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学会3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

2、感受清新明丽、宁静美好的的春⽇垂钓图,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3、初步感受“渔歌⼦”词的形式特点。

4、培养阅读词的兴趣和对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体会这⾸词描绘的景象,培养阅读词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寄情⼭⽔、悠闲⾃得的⼼境。

教学⽅法:情景感悟法、引导发现法 学习⽅法:⾃读⾃悟、⼩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PPT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歌景交融( 7 分钟) (⼀)好语积累: 师:出⽰词语(1) 学⽣齐读 师:这组词都是⽤来形容什么的? ⽣:回答 师:出⽰其他⼏组 ⽣:齐读后回答 师:好词都是靠我们平时积累的,现在⽼师就考考⼤家,就读了这⼀遍,不看屏幕,谁能记住其中的三个以上? ⽣:汇报 师:总结并⿎励。

我们平时学习读书的时候,就是要向今天⼀样⼀边读⼀边往了脑海⾥记,这样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们的词语积累会越丰富,我们的读写能⼒才会提⾼的快。

(⼆)激趣导⼊: 师:播放歌曲:《渔歌⼦》 师:你从画⾯中都看到了什么? ⽣:汇报看到的内容 师:谁能凭着记忆,把歌词给⼤家念出⼏句吗? ⽣:试着背出 师导⼊:刚才这⽀歌,可不是⼀⾸普通的歌曲,歌曲中唱的是千古流传的词,这⾸词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初读正⾳感知品味( 10分钟 ) 1、解题 师:板书课题 (渔歌⼦【唐】张志和) ⽣齐读课题 师:这《渔歌⼦》不仅是词的题⽬也是词牌名,所以这⾥的“⼦”不 能读成轻声,要读成三声。

师:请同学们想⼀想:忆江南写的是什么?那么⼤家猜猜,结合你的预习,说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渔歌⼦》是写什么的? ⽣:回答 师:打开课件理解课题(打渔者或者垂钓爱好者唱的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意境。

3.能够背诵并朗读《古诗三首》。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情感。

2.熟练掌握古诗的背诵和朗读技巧。

3.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
1.理解抽象的意境和情感。

2.准确把握古诗的音韵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段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故事导入,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三首》
1.第一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2.第二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第三首古诗学习及讲解。

3. 古诗欣赏
让学生朗读《古诗三首》,并展开讨论,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4. 背诵练习
指导学生进行《古诗三首》的背诵练习,注意音韵和节奏的把握。

5. 情感表达
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扩展延伸
安排相关的文学活动或阅读任务,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提升文学素养。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古诗背诵任务或写作任务,巩固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为《古诗三首》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的魅力。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

四年级下语文《古诗词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古诗词三首》,具体包括《静夜思》、《寻隐者不遇》和《登高》三首脍炙人口古诗词。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词,学生可以进一步解古代诗人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韵味。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词,理解诗词内容。

2. 学习诗词中生字词,解诗词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3. 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首古诗词正确朗读、生字词学习、诗词内容理解。

难点:体会诗人情感,理解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首古诗词意境图片,引发学生对古诗词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行阅读三首古诗词,解诗词内容,同时找出自己不理解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分析诗词背景,让学生解诗人创作动机。

(3)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诗词,指导朗读技巧,感受诗词韵律美。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词,如《静夜思》,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理解诗词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首古诗词,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生字词和表达技巧。

6.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诗词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三首》2. 内容:三首诗词全文,生字词,诗词意境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三首古诗词。

(2)选择一首诗词,写一篇不少于200字感想。

2. 答案:(1)课后自行检查,确保熟读并背诵。

《静夜思》感想:这首诗描绘一个寂静夜晚,诗人独自在床前思考。

月光照耀让他想起家乡美好,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这首诗让我感受到诗人对家乡思念之情,同时也让我明白珍惜时光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提高他们文学素养。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

2.理解古诗词中的意义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1.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古诗词:《将进酒》、《静夜思》、《水调歌头》。

2.古诗词的解读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并理解三首古诗词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包含古诗词的文字和图片。

3.音频设备:播放古诗词朗读的音频。

4.黑板和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10分钟)•利用音频播放《将进酒》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引导学生讨论古诗词带给他们的情感和思考。

2.学习古诗词《将进酒》(20分钟)•指导学生跟读古诗词,并解释其中的生僻词汇和意象。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理解《将进酒》中的情感和意义。

•班级展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将进酒》(10分钟)•通过互动问答,复习学生对《将进酒》的理解和背诵。

2.学习古诗词《静夜思》(20分钟)•展示《静夜思》的文字和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诗人的场景和情感。

•学习生词和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段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学生互相交流并提出意见。

第三课时1.复习《静夜思》(10分钟)•学生互相背诵《静夜思》,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2.学习古诗词《水调歌头》(20分钟)•展示《水调歌头》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的情感和意义。

•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中的音乐性和语言之美。

3.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现代语言解释古诗词的意义。

•学生展示解释成果并互相评价。

六、课堂总结•回顾学生在此次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四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第一节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四、分组学习1.读熟三首诗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鸟:多、高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词三首》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咏柳》、《春晓》、《绝句》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深入体会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展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难点:领悟古诗所表达的美好意境,发挥想象,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独特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春天世界。

2.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剖析古诗的意境和内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春天相关的图片、诗歌等资料,用于展示和拓展。

3.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景,如柳树、花朵等,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魅力。

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2.呈现(5分钟)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三首古诗《咏柳》、《春晓》、《绝句》,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3.朗读与背诵(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等。

然后,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篇一:《独坐敬亭山》(一)导入课习题,揭习题。

⑴今天,教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习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⑵揭习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⑶解习题:“独坐”是什么意思?标题是什么意思?齐读课习题(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⑴学习生字。

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

)怎样记“亭”字?(简笔划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局部,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

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⑴听音朗诵,初识古诗。

⑵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诵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三)再读,心得诗意。

⑴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⑵集体交流词的意思。

(“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独的云;“独”单独;“闲”悠闲;“相看”相互看;“不厌”不满足;)⑶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⑷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⑸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

)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独寂寞)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好像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衬托出诗人心灵的孤单和寂寞。

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

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沉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三首古诗,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2.能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熟悉背诵《古诗三首》。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背诵古诗并能够流利朗读。

### 难点3.理解古诗中的文言词汇和表达方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课堂素材:课文《古诗三首》、录音设备。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学生准备:课前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展示《古诗三首》的标题,向学生介绍本课的内容,并与学生讨论古诗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2. 学习《古诗一》(15分钟)老师朗读《古诗一》并解释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要求学生跟读朗读,模仿老师的语调和停顿。

3. 学习《古诗二》(15分钟)同上,对《古诗二》进行讲解和朗读。

4. 整合认识(10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诗中的意境。

5. 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并进行批评指正。

2. 学习《古诗三》(15分钟)同样的方法,对《古诗三》进行讲解、朗读和讨论。

3. 默写与背诵(15分钟)让学生尝试默写古诗三的部分内容,然后鼓励他们背诵全文,并流利地朗读。

4. 情感表达(10分钟)让学生就《古诗三》的内容展开自由表达,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学习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但在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下一步可以增加一些朗读比赛或小组背诵活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熟练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
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

“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