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宁夏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宁夏高三高中语文高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近年来,国内真人秀发展势头迅猛,《极限挑战》《花样姐姐》等户外真人秀节目红极一时。
随着较早的几档明星户外真人秀取得惊人的收视成绩与口碑,越来越多的电视台意识到该领域的发展前景,节目形态创意层出,涉及体验类、游戏类、剧情类等各种模式。
随着户外真人秀节目逐渐进入霸屏时代,相关问题也层出不穷。
大量节目相似雷同,大多引进国外节目模式,缺乏自身创新力度,争抢明星资源哄抬出场费,节目制作费用减少导致节目质量滑坡……户外真人秀节目发展需要突破当前桎梏,才能防止进入恶性循环。
让综艺走出演播室、把镜头直接对准现实生活,户外真人秀这种天然的优势让综艺节目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可以参与节目,进入综艺镜头之中,综艺节目也逐渐从“全明星”阵容向“星素结合”,甚至素人真人秀模式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引导真人秀节目健康发展——自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真人秀节目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导思想以来,“秀”已经开始摆脱原来的“星味”,向接地气的方向发展。
但需要正视的是,很多真人秀节目仍然没有摆脱明星阵容撑场子的局面。
当前,综艺节目明星出场费的哄抬导致节目制作费用缩减,已经影响到了节目本身的质量,也逐渐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
虽然素人户外综艺节目模式还未成型,但诸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素人音乐节目的成功,充分展现了普通大众的智慧和魅力,也给户外真人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东方卫视推出的大型户外综艺节目《极限挑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将六位“极限男人帮”的明星扔进茫茫人海,让他们依靠群众的帮助完成各项任务:让明星变成普通人,体验快递员、幼儿园老师、家政人员等职业的酸甜苦辣,求助路人搭车、发微博寻人、搬运货物、问路等情节让观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
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宁夏银川市银川一中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新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新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字_____________就是艺术品。
它的形体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历程和创新推进,更有那些历代的书法家们把汉字挥洒得或古朴端庄,或龙飞凤舞或力透纸背,或飘逸悠然,风情千种,仪态万方,淋漓尽致,灿烂辉煌。
_____________说中国画也能以自己的特色_____________于世界绘画之林,能与西洋画_______________,那么,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文字能与汉字书法相媲美。
汉字书法是全球独领风骚、无与伦比的艺术瑰宝。
对于秦始皇在历史上的功过是非,这里暂且不作评论。
()。
中国地域辽阔,方言很多,有人说如果没有汉字,中国早就分裂成若干个国家了,这话是有道理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本身即使屹立等量齐观B.本来即使伫立并驾齐驱C.本来如果伫立等量齐观D.本身如果屹立并驾齐驱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他实行的“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B.但他实行“书同文”,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C.然而“书同文”的实行,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D.即使实行“书同文”,也是完全应该记在历史的功劳簿上的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使汉字成了维持国家统一的有力工具,既是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和传承的载体,也是助推经济社会前进的动力。
2020届宁夏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已审阅)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语文(宁夏)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考生必须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号相对应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写出草稿纸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目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宁夏银川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孔子研究院的专家提出建立全球孔子学院研究中心将孔子文化基因植入全球文化发展,这一观点石破天惊,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应。
②一些偏远的山村,精种文化生活单调,聚众赌博已经蔚然成风,这无疑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③新疆高铁的开道,不仅影响带动了新疆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使许多新的行业应运而生,高铁快递便是其中之一,④业内表示,共享汽车跟网约车几乎同时落地,但是网约车逐渐形成规模并规范化,而共享汽车始终不温不火,主要原因是停车不便。
⑤央视稿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陆与台湾演员联合表演了一段精彩节目,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洗耳恭听,都被他们表演的内容打动了。
⑥读书的乐趣很难和他人分享,因为读书更多的是获得一种心照不宣的快乐,安静地读,安静地体会,才更有收获。
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④D. ②⑤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B. 当得知自己能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深造时,李宁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班主任,并感谢班主任多年对他的关怀C. 不仅奥运会传承奥林匹克主义的价值观,还通过体育运动传递世界各地青年的奥林匹克运动理想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D. 姚剧《王阳明》通过悟理、立功,治理社会等篇章,以传记体的方式,讲述了他格竹、剿匪、传道讲学等跌宕起伏、文治武功,体现了阳明先生“知行合一”“致良知”和“明德亲民”的思想精髓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入冬后,自我省东南部地区发生特大雪灾以来,政府各界对火区人民生活甚是关心,积极开展赈灾活动,捐款(包括实物折款)累已逾千万元之巨。
(广播稿)B. 您是教育改革专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我代表全县教师热烈欢迎您回到故乡传经送宝……C. 小张在操场上丢了一件上衣,他在寻物启事上写道:“本人不慎在操场上丢失了一件蓝色耐克上衣,哪位检到,赶快交还”D. 老爷爷,看您鹤发童颜的样子,登临这么陡峭的山都不用拄拐杖,请问您多大了?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平罗中学2025届高考冲刺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画有自己的创作原则。
如“心师造化”,强调以自然为师,通过“月识心记”写生自然,概括提炼物象的基本特征,获得艺术素材,再去创造图画的意境。
“中得心源”则着重于主体因素的积极发挥。
宋人讲“胸有丘壑”,明讲“丘壑内营”,都是强调主体因素的作用。
作画的程序是要先求形似,但中国画不存形写实,而求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在形似的基础上,突出内在的精神。
古诗云“笔在传石神”,( ),就不再冥顽而有了神韵。
古人更知其神情寄寓于物,借物抒情。
文同画纡竹以示其遭遇,米芾画枯木怪石以遣其,辽元代文人雅士大都以笔墨写愁寄恨。
中国画的这种写意精神,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甚或着眼于栩栩如生盘郁B.或是着眼于惟妙惟肖盘郁C.甚或立足于惟妙惟肖情思D.或是立足于栩栩如生情思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顽石一块,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B.一块顽石,经画家潜心用意,笔墨点染C.顽石一块,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D.一块顽石,画家以笔情墨致,点染勾勒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画的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写意精神,具有天人合一的卓越中国哲学精髓。
B.中国画心师造化、画心相应这种的写意精神,是天人合一的哲学卓越精髓之所在。
C.中国画这种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写意精神,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精髓。
D.中国画这种写意精神,正是心师造化、画心相应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之精髓。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宁夏省银川一中2024年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常的铃声赵华伟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及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还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者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无穷无尽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老常的饭量很大,一顿能下六个馒头。
饭点一到,他先去教师伙,将馒头一拿,打碗稀饭赶紧回屋,随后再奔学生伙,零星饭票出一点,又抱回来一堆馒头。
三两天一过,等馒头积攒得差不多,他就悄悄地装进蛇皮袋,送到公路边的饭店里。
几名馋嘴的学生在饭店开荤时发现了老常的秘密,老常很爽快,二话没说就帮他们结了“狗肉账”。
然而还是有学生嘴碎,让老师们也知晓了老常的秘密,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校长把头一晃说:吃不掉的馒头都喂猪了,他讨个巧事也没啥。
既然连校长都这么纵容他,别人也就点不起火了。
老常从来都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老常被派出所抓啦!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宁夏回族自治区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D卷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7高三上·清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一词具备了多重道德内涵,常与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修养、端正的言行等含义直接相关。
而事实上,“君子”最初只用以指代人物的社会地位,并不具备道德素养的要求。
其道德内涵的确立,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著述。
《说文》释“君”为“尊”,意味着崇高的社会地位。
“子”是先秦对男性的称呼。
因此,“君子”原指地位尊贵的男子。
甲骨文中未见关于“君子”的记载,西周时期的《尚书》中首次提到“君子”,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
《易经》中“君子”一词共出现20处,皆用来指称奴隶主。
“君子”的使用频率在《诗经》里明显增多,共183例,除了少量作为女子对丈夫或情人的称谓外,主要用以指代奴隶主贵族。
然而,因为“君子”往往指身居高位者,所以常与一定的道德素质要求相联系,例如《尚书·无逸》要求君子“无逸”,不能贪图安逸。
《诗经·淇奥》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描述君子的才能与品质。
当然,这种联系是比较松散、不固定的,所以《诗经》中也有不少诗句用“君子”来指称品行恶劣的奴隶主贵族。
总体而言,西周时期的“君子”通常是身份地位的标志,尚未发展出系统的道德内涵。
春秋战国时期,“君子”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德行的体现与表达。
当然,仍有部分“君子”的使用沿袭了先前的用法,指具有一定政治地位的人。
例如《道德经》26章“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31章“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两处提到“君子”,应指在军队中担任一定职位的官员。
而道家另一部重要典籍《庄子》中有36处对“君子”的论述,其中与社会地位直接相关的只有《庄子·在宥》“故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一句。
墨家典籍《墨子》中“君子”共出现115处,仅四分之一的“君子”具有社会地位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2016年宁夏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名句名篇默写(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芳与泽其杂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答案(1)唯昭质其犹未亏(2)引以为流觞曲水(3)泣孤舟之嫠妇(4)城阙辅三秦(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6)山气日夕佳二、语言文字运用(15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①世界文学________(cuǐ càn)的星空中又一颗巨星陨落了!②马尔克斯的去世引发了互联网世界几乎是排山倒海般的缅怀。
③但这似乎与逝者没有多大关系,因为真正能打开《百年孤独》沉下心读完全书的人恐怕只是凤毛鳞角。
④而纪念一个作家的方式莫过于亲近他的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马尔克斯离世这件事,让人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已变得多么空洞苍白。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分)答:(3)材料中有一处语病,请写出序号并加以改正。
(2分)序号:________修改:答案(1)璀璨(2)“鳞”应改为“麟”(3)④“通过”和“让”删去其一。
解析(1)“璀璨”一词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书写时应注意不要写错。
(2)“凤毛麟角”的“麟”指的是麒麟,所以不能用“鱼鳞”的“鳞”。
(3)“通过”与“让”连用,句子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让”。
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________,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②近年来,学生中的各种越轨行为日益严重,乃至对同伴、亲友的生命________,连基本的出于人道的社会责任感都丧失殆尽……所有这一切决不是危言耸听!③21日上午,在四川省博物院“大篷车”流动博物馆走进眉山的活动现场,文物鉴定专家甘晓忙得________,几十名等候鉴定的市民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
A.理想等闲视之不亦乐乎B.现实等闲视之不能自已C.理想漠然视之不能自已D.现实漠然视之不亦乐乎答案 D解析理想: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空想幻想不同);符合希望的,使人满意的。
现实: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于客观情况。
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漠然视之:对人或事物不关心不在意。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住自己的感情。
不亦乐乎: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在常用作补语,表示达到极点。
根据语境,D项最恰当。
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2分)( )A.公司这一举措深受广大员工欢迎,所以其他公司纷纷效尤。
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图书管理存在严重问题,因而责令学校相关领导进行整改。
C.我们邀请您参加我们的毕业晚会,您如能光临,我们会感到莫大荣幸。
D.您刚才说的话我有几处不明白,特来垂询。
答案 C解析A项“效尤”指明知别人的行为是错误的而照样去做。
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应改为“效仿”。
B项“责令”指命令(某人或某机构)负责做成某事。
用于上级对下级。
应改为“恳请”。
D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
应改为“请教”。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材料1: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
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材料2:千疮百孔的阿富汗喀布尔国家博物馆大门前,一块石碑上的铭文写着:“只有它的文化活着,这个国家才活着。
”战争中的人类当然是弱势群体,但在世界最古老文明的发祥地,还有另一个比这些活着的弱势群体更弱势的群体:“死去”的文物。
你对博物馆有怎样的认识?请简要阐述。
(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答案(示例)每一座博物馆,都是一个承载着文明的场所,都可以让人们在感受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了解世界。
然而,在一些地区,博物馆因战火的侵袭而变得岌岌可危。
我们希望那些肆意妄为的破坏者能够珍惜这些“死去”的文物,让这些传承文明的博物馆走出战乱的阴影。
要知道,有些东西即使失去,还可以挽回;而有些东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拥有。
解析材料1是对博物馆的介绍,表现其强大的文化功能。
材料2则从战乱中的博物馆遭受破坏这一角度进行思考,谴责了破坏博物馆的这一行为。
具体解答时,可以将这两个方面进行巧妙的衔接,阐述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三、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晴、雨、霁三游西湖史鉴钱塘为东南佳丽,而西湖为之最。
重山环之,名藩枕之,凡峰峦之脉络,城郭之逶迤,台殿亭榭之参错,举凌虚乘空以临其上,天光水色,颠倒上下,烟云起灭,其状万殊。
而酒棹游橹往来交互,歌吹之声相闻,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无日而息也,其盛矣哉!客来钱塘时,侨居宝石山上,湖之胜,尽在几席下,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
虽所遇之景不同,而所得之乐无不同也。
二月望日,其始游也,主则邦彦,客则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
时春日妍丽,湖水明净,万象在下,柳色微绿,梅花犹繁盛,点缀远近。
篙师刺船,纡回宛转,傍湖徐行,而卖花献技之人,皆乘小红船凫飞水上,迎前尾后,由东至南,由南至西、至北,复至东而休焉。
遇胜而登,适兴而返。
感今悼昔,形诸诗歌,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
凡所履历,并记之:孤山在湖北,去岸犹二里许,无所连系,林和靖墓在其上,后人建祠肖白香山、苏东坡并和靖,曰“三贤堂”。
庆乐园在湖南,今废,惟太湖石在耳。
园昔为韩侂胄山庄,初名“胜景”。
后韩侂胄诛,入官,更今名云。
后五日,其再游也,主则杭人归生,客则惟邦彦、明德不至,余咸在,凡六人。
是日风雨交作,船不得出外湖,惟在断桥内迤逦行耳。
顾望四山,云雾蒙幂,俨如水墨画中。
继南笑指曰:“天殆欲别出一奇乎?然对此无言,山灵亦将笑人矣。
”因共联一律。
又后二日,其终游也,合始游、再游之主与客凡八人。
时宿雨新止,天宇朗然,日光漏云影中,乍明乍灭。
群山尽洗,绝无尘土气。
空翠如滴,众壑奔流,水色弥茫,湖若加广,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
遥望云气出山腹,如白浪在大海中汹涌不定。
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
噫!客志此久矣,私心以一至为足,而今乃三焉。
天又随所至辄改张其观以示,若使尽识之;况主客多能言,清而不固,丽而不侈,乐而不流,因次第书之。
(选自《西湖游记选》,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侨居宝石山上侨:寄居异乡B.立夫、沈明德暨予凡七人暨:及,与C.篙师刺船,纡回宛转刺:用篙撑D.后人建祠肖白香山肖:肖像答案 D解析肖:动词,雕塑人像。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作者三游西湖“所得之乐”的一组是(3分)( )①其盛矣哉②湖之胜,尽在几席下③有唱斯和,虽兴寄不同,然皆沨然成音,可讽咏也④俨如水墨画中⑤草木亦津津然有喜色焉⑥私心以一至为足A.①③④B.③④⑤C.①④⑥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②是在三次游览之前对西湖景色的描绘。
⑥是作者游览之前的想法。
8.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极力描写西湖景色之优美,游人娱乐之热闹,为下文写作者游览西湖、描写西湖的美景做铺垫。
B.作者在初春晴天、雨天、雨后三种情况下游赏西湖,欣赏到了西湖的不同景色,都是尽兴而归,没有留下一点遗憾。
C.从结构上看,文章先总述西湖美景,然后分述三次游览西湖的经过,最后总述写文章的原因,层次清晰明了。
D.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记叙了游览的过程,又描绘了西湖的景色,还抒发了游赏之乐。
答案 B解析“没有留下一点遗憾”错。
文中最后一段说“方欲赋一诗记之,而佥宪赴臬司招,竟不及成章而散”,可见作者在第三次游赏西湖时有些许遗憾。
9.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然犹以未即其中为恨,故连为三游焉。
(3分)译文:(2)遇胜而登,适兴而返。
感今悼昔,形诸诗歌。
(3分)译文:答案(1)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
(2)(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
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
参考译文钱塘郡是东南地区的名胜,而西湖是其中最美的地方。
层层山脉环绕着它,有名的重镇紧靠着它,那些起伏连绵的山峦、曲折连绵的城郭、参差错落的台殿亭榭,都凌空面对着它的上方。
天光水色,上下颠倒,烟云升起消失,它的形状各不相同。
而游船来来往往互相交错,互相能听到对方唱歌吹奏的声音,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从秋到冬,没有一天停止过,真是热闹啊!我初来钱塘时,寄居在宝石山上,西湖的美景,都在案几坐席之下,但仍然因为没有亲临其中而遗憾,因此连续三次游览西湖。
虽然看到的景色不同,但得到的快乐没有什么不同。
二月十五日,是我第一次游览西湖,这次游览的主人是邦彦,客人是佥宪、启南、继南、立夫、沈明德和我,共七人。
当时春光明媚,湖水明净,一切景物都倒映在湖水中,柳树才绿,梅花开得仍然很繁盛,远远近近地点缀着。
船夫划着船,曲折回旋,在湖上徐徐前行,而卖花献艺的人都坐着小红船像野鸭一样在水面上滑行,或在我们船的前面迎接,或跟在我们船的后面,从东到南,从南到西、到北,又到东才停止。
(我们)遇到美景就上岸,尽兴而归。
感慨今日并为过去而感伤,把这种心情用诗歌表现出来,有唱就和,虽然起兴寄托不同,但都婉转成音,可以讽诵吟咏。
所有这次游览经过的地方一起记下来:孤山在湖的北部,距离湖岸二里左右,与岸没有连接的地方,林和靖的墓在孤山上面,后人建立祠堂雕塑了白香山、苏东坡和林和靖的形象,命名为“三贤堂”。
庆乐园在湖的南面,现在已经荒废了,只有太湖石还在。
这个园子原来是韩,当初名叫“胜景”。
后来韩,这个园子被朝廷没收,换成了现在这个名字。
五天后,我第二次游览西湖,主人是杭州人归生,客人只有邦彦、明德没有来,其余的人都来了,共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