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基本通行能力 ---- 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
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 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 量,也称为理论通行能力。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通行能力
• 道路选线 • 道路断面组合
• 道路交叉口选型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 行人基本知识
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 ---- 步行 :主体是行人,近距离、
低速。
行人静态空间 ---- 主要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
间范围。
基本尺寸: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度。 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短轴0.46m,长轴0.61m,面积0.21㎡ 活动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课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一,概念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城市布局,土地使用,城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上:城市交通依附总体规划。
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本身讲:城市交通有独立性。
子系统工程又分若干分系统。
城市的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系统规划必研究交通,而交通离不开规划。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性质:(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省和地区中心,历史名城,工业城市,内地交通枢纽城市,海港城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
多功能城市占比重最大。
城市性质与城市交通关系密切:性质决定交通,交通可能决定城市性质。
城市交通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内地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沈阳,武汉沿海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内地中型交通枢纽:成都,西安,太原,昆明沿海中型交通枢纽:深圳,珠海,汕头等沿内河交通枢纽:南京,重庆工业交通枢纽:唐山,无锡旅游交通枢纽:苏州,杭州,桂林三.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城市布局大致分成8种:1)带性城市深圳,兰州2)子母城市北京,巴黎3)走廊城市华盛顿4)集中城市5)分散集团式北京6)手指式哥本哈根7)特殊地形城市道路服从城市布局,反过来也影响城市布局。
要布设城市网络,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布局。
设想:1,大城市地区交通布局,打破同心圆向心发展,改为开敞式。
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发展,城市用地组团布置,组团间用绿地空间隔开。
2,在中心城市中,处中央商业区外,在其外部建成区组团内,新辟副中心。
3,在超越大城市地区大范围内,组成:首都圈,城市群,城市等。
如:日本东京沿太平洋沿岸,神户,大阪,名古屋城市等,美国沿大西洋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组成了交通体系。
4,中心城市外围大范围内划定较大范围内森林公园或绿色环境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1,城市土地按使用性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工作用地,商业服务,医疗文化,市政用地,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体育设施等。
城市道路交通体系规划

• 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 纵坡与排水方向一致
– 管线综合
– 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旳综合利用
• 2、城市道路系统基本形式
– 方格网式 棋盘格式 唐长安、纽约
– 方向性好、建筑轻易布置
– 放射式
华盛顿
– 与边沿地域有最短旳距离 – 锐角地域不易建设、方向性差
– 放射环形 东京、北京
以上二种形式旳结合
– 自由式
青岛
山区、丘陵地域常用
– 混合式
成都
– 人车分行系统
• 3、城市道路旳衔接与分离
衔接旳目旳是以便联络,分离旳目旳是预防干扰
– 高速路与城市道路旳衔接与分离
离开城市,一至数个出入口
– 城市内部道路旳衔接与分离
低速让高速,次干让主干,生活让交通。无关路分离
四、城市道路设计
• 1、城市道路红线
– 利于环境,美化城市
• 与主导风向旳关系 废气扩散、抵抗寒风
• 过境交通旳布置
降低噪音和尾气污染、加置音障
• 将自然、人文景色引入城市 对景、借景——专题讲
– 结合现状,节省用地
• 山区与平原城市旳路网不同
–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阔平直 – 要靠虑地质、水文情况
– 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预防拆迁量过大
– 定义 城市道路用地旳界线
与道路旳性质、位置、与两侧建筑旳关系、街景设计 旳要求有关 红线内涉及车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绿化带、 分隔带 不同于建筑红线
– 红线宽度
迅速干路 60—100米 主干路 40—70米 次干路 30—50米 一般道路 20—30米
• 2、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
• 一条车道旳宽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摘要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性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实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具体案例。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分流策略,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通过规划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设施,可以提倡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规划建设更多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降低交通事故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率。
4.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和改善交通管理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相关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和问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 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 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 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 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矢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矢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一一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一一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一一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矢,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4、穿越式咼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三、公路物流中心(园区)的布置原则如下:1、公路物流中心(园区)因用地范围较大,车辆出入频繁,应尽量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环路的外侧、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以减轻对城市交通火环境的影响,并满足今后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按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绪论
各级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 路线设计 交叉口设计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路面设计 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原则
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 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在城市建设中,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城市的血液系统,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道路网络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合理的道路布局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交通规划也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多种出行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出行和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课程中讲授的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原则、交叉路口的优化设计以及交通模型的建立等。
这些知识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我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通过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等来减少交通污染,通过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思考的内容。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道路与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到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项目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关,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市,如困死,镇江。
4、穿越式——高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行人基本知识 行人活动圈的大小影响行人步行速度,当人流
密度增加时,活动圈逐渐缩小。
3.7㎡,活动自如,不考虑行人之间相互影响 1.17~1.41㎡,自由行走,不干扰他人 0.9~1.17㎡,尚能走动,会干扰他人 0.6~0.9㎡,行进受限制,流速下降 0.18~0.28㎡,活动不太可能 0.18㎡以下,互相紧贴,非常难受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行人基本知识 选取1.4~3.7㎡/人的空间值作为临界点。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步幅:男性:66.6cm,女性60.6cm,平均
63.6cm。 步速:30m/min到130m/min,集中于
60~78m/min。 步速还受行人性别、年龄、出行目的和沿街建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1行人基本知识 n 人类最基本的交通方式----步行:主体是行人,
近距离、低速。
n 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
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n 基本尺寸:身体前后胸方向的厚度和两肩的宽 度。
n 男性身体椭圆为标准:短轴0.46m,长轴 0.61m,面积0.21㎡
动中所遇到的各种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 力、坡度阻力和惯性阻力。 汽车的爬坡能力、最高车速和加速时间。
其他性能:通过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 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
自行车动力特征:不宜远程、坡度影响速度。 非机动车道纵坡度和坡长应有所限制。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思考题:
1、简述城市道路行人交通的特点。 2、车辆尺寸及动力特征对道路设计的影
筑物的影响。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1基本尺寸 交通运输工具按牵引方式分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
n 机动车设计车辆:小型汽车、普通汽车、铰接 车。有些规范增加微型汽车和中型汽车。
n 机动车设计车辆的长、宽、高等尺寸是停车场 设计的基础,也是道路设计中为车辆行驶留有 相应空间的依据。
平形式:路边临时停车,加快周转。 垂直式:用地紧凑,但占地宽。 斜列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场地受限时用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带: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
可设分隔岛和通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单位停车面积:单位停车面积与车辆尺寸、
停放方式、通道的条数及车辆集散要求有关。 包括绿化、步行道及其附属设施所需要的面 积。
W停=W道+2W车 A停=W停×l车/2 机动车的回车用地:设置回车场,方便汽车
调头、回转。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停放面积。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净空需求:纵、横向净距及净空高度需求。
通道宽度:车型、停发方式、车辆构造性能 和机械性能、司机水平等。多采用调查和车 辆试验相结合的方式。
停放面积:用地总面积按人均0.8~1㎡计算; 地面停车场每个车位25~30㎡,停车楼和地 下停车库每个车位30~35㎡,路边停车带每 个16~20㎡。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1基本尺寸 n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和公
交车终点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n 非机动车的基本尺寸
¨ 自行车、助动车、人力三轮车等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n 车型:车辆种类、尺寸大小。不同性质停车场
停放不同类型车辆,需要不同的停车面积。
n 外廓尺寸:总长、总宽、总高、轴距、前悬和 后悬。
机动车尺寸
前悬 ➢ 车辆前保险杠至前轴中的水平距离 后悬 ➢车辆后保险杠至后轴中的水平距离 轴距 ➢双轴为两轮轴中至轴中的距离
三轴为前轴中至中轴中的距离和中轴中至后轴中的距离 总宽 ➢车箱宽度(不包括后视镜) 总高 ➢自车箱顶至地面的高度 总长 ➢车箱前后保险杠间的距离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1)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 知识
城市道路服务对象
机动车 ➢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 ➢货车和客车 非机动车 ➢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 ➢轻型摩托车 ➢三轮车 行人
➢大人与小孩 ➢行动不便与老年人
服务水平level of service
n 道路供给与交通需求间的关系 n 服务水平越高,车均或人均所占用的道路 面积越大。操控自由度高,紧张程度较低。 n 服务水平高,那么道路服务的车或人的数 量就少,道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n 设计时以停车场停车高峰时间所占比例大的车 型为设计车型。
n 在某些场合,如体育场、会展中心等的停车可 以设计不同车型的停放。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的停放 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
停车,前进发车;前进停车,前进发车。
车辆的停放方式:与停车面积的计算、停车泊 位的组合以及停车场的设计有关。
1.2车辆基本知识 1.2.2车辆㎡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 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车辆基本知识 1.2.4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
响因素有哪些?
3、车辆停发方式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 些停放方式?
4、停车设施类型如何?如何计算车辆停 放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