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
变电站红外检测作业指导书

变电站红外检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标准化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规定了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作业的检测前准备、检测程序、检测内容及报告等要求。
适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一次主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套管、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导线及绝缘子串等。
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变电一次设备红外测温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870 工业检测型红外热像仪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T 969-2005 变电站运行导则Q/GDW 1168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1799.1-201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第一部分:变电部分 苏电运检[2013]1702号 加强重要变电站管理实施细则电运检[2014]60号 变电设备带电检测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3.1温升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3.2温差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
3.3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相对温差δt ,可用下式求出:%100)/()(%100/)(0121121⨯--=⨯-=T T T T t τττδ (1)式中:1τ和T 1——发热点的温升和温度;和T2——正常相对应点的温升和温度;2T0——环境温度参照体的温度。
3.4环境温度参照体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
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检测设备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被检测设备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使用 测温仪操作规程

远距离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测温仪操作规程红外测温仪是一类可在较远距离非接触地测量小目标温度的便携式温度测量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铁路系统,用于远距离测量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电器设备接头及接触红外测温仪是一类可在较远距离非接触地测量小目标温度的便携式温度测量仪器,可广泛应用于电力、铁路系统,用于远距离测量输变电线路、变电站电器设备接头及接触网的温度,同时也可用于其它行业非接触地测量各种物体表面的温度。
新功能产品中加装同轴指向激光,使该类产品在室内和昏暗的环境中使用更为便利;仪器紧要技术参数测温范围0℃~300℃测温辨别率1℃测温误差≤100℃时±5℃>100℃时±5%使用距离 5 ~ 35米距离系数 500:1最小目标φ35mm辐射率修正 0.40~1.00仪器功耗≤40mA仪器供电 2节9V叠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组使用条件环境温度0℃~50℃外形尺寸500×175×70(mm)重量 1700g工作原理任何高于确定零度(—273.5℃)的物体都会辐射红外能量。
红外测温仪通过精密光学系统使被测物体的红外辐射有选择的透过,并将透过的红外光能量会聚到探测器上,探测器将这一能量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通过电子电路进行模数转换、线性化及辐射率补偿,最后将温度值以温标显示在液晶显示器上。
—专业分析仪器服务平台,试验室仪器设备交易网,仪器行业专业网络宣扬媒体。
相关热词:等离子清洗机,反应釜,旋转蒸发仪,高精度温湿度计,露点仪,高效液相色谱仪价格,霉菌试验箱,跌落试验台,离子色谱仪价格,噪声计,高压灭菌器,集菌仪,接地电阻测试仪型号,柱温箱,旋涡混合仪,电热套,场强仪万能材料试验机价格,洗瓶机,匀浆机,耐候试验箱,熔融指数仪,透射电子显微镜。
红外测温仪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
为了讨论上的便利,红外测温仪被科学家划分为三个波段,近红外:波长为0.78微米红外测温仪其实也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从0.78微米到1000微米。
发电厂红外线测温标准、管理及细则

红外线测温管理为了加强我厂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进一步规范电网红外检测工作,保障红外测温设备能够有效的发挥作用,充分发挥红外检测技术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作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及《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红外技术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厂使用红外检测设备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我厂带电设备红外检测、诊断和相应管理工作。
一、总则(一)本制度规定了电气设备红外检测工作的管理要求,提出了诊断技术和过热缺陷的判断方法。
我厂生产技术部全面负责红外检测的技术管理工作。
(二)各生产单位应明确一名生产领导分管红外检测工作。
必须设立红外检测的专(兼)责人,负责指导和协调本单位的红外监督工作。
(四)各生产单位应负责对红外检测设备的使用、缺陷的汇总、总结及上报工作。
(五)各生产单位班组(变电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本单位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负责红外检测诊断技术的应用和红外检测设备管理.(六)人员基本要求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具备以下素质:(1)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红外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红外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操作方法,并能熟练操作红外检测仪器.(2)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了解电气设备的性能、结构、运行状况.(3)从事红外检测与诊断工作的人员应熟悉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664-1999《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和本管理制度,掌握《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电力线路部分)(试行)》和现场试验的有关安全规定。
2、红外检测的范围:只要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不受阻挡都属于红外诊断的有效监测设备。
例如:旋转电机、变压器、断路器、互感器、电力电容器、避雷器、电力电缆、母线、导线、绝缘子串、组合电器、低压电器及二次回路等.二、红外检测与诊断的基本要求(一)对检测设备的要求1、红外测温仪应操作简单,携带方便,测温精确度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好,不受测量环境中高压电磁场的干扰,仪器应满足现场带电实测对距离的要求,并应能对表面放射率、大气环境参数、测量距离等进行修正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性。
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

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一、红外线测温设备及管理1. 以变电站的红外线成像仪(以下简称热像仪)为主要设备,各变电站、巡检班配备的红外线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枪)为辅助设备。
2. 热像仪平时在新会站保管,由新会站当值的值长负责管理。
变电部制定各巡检班、变电站热像仪的使用计划时间表,各巡检班、变电站根据计划在指定时间段内向新会站借用及归还热像仪,由新会站当值值长负责交接及检查,并办理借用、归还登记手续。
二、每月定期红外线测温1. 各变电站每月定期使用热像仪进行进行一次红外线测温,具体日期根据变电部的热像仪使用计划时间表确定。
2. 测温时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所有设备进行扫描,无异常时不需要拍照(指定拍照点除外)。
扫描重点参考《供电局红外检测工作管理规定》附件。
对发现异常发热点时必须进行红外线拍照,注意记录当时流过发热点的电流及环境温度。
3. 要注意红外线扫描的次序,不能漏巡设备。
对于高压场地的线路,宜从线路A架引落线夹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到线路刀闸、开关、CT、母线刀闸、母线T 型引落线夹。
旁路刀闸带上负荷时应注意补测。
特别不要遗漏10kV线路穿墙套管两侧、特别是户外侧的测温。
4. 需要对每台主变进行红外线拍照,从上(主控楼等高处)、前、后三个方向拍照三张。
5. 需要对220kV、110kV母线进行红外线拍照。
每个设备间隔上的母线T型引落线夹(三相)一张;对于有两段母线的,只对设备接入运行(或热备用)的那段母线T型引落线夹拍照。
另外,每组母线连接跳弓(三相)拍一张。
6. 需要对每组电抗器各拍一张红外线照片。
主变电抗器因为不能开门进入的可以不拍照,但应尽量透过窗户进行红外线扫描。
7. 对设备进行拍照时,必须记录清楚设备名称、部位,以及热像仪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编写测温报告及检修。
8. 要注意时间性负荷的设备测温,特别是部分夜间负荷较大的10kV线路,应该选取设备负荷最大的时段进行测温扫描。
三、加强测温1. 已经发现但未能安排停电处理的异常发热点,必须利用测温枪加强测温,测温周期根据设备发热程度具体确定,但最长不准超过七天。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热像仪使用

注意:若用BMP/JPEG格式保存 该热图无法在软件内进行参数修正及 标注,同时也无法使用语音标签功能。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背光设置
菜单 设置 背光
背光可以设为自 动感测和全明亮 ,自动感测可根 据环境照明水平 自动调节背光灯 的亮度,并能延 长电池寿命。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测温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一般不宜低于5℃、空气湿度一般不大于85% 。 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的情况下进行检测,风速一般 不大于5m/s。 气候为阴天、多云为宜,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 射入镜。在室内检测应避开灯光的直射,最好闭灯检测 。 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一般不低于额定负荷的30%。
设置范围
范围设置时,通过功能键可 以选择手动选取范围和自动 选取范围
在自动范围模式下操作热像仪 时,热像仪将根据此时在任何 点探测到的红外能量自动确定 水平和跨度。视场中的红外能 量发生变化时,热像仪将自动 重新校准。温度测量标度相应 更新,并且LCD显示屏右上角 显示“自动” 在手动模式下,水平和跨度以 及温度测量标准将使用固定设 置,LCD显示屏上右上角的温 度测量标度显示“手动”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变电站测温规范 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变电站测温规范及红外热像仪的使用
术语定义
温升 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
环境温度参照体 用来采集环境温度的物体。它不一定具有当时的真实 环境温度,但具有与被测设备相似的物理属性,并与 被测设备处于相似的环境之中。
Fluke红外热像产品介绍
Fluke系列的热像仪的型号有Ti32, TiR32, Ti29, TiR29, Ti27, TiR27,本单位使用的是 Ti32。 所有型号均采用Fluke独有的IR-Fusion 技术, IR-Fusion(红外-可见光融合) 功能就是在红外热图基础上叠加可见光 图像,通过调节使背景呈现可见光,而 发热点依旧是红外图像。使用者借助可 见光背景,可以对发热点进行快速、精 确定位。
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规范及图谱库的建立与应用(最新)

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规范及图谱库的建立与应用(最新)一、引言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的基石,其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电力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局部过热现象,进而引发设备故障甚至事故。
红外精确测温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手段,能够有效识别设备的热异常,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本文将详细探讨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的规范、图谱库的建立及其应用,旨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技术概述1. 红外测温原理红外测温技术基于物体的热辐射原理,通过检测物体表面发射的红外辐射能量,计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其核心原理遵循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
2. 红外测温设备常见的红外测温设备包括红外热像仪和红外点温仪。
红外热像仪能够提供被测物体的二维温度分布图像,而红外点温仪则主要用于测量单一点的温度。
3. 红外测温的优势非接触性:无需接触被测物体,安全性高。
实时性:能够实时监测设备温度变化。
直观性:通过热像图直观显示温度分布,便于分析和判断。
三、电力设备红外精确测温规范1. 设备选择与校准设备选择: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尺寸和测温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红外测温设备。
例如,对于大型变电站,建议使用高分辨率、高精度的红外热像仪。
设备校准:定期对红外测温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精度。
校准应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程。
2. 测量环境要求环境温度:测量时应避免环境温度剧烈变化,最佳测量环境温度为20℃至50℃。
湿度: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以下,避免水汽对红外辐射的干扰。
风速:风速不宜超过3m/s,防止风速影响测量精度。
3. 测量距离与角度测量距离:根据设备的尺寸和红外测温设备的性能,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
一般建议测量距离为设备直径的35倍。
测量角度:尽量保持红外测温设备与被测设备表面垂直,避免角度过大导致的测量误差。
4. 测量流程前期准备:检查设备状态,确保红外测温设备电量充足,校准无误。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

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使用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保障变电所红外线测温仪的正常使用,并确保测温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订立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全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的员工,包含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维护和修理人员。
2. 管理标准2.1 测温仪的管理1.全部红外线测温仪需统一编号并录入管理系统。
2.每个测温仪设备必需配备有效的防护套或包,并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
3.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测温仪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稳定性。
4.测温仪设备需存放在专用的仓库或柜子中,保持干燥、通风、无尘和防潮环境。
5.管理部门负责订立红外线测温仪设备的领用、归还与移交程序,并保存相关的登记记录。
2.2 测温仪的操作1.全部使用测温仪的人员必需经过特地的培训,掌握测温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流程。
2.操作人员在使用测温仪前,需认真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电池电量。
3.操作人员必需依照测温仪设备的说明书进行操作,并注意安全事项。
4.在测温过程中,操作人员应与被测对象保持肯定的距离,并避开激光直接照射人眼。
5.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测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标注和储存。
6.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关闭测温仪设备,并将其归还到指定的存放地方。
2.3 测温仪的维护与修理1.维护和修理人员必需具备相关的维护和修理技能和知识,并熟识测温仪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
2.定期进行测温仪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包含清洁镜头、检查电池、更换零部件等。
3.维护和修理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彻底的检测和维护和修理,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3. 考核标准3.1 操作规范1.操作人员应依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测温工作,不得随便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2.操作人员应保证操作时的安全性,避开激光直接照射人眼或发生其他安全事故。
3.操作人员应定期参加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保证其操作本领与知识水平的提升。
3.2 设备管理1.管理部门对测温仪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且准确度达标。
2.管理部门对测温仪设备的领用、归还与移交程序进行检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

变电站电力设备红外检测工作导则1范围本导则规定了红外测温原理、检测要求、现场检测方法,给出了数据分析经验,并对红外检测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导则适用于变电站内运行设备红外检测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而成为本导则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导则,然而,鼓励根据本导则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标准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导则。
GB 2900.55 电工术语带电作业GB 18037 带电作业工具基本技术要求与设计导则DL/T40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T 66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导则。
3.1红外检测利用红外技术,对电力系统中具有电流、电压致热效应或其他致热效应的带电设备进行检测和诊断。
4检测原理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时刻都辐射红外线,通过检测红外辐射,分析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被检测目标的判断。
5检测要求5.1环境要求5.1.1检测目标及环境的温度不宜低于5℃,如果必须在低温下进行检测,应注意仪器自身的工作温度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水汽结冰使某些进水受潮的设备的缺陷漏检;5.1.2空气湿度不宜大于85%,不应在有雷、雨、雾、雪环境下进行检测;5.1.3室外检测宜在日出之前、日落之后或阴天进行,室内检测宜闭灯进行。
晴天要避开阳光直接照射或反射入镜。
5.1.4被检设备是带电运行设备,并尽量保证红外检测设备和被检设备部位间无遮挡物。
5.1.5检测电流致热的设备,最好在设备负荷高峰状态下进行。
5.2仪器要求5.2.1仪器在使用前应保证其有足够电量,如果电量不足应及时充电;5.2.2仪器应定期校验;5.2.3仪器的存放地点应具有防潮、干燥条件。
5.3人员要求进行红外检测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5.3.1熟悉红外检测的基本原理、诊断分析方法,了解红外检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掌握红外检测仪的操作方法;5.3.2了解被测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运行状况和导致设备故障的基本因素;5.3.3熟悉本导则,接受过红外检测技术的培训;5.3.4具有一定的现场工作经验,熟悉并能严格遵守电力生产和工作现场的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电站红外线测温工作标准
一、红外线测温设备及管理
1. 以变电站的红外线成像仪(以下简称热像仪)为主要设备,各变电站、巡检班配备的红外线测温仪(以下简称测温枪)为辅助设备。
2. 热像仪平时在新会站保管,由新会站当值的值长负责管理。
变电部制定各巡检班、变电站热像仪的使用计划时间表,各巡检班、变电站根据计划在指定时间段内向新会站借用及归还热像仪,由新会站当值值长负责交接及检查,并办理借用、归还登记手续。
二、每月定期红外线测温
1. 各变电站每月定期使用热像仪进行进行一次红外线测温,具体日期根据变电部的热像仪使用计划时间表确定。
2. 测温时利用红外线热像仪对所有设备进行扫描,无异常时不需要拍照(指定拍照点除外)。
扫描重点参考《供电局红外检测工作管理规定》附件。
对发现异常发热点时必须进行红外线拍照,注意记录当时流过发热点的电流及环境温度。
3. 要注意红外线扫描的次序,不能漏巡设备。
对于高压场地的线路,宜从线路
A架引落线夹开始,沿着电流的方向到线路刀闸、开关、CT、母线刀闸、母线T 型引落线夹。
旁路刀闸带上负荷时应注意补测。
特别不要遗漏10kV线路穿墙套管两侧、特别是户外侧的测温。
4. 需要对每台主变进行红外线拍照,从上(主控楼等高处)、前、后三个方向拍照三张。
5. 需要对220kV、110kV母线进行红外线拍照。
每个设备间隔上的母线T型引落线夹(三相)一张;对于有两段母线的,只对设备接入运行(或热备用)的那段母线T型引落线夹拍照。
另外,每组母线连接跳弓(三相)拍一张。
6. 需要对每组电抗器各拍一张红外线照片。
主变电抗器因为不能开门进入的可以不拍照,但应尽量透过窗户进行红外线扫描。
7. 对设备进行拍照时,必须记录清楚设备名称、部位,以及热像仪自动生成的文件名,以便编写测温报告及检修。
8. 要注意时间性负荷的设备测温,特别是部分夜间负荷较大的10kV线路,应该选取设备负荷最大的时段进行测温扫描。
三、加强测温
1. 已经发现但未能安排停电处理的异常发热点,必须利用测温枪加强测温,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