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聋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年版)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6):443-447]。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ICD10:BRE07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SD)(ICD10:H91.201)(二)诊断依据(参照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暴聋诊疗方案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西医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6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HL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4)伴耳鸣、耳堵塞感;(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检查:耳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轻度潮红,听力检查呈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聋。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肝火上扰证:多由情绪刺激诱发,突发耳聋,耳鸣如闻风雷声,头痛眩晕,夜寐不宁,口苦咽干,面红目赤,烦躁郁怒,胸胁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3)痰火郁结证:突发耳聋,耳鸣耳闷,头重目眩,胸闷失眠,咳嗽痰涎,口淡无味,二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突发耳聋,耳鸣嘈杂,或伴眩晕,可有外伤、爆震史,舌质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风邪外犯证肝火上炎证痰火郁结证血瘀耳窍证气血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编码:H91.201)。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

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的验证观察刘桂荣;孙永东;吕彩凤;刘强;范佳;黄永林【摘要】目的:验证分析应用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不同频率听力受损的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中药+针灸组83例(A组)和激素+西药组57例(B组),A组采用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针灸治疗,均予血栓通注射液4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B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及能量合剂,每日1次。

分析两组间疗效。

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二者尤对低中频下降组、平坦组的疗效显著。

结论暴聋中医临床路径诊治突发性聋疗效确切,低中频及平坦型疗效较好,根据听力的损失类型可以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评估。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年(卷),期】2016(024)003【总页数】4页(P214-216,213)【关键词】暴聋;中医临床路径;突发性聋;听力曲线类型【作者】刘桂荣;孙永东;吕彩凤;刘强;范佳;黄永林【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 646000【正文语种】中文突发性聋属祖国医学“暴聋”范畴,指的是突然出现的在数分钟、数小时或者3天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伤,患者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出现听力降低超过20dB[1]。

近年来突发性聋发病率上升并趋向年轻化,已成为耳科常见病。

本研究验证分析了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治疗不同频率听力受损的暴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治疗的暴聋(突发性聋)患者140例,患者均为突然发作、数分钟或者数小时或者3天内出现了不明原因性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缺失,且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降低超过20dB。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优势病种总结--耳鼻喉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一、基本情况暴聋(突发性耳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日照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7例,完成95例,平均住院日12.5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针灸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临床路径的95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93.3%,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6.7%,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88例(92.6%),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75例(78.9%),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95例(100%),耳穴压豆95例(100%),针灸治疗45例(47.3%),内科基础治疗30例(31.6%),其他疗法35 例(36.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耳穴压豆、鸣天鼓、鼓膜按摩、内科基础治疗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口服中成药、针灸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活血化瘀通耳窍法治疗暴聋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9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12年XXX发布《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突然发生的听力下降,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2015年XXX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以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2.怒气上炎证:情志烦闷或愤怒以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面红目赤,便秘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3.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降落,每遇疲劳以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医治办法一)辨证论治1.风邪外犯证治法:宣肺解表,散邪通窍1)推荐方药:宣肺通窍汤加减。

麻黄、杏仁、防风、川芎、僵蚕、柴胡、路路通、石菖蒲、苍耳子、白芷、甘草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2)针刺治疗①体针选穴:取穴以局部为主配伍满身辨证取穴。

首要局部穴位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可轮番选用1~2穴。

局部选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远端选穴:外关、合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

每日1次,10次一疗程。

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耳聋)诊疗方案2012年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1)听力突然下降,1~3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

(4)听力检查主要呈感音神经性聋。

(5)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 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3. 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耳窍证:耳聋突然发生,并迅速发展,常伴耳胀闷感或耳痛,耳鸣不休,或有眩晕。

舌质暗红,脉涩。

5.气血亏虚证:听力下降,每遇疲劳之后加重,或见倦怠乏力,声低气怯,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薄,心悸失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表单(医生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表单(医生版)
局部浸润麻醉
临时
高压氧舱治疗
长期
体外反搏治疗
长期
耳鸣治疗
长期
可选
护理
二级护理
长期
必选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
长期
低盐低脂饮食
长期
输液
银杏达莫注射液
长期
静滴
必选
配伍
5%葡萄糖注射液
长期
静滴
必选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长期
静滴
必选
前列地尔注射液
长期
静推
必选
配伍
0.9%氯化钠注射液
长期
静推
必选
0.9%氯化钠注射液
长期
静滴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注意激素副作用,并对症处理
注意激素副作用,并对症处理
观察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及眩晕等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调整用药
观察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及眩晕等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调整用药
观察患者听力恢复情况及眩晕等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调整用药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根据CT/MRI、听力学检查结果鉴别造成突发性耳聋的其他可能原因
长期
必选
治疗
鼓膜穿刺术
临时
必选
局部浸润麻醉
临时
必选
检查化验
化验
凝血象测定I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突发性聋的患者。

一、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暴聋(TCD 编码:BRE070)。

西医诊断:
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聋(ICD-10 编码:H91.2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
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2005 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暴聋(突发性聋)临床常见证候:
风邪外犯证
肝火上炎证
痰火郁结证
血瘀耳窍证
气血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暴聋(突发性聋)。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暴聋(TCD 编码:BRE070)和突发性聋(ICD-10 编码:H91.201)。

2.病程4周以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压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6)专科常规检查
(7)纯音听阈测听检查
(8)声导抗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CT/MRI)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邪外犯证:宣肺解表,散邪通窍。

(2)肝火上炎证:清肝泻热,开郁通窍。

(3)痰火郁结证: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4)血瘀耳窍证:活血化瘀,通利耳窍。

(5)气血亏虚证: 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4.按摩治疗
5.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沐足等。

6.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听力恢复或提高。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暴聋(突发性聋)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 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