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学会观察细菌和真菌菌落
②知道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③理解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
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菌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②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的学习,认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①菌落
②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通过创设情境,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使生物课堂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自由和充分发展的目的。

注重在教学中依托教材解决问题,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由于时间有些紧张,这节课中设计方案展示环节讨论的不够充分,并且评价展开的也不充分,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合理安排。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类型,也可以是多细胞的类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和真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分布范围: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3.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4.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生存条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例题4: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们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此外,细菌还参与氮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
5.例题5:
题目:请简述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乳酸菌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8.例题8: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掌握细菌和真菌的遗传规律。
题9: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关系。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竞争、共生、寄生等。
10.例题10: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科学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学习目标】1.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观察菌落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6—67,回答下列问题:1.细菌和大部分真菌都很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你用什么方法能看到它?2. (1) 菌落的概念是什么?(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有什么特点?(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合作交流:培养细菌真菌为什么要对培养基高温灭菌?高温灭菌后为什么要先冷却再接种呢?探究任务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8—70,完成下列内容: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3、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4.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合作交流:有人认为冰箱内-18℃的低温对储存食物是绝对保险的,所以将有些食物放在里面较长时间才食用。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A.真菌 B.细菌 C.菌落 D.菌痕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接种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二、填空题:1.完成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新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新
教师点拨方法,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1、接种时(除空气)不能完全打开培养皿。
2、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
每年的10月15日定为全球洗手日,就是要倡导一种正确的洗手方法。
播放洗手六步曲
给洗手的组准备肥皂和高温灭菌后纱布。
学生回答
1、配制培养基、有机物和水
2、高温灭菌
杀死原有细菌真菌
3、接种
防止其它细菌真菌污染
引导: 我们的手经常接触哪些环境呢?这些环境中真的有细菌真菌吗?
为增加实验的准确性,由2个组探究同一个问题。与学生一起实验分工。
引导制定计划,先明确探究思路,讨论以下问题:
1、这个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需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
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
进一步分析中通过效果好的和效果不好的作对比,旨在让学生认识到不仅要用正确方法洗手,还要勤洗手,才能“手”护自己的健康。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板书设计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菌落
细菌和真菌 培养方法
生存条件
分布广泛
观看视频,思考为什么要设立全球洗手日
激发探究的热情
学生思考观察细菌真菌的方法。
用高倍显微镜
汇报,交流。
观察菌斑
区分细菌真菌菌落(大小、形态、颜色)
思考
学习培养方法。
以全球洗手日视频导入,通过画面呈现手经常接触的环境,全球每年超过200万人死于因细菌引起的疾病,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洗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实施计划
得出结论
细菌真菌分布广泛
表达和交流
出示温馨提示:

精选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精选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材分析】【自主学习:】1.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都是植物或动物,偶尔还会看见蘑菇,它属于。

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见过馒头变质长霉、水果上长“毛毛”,那是真菌中的。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可以选择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混合在一起,即配制;(2)将配制的进行冷却,即;(3)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上的过程,即;(4)把接种后的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即。

【同步训练】1.水果放久了会长出“绒毛”,这些“绒毛”属于()A.植物B.细菌C.真菌D.病毒2.为了观察很小的细菌,需要配制培养基来培养细菌,各种培养基中常用的材料之一是()A.无机盐B.琼脂C.果冻D.红糖3.将牛奶与琼脂混合后,可以制成培养基。

这主要是因为牛奶中含有丰富的()A.细菌B.真菌C.水D.有机物4.常用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是()A.含有营养物质的各种液体B.用纯净的琼脂制作成的凝胶状物质C.用高温消毒后牛奶,牛肉汁等都可以D.琼脂加入营养物质后,煮沸胶化冷却后的凝固物5.在教室、车站等不同的地方打开培养基,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这属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步骤中的()A.配置培养基B.高温灭菌C.接种D.恒温培养6.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中,选用两套培养基的目的是()A.采集同一环境中的标本,在不同环境中培养B.分别采集两种环境中的标本C.设置对照,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D.设置对照实验,并在两种环境中培养7.我们每天都要洗手,但是,面对琳琅满目的洗涤用品和铺天盖地的洗涤用品广告,到底哪种洗涤用品除菌效果最好呢?小青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步骤一: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后,倒7个平板。

步骤二:在班里随机挑选六名同学帮忙,其中五位同学分别用洗涤用品1、洗涤用品2、洗涤用品3、洗涤用品4和清水洗手,洗涤用品的用量、冲洗时间和程度均一致,另一位同学不洗。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本节教材内容从宏观上介绍细菌和真菌的知识,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仅靠教材上的知识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从学生身边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开阔学生的眼界,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达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目的,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细菌和真菌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它们是什么样?在哪儿?及他们了解的知识不一定正确等问题。

比如他们可能不知道菌落的概念,会以为自己用肉眼看到的就是细菌或真菌。

所以要求教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分析学生熟知的典型事例,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

4、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特殊条件。

(二)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并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情感目标:1、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思想意识,从而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2、通过做“细菌和真菌分布”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五、【教学策略】本节教学建议以创设情景---观察----自学讨论分析----交流-----讲授演示、阅读-----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六、【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和启发相结合七、【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件(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3)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初二上册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导学案.doc

初二上册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导学案.doc

初二上册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导学案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 .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2.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局观察、分析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细菌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2、细菌的菌落,3、真菌的菌落O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有时还能呈现等不同的颜色。

探究案探究任务一:认真阅读教材66-67页,结合刚才观察到的,采用对比方法,思考下列问题:(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什么区别?(2)请总结一下,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可以分为那几个步骤?探究任务二:参照课本,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加合理!你想要检测的环境是。

做出你的假设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讨论:①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1第3条提示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1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1什么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1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训练案1、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2、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3、“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在盖上, 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A、恒温培养B、接种C、消毒D、制作培养基4、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5、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C、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6、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A、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B、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C、食盐中有杀菌物质D、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7、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实验步骤中,B是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习目标:
1、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

2、培养细菌和真菌,提高动手能力,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科学的制定探究方案,体验科学探究的严谨性、科学性。

重难点: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培养细菌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的人得了痢疾,你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吗?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少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做酒曲的霉菌制出来的吗?再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准备的(展示长
毛的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牛奶)。

这些现象都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看来细菌和真菌在我们身边还真是无处不在!
二、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教材,结合刚才观察到的,采用对比方法,思考下列问题:
(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什么区别?
(2)请总结一下,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可以分为那几个步骤?
2、参照课本,各小组讨论设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加合理!
你想要检测的环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做出你的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制定计划:
(1 )贴标签:将两套培养皿贴上标签,编号为1号、2 号;
(2)接种:1 号培养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号培养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恒温;
(4)观察记录。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思考问题:
(1)你如何说明细菌和真菌是分布广泛的生物?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三、拓展创新
1、生活中常有人用盐腌蔬菜,也有人把肉挂在室外风干,这样存放时间会长一些,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2、你见过泡菜坛吗?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四、网络构建(我当老师,我来总结!)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看见的集合体被成为()
A、真菌 B 、细菌C 、菌落D 、菌痕
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 、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
A、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
B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
C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D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在盖上,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
A、恒温培养 B 、接种 C 、消毒 D 、制作培养基
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
A、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B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
C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D是A、B 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
6、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
A、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
B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
C 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
D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
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
A、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 B 、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
C食盐中有杀菌物质、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
(二)非选择题
1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一组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割作iff莽搭井高蘆醍曲坞养规事婚黑
ifi灭绝*冷如水稀抹
(无菌附11
A E
实验步骤中,B是 ___________ 过程,完成步骤C需要在适宜的 ____________ 下进行。

2、大肠杆菌在人体肠道内一般不致病,它能合成维生素B和维生素K,对人体有益。

但是
某些菌能引起婴儿腹泻,侵入人体内部可引起感染,使大肠杆菌在粪便中数量较多。

据此回答:
(1)检查水源是否被粪便污染的标志是什么?
(2)检查的方法是:取 __________ 在 __________ 上培养,然后进行观察。

(3)在上述实验中,要设计一个对照实验吗?如何设计?
参考答案:合作探究:
1、(1)细菌的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较大,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方法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制作培养基;2、高温灭菌;3、接种;
4、恒温培养。

2、环境:硬币假设:硬币上有大量细菌
1 号不做任何处理,
2 号打开培养皿用硬币在培养基上按一下,然后盖上盖。

结论:硬币上有大量细菌。

(1)在寒冷的极低,很热的温泉中,都可以找到他们的踪迹,可以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相当广泛。

(2)适宜的温度、水分和有机物。

拓展创新:
1、用盐腌蔬菜,把肉风干是制造不利细菌繁殖的条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其目的是不让空气进入坛内而保持坛内的缺氧环境,因为乳酸
菌只有在缺氧或无氧的环境下才能把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B 5 、D 6 、D 7 、C 8 、D
(二)非选择题
1、接种温度
2、(1)检测是否有大肠杆菌
(2)水样培养基
(3)要,将高温消毒的培养基一个接种水样,一个不接种,然后恒温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