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家边界进行的商品、劳务、资本等各类资源的交换与流通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重要知识点。
一、贸易方式1.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指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没有限制或征收高额关税的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它提倡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货物流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2. 关税贸易:关税贸易是指国家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款,也称为关税。
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税税率可能存在差异,关税贸易对贸易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3. 配额贸易:配额贸易是指国家对某种商品限制进口或出口数量的措施。
通过设置配额限制,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平衡贸易结构或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二、贸易均衡与贸易逆差1. 贸易均衡:贸易均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和进口之间保持的收支平衡。
当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等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时,贸易处于均衡状态。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低于进口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贸易逆差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如资本流出、就业岗位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等。
三、关键贸易指标1. 出口额和进口额:出口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进口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 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值。
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贸易差额为正数,表示贸易顺差;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贸易差额为负数,表示贸易逆差。
3. 贸易伙伴:贸易伙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进行贸易往来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贸易伙伴。
四、国际贸易的优势与限制1.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国贸基础知识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 (一)按商品形态划分 ➢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Tangible
Trade) ➢ 是指贸易双方所进行交易的商品是有形的、
看得见的,又被称为有形商品贸易 (Tangible Goods Trade)。 ➢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 ➢ 也称无形商品贸易,是指非实物形态劳务 和技术的进出口。
第一章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一)国际贸易和对外贸易 ➢ 1.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 也叫“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的商品和劳务
(或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 ➢ 2.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 也叫“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
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 和劳务的交换。有一些海岛国或者对外贸易活动 主要依靠海运的国家(地区),如英国、日本、 台湾等,将对外贸易称为海外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二)对外贸易额和国际贸易额 ➢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
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进口 和出口商品的总值,也就是一国的进出口总额, 或以金额表示的一国的对外贸易。 ➢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 世界各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相加。
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 (二)按商品流向划分 ➢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 ➢ 也叫输出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
国外市场销售。 ➢ 2.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 也叫输入贸易,是指购入外国或其他地区生产的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国贸知识点

名词解释1.复样(duplicate sample):在向卖方送交代表性样品时,应留存一份或数份同样的样品。
对等样品(counter sample):如卖方认为按买方来样供货没有切实把握,卖方可根据买方来样仿制或从现有货物中选择品质相近的样品提交买方。
2.发盘: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订立合同的建议,如果十分确定并且表明发价人在得到接受时承受约束的意旨,即构成发盘。
3.中性包装(neutral packing):指在商品上和内外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的包装。
4.委付:被保险人表示愿意将保险标的的一切权利和义务转移给保险人,并要求保险人按全部损失赔偿的一种行为。
5.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在同一海上航程中,船舶、货物和其他财产遭遇共同危险,为了共同安全,有意合理的采取措施所直接造成的特殊牺牲、支付的特殊费用。
6.单独海损(particular average):出共同海损以外的部分损失,即被保险货物遭遇海上风险损失后,其损失未达到全损程度,而且该损失应由受损方单独承担的部分损失。
7.滞期费(demurrage):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如果租船人未能完成装卸作业,为了弥补船方的损失,对超过的时间租船人应向船方支付一定的罚款速遣费(despatch money):如果租船人在规定的装卸期限内,提前完成装卸作业,则节省的时间船方应向租船人支付一定的奖金。
8.指示提单(order B/L):提单上的收货人栏内填写“凭指示”或“凭某人指示”的提单9.唛头:(shipping mark):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货运单据中有关货物标志事项的基本内容10.平安险:被保险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部损失或推定全损;由于运输工具遭受搁浅、触礁、沉没、互撞、与流冰或其他物体碰撞以及失火、爆炸等意外事故造成货物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在运输工具已发生搁浅、触礁、沉没、焚毁意外事故的情况下,货物在此前后又在海上遭受恶劣气候、雷电、海啸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在装卸或转运时由于一件或数件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被保险人对遭受承保责任内危险地货物采取抢救、防止或减少货损的措施而支付的合理费用,但以不超过该批被救货物的保险金额为限;运输工具遭遇海难后,在避难港由于卸货所引起的损失,以及在中途港、避难港由于卸货、存仓以及运送货物所产生的特别费用;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运输契约订有“船舶互撞责任”条款,根据该条款规定应由货方偿还船方的损失。
国贸各章知识点

国贸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知识点:1.对外贸易的概念。
2.对外贸易额(p41)和对外贸易量(p42).3.出口总额总是(小于)进口总额。
4.总贸易体系(通过国境)、专门贸易体系(经过结关)。
5.经济特区(关境小于国境)。
6.43-44页,直接贸易、转口贸易(间接出口、转口贸易、间接进口)、过境贸易(出口国与进口国贸易商之间进行)7.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计算题0-4类为初级产品,5-8类制成品。
8.44页,服务贸易四种形式、境外消费(国际旅游)、跨界供应(国际长途)、自然人流动(艺人演出)。
9.出超+顺差,入超=逆差。
10.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额(出口+进口)/GDP*100%.11.48页最后一段。
12.第一次产业革命:英国(纺织、冶金、煤炭),第二次:德美。
13.50页简答题:二战后国贸的发展。
第二章知识点:(主要考察选择和简答)1.54页,影响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际分工阶段:萌芽、形成(18C60s-19c60s)大机器工业的建立英国、发展、深化(二战后)。
3.60页,世界市场形成的标志:世界市场价格的统一性。
4.64页拍卖(羊毛、毛皮、茶叶、烟草)。
5.66页,自由市场价格:小麦、玉米、大米。
封闭市场价格:调拨、垄断、区域性贸易集团、国际商品协定下的协定价格。
6.世界市场价格决定:67页。
7.68页,缓冲存货。
第三章知识点:(主要考察单选和简答)1.对外贸易政策基本因素:70页,多选。
2.重商主义:71页。
早期重商主义:货币差额论威廉.斯坦福。
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论托马斯.孟3.自由贸易(73页):自由竞争时期——英国理论依据是法国的重农学派,二战后到20c70s中期。
4.法国重农学派(74页):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郝克歇尔的要素禀赋论。
4.二战后自由贸易的特点。
5.保护贸易(78页):自由竞争时期:保护幼稚工业理论(汉密尔顿、李斯特)、垄断时期超保护主义(一战到二战期间)、20c70s中后期新贸易保护。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
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
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国流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6 小时。
那么 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各自专注生产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利。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让商品自由进出口。
这种政策有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2、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征收高额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比如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新兴产业或受到冲击的产业,会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三、关税1、关税的种类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进口税是最常见的,用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保护本国产业。
2、关税的影响对进口国来说,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增加生产成本。
对出口国而言,可能会减少出口量,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非关税壁垒1、进口配额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上限。
2、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对进口商品设置障碍。
国贸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2.中性包装:指在出口货物的内外包装上不注明生产国别、地名、厂名的包装形式。
3.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一国的对外贸易总值。
4.共同海损:是指在海运途中,载货船舶遇到了危机船、货的共同危险,船方为了维护船,货的共同安全或使航程继续完成,有意识地、合理地采取某些措施而作出特殊牺牲或支付的特殊费用。
5.关税:指一国海关对越过该国关境的进出口商品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税收。
三、简答1.CIF术语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1)退工合同规定的货物,负责租船订船,支付到指定目的港的运费,按合同规定的船期和装运港将货物装船并及时通知买方。
(2)办理货物出口清关手续,取得有关出口所需的各种证件。
(3)承担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前为止的一切费用和风险。
(4)向卖方提供商业发票,运输单据及其他凭证,或具有同等效力的电子信息。
(5)负责办理以装运港到目的港的货运保险,并支付保险费,卖方的基本义务:(1)办理采物进口清关手续,去的进口许可证及其他核准文件。
(3)负担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保险。
(4)按买卖提供的有关单据,按合同规定支付贷款。
2.提单的性质和作用:提单的形式作用可概括为三个方面。
(1)提单是承运人签发的货物收据,表明托运人已将货物交给了承运人。
(2)提单是货物所有权的凭证,提单持有人可凭提单领取货物,也可通过背书转让提单从而转移货物所有权。
(3)提单是托运人与承运人之间签订的运输合同的证明,是处理承运人与托运人运输方面争议的法律依据。
3.各国鼓励出口的措施1.出口补贴2.出口信贷及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3.商品倾销4.外汇倾销5.促进出口的组织和服务措施6.经济特区政策4.信政的性质和特点:性质:在信用证收付方式下,只要出口方按信用证的要求提交单据,银行则可以作出保证付款的承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重商主义的观点:1、重商主义也称“商业本位”。
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
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2、一个国家的财富必不可少的是贵金属,如金银等。
这个国家如果没有贵金属矿藏,就要通过贸易来取得。
3、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即出口必须超过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
晚期重商主义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4、重商主义者认为,不可能所有国家同时都有贸易顺差,在任一时点上黄金总量也是固定的,所以一个国家的收益(富裕)是以另一个国家的付出(贫穷)为代价。
(说明,1为重商主义的基本含义,2、3、4为重商主义的简要的主要观点。
)二,试述亚当斯密绝对利益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予以评价㈠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认为,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能增加国家财富。
㈡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认为,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都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有利。
㈢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各国按照各自的有利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评价:斯密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是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这与重商主义相比是一大进步。
提出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国际贸易可以是"双赢"局面,而不是零和博弈。
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全部,而只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殊情形,即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能够获益。
三,试述李嘉图比较利益论的基本内容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能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
四,试评述赫克歇尔—俄林的理论在赫克歇尔和俄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
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各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即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
在其提出者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看来,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决定于该国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五,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又称H-O-S理论,它研究国际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该学说可以表述为: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六,试述产品生命周期说的主要内容由弗农提出,后经威尔斯、赫希哲等人不断完善。
是战后解释制成品的贸易的著名理论。
该理论认为,制成品和生物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即:①新生期;②成长期;③成熟期;④销售下降期;⑤让与期。
七,试述产品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又称差异化产品理论。
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该理论表明:产品差异、规模经济或规模报酬递增及偏好相似,可以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
当代解析:规模经济;要素禀赋;产品差异;需求偏好。
p51图p29图p55图p102图名词解释1.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比较利益: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2.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率。
3.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表示社会福利水平一定时,社会成员之间的效用的不同搭配关系的曲线。
每一条社会无差异曲线都代表一定的社会效用水平,其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都表明社会对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边际替代率。
每条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福利水平相等的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各种组合。
位置越高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福利水平越高。
生产可能性曲线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
通常为两种商品的生产可能性比较。
在坐标轴上表示出的图形为生产可能性曲线,也可称为转换线。
4.总贸易,以国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总贸易专门贸易,以关境为标准划分进出口而统计的国际贸易称为专门贸易5.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生产国和消费国而言是间接贸易,对第三国而言,则是转口贸易。
6.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中某种要素投入比例的大小。
要素丰裕则是指在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中某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别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且相对价格低于别国同种要素的相对价格。
7.产业内贸易指的是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
产业间贸易指的是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产品的交换。
8.里昂惕夫反论是俄裔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二战后的1953年根据自己的调查提出的一种于当时占主导的经济论点不同的观点即美国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个论点就是里昂惕夫反论。
9.波特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迈克尔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由以下六点:(1)要素状况(2)需求状况(3)相关和支撑产业(4)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这六个因素画在图上像一块钻石,所以称之为钻石模型。
10.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这种情形叫做规模报酬递增。
11.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自由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均等化,将使同种要素的绝对和相对报酬趋于均等。
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2.人力资本的差异3.贸易壁垒的存在4.自然资源因素被忽略5.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说1.向私营工业发放贷款,扶植私营工业发展2.实行保护关税制度,保护国内新兴工业3.限制重要原料出口,免税进口本国急需原料 4.给各类工业发放奖励金,并为必需品工业发放津贴 5.限制改良机器及其他先进生产设备输出 6.建立联邦检查制度,保证和提高工业品质量7.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8.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它不但可以使已有的和已经增加的财富获得保障,而且可以使已经消失的财富获得补偿”主要论点:粮食和原料等贸易无须保护,因为它们受到自然保护,不怕竞争;以奢侈品为主的精制品贸易也不用保护或只需轻度保护,因为这些物品的国外竞争不会对国家竞争不会对国家经济发展造成威胁。
只有与国家工业发展有关的幼稚工业,即有发展前途但刚刚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国外竞争者的工业才需要保护。
(保护30年,保护手段:关税,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的保护程度)财政关税:以增加本国财政收入为目的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的产业和国内市场为目的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包括某些初级产品)普遍的,非歧视性的,非互惠的一种关税优惠制度。
名义保护率:由于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占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又称实际保护率,是指各种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净增值所产生的影响,即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绝对配额: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达到这个限额后,便不准进口。
关税配额:对商品进口的绝对数额不加限制而对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进口商品则征收较高的关税,或征收附加税甚至罚款。
反补贴救济机制:1.反补贴特别救济机制2.反补贴调查机制3.反补贴措施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从而达到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目的。
世界经济特区的类型1.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世界性经济特区的最早形式,是指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豁免关税自有进出口的港口。
自由贸易区是由自由港发展而来,它是以自由港为依托,将范围扩大到自由港的临近地区。
2.保税区:又称报税仓库区,是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设置的特定地区和仓库。
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保税区,在保税区内还可以对商品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展览,加工和制造等。
3.出口加工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其港口,机场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一定区域范围,新建和扩建码头,车站,道路,仓库和厂房等基础设施,并提供减免关税和国内税等优惠待遇,鼓励外商在区内投资设厂,生产以出口为主的制成品。
4.科学工业园区:又称工业科学园,科研工作区,高科技园区等,是一种科技型经济特区。
5.自由边境区和过境区:自由边境区也称自由贸易区域,是指设在本国省市地区的某一地段,按照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措施,对区内使用的机器,设备,原料和消费品,实行减税或免税,以吸引国内外厂商投资。
与出口加工区不同,外国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内加工制造后主要用于区内使用,只有少数用于出口。
过境区又称中转贸易区是指某些沿海国家为方便内陆邻国的进出口货运,根据双边协定,开辟某些海港,河港或边境城市作为过境货物的自有中转区,对过境货物简化海关手续,免征关税或只征收小额的过境费。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一体化的程度1.优惠贸易安排:指成员国之间通过协定或其他形式对全部或部分商品规定特别的关税优惠,也可能包含小部分商品完全免税。
形式最低级,最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