治,提出“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并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因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默写背诵。
(每空1分,共25分)14.请在空白横线处填写古诗文原句。
(1)人生亦有命,。
(《拟行路难》)(2),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3),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4)江天一色无纤尘,。
(《春江花月夜》)(5),碣石潇湘无限路。
(《春江花月夜》)(6)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7),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梦游天姥吟留别》)(8),危樯独夜舟。
(《旅夜书怀》)(9),只是朱颜改。
(《虞美人》)(10)带长剑兮挟秦弓,。
(《国殇》)(11)春如旧,人空瘦,。
(《钗头凤》)(12)复道行空,。
(《阿房宫赋》)(13),开妆镜也。
(《阿房宫赋》)(1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阿房宫赋》)(15)有如此之势,,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六国论》)(16)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六国论》)(17)千乘之国,,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侍坐》)(18)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
(《侍坐》)(1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1.14)(20)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为政》2.3)(21),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里仁》4.5)(2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公冶长》5.26)(23)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雍也》6.11)三、古诗文阅读。
(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20题。
(共15分)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
何谓土崩?秦之末世是也。
陈涉无千乘之尊、疆土之地,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非有孔、曾、墨子之贤,陶朱、猗顿之富也。
然起穷巷,奋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从风,此其故何也?由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俗已乱而政不修,此三者陈涉之所以为资也。
是谓之土崩。
故曰:天下之患在于土崩。
何谓瓦解?曰:吴、楚、齐、赵之兵①是也。
七国谋为大逆,号皆称万乘之君,带甲数十万,威足以严其.境内,财足以劝.其士民,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而身为禽于中原者,此其故何也?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
当是之时,先帝之德泽未衰而安土乐俗之民众,故诸侯无境外之助。
此之谓瓦解。
故曰:天下之患不在瓦解。
由此观之,天下诚有土崩之势,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况三晋之君或存乎?天下虽未治也,诚能无土崩之势,虽有强国劲兵,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吴、楚、齐、赵是也,况群臣百姓能为乱乎哉?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
近者关东五谷不登.,年岁未复,民多穷困,重之以边境之事,推数循理而观之,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
不安故易动,易动者,土崩之势也。
故贤主独观万化之原,明于安危之机.,修之庙堂之上,而销未形之患也。
其要,期使天下无土崩之势而已矣。
诚以天下为务,则汤、武之名不难侔,而成、康②之俗可复兴也。
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扬名广誉于当世,亲天下而服四夷,余恩遗德为数世隆,南面负扆③摄袂而揖王公,此天子之所服也。
(取材于西汉徐乐《言世务书》,有删改)注释:①吴、楚、齐、赵之兵:指汉景帝三年(前154)吴楚七国之乱。
②成、康:指周成王和周康王,其时天下安定,百姓富足。
③负扆(yǐ):背对屏风。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财足以劝.其士民劝:勉励B.然不能西攘.尺寸之地攘:侵夺C.近者关东五谷不登.登:成熟D.明于安危之机.机:机会1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威足以严其.境内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非权轻于.匹夫而兵弱于陈涉也多于.机上之工女C.不得旋踵而身为.禽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则民且.有不安其处者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7.下列文中划线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无乡曲之誉(陈涉)自己不是王公大人名门望族的后代,也不有乡里人对他的称赞B.虽有布衣穷处之士或首恶而危海内,陈涉是也即使处于穷困境地的平民百姓,或者罪大恶极之人,也会使国家危急,陈涉就是这样C.此二体者,安危之明要也,贤主之所留意而深察也(土崩、瓦解)这两种情况,是国家安危的明显要旨,是贤明君主要留心并深入体察的(对象)D.此二体者立,然后处尊安之实(天下不会土崩、瓦解的)两种形势形成了,这之后就可处于安富尊荣的实际(境地)18.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土崩本义是指土崩裂,作者以秦末的陈涉起义为例来阐释土崩之势是指由下层民众动乱导致的政权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