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华东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881人文地理学
西南大学831人文地理学2002-2017年考研专业课历年真题汇编

2017年年西南大学人文地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30分)
1.形式城市化和功能城市化
2.文化生态学
3.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
4.通达指数
5.中心地的等级
6.竞争优势理论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题72分)
1.简要归纳C.D.索尔关于农业起源地点的推论。
2.简要回答意境的图的哈衣及其构成要素。
3.简要回答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
4.简述市场因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5.简述跨国公司R&D的区位特征
6.分析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
三、论述题(每题24分,共2题48分)
1.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2016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
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结合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发展长江经济带的优势及其战略意义。
2.论述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
17。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201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人本主义地理学2、国家有机体理论3、地理环境决定论4、城市基本活动5、文化景观6、意境地图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7、何谓“胡焕庸线”?怎样理解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试简要评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9、试简要评述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0、试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11、跨国公司的总部区位选择有何特点?试以此分析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努力方向。
12、试述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2011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文化生态学2、区域创新网络3、城市地域结构4、人文主义地理学6、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1、李(E.A.Lee)认为人口迁移规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要述评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3、柯恩多极世界模型划分的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是怎样的?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75分)1、怎样理解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试举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地方化策略。
2、试以长三角为例,分析我国省区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3、试论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胡焕庸线2、或然论3、新产业区4、新经济地理学5、文化生态学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索尔认为人类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应该在哪里?他是怎样推导这一论断的?2、结合某一城市,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试简要介绍和评价麦金德关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试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全球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2、何谓城市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改善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有何积极意义?3、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华东师大人文地理博士统考专业课真题

博导:杜德斌老师招生方向:(1)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2)跨国公司与国际投资地理考试科目:(1)人文地理学(专业基础)(2)世界经济地理(专业课)(3)英语(外语)《世界经济地理》考试试题2002年:1.试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
2.试述当代跨国资本流动的基本格局。
3.试论网络经济与世界生产力布局的新趋势。
4. 从周边各国的地缘经济环境分析我国边境地区的开发开放前景。
2003年:1.试述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与区域格局。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区域分工。
3.从经济地理的角度论述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
4.试比较分析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带与五大湖城市带的经济与空间结构特征。
2006年:1.试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三大板块的基本特征。
2.试分析二战后世界汽车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3.试论世界石油的储、产、销的基本格局及其对我国石油安庆的影响。
4. 试论当前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2007年1.试论“9.11”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新特点。
2.试述EU区域经济一体化进展的主要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3.试论当前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区位特征。
4.下图是2004年美国本土各州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和企业数的分布情况,结合该图分析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008年1.试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从当前石油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分析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试述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空间分布现状特征及发展趋势。
2009年1. 试论述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的空间表现。
2. 试论述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地缘政治环境及我国与中亚各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
3. 试论述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
4. 试分析投资动机对跨国公司海外研发活动区位的影响。
2010年1. 试论述科技革命与产业布局的关系及当前世界产业布局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总结与习题(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考研专业课试卷人文地理学总结及习题1、地理学geographe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同济大学四平路2、人文地理学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研究对象是人文环境、人文现象和文化景观。
其内核是注重区域和空间,注重人地关系 2000923、人地关系内涵:人指社会属性的人,具体说是指在一定区域空间和一定生产方式下从各种社会活动和生产活动的具有群体行为的人;地指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具体指与人类活动有密切联系的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自然、人文、经济复合体系。
辅导4、人文地理的学科特征: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33623 0375、近代人文地理学:(德国)洪堡: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李特尔: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关系。
拉采尔:地理环境决定论。
赫特纳:区域学派的代表。
施吕特尔:景观学派的代表。
(法国)白兰士、白吕纳:人地相关论。
(英国)麦金德:大陆腹地说。
罗士培:适应论。
(美国)森普尔:环境决定论。
苏尔:文化景观学派。
(俄国)巴朗斯基、萨乌什金:区域学派,费根、康斯坦丁:经济学派。
6、现代人文地理学:美国谢佛使作数学统计培养计量地学者,苏联自然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相分离的二元论观点。
总体特征:(1)科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建立:人地关系协调论和可持续发展观;(2)新的研究方法:计量方法、数学模型、心理学的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法;(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在人地关系研究方面,既注重生态观点,同时社会化和人文化的倾向得到强化,面向解决实际问题。
课7、中国:近代张相文、竺可桢,、胡焕庸、张其昀。
现代李旭旦、吴传钧、鲍觉民。
8、方法论:(1)经验主义:观察是其重点,强调综合和归纳的作用;(2)实证主义: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相符,演绎由一般到特殊;(3)人本主义:以人为主体,重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4)结构主义: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才有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华东师大考研参考书目如何获得?

华东师范大学考研各专业参考书目汇总-华东师大的的专业考研指定教材是什么?考研参考书目是考研备考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般由报考院系整理发布以供考生复习备考。
但由于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许多院系未公布参考书目,因此,华东师大考研网()结合往年各学院或研究生院发布的参考书目通知及各方面资讯,为即将参加华东师范大学考研的同学们整理分享2008年华东师范大学各学院考研参考书目,希望考生好好利用:具体请点击进入【华东师大真题答案】847文学基础(A) 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顾易生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
852文学与传媒综合《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乔纳森.卡勒著,辽宁教育出版社;《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拉曼.塞尔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认识媒介文化——社会理论与大众传播》尼克史蒂文森著,商务印书馆;《媒体文化——介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文化研究、认同性和政治》道格拉斯.凯尔纳著,商务印书馆。
601基础俄语《俄苏文学史》(第一卷),曹靖华,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纪俄罗斯文学史》李毓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Русскитература 20 века》Агеносов, Мос(1997);《当代俄罗斯社会与文化》吴克礼,上海教育出版社(《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王英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俄语语法》(中译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现代俄语理论教程》王超尘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俄语与俄罗斯文化》吴国华,军事谊文出版社(1998);《现代俄语与现代俄罗斯文化》程家钧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俄语语言国情学》(俄文)谭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试题2013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人本主义地理学2、国家有机体理论3、地理环境决定论4、城市基本活动5、文化景观6、意境地图二、简答(每题15分,共45分)7、何谓“胡焕庸线”?怎样理解胡焕庸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8、试简要评述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理论。
9、试简要评述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0、试结合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
11、跨国公司的总部区位选择有何特点?试以此分析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和努力方向。
12、试述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及其发展趋势。
2011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1、文化生态学2、区域创新网络3、城市地域结构4、人文主义地理学6、环境决定论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5分)1、李(E.A.Lee)认为人口迁移规模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简要述评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
3、柯恩多极世界模型划分的地缘战略区和地缘政治区是怎样的?三、论述(每小题25分,共75分)1、怎样理解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关系?试举例分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地方化策略。
2、试以长三角为例,分析我国省区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必要性和存在的主要困难。
3、试论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对世界产业布局的影响。
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胡焕庸线2、或然论3、新产业区4、新经济地理学5、文化生态学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1、索尔认为人类最早驯化植物的地区应该在哪里?他是怎样推导这一论断的?2、结合某一城市,简述城市地域结构形成的动力。
3、试简要介绍和评价麦金德关于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的理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1、试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分析当代全球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新特点及其对国际贸易空间结构的影响。
2、何谓城市体系?上海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改善其在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有何积极意义?3、以欧盟为例,试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华东师范大学各专业研究生考研参考书

885教育技术与C程序设计
019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886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含数据结构)
019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
887微机原理与网络基础
021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627高等数学(A)
021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839数据结构(含C语言程序设计)
024
电子科学技术系
627高等数学(A)
024
电子科学技术系
883电子线路(含模拟、数字)
024
电子科学技术系
906半导体物理
025
统计系
626数学分析
025
统计系
817高等代数
028
人口研究所
625高等数学(B)
028
人口研究所
636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
028
人口研究所
832经济地理学
028
人口研究所
843人口学
028
人口研究所
881人文地理学
029
哲学系
634形式逻辑(含数理逻辑基础)
004
外语学院
602基础法语
004
外语学院
605基础德语
004
外语学院
619基础英语
004
外语学院
621基础日语
004
外语学院
637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04
外语学院
644政治学原理
004
外语学院
661世界通史
004
外语学院
662行政法学
004
外语学院
801翻译(B)
004
外语学院
805翻译(A)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

人文地理学考研试题一、简答题1. 请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的文化、社会和经济等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形成和演变规律。
其研究对象涉及人类的居住、交通、生产、社会组织等方面的活动。
2. 请简述文化地理学与景观理论的关系。
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内容包括文化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传播、演变和空间分布等。
而景观理论则是文化地理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地理环境中的景观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揭示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3. 请简述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心理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心理过程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心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有认知地图、认知场所和情感地理学等。
在应用方面,心理地理学可以为城市规划、环境心理治疗等提供依据和方法。
二、论述题请就“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与人文地理学研究”这一主题进行论述,注意结合实际情况和学术研究。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首先,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理解中国乡村的特征和问题。
通过对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调研,可以揭示乡村的发展瓶颈和存在的问题。
比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乡村的人口结构、产业分布和交通网络等,从而为乡村发展的战略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指导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通过对不同地域乡村的特色和潜力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和政策。
例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业发展和农村产业转型等,为乡村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提供科学的建议。
此外,人文地理学研究可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乡村文化、社会和环境变迁的研究,可以揭示不同发展方式对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