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道路边坡设计总说明

1、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1.1、设计依据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标准集规程,主要有:国家规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50007-2002);国家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国家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行业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 386-2007;国家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公路加筋土工程设计规范》(JTJ 015-91)《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5-9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2、勘察报告及参考文献(1)《文卫路市政工程勘察报告》(2)《边坡工程—理论与实践最新发展》,崔政权、李宁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岩土工程治理手册》。
(4)我司设计、施工的其它高边坡支护方案。
2、工程概况文卫路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因此道路边坡支护需结合现场开挖地形、周边建筑物基础标高以及基础填土换填厚度等因素综合考虑边坡支护方案。
此次支护范围为文卫路桩号K0+000~K0+241.504,坡高约0~8m,大部分为填土边坡。
3、场地地质条件3.1、地形地貌拟建道路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臣田村,前进路东北侧。
道路沿线地貌单元为山前洼地。
钻探点孔口标高14.11~32.23m。
相对高差18.12m。
文卫路北侧畔山美的嘉园基础以及西乡卫生所基础已开挖形成临时边坡。
3.2、地层结构与岩性人工填土层(Q ml)、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Q3al)含卵石细砂,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粉质粘土及早白垩世细粒花岗岩层(K1)。
罗湖区“二线”插花地港鹏新村西北侧施工图设计说明

针对该边坡目前的状态及其周边环境的复杂性,按以下原则进行边坡病害整治工程设计:
(1)边坡整治措施按永久性工程考虑,防治结合,一次根治,不留后患;
(2)选择加固和防护措施时要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3)在确保边坡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拆房或少拆房。
5.
3地层岩性
根据工程地质调绘、坑探、钻探等勘探工作,勘察区分布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4ml)人工填土、残积土(Qel)、侏罗系(J)砂岩。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
(2)一次注浆完成,水泥浆凝固收缩后,孔口应进行补浆,直至补满为止;
(3)施工之前要根据现场地形的变化,精心放点定位,确保框架梁横平竖直,并保证锚杆位于框架梁的节点处;
(4)框架梁采用C25砼现场浇注,节点处务必浇捣密实;
(5)每榀框架必须整体浇注,一次完成,两榀框架间设置2cm的伸缩缝。
砌体工程
(1)砌块材料要采用未风化且不易风化的硬石,石质均匀,并应呈块状;
根据地质钻探和现场调查,除了风化程度的差异外,II区边坡和Ⅰ区边坡场地的地质条件基本一致。与Ⅰ区边坡相比,该区边坡风化程度从东北端向西南端逐渐严重,由中风化向强风化、残积土过渡。由于坡高从东北向西南也逐渐从30.5m降到8.5m左右,根据工程经验,边坡不会发生由于边坡岩土体强度不足而导致的整体失稳。但是,坡面局部地段残积土较厚,有的坡面还存有垃圾等堆积物,在坡面水的作用下会发生坍塌、溜坍等坡面变形。
5.1.1
①1杂填土:黄褐色,干~稍湿,松散,由碎石、砂组成,夹少量砼块,含少量块石。场地中部分地段分布有该层,厚度不均,为0.40~6.50m。
①2素填土:红褐色,黄褐色等,稍湿,松散,主要为粘土、砂土。场地中部分地段分布,厚度0.20~1.50m。
边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一、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用以指导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设计资料以及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对工程施工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我公司的人力、机械设备、技术以及实际施工经验,编写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二、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施工程序,信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
2.实行施工、设计、监理和建设单位四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目施工生产工作。
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
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5.做好施工设计,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
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文明施工。
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用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实现质量、工期和造价的控制。
8.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科学地制定施工方案。
三、编制依据1.本工程招标文件2.本工程设计施工图纸3.实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和规程4.甘肃省有关建筑工程文件及规定5.施工现场文件6.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和验收规范7.本企业施工经验、资质条件8.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J0330—2002)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工程测量规范1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1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4.人工成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标准(206-1996)15.一四九队家属院不稳定斜坡治理工程施工图(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年6月)16.《甘肃地质勘察院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勘查报告》(甘肃地质工程勘察院,2013年5月)第二节工程概况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九队家属院边坡,位于雷坛河河谷阶地与黄河高阶地交界处,隶属兰州市七里河区八里镇管辖,家属院西侧紧邻黄土坡体。
边坡设计说明

边坡设计说明某铁路沿线两侧边坡及绿化恢复工程设计说明第一部分工程概况项目位于XX市XX新区,XX铁路(XX站周边)与XX路交叉口段的沿线边坡,北近三棵松水库,东北侧为松子坑森林公园,是XX新区的生态核心;南部紧邻城市主干道XX大道。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8万平方,共有10处边坡。
其新增边坡3、新增边坡2、旧有边坡1、新增边坡4、新增边坡1、旧有边坡2、TP-03、TP-04、新增边坡5、新增边坡6。
边坡平面位置图新增边坡3:拟建边坡总长约173米,边坡呈近南北走向,坡向东,坡高8-15m,后缘坡度50-75°,前边缘平坦。
坡后缘北段为残坡积粉质粘土,南段为强-中风化中细粒花岗岩。
前缘为素填土,层厚1.0-3.0m。
新增边坡2:拟建边坡总长约300米,边坡呈北东走向,坡向南东,坡度在前45-70°之间(为阶梯状),坡高21-36m,坡前缘紧靠高铁高架桥。
边坡段多为强至弱风化中细粒花岗岩,中部素填土,南西段后缘多为坡积粉质粘土,且有一条北东走向构造。
旧有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2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南东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70-85°前缘较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粘粉粒堆填,层厚5-8m,②坡后缘为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2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1-2m粉质粘土。
新增边坡4:拟建边坡总长约6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斜坡,南北走向。
北高、南低,斜坡陡坎坡度25-50°。
为弱风化中粒花岗岩,前缘公路傍有少量素填土,层厚0.5-1.0m。
新增边坡1:拟建边坡总长约148米,在平面图上呈半圆形,在空间上呈半圈椅形,近东西走向。
东高、西低,后边缘陡坎65-80°前边缘平坦。
①前缘为素填土,以碎石、块石及少量粘粉粒堆填,层厚2-5m,②后缘坡强-弱风化花岗岩,层厚5-15m左右,③后缘坡上表层有小于1.0m粉质粘土。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

边坡治理设计说明(一)一工程概况1.1本工程位于沧江以东的景洪城区西北部嘎栋工业园区内。
拟建挡墙位于A1路西北侧,场地现状为橡胶林和苗圃,边坡支护最大高度约11m,支护长度约为195.5m。
根据场地地质条件和场地开挖现状对边坡进行支护设计,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边坡对边坡进行加固,以确保坡顶运动场的安全和使用。
1.2本边坡为永久性边坡,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20g。
安全等级为一级。
二设计依据2.1 中国水电顾问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西双版纳国际旅游度假区中小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二零一四年四月)2.2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场地地形图及边坡高程图等设计资料及国家相关法规规范,行业标准。
2.3有关边坡支护设计与施工的规程,规范。
(混凝土结构实际规范)GB50010一20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一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一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一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 一2003(重力式挡土墙图集)04J00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一20122.4 本工程采用理正6.0岩土软件.理正结构软件分析计算。
三边坡支护方案由于边坡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边坡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该边坡工程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等监测信息,必要时对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
综合考虑该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环境控制条件,边坡支护结构,排泄水系统方案如下:3.1采用毛石混凝土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对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地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并在基础底设置。
3.2 边坡排泄水系统:3.2.1坡顶,坡脚,截排水沟。
3.2.2边坡排水沟应与场地内排水系统统一设置。
3.2.4边坡坡面设置仰斜软式透水水管排水,具体位置置见剖面图,水平间距4m,上斜10%。
边坡治理专项施工方案

一、施工方案编制说明及编制依据(一).重庆国际家纺城B7、B8、B9栋工程施工合同。
(二).重庆巴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基础施工图。
(三).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四).国家强制性技术质量标准、施工验收规范、规程。
(五).工艺标准及操作规程。
(六).本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管理手册、一体化作业文件及管理规章制度。
(七).现场实际地形地貌。
二、机构设置及施工管理网络(一).项目管理网络(二)项目质量管理网络三、工程概况工程名称:重庆国际家纺城二期工程B7、B8、B9栋建设单位:重庆涌鑫地产有限公司设计单位:重庆巴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面积:B7栋:37054.25m2、B8栋:49105.21m2、B9栋:37474.56m2工程地点:渝北区回兴镇纺织工业园区服装城大道西侧(一).地质条件概况根据重庆南江地质工程勘察院的勘察报告和现场实地勘察得知:本工程拟建场地区构造位于重庆-沙坪向斜西翼近核部,场地内岩层呈单斜产出,岩石层理清晰,产状为130°~134°∠7~10°。
场地内及邻近地段未见断层迹象,见有两组裂隙。
第一组裂隙产状225°∠71°,裂隙间距0.5~1.5m;第二组裂隙产状319°∠73°,裂隙间距1.0~2.5m,裂隙间距大于1m,裂面平直或微弯、张开1~5mm,无充填或有少量泥砂质充填。
场地内的主要地貌类型是构造剥蚀浅切丘陵地貌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
场地经人工回填改造,原始地形已不可见,仅在场地中东部保留有原始的山丘地貌。
场地内填土自东向西呈台阶状降低,服装城大道为第一级填土区域,地面高程301~330m,与第二级填土平台形成的边坡高度约在30~40m左右,坡角30º~35º左右。
第二级填土平台主要分布在场地内的中部、南部区域,地面高程285~290m。
边坡工程施工说明书

边坡工程施工说明书一、总则1.1 工程名称:边坡工程1.2 工程地点:某某地区1.3 业主单位:某某公司1.4 建设单位:某某工程有限公司1.5 监理单位:某某监理有限公司1.6 设计单位:某某设计院1.7 承包单位:某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1.8 本施工说明书是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法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施工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工程技术资料编制而成。
1.9 本施工说明书是全体参建人员的工作依据,对确定施工的组织措施和实施办法具有规范作用。
二、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边坡位于某某地区2.2 边坡工程采用的堆石护坡方式,坡度为30度。
2.3 边坡工程长度为500米,高度为20米。
2.4 艰险地形条件:边坡所在地区地形复杂,施工条件艰苦,交通条件较差。
2.5 周边环境:山体周围有水源,沟渠和居民点,周边环境复杂。
2.6 工作任务:完成边坡工程的施工任务,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
三、施工前期准备3.1 施工前期准备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筹备人员、材料的准备等。
3.2 建立健全的施工组织机构,明确各责任部门和人员的职责。
3.3 编制施工图纸和材料清单,并按照计划采购所需材料和设备。
3.4 全面了解周边环境情况,制定交通组织、安全防护等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5 编制施工方案,详细列明施工工艺、时间进度等内容。
3.6 做好施工前各项材料、设备的认真检查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四、施工工艺4.1 边坡挖土及平整4.1.1 边坡挖土工序按规定深度、斜坡以及一定倾角进行,做好挖土工作的基本验收。
4.1.2 边坡挖土过程中,注意挖土工地面附近的排水系统,保证排水通畅。
4.1.3 挖土平整,保证挖土坡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
4.2 边坡垒石护坡4.2.1 边坡垒石护坡要符合护坡设计要求,进行预埋地锚孔和预埋地网的设置。
4.2.2 进行护坡石材的堆砌、收边,并采用机械设备进行打压、调整坡度。
边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边坡治理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第一节编制说明本工程具有技术复杂、施工场地狭小、工期紧的特点,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充足的机械设备和施工物资储备能力才能够圆满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
《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导该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时对工期、质量目标、项目管理机械设置与劳动力组织、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机械设备及周转材料配备、主要技术方案、安全、文明施工、环保、季节性施工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做了充分考虑,突出其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
在工程实施前还要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措施及作业指导书,指导工程施工,确保在100天工期内完成该工程的全部施工内容,并使该工程质量评定等级符合招标文件要求。
在施工中,我公司本着对业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将积极与质量监督部门配合,服从建设单位及监理工程师的管理,从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认真做好安全文明施工。
制定环保措施,控制噪音及杜绝各种声、光、尘污染,减少投诉;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确保施工中不发生伤亡事故,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同时,在施工中协同建设单位开展“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的活动,提出更多合理化建议,力争“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将建设单位投资的每一分钱落到实处,以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更好更快地交出让业主满意的精品工程。
第二节编制依据☆工程招标文件;☆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设计的《建德市乾潭镇胥岭滑坡治理设计》施工图纸;☆《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等国家现行施工规范、规定;☆省、市有关建筑施工技术、质量、安全规程和规定;☆我公司IS质量保证体系的有关文件;☆我公司历年积累的有关工程施工的经验资料‘☆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现场环境、自然条件等。
第三节施工范围本工程组织设计适用于招标文件规定的施工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略第一节:工程概述建德市乾潭镇胥岭滑坡位于乾潭镇胥岭村西侧山体上,由五个小滑坡体组成,按其分布特征,分别编号为HP1、HP2、HP3、HP4和HP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道路边坡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第一章总论1.1工程概况XXxx有限公司拟在南平市延平区XX陈坑-瓦口兴建农业生产基地A 标段,场地按整平标高112.00-142.00m整平后,周边将形成边坡,其中XX道路两端及瓦口与工业路交口处形成的边坡高度较大,需进行防护设计。
其防护由三部分组成,其长度分别为119.55m、350.80m及259m。
本分项为路基边坡防护工程分项,其设计范围为XX路东、西两端边坡及XX路与工业路交口段边坡。
1.2边坡工程设计内容本设计边坡工程主要内容包括:1)路堑边坡护坡;2)护坡监测等。
第二章技术标准及采用规范2.1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兼二级公路。
2)设计车速:60km/h。
3)道路红线宽度:19.0m。
4)路面等级:车行道采用改性沥青砼路面,设计年限15年,轴载标准BZZ-100KN。
5)路拱横坡:双向1.5%~3.0%。
6)暴雨重现期:P=1年。
2.2设计依据1)《工程设计合同》(XXxx有限公司);2)相关工程测量资料;3)《XXXX农业生产基地A标段边坡初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及《XXX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福建省漳州市建筑设计院)。
2.3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2012);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 169-2012);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9)《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第三章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3.1、场地工程地质条件(一)气象南平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9.3°C,最热月出现在7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4.6-28.9°之间,最冷月出现在1 月,月平均气温5.3-9.3°C 之间,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C,历年极端最仢气温-5.8°C。
多年平均水量为1663.9mm,最多年降水量2066.4mm,历年月最多降水量653.1 毫米,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3-9 月,以6 月为最多,月平均降水293.3毫米,一年中3-4 月为春雨季节,5-6 月为梅雨季节,7-9 月为台风影响的降水。
多年平均风速为1.1m/ 秒,风向随季节变化在一年中变化十分明显。
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夏半年以东南风为主。
多数年份,除静风外,以东北风和东南风为主,静风的累计年平均风向频率52%,东北风8%,东南风4%。
一年中,从4月开始,偏南风逐渐增多,7-8月东南风出现的频率达最大,8月后,偏南风出现频率急剧减小,偏北风占优势,持续到次年4月,年平均风速介于1.1-1.1米/秒之间。
(二)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拟建场地位于位于福建省南平市xxx工业园,沿线穿过两个地貌单元分别为山前冲洪积阶地和丘陵地貌,现场地已基本整平。
其中里程段K0+000~K0+100m地貌单元为山前冲洪积阶地;其他路段地貌单元为丘陵,现状除里程段K0+600-K0+860山体,高程约为130~175m,现状已被削坡,山体坡度约40~45度,坡顶植被比较发育,其他已被整平。
沿线岩性上部主要为粉质粘土,下部为风化土花岗岩。
(三)地质构造及场地稳定性1)构造背景南平境内地质发展史漫长,地层、岩石类型较齐全。
地质构造以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为主体,位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武夷山--戴云山之间的隆起区上,并伴有南北向构造及近东西向构造。
华夏系构造由北东走向的复式褶皱和压性或压扭性断裂组成,如葫芦山背斜、西芹向斜、演山断裂等。
新华夏系构造由北东走向、北北东向平行排列的伴有不同程度弧形斜列的褶皱带、断裂带组成,如芹山向斜,前洋--来舟褶皱带,芹山--XX断裂等。
南北向构造由走向南北的挤压褶皱带和不强烈的冲断裂组成,如南雅断裂带,川石--汲溪断裂带、下双坑断裂带、西芹断裂带等。
2)主要构造特征拟建道路场地区域构造位置处于武夷隆起带的东南侧,构造形式多样复杂,主要为华夏系构造、新华夏系构造。
由于多期次的构造变动和大规模的岩浆活动、褶皱、断裂较发育,区域上的构造形迹均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同时发育北西向、近南北向及东相向褶皱断裂。
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及查阅区域地质资料和区内其它工程地质资料,工程区范围内,新构造及活动断裂不发育,场地地质环境为相对稳定区。
本勘察场区未发现断裂构造,虽然受区域构造影响,岩石不均匀风化强烈,但近场区及场区内无发震断裂通过,属构造稳定地块。
(四)不良地质与特殊地质现象(1)不良地质现象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地裂缝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2)特殊地质现象拟建道路沿线部分地段发现有人工填土层素填土,其他处未发现有软土层。
素填土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五)岩土层分布及特征场区主要分布的岩土层:上覆土层为人工填土;坡积粉质粘土;冲洪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似斑状花岗岩(γ52(3)c)。
现将各岩土体的分布及其特征分述如下(具体详见附图三——《工程地质剖面图》):(1)、人工填土层(Q4ml),该层由①素填土组成:①素填土(Q4ml):褐黄色、灰黄色、灰黑色为主,稍湿,填料主要为粘性土,局部地段含少量碎、块石,回填未经过专门压实处理,土质成分与结构疏密不均,为欠固结土,工程性能总体较差。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2)、第四系岩土层由上更新统冲洪积层(Q4al-pl)②粉质粘土、湖积层淤泥质土(Q4l)、全新统坡积层③粉质粘土(Q4 dl)。
②粉质粘土(Q4 al-pl):灰色、灰褐色,可塑,湿,冲洪积成因,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有细砂,土样刀切面规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土质均匀性较差,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②-1淤泥质土(Q4l):呈灰黑、黑色,饱和,淤积成因,局部由猪场粪水长期排放浸泡而成,主要由粘粉粒组成,含腐植质,具臭味,流塑状,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土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特点。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Ⅰ级松土。
③粉质粘土Q4dl):黄褐色,肉红色,可塑,湿,坡积成因,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夹有少量中砂和碎石,土样刀切面规则,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土质较均匀性较差,工程地质性能一般。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3)、下伏基岩为燕山早期似斑状花岗岩(γ52(3)c)组成,根据风化程度的强弱,将岩层分为全风化岩、散体状强风化岩、碎裂状强风化岩、中风化岩。
④全风化花岗岩(γ52(3)c):灰黄、褐黄色,全风化,组织结构基本破坏,除石英外,其他矿物已风化为土状,土层具有泡水易软化、崩解,强度降低的特点,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类,岩石质量指标(RQD)为0%,属极差的。
勘探过程,该层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和软弱夹层及孤石。
该层力学强度较高,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较好。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Ⅲ级硬土。
⑤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γ52(3)c):黄褐、灰褐色,由长石、石英、少量角闪石、云母片组成。
岩石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中粗粒花岗结构,散体状,长石部份风化成高岭土矿物。
岩石按坚硬程度等级属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属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类。
工程性能良好,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勘探过程,该层未发现有洞穴、破碎带、临空面和软弱夹层。
该层力学强度较高,工程性能较好。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⑥碎裂状强风化花岗岩(γ52(3)c):黄褐色,灰白等色,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
岩石风化强烈,岩体完整性差,中粗粒花岗结构,呈碎裂状。
岩石按坚硬程度属软~较软岩,岩体完整程度属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Ⅴ类。
工程性能良好,强度由上而下逐渐增大。
勘探过程,该层未发现有洞穴、破碎带、临空面和软弱夹层。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Ⅳ级软石。
⑦中风化花岗岩(γ52(3)c):该层为整个场地岩土层揭露的最底层,灰黄、浅灰色,由长石、石英、云母、角闪石组成。
中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呈短柱状,RQD=50~75%。
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岩,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属Ⅲ类。
力学强度高,工程性能良好。
勘探过程,该层未发现有洞穴、破碎带、临空面和软弱夹层。
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土、石工程分级为Ⅴ级次坚石。
另外各岩土层的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由于钻孔数量有限,剖面图中钻孔间的地层界线属推测界线,本次勘察未发现孤石,但不排除钻孔之间可能存在孤石,任何单位在应用本资料时均需考虑到推测界线的不准确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
设计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实际的地层情况及工程需要及时做出调整。
3.2水文地质条件(一)地表水拟建道路沿线未发现地表水。
(二)地下水1)、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粉质粘土孔隙及各基岩风化的裂隙中,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均属弱透水层,富水量差。
全、强风化岩呈渐变关系,渗透性具有自上向下增强的趋势,但总体均属弱透水层,层内水量较小;中风化岩的渗透性主要与裂隙发育程度及连通性有关,据钻探揭露该场地内风化基岩内裂隙多以闭合裂隙为主,层内水量不大,当然不排除局部张性裂隙发育,水量丰富的可能性。
2)、地下水补、迳、排条件:根据蓄水构造和水动力特征,地下水类型仍与地貌相一致,可划分为基岩裂隙水、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三种地下水,主要都直接或间接靠大气降水补给,但补给程度不同。
地处较高的基岩区一般完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沿基岩裂隙下渗汇集成基岩裂隙水,覆盖层厚度较大的低山丘陵地区的基岩构造带中的裂隙水,一般均具微承压性质。
风化残积孔隙裂隙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有接受下部基岩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和托顶上渗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