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题临安邸》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分层作业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分层作业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第12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分层作业作业内容分层要求【积累与运用】1.比一比,再组词。

恃( )哀( )亥( )醉( )诗( )衰( )咳( )碎( )2.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万马齐喑.究可哀。

()A.哑,不能说话。

B.沉默,不说话。

3.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西湖歌舞几时..()休?A.什么时候B.时间必做题★★★【阅读与鉴赏】阅读课内古诗,回答问题。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4.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辞精当,是讽喻诗中的必做题★★★【参考答案】【积累与运用】1.有恃无恐哀求己亥醉酒诗歌衰老咳嗽碎片【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恃和诗:音不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

恃:依赖;凭仗。

可组词:自恃、有恃无恐等。

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可组词:诗歌、诗句等。

哀和衰:结构相同,音不同,义不同。

哀:悲伤;悲痛;悼念;怜悯。

可组词:哀求、悲哀等。

衰:用粗麻布做成的丧服。

可组词:衰老、衰减等。

亥和咳:部首不同,音不同,义不同。

亥:地支的第十二位;亥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二十一点到二十三点。

可组词:己亥、亥时等。

咳:咳嗽。

可组词:咳嗽、干咳等。

醉和碎:音不同,义不同,都是左右结构。

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沉迷;过分爱好。

可组词:醉酒、陶醉等。

碎:完整的东西破成零片零块;絮烦;唠叨。

可组词:碎片、碎嘴等。

2.B【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意思是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第 1 页 共 1 页 小学语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d ǐ)
——【南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 ūn
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高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题临安邸》原文及译文

《题临安邸》原文及译文

《题临安邸》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题临安邸》原文及译文林升,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题临安邸》原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1《题临安邸》原文翻译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1《题临安邸》作品赏析《题临安邸》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诗
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

这样首先描写
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幺美好的自然。

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

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

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
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幺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
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及作品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题临安邸》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题临安邸》原文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题临安邸》原文翻译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熏金迷,这种情况不只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题临安邸》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题临安邸》课文原文及赏析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一首七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的赏析如下:
《题临安邸》是林升在南宋时期,针对朝廷偏安一隅,不顾国家危亡,沉湎于享乐生活而创作的。

全诗以临安(今杭州)的繁华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西湖边歌舞升平的描绘,讽刺了当时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苟且偷安。

首句“山外青山楼外楼”,形象地描绘了临安城的繁荣景象,山峦重叠,楼宇林立,展现出一幅繁华的城市画卷。

然而,这种表面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深的忧虑。

第二句“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

西湖边的歌舞娱乐似乎永无止境,这不仅是对国家危亡的漠视,也是对人民疾苦的无视。

第三句“暖风熏得游人醉”,进一步揭示了统治阶层沉迷于享乐的状态。

这里的“暖风”既是指春天的和煦微风,也象征着朝廷的腐化风气。

这种风气使人们陶醉其中,丧失了对现实问题的警觉和责任感。

最后一句“直把杭州作汴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汴州是北宋的都城,后来被金兵攻占,南宋被迫南迁至临安。

诗人借此暗讽南宋朝廷忘记了国耻家仇,竟然将临时的避难所当作永久的安乐窝,完全忽视了北方的威胁和民族的复兴大业。

总的来说,《题临安邸》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刻的寓意,揭示了南宋朝廷的腐败和昏庸,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以其犀利的讽刺和深沉的感慨,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篇。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题临安邸(注音和赏析)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题临安邸(注音和赏析)

小学语文-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题临安邸(注音和赏析)shān wài qīng shān lóu wài lóu山外青山楼外楼,xī h gē wǔ jǐ sh xiū西湖歌舞几时休。

nuǎn fēng xūn d yóu rn zuì暖风熏得游人醉,zh bǎ hng zhōu zuò biàn zhōu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背景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

注词释义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

古诗今译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

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

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

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

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

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

小学语文(新课标)古诗赏析《题临安邸》题临安邸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1. 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2. 邸:客栈、旅店。

3. 汴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简析]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

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

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

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

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临安邸
体裁:诗
题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作者:
名字:林升
年代:宋代
描述: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

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

事见《东瓯诗存》卷四。

《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翻译:
原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译文:
韵译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原文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译文:
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这首《题临安邸》是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被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
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

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这首诗就是针对这样的黑暗现实而作的。

赏析二: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不但通过以乐景写哀情,加强了情感,而且在这短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

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沉迷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赏析三:艺术特色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政治上却腐败无能,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赏析四:语言赏析
“西湖歌舞几时休?”,是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

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

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

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停下吧。

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沉迷歌舞,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暖风熏得游人醉”。

“熏”、“醉”两字用得很精妙。

首先,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

接着一个“醉”字,承接上一个“熏”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丑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在这样的状态下,诗人为了进一步表现出“游人醉”,在结尾中写道:“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朝原来建都于汴梁,时已为金侵占。

在纸醉金迷中,这些“游人”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

诗中的“杭州”就很好地与宋都“汴州”对照。

在对照中,不但引出“汴州”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义的名称,而且更有助于抒发诗人的情感——揭露那些“游人们”无视国家前途与命运,沉醉在醉生梦死、不顾国计民生的卑劣行为,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及其对统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

赏析五:诗歌结构
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

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考点:
一、必背名句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释:
关键词:西湖
杭州的著名风景区。

关键词:几时休
什么时候休止。

关键词:熏
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关键词:直
简直。

关键词:汴州
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