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一)、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 + 余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注意:0不能作除数。

(4))整除: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零的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如6÷2=3,就是6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注: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首先看被除数、除数(除数不为0)、商是否是整数,再看是否有余数,任意一个为小数或分数都不是整除。

如60÷2=30我们说60能被2整除或者说2能整除60.用字母表示为a÷b(b≠0)=c 则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二)、乘法运算律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公式:a×b=b×a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公式:(a+b)×c=a×c+b×c 或 a×(b+c) =a×b+a×c 乘法分配律的拓展: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乘相减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减。

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a×c-b×c=(a-b)×c(三)、减法简便运算: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全册名校精编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减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3)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就减数……。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5)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6)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3)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4)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 。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5)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7)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2、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3、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4、有关 0 的计算①一个数和 0 相加,结果还得原数:a + 0 =a 0 + a = a②一个数减去 0,结果还得这个数:a - 0 = a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a - a = 0④一个数和 0 相乘,结果得 0:a × 0 = 0 ; 0 × a = 0⑤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结果得 0:0 ÷ a = 0 ;⑥ 0 不能做除数:a÷0 = (无意义)5、租船问题。

四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背诵

四年级数学下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背诵

第二单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背诵1.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或计算公式)。

2.通常用t表示时间,t分钟的节水量表示为10×t。

3.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和字母、字母和数字之间的乘号(“×”)可以记作“∙”或省略不写,并且数字在前,字母在后。

如:10×t可以写作:10t。

一般字母与字母相乘按照英文字母的排序决定简写顺序,如:a×b写作:ab。

(总结: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乘号省略)代数式中的“+”“-”“÷”不能省略不写。

4.在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结果需要加单位时,需要把整个代数式加“()”。

例如:(3m+5)元、(n÷4)个。

5.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也就是代入求值):先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然后将式子中所有字母换成所取的值进行计算,最终计算结果后不加单位!!写答的时候要加上单位,和以前写答一样。

例如:当a=4时,3a+6 先写原始的代数式=3×4+6脱式计算,等号对齐=18 (这里没有单位!)答:小明花了18元。

如果代数式中有两个及以上字母,要分别把数值带入替换对应的字母正确求值。

如:当a=2,m=4时,3a + 2m=3×2+2×4=146.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路程=速度×时间,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s=v×t或s=vt速度=路程÷时间,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v=s÷t时间=路程÷速度,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为:t=s÷v已知其中两个量可以求第三个,如:甲车行驶的速度为60米/分,若t=5,那么甲车走了多远?(此题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所以用到:s=v×t这个关系式)当t=5时,代入求值:s=v×t=60×5 注意格式和单位(没有单位) =300答:甲车5分钟走了300米。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及易错题练习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1、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

(2)找对应点。

(3)连成图形。

2、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

3、对角线是一条线段,对称轴是一条直线。

4、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

5、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6、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旋转到指定的地方,(注意方向和角度)再连线。

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

(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2.复习多位数的读、写法。

(1)多位数的读法。

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2)多位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复习数的改写及省略。

改写。

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近似数。

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1、三位数乘两位数,积是四位数或五位数。

如:100×10=1000,900×90=810002、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现把两个乘数不是零的部分相乘,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

3、常见的数量关系(1)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单价=总价÷数量(2)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第四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计算器上的“ON”键表示(),“OFF”是(),“AC”是()。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
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研究了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

我们可以按照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进行分类,或者按照图形的边数来进行分类。

例如,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性,而三角形具有三个角的性质。

三角形也可以按照角或边来进行分类。

例如,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此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判断三条线段是否能够围成三角形时,我们可以使用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者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方法。

在四边形的分类中,我们可以按照组对边是否平行来进行分类。

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同时拥有一组对边平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拥有一组对边平行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最后,在数图形中,我们研究了数角、数三角形和数长方形等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四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2.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3.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4.关于0的运算a.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b.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c.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d.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e.0不能做除数.5.混合运算顺序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6.租船问题先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再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1.从同一个角度观察有4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2.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拼摆立体图形。

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减法的性质:a-b-c=a-(b+c)4.乘法交换律: 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5.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1.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2.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依次读书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姓名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知识点1、等式的性质: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 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方程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不等于0 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如2+3=5 是等式,但不是方程。

注意:X=3 此类也是方程。

4、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例如:x=3是15-x=12的解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是一个过程。

)6、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1)一定要写‘解’字。

(2)等号要上下对齐。

典型例子:x+1.2=6 3.8x-x=0.56 7x+3x+26=74 2x- 4×2.5=3.67、方程的检验过程:x+1.2=6解:x+1.2-1.2=6-1.2x=4.8方程左边=x+1.2=4.8+1.2=6=方程右边所以,x=4.8 是方程的解。

8、列方程解决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x 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例如:梨树比苹果树的3 倍少15 棵。

可以表示成“苹果树的棵树×3—15=梨树的棵数”.(3)解方程。

(4)检验方程,写出答案。

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1)、和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和以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让我们求这两个数个是多少。

这种题称和倍问题。

例如:兄妹两人共有32 本书,哥哥的本数是妹妹的3 倍,两人各有多少本书?解:设妹妹有x 本,哥哥有3x 本。

3x+x=324x=324x÷ 4=32÷ 4x=83x=3× 8=24答:妹妹有 8 本书,哥哥有24 本书。

(2)、差倍应用题:题中告诉我们两个数的差与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问题称为差倍问题。

例如:同学们去植树,杨树棵树是柳树的 4 倍,柳树棵树比杨树少75 棵,杨树、柳树各植多少棵?解:设柳树植x 棵,杨树是4x 棵,4x-x=75(4-1)x=753x=753x÷ 3=75÷ 3x=254x=4×25=100 或(75+25=100)答:植杨树 100 棵,植柳树25 棵。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归纳总结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知识总结2观察物体(二)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图形的方法:从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体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从前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列、几层摆成的;从上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列、几排摆成的;从左、右面观察,可以知道这个物体是由几层、几排摆成的。

从左面和右面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定相同。

如: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下面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观察可知,这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物体。

从前面看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形,第二层正中间有一个小正方形,即;从上面看有前后两排,第一排有1个小正方形,第二排有3个正方形,即;从左面看有两列,第一列有1个正方形,第二列有2个正方形,即。

解答: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如:观察下面的3个物体,从哪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观察物体时,视线应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易错题:判断:一个物体从左面看到的是,则这个物体一定是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

()分析:组成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不一定是4个,只能说至少图中给出的是由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物体,从上面、前面和左面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再判断相同与否。

观察:从上面观察,看到的都是由3个小正方形横着摆成的长方形,即,形状相同。

从前面观察,看到的都是由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分别是,,,形状不同。

从左面观察,看到的都是由3个小正方形竖着摆成的长方形,即,形状也相同。

解答:从上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形状不同。

是4个。

单凭从某一个位置看到的图形,是不能确定组成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的。

正确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二单元:三角形
“空间与图形”知识
一、认识图形
①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②把平面图形按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

③按图形的边数来分。

2、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平行四边形具有易变形(不稳定性)的特点。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①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发现: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边的关系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和三角形边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5、用2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用2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大三角形。

7、用2个相同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

一个大的等腰的直角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作四边形。

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①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②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菱形有2条对称轴。

③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⑤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