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2)开题报告方式。

开题报告应以报告会的形式,在教(科)研室或以上范围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须有本学科及相近学科3位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考评组,并作出考评意见。

(3)开题报告内容。

依据《开题报告表》的要求,做开题报告。

在开题报告会后,及时完成《开题报告表》,交学院研究生科保存,以备检查。

(4)若开题报告没能通过,在导师的指导下3个月后才能申请重新开题。

2次开题报告不过者,应终止硕士生的学业。

(5)因正当原因改变选题,须按上述要求重做开题报告。

(6)论文开题通过1年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2.论文工作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计划进行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研究进展。

硕士生到校外单位及委培硕士生回原单位做学位论文,要经导师、学院批准,并保证每月至少一次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按时完成论文工作。

3.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按照《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规范》的要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导师应对硕士生学位论文严格审查,把好质量关。

(三)学位论文的答辩申请、评阅、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科大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满足国家和地方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掌握通信工程基本理论和应用技能,能在通信、信息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设计与制造、安装与维护、管理与应用等工作的人才。

培养要求
基本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并重点培养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程
本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
•高频电子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通信原理
•无线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
除此之外,本专业还设置了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

实践教学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设置了多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践课程、设计课程、毕业设计等。

科研训练
本专业注重科研训练,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积累科研经验。

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本科为4年制,硕士为3年制。

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可获得理学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可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就业与发展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电信、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宽带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通信系统集成、通信设备制造、通信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0810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国家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

要求学生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理论基础、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了解并关注最新技术发展动态。

同时还要求掌握必要的科研手段与技能,注重能力的提高,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工作及生产实践中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

本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一至两门外语,并具有一定的论文撰写能力。

二、研究方向1、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内容主要是IP网络、多媒体通信网以及宽带接入网络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实现及应用开发,如VOIP、IP传真及电子商务、VPN等。

2、多媒体通信及应用多媒体通信的基础研究包括多媒体信息的编码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信息安全和保密通信;应用研究包括无线宽带多媒体的接入、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应用等。

3、通信器件本方向涉及光纤通信中的光电子器件、无源光器件及光波分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

声表面波器件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在我系有着深厚基础的、是国内高校独有的研究方向。

三、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

四、学习年限两年半五、课程设置A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英语4学分B类:现代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类)3学分信号处理中的数学方法3学分C类:通信系统工程3学分网络通信 3学分多媒体通信 3学分现代通信新技术 3学分D类:信息安全 3学分电子学进展3学分材料电子学2学分近代电子学4学分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网络4学分DSP与微控制器3学分模式识别3学分雷达成像3学分第二外语六、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入学后第一学年完成A类、B类和大部分C类、D类课程的学习,第三学期在导师指导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作开题报告。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专业知识,并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能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研究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为一年,论文研究工作二年),提前修完规定的课程并提前完成硕士论文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延期毕业的学习年限不得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1. 数字通信与信息系统(无线通信技术,光通信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2. 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下一代网络技术); 3. 嵌入式通信系统(嵌入式无线通信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宽带传输技术)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应根据本培养指导方案及研究方向的需要为每个研究生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总学分数不低于28学分,培养环节学分4学分。

其中学位课和专业课不低于15学分。

对于跨学科专业或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生,须在导师的指导下补齐相应的专业本科主干课程至少三门,课程成绩要记录在案,不计学分。

教学方式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产、学、研紧密结合,重视能力培养。

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应在课程学习阶段结束后,按照学院和导师的安排,参加专题讨论,并至少提交一篇学术报告;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学术活动;必须助研,即参加导师组织领导的科研工作。

可以选择助教、和助管工作:助教即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或助教其他教学环节;助管是协助学院研究生科、教学科等行政部门的管理工作。

硕士论文开题一般在研二的上学期进行,开题条件是修满规定课程学分,并且在导师指导下形成明确的论文题目,系统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

选题可以是导师科研项目中的一部分,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生产实际和科研任务提出。

研究生应先撰写出开题报告,再向学院学位委员会提出开题申请。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学)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通信与信息系统”隶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本学科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以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与交换、信息网络、信息处理及信息控制等为主体的各类通信与信息系统。

我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陕西省和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学科,涵盖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等单位,并以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为支撑,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师资雄厚,实验设备先进。

本学科于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目前有硕士生导师20名。

近十五年以来,本学科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5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励6项;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

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包括宽带无线通信、现代通信网、光通信、图像与视频通信、通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量子通信、通信安全与信息对抗等。

二、培养目标认真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贯彻学校现阶段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培养路线,培养符合以下要求的高级专门人才: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的一般理论与技术和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简称“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学位获得者应达到下列要求:1、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方面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某些方向的专业知识,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协同工作能力;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用该门外国语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4、德业双修,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现代通信理论与技术研究现代通信中的信源与信道最佳编译码的理论与技术;数字调制解调的理论与技术;检错与纠错编码的理论与技术;信号复用与多址的理论与技术;同步与数字复接的理论与技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加密、解密的理论与技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各种干扰的机理及先进的抗干扰技术;现代无线通信“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技术;同时研究这些技术在现代各种通信系统中的典型应用。

2、高速网络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高速Internet网络体系结构模型与协议、网络管理与智能控制、网络仿真建模与路由优化、网络性能测量与预测、网络服务质量(QoS)、网络安全与信息对抗、电子商务与远程教育等网络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技术研究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压缩、存储、识别、理解、表示、及信息的集成与复用;在多媒体通信协议与标准基础上,研究宽带网络和无线通信中多媒体信息的实时通信、接入、交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基于多媒体通信协议的多媒体信息可视化与人机界面交互技术;研究基于内容的图像、音频、视频的检索与管理技术。

4、卫星通信研究卫星通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卫星星上信号的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卫星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以及卫星通信与GPS相结合的应用与开发;研究卫星通信与其它通信方式兼容的理论与方法。

5、嵌入式信息系统研究嵌入式信息系统的设计理论及平台;研究应用于无线通信、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领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应用软件、硬件模块(含ASIC、DSP芯片)的设计、验证、制作与测试新技术。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及相关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专门人才,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坚实的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网、多媒体信号处理和信息编码、无线电波理论与移动通信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在该领域从事创造性的研究;至少能用一种外语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有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政府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信息编码方法及其应用;(2)无线通信新技术;(3)多媒体信号处理与通信;(4)图象处理;(5)计算机通信网;(6)非线性自适应信号处理;(7)无线CDMA通信技术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五年制培养相关条例的规定执行。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要求博士研究生答辩前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或接纳发表)两篇学术论文,其他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3 号“中山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试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参考书目1、现代数学引论,杜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现代信号处理,张贤达,清华大学出版社3、数字信号处理(下册),吴兆熊,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4、Java Network Programming, Merlin Hughes等,国防工业出版社5、Java网络程序设计,黄嘉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6、下一代Internet的网络技术,李津生,洪佩琳,人民邮电出版社7、计算机网络,张光昭等著8、Computer Networks, A. S. Tanenbaum9、Computer Networks and Internet, D. E. Comer10、A TM: The New Paradigm for Internet, Intranet& Residential Broadband Services& Applictions11、电子系统集成设计技术12、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13、基于DSP的现代电子系统设计14、V HDL数字系统设计15、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王珊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816、P 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s(2nd Edition), G. Stub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 200117、I S-95 CDMA and CDMA2000 Cellular/PCS Systems Implementation, Vijay K. Garg18、W 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 Practice, Theodore S. Pappaport etc.(中译本:蔡涛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9、C DMA Systems Engineering Handbook, Jhong Sam Lee etc.(中译本:人民邮电出版社,许希斌等译,2001)20、宽带无线数字通信,许希斌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1、光电子技术基础,彭江得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2、O 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3rd Edition), Gerd Keriser (中译本:李玉权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3、J. H. Van Lint, Introduction to coding theory, Springer-Verlag, 198224、S. Roman, Coding and Information theory, Springer-Verlag, 1992重要期刊:电子学报,通信学报,自动化学报,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IEEE的相关刊物,IEE的相关刊物。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通信工程学院 2018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术)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学院
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代码:0810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素质全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先进的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各类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1.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代码:081001)研究方向:①无线通信系统②光通信系统③软件无线电技术④通信与导航技术⑤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⑥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
2.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代码:081002)研究方向:①信号处理②信息感知与融合③大数据分析与应用④图像处理与传输⑤多媒体通信与技术⑥雷达信号处理
3.信息安全(二级学科代码:0810Z1)研究方向:①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及其密码应用②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③系统安全④网络安全⑤信息安全测评⑥应用安全⑦密码学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学制为2.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1年,学术型硕士参加科研、撰写学位论文和论文答辩的时间为1.5年。

四、培养方式与原则
1、学习各环节的设置与安排及学分要求
(1)课程学习时间为2学期。

课程设置由学位课、非学位课和必修环节组成。

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学位课、专业必修学位课三类;非学位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两类。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阶段至少应修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 (1)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编号、课程分级及研究生获取课程学分计算说明 (4)电子科技大学博、硕士授权点一览表(2011.10) (6)应用经济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金融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治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际政治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应用心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播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理论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凝聚态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无线电物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神经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物理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统计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光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气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电子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路与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6)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获取与探测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安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密码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新兴技术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商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共管理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共58个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其中,“数学”一级学科按照5个二级学科招生,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按照3个二级学科招生,一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

)电子科技大学修订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要求(2009年修订)修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和《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办(2000)1号]等文件规定为依据,以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修订目标,结合当前我校试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精神要求,特制定本修订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