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硬盘上制作根文件系统.doc
WindowsXP、vista系统万能Ghost全攻略 制作Ghost系统盘(图解)

WindowsXP、vista系统万能Ghost全攻略制作Ghost系统盘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虽然现在的电脑速度越来越快,并且操作系统安装步骤也很简单,但每次都是只能等系统慢慢地、一步步完成,系统装完后,接着装应用软件,并且还要设置网络使用权限等,有时装个完整的系统几乎要一天,偶尔装装倒是无所谓,如果是电脑很多,或者是帮别人装电脑,那肯定是不行的,有时大老远到别人那里呆上一整天,只是为了装个系统,时间都白白地浪费,往往费力不讨好!!虽然,Windows系统都有无人参与安装程序,但那根本节约不了多少时间,系统装完后照样要装应用程序,设置网络权限等。
照样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安装过程中,人大部分都是坐在那里傻等!那我们能不能在10分钟之内,在一个全新的机器上装好一个以前需要花一天时间安装的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呢!!回答是可以的。
大家都知道,为了装机方便和节约时间,一般人都会在本机使用GHOST (克隆)软件,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备份一次,(虽然备份的文件比较占用空间,但对现在大容量硬盘来说,1-2G的空间根本不成问题!)系统崩溃或者其他问题无法启动时,只要用GHOST,5分钟之内就可以还原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足以节约自己一整天的时间!但那都是本机备份,于是大家都在想,能否做个万能克隆(万能GHOST),在别人的电脑上也可以快速还原,那样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其实这些,我们只要解决硬件驱动,和XP系统的激活问题就可以了!闲话少说,我们开始解决问题吧,2000系统并不需要激活,而XP和2003都需要激活!!一、准备工作1、准备所需工具软件※ S&R&S_V9.5.1118 智能系统封装工具※ DEPLOY.CAB(在系统安装光盘:\SUPPORT\TOOLS目录下自带)※ Ghost_v8.0 & v8.2 &V11.0(v8.0以上版本才能够支持NTFS分区)※ Windows2K/XP/2003系统安装光盘(推荐使用免激活的版本)※ DllCacheManager_V1.0(龙帝国专用版)Dllcache备份还原工具2、安装操作系统正常安装操作系统并打好系统安全补丁(一定要安装到C盘,不能安装到其他分区,除非你是整个硬盘Ghost)。
centos把新加的硬盘挂在到根路径的命令

centos把新加的硬盘挂在到根路径的命令在CentOS中将新加的硬盘挂载到根路径(/)需要执行以下一系列的步骤。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个生动、全面且有指导意义的指南。
第一步:连接硬盘首先,我们需要将新的硬盘连接到您的CentOS服务器上。
这可以通过SATA、SAS或者USB等接口完成。
确保连接稳定且正确插入。
第二步:检测硬盘在您连接好硬盘之后,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命令来检测硬盘是否被正确识别。
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系统中所有的硬盘:```shellfdisk -l```在命令的输出结果中,您应该能看到新连接的硬盘(例如,`/dev/sdb`)。
请确保正确找到新硬盘的设备名称。
第三步:分区接下来,我们需要为新硬盘创建一个分区。
我们可以使用fdisk 命令来执行这个任务。
运行以下命令:```shellfdisk /dev/sdb```在进入fdisk界面后,按下`n`键新建分区,然后选择分区类型(通常选择`p`表示主分区,默认选项即可)。
按下`p`后再按下`Enter`键继续。
随后,我们需要选择分区的开始和结束位置。
如果您想使用整个硬盘作为根路径的挂载点,可以直接按下`Enter`键进行选择。
完成分区设置后,按下`w`键保存并退出分区设置。
第四步:格式化分区在将硬盘挂载到根路径之前,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格式化。
我们可以使用mkfs命令来执行格式化操作。
假设您的新硬盘的设备名称为`/dev/sdb1`,则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执行格式化操作:```shellmkfs.ext4 /dev/sdb1```这将使用ext4文件系统对硬盘进行格式化。
您也可以选择其他文件系统,如XFS或NTFS,根据您的需求进行选择。
第五步:创建挂载点在格式化分区后,我们需要为分区创建一个挂载点。
挂载点是硬盘上的一个目录,我们将通过该目录来访问硬盘上的数据。
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创建挂载点:```shellmkdir /mnt/new_disk```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将挂载点创建在`/mnt/new_disk`目录下。
最小的Linux操作系统制作过程详解

最小的Linux操作系统制作过程详解一,什么是BabyLinuxBabyLinux不是一个完整的发行版,他是利用原有的一套完整的linux系统的内核原代码和编译工具,利用busybox内建的强大功能,在一张软盘上做的一个很小的linux系统。
他具备一个linux系统的基本特征,支持linux系统最常用的一百多个命令,支持多种文件系统,支持网络等等,你可以把他当做一张linux 起动盘和修复盘来用,你也可以把他当做一个静态路由的路由器软件,当然,你也可以把他当做一个linux玩具,向你的朋友炫耀linux可以做的多么小。
我把他叫做BabyLinux因为他很小巧,小的很可爱,像一个刚刚出生的小baby。
二.为什么要作这样一个linux先说说我一开始的想法,当我一开始接触linux的时候,看到书上说,linux 通常安装只需要60M左右的空间,但是我发现装在我硬盘上的Redhat 6.0确要占据好几百M的空间。
为什么我的linux这么大呢? 后来我发现,装在我机器上的那么多东西只有不到30%是我平时常用的,还有30%是我极少用到的,另外的40%基本上是不用的。
于是,我和大多数初学者一样,开始抱怨,为什么linux 不能做的精简一点呢?于是,我萌发了自己裁减系统的想法。
可惜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听说过有LFS和Debain。
等到我积累了足够的linux知识后,我开始制作这样一个小系统。
制作这样一个小系统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可以通过制作系统了解linux的启动过程,学会ramdisk的使用,让你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linux知识。
当然,你会得到很大的乐趣。
这个项目只是做一个具有基本特征的linux系统,如果你想自己做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linux,请阅读Linux From Scratch (LFS)文档。
三,什么人适合读这篇文档如果你是一个linux爱好者,并且很想了解linux的启动过程和系统的基本结构,而且是一个喜欢动手研究小玩意的人,那么这个文档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Linux(Ubuntu)硬盘”分区“图文教程

Ubuntu 硬盘”分区“图文教程(用于光盘,U盘安装Ubuntu)关于Linux系统下的“分区”问题,对于新手来说一直是很头疼的。
我来简单写一下,它的“分区”方法,规则。
郑重声明:1.我为了让没有接触过Linux系统的人,理解更加简单。
所以在言语表述上不是很规范,专业。
我只需要新手们能够明白基础知识,以后想提高,延伸。
大家可以去Linux专门的论坛,看帖子学习。
这个帖子,只给新手们起到“入门”的作用2.本教程虽然标题是Ubuntu分区,但其实大部分linux发行版系统,“分区”的方法,形式,都是基本相同的,我后面会给出另外几个发行版本的图,大家看看就知道了。
3. 对于Ubuntu来说,其安装方法现在有:wubi 硬盘安装,普通光盘安装,U盘安装,三种。
其中wubi安装不需要涉及到“分区”,另外2种安装方式,必须先学会“分区”方法再谈安装!大家都看到了,我一直是给“分区”,加了引号,因为在任何的“类Linux”系统里(比如红旗,红帽子,Ubuntu),他们并没有硬盘分区这个概念,这个和Windows是有本质区别的。
一.挂载点在Linux系统里面,“分区”,被称作“挂载点”,简单明了的说,“挂载点”意思就是:把一部分硬盘容量,“分”成一个文件夹的形式,用来干什么事情。
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叫做:“挂载点”。
所以,和Windows有着本质上的超级大的区别,你在任何linux发行版系统里面,绝对不会看到C盘,D 盘,E盘这样的,你能看到的,只有“文件夹”形式存在的“挂载点”。
在Linux 系统里面,有一些已经定义好,用来干一些事情的挂载点,常见的“挂载点”有:1. Boot大家应该很常见这个英文,是引导的意思。
对于Linux来讲,一部分容量,用来“挂载”Boot,就是用于存储系统的引导文件2. / 或者/ROOT就一个符号,是Linux系统特有的,是“根目录”的意思。
根目录,用来存储用户的一些基本配置文件,软件设置文件等等很多3. home“家”的意思,在Linux系统里面,它是用来存储用户的程序,文件,文档等等所有资源。
制作ghost系统盘 教程

【原创图文】制作ghost系统盘教程最近我的hi很忙,问的大约有关于制作ghost系统盘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就写一写。
说实话,在打“教程”这两个字时我真有点心虚,算不上教程,只是自己做ghost的方法。
本来昨天就想动笔,结果去“审美“剪了个头发,爷本来不时尚,结果过了把“杯具”的瘾。
极度影响心情,算了不说了。
所需要的软件用蓝色标出来了,便于查找。
进入正题:做ghost首先就是要准备一个纯净版本的安装版xp做母盘,装在自己电脑的c盘上。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安装版的xp那?因为本人用过大大小小,有名没名的不下10个版本的ghostxp,最大的问题就是垃圾软件太多,有的有病毒,有的服务关的太多,有的太慢,有的驱动装不上,有的精简过度结果连键盘都不能用,等等。
大家可以下10个不同的ghost版本装装看,有几个里面的explorer不是大写进程?这样的东西怎么能用。
还有,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制作过程完全离线也是必要的。
所以请在制作开始前下载所需软件。
准备一个下载好的ghost版本的iso,最好刻成光盘,因为里面的winpe工具我们后面会用到。
接着提取里面的winpe,autorun.exe,hd4.gho,easyboot文件夹下的各种img和bin文件还有外置程序,大概光盘根目录下除了easyboot、ghost.gho,应用软件外的所有东西。
每个ghost的文件夹是不一样的,有的没有外置程序的文件夹是放在pe文件夹里面的,请灵活掌握。
easyboot好多人觉得这部分是个难点,其实这个软件也是个傻瓜软件。
觉得难可能是因为刚刚用不熟悉,还有就是执行命令部分。
要准备一张256色,800*600,bmp的背景图,用系统自带的画图功能就可以转换,不过转换完的效果啊,惨不忍睹,所以选好图很重要,再就是logo,这个可有可无。
简单来说,下载完以后是个压缩包,解压完有三个文件夹,其中有一个disk1的文件夹,把你准备好的图,重命名为BACK,替代原有的图片。
linux分区方案

linux分区方案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运行,包括个人电脑、服务器、移动设备等。
而分区是在硬盘上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用于存储数据和管理文件系统。
Linux上有多种分区方案可以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较常用的方案。
1. 根分区(/):根分区是Linux系统的核心分区,所有的文件和目录都存储在此分区中。
这个分区是必须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
通常建议将根分区单独挂载,不与其他分区共享同一个分区。
根分区的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建议至少20GB以上。
2. 交换分区(swap):交换分区用于存放不常用的内存数据。
当系统的物理内存不足时,会将部分内存数据存放到交换分区中,以释放出物理内存供其他程序使用。
一般来说,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与系统的物理内存大小相当,但最大不超过2倍。
通常建议单独创建交换分区。
3. /boot分区:/boot分区用于存放启动相关的文件,包括内核文件和引导加载程序等。
这个分区在UEFI启动的系统中往往不需要,但在传统的BIOS系统中是必需的。
一般来说,推荐将/boot分区的大小设置为200MB。
4. /home分区:/home分区用于存放用户的个人数据和配置文件。
通过单独创建/home分区,可以方便地对用户数据进行备份、迁移和恢复。
这样在系统发生故障或需要重新安装系统时,用户的个人数据可以得到保留。
推荐将/home分区大小设置为足够大,以满足用户数据的存储需求。
5. 其他分区:除了上述常见的分区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创建其他分区,如数据分区、应用程序分区等。
数据分区用于存放用户数据,可以单独进行备份和管理。
应用程序分区用于存放系统和应用程序文件,可以单独进行系统升级和恢复。
总之,Linux分区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硬件配置来决定。
上述介绍的分区方案只是常见的几种,实际应用中还有更多的可选方案。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
内存装系统

【分享】真正全内存运行的RAM 2003系统版权声明(呵呵):我发的帖都没有版权,随意。
我是在雄风网友 wanglaow 7523 oldtea neo4 026 等等,以及无忧一些网友的帖子中的经验基础上制作成功的。
说明:对系统做法的一些提问,我尽量在1、2、3楼回答,请各位注意刷新。
下面先看图说话:我的电脑。
C、D盘是一个5G的老硬盘,分了两个主分区。
C盘:D盘,是空的。
为以后添加应用程序做准备,也是临时盘。
光驱,是空的。
X盘,这个就是载入RAM的虚拟盘了。
主要系统就在这里。
X盘的磁盘属性:X盘文件的占用情况:Y盘,第二个内存虚拟盘X盘的文件结构:我的电脑系统:电脑硬设备的情况:作为系统启动的5G硬盘根目录的boot.ini内容。
只有选中的那一行有效。
其他是原来为方便试验用的,不要管它。
秀秀我的菜单:(我所有系统都用这个菜单,非常好用。
它“集成”在系统中了)继续秀。
这个是 True Launch Bar 3.2 版本。
(现在有最新的版,但不一定好用,有兼容性)第二个虚拟盘的设置界面。
软件版本都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需要的可以自己去搜。
RAM系统运行后的性能情况。
RAM系统运行后的线程情况。
测试了一下内存虚拟盘X盘的磁盘性能。
(其他几个磁盘测试工具测不了,不认这个虚拟盘!)第二个内存虚拟盘Y盘性能:我现在试验的用的这个5G老硬盘的性能。
很差的。
这个是5G老硬盘的型号等情况:关于所用硬件的基本说明:768M内存,早期的333,老机P4 2.2,5年前配置 2.9万元(不含显示器,按当时服务器配置,主要是两个scsi硬盘和卡就占了2.3万)看着上面我的5G老硬盘的读写速度才19M不到,,,太寒碜了,秀一下我的8G紫光U盘:(里面装满文件,并做了PE、双子星XPE系统。
空盘时的速度比这高很多,因截图没了就不空说了)[本帖最后由 sheji 于 2008-4-11 01:55 PM 编辑][广告]shej i 少校UID 102963 精华 0积分 3942 帖子 337 威望 1121阅读权限 90 注册 2006-7-13 #2发表于 2008-4-10 14:03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图片资料都在一楼,已上传完毕并注上了说明。
win10系统制作文件目录树,可以更轻松管理文件

win10系统制作文件目录树,可以更轻松管理文件我们平时想查看一个硬盘分区下有哪些文件,都会习惯性地把一个一个文件夹打开,这样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又繁琐。
通过把文件目录整理成树目录就可以直观地看到文件夹下甚至分区下有什么内容了。
下面就让小编以查看C盘下的文件做示范:1.进入C盘,点击盘符下的“文件”菜单。
2.移动光标到“打开命令提示符”,并选择“以管理员身份打开命令提示符”。
3.在打开的命令提示符中输入“trss”,这个命令很简单,就是树的意思。
然后按下回车(由于C盘文件太多,所以显示时间有点长)。
4.如果你想把结果保存在文本上,你可以输入命令:tree>xxx.txt。
在C盘的根目录下可找到。
5.如果想显示文件夹下的文件和子文件夹的话,你只需在命令:tree>xxx.txt的后面添加空格/f。
例如tree>a.txt /f 。
这样就可以显示文件夹下的文件和子文件夹并保存在文档里。
▲只在提示符里显示▲保存在文档里为了方便,你可以把以上步骤做成一个鼠标右键菜单上的按钮。
1.新建文本文档,输入以下三行命令,并保存为Filelister.reg,你可以随便命名。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l\生成文件列表][HKEY_CLASSES_ROOT\Folder\shell\生成文件列表\command]@="C:\\WINDOWS\\system32\\cmd.exe /C DIR \"%1\" /B /ON>\"%1\"\".TXT\""2.双击以执行文件,你就会发现在鼠标右键菜单上新增了“生成文件列表”按钮,其执行效果和以上的步骤一样。
(图文为win10中文站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的资讯与教程可以访问win10中文站和win10系统下载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硬盘上制作根文件系统一、实验目标:在硬盘上建立一个根文件系统,硬盘镜像文件的名称为:hdc-0.11.new.img二、实验环境:1、Vmware workation, bochs虚拟机,ultraedit编辑环境2、用到的四个重要的镜像文件:bootimage-0.11-hd,hdc-0.1.img,并将他们放到mylinux0.11文件夹中。
3、实验环境:redhat linux三、实验理论依据:1、Linux引导启动时,默认使用的文件系统是根文件系统。
其中一般都包括以下一些子目录和文件:etc/ 目录主要含有一些系统配置文件;dev/ 含有设备特殊文件,用于使用文件操作语句操作设备;bin/ 存放系统执行程序。
例如sh、mkfs、fdisk等;usr/ 存放库函数、手册和其它一些文件;usr/bin 存放用户常用的普通命令;var/ 用于存放系统运行时可变的数据或者是日志等信息。
存放文件系统的设备就是文件系统设备。
Linux 0.11内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统是MINIX1.0文件系统。
2、inode 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
每个存储设备或存储设备的分区(存储设备是硬盘、软盘、U盘... ... )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来存储数据用的。
而inode呢,就是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
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
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 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每一个文件开头都是一个inode。
做个比喻,比如一本书,存储设备或分区就相当于这本书,Block相当于书中的每一页,inode 就相当于这本书前面的目录,一本书有很多的内容,如果想查找某部份的内容,我们可以先查目录,通过目录能最快的找到我们想要看的内容。
四、实验过程:说明:为了深刻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含义文中有【】的,里面的内容均是解释性的。
1、在linux系统下使用dd命令创建hdc-0.11.new.img,步骤如下:[root@localhost home]#mkdir mkhdcimage[root@localhost home]# cd mkhdcimage[root@localhost mkhdcimage]# dd if=/dev/zero of=hdc-0.11.new.img bs=512 count=524160 读入了524160+0 个块输出了524160+0 个块【524160=520*16*63即扇区数,柱面数520,磁头数16,每磁道扇区数63,上面的bs表示每扇区的字节数,所以我们建立的磁盘容量为:512*524160=268369920 bytes,近似为268MB】[root@localhost mkhdcimage]#【[root@localhost mkhdcimage]# dd --help用法:dd [选项]...复制文件,并根据以下的选项将数据转换和格式化。
bs=字节强迫ibs=<字节> 及obs=<字节>cbs=字节每次转换指定的<字节>conv=关键字根据以逗号分隔的关键字表示的方式来转换文件count=块数目只复制指定<块数目>的输入数据ibs=字节每次读取指定的<字节>if=文件读取<文件>内容而非标准输入的数据obs=字节每次写入指定的<字节>of=文件将数据写入<文件>而不在标准输出显示seek=块数目先略过以obs 为单位的指定<块数目>的输出数据skip=块数目先略过以ibs 为单位的指定<块数目>的输入数据--help 显示此帮助信息并离开--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并离开<块数目>和<字节>可以加上以下的单位:xM=M,c=1,w=2,b=512,kB=1000,K=1024,MB=1000000,M=1048576,GB=1000000000,G=1073741824,还有T、P、E、Z、Y 如此类推。
】2、在redhat linux中将上面创建的hdc-0.11.new.img进行格式化处理,主要是在上面建立一个分区,步骤如下:[root@localhost root]# cd /home/mkhdcimage[root@localhost mkhdcimage]# losetup /dev/loop1 hdc-0.11.new.img【使用losetup命令将映像文件与loop1设备关联,以便对映像文件进行操作】[root@localhost mkhdcimage]# fdisk /dev/loop1【对映像文件进行操作】Command (m for help): mCommand actiona toggle a bootable flagb edit bsd disklabelc toggle the dos compatibility flagd delete a partition【删除一个分区】l list known partition types【列出已知的分区类型】m print this menun add a new partition【增加一个新的分区】o create a new empty DOS partition tablep print the partition table【打印分区表】q quit without saving changes【不保存退出】s create a new empty Sun disklabelt change a partition's system id【改变分区系统的id】u change display/entry unitsv verify the partition tablew write table to disk and exit【将表写到硬盘上并退出】x extra functionality (experts only)【额外功能】Command (m for help): n【增加一个新的分区】Command actione extendedp primary partition (1-4)p【选p是为了建立原始的分区】Partition number (1-4): 1First cylinder (1-32, default 1): 1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32, default 32): +63M【分区大小】Command (m for help): t【改变分区系统的id】Selected partition 1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l0 Empty 1c Hidden Win95 FA 70 DiskSecure Mult bb Boot Wizard hid1 FAT12 1e Hidden Win95 FA 75 PC/IX be Solaris boot2 XENIX root 24 NEC DOS 80 Old Minix c1 DRDOS/sec (FAT-3 XENIX usr 39 Plan 9 81 Minix / old Lin c4 DRDOS/sec (FAT-4 FAT16 <32M 3c PartitionMagic 82 Linux swap c6 DRDOS/sec (FAT-5 Extended 40 Venix 80286 83 Linux c7 Syrinx6 FAT16 41 PPC PReP Boot 84 OS/2 hidden C: da Non-FS data7 HPFS/NTFS 42 SFS 85 Linux extended db CP/M / CTOS / .8 AIX 4d QNX4.x 86 NTFS volume set de Dell Utility9 AIX bootable 4e QNX4.x 2nd part 87 NTFS volume set df BootIta OS/2 Boot Manag 4f QNX4.x 3rd part 8e Linux LVM e1 DOS accessb Win95 FAT32 50 OnTrack DM 93 Amoeba e3 DOS R/Oc Win95 FAT32 (LB 51 OnTrack DM6 Aux 94 Amoeba BBT e4 SpeedStore Win95 FAT16 (LB 52 CP/M 9f BSD/OS eb BeOS fsf Win95 Ext'd (LB 53 OnTrack DM6 Aux a0 IBM Thinkpad hi ee EFI GPT10 OPUS 54 OnTrackDM6 a5 FreeBSD ef EFI (FAT-12/16/11 Hidden FAT12 55 EZ-Drive a6 OpenBSD f0 Linux/PA-RISC b12 Compaq diagnost 56 Golden Bow a7 NeXTSTEP f1 SpeedStor14 Hidden FAT16 <3 5c Priam Edisk a8 Darwin UFS f4 SpeedStor16 Hidden FAT16 61 SpeedStor a9 NetBSD f2 DOS secondary17 Hidden HPFS/NTF 63 GNU HURD or Sys ab Darwin boot fd Linux raid auto18 AST SmartSleep 64 Novell Netware b7 BSDI fs fe LANstep1b Hidden Win95 FA 65 Novell Netware b8 BSDI swap ff BBTHex code (type L to list codes): 80【因为我们使用的是minix 1.0版本】Changed system type of partition 1 to 80 (Old Minix)Command (m for help): p【打印分区表】Disk /dev/loop1: 268 MB, 268369920 bytes【磁盘shdc-0.11.img的总容量,计算方式:shdc-0.11.img建立时使用的是520个柱面,16个磁头,63个扇区,所以总的块数是520*16*63=524160块,每块的字节数是512个字节,所以总的容量是512*524160=268369920 bytes,除以1000000近似转化为268MB】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32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16065是每个柱面的扇区数,即由255*63=16065得到,16865*512得到每个柱面的字节数,8225280*32=263208960得到32个柱面的总的字节数同样近似是268369920 bytes】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loop1p1 1 9 72261 80 Old Minix(?此处的数据如何解释?)【Start 起始柱面号,End终止柱面号,Blocks分区总的块数,Id文件系统的代号,System文件系统类型,由以上的数据可知每个分区有平均分配8个柱面,每个柱面的字节数是8225280,乘以8得到每个分区的字节数是65802240 bytes,即每个分区的大小近似为64MB】【注:head磁头数,cylinder柱面或磁道,spt-sectors per track 每磁道的扇区数】Command (m for help): w【将上面建立的分区表写到硬盘上并退出】The partition table has been altered!Calling ioctl() to re-read partition table.WARNING: Re-reading the partition table failed with error 22: 无效的参数.The kernel still uses the old table.The new table will be used at the next reboot.Syncing disks.以上就是在hdc-0.11.new.img中建立第一个分区,当分区建立好后,按照通常的做法需要重新启动一次系统,这样一个分区就被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