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懂利润表

合集下载

看懂利润表-把握六个指标

看懂利润表-把握六个指标

看懂利润表-把握六个指标看懂利润表-把握六个指标看懂利润表,把握六个指标财务报表分析系列1、资产负债表的秘密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生产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财务报表。

它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各类收入、成本、费用支出及盈亏情况,编制原理为收入—成本=利润。

利润表可用来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化的原因,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决策,也是用来预测未来盈亏的基础。

利润表是资本市场人士最为关注的财务报表,尤其关注净利润一栏的结果。

上市公司同样知道,所以会充分利用各种会计政策和估计将利润做好,经过层层计算得出的利润数据或许早已面目全非。

利润表最主要的分析方法是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

结构分析就是将公司的销售收入作为分母,计算利润表中的各个科目占收入的比重。

趋势分析就是将利润表中的科目进行历史数据的同比、环比分析。

下面以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万科、宝钢股份2014年财务报表为例,介绍一些重要的利润表科目。

上述公司分别是中国消费品、制造业、房地产、工业当中的优秀代表。

(一)营业收入利润表的第一行就是公司收入,可见其重要性,公司以营业收入为基础,减去营业成本、各项税费等科目后得到净利润。

分析公司的收入首先要清楚收入的驱动因素,一般来说,产品销售的数量、价格与结构这三种因素决定了收入,而公司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外部环境共同在中长期里决定了上述三种因素的变动。

例如,茅台在过去十几年间能够保持收入年均20%~30%的增长速度,一方面靠每年百分之十几的产量增长,另一方面靠每年百分之十几的价格涨幅,茅台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得过去能够连年涨价,这是普通白酒品牌做不到的,茅台在过去成功地做到了供给决定了需求。

能够做到以供给决定需求的另一例子是苹果的iphone,在iphone没发明前,人们根本没有智能手机的需求,正是iphone的供给才创造了人们的这一需求,所以能够以供给决定需求对于企业是绝佳妙事,类似的例子还有新的高速公路、码头和机场的投入。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利润表解读的关键技巧如何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企业的利润表是一项重要的财务报表,可以帮助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

利润表显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通过对利润表进行解读,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盈利增长的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下面是一些关键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利润表。

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特定期间内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净利润是企业在特定期间内扣除所有费用后的最终盈利金额。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是进行解读的基础。

2. 比较各期利润表: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可以观察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盈利情况和趋势。

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的趋势是否稳定或有所改善。

3. 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毛利率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后的毛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而净利率则是指企业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例。

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如果毛利率和净利率能够稳定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4. 关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是构成企业费用的重要部分。

通过分析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企业在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效果。

如果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

5. 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利润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以帮助找出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例如,如果企业的净利润长期下降,或者营业收入与利润之间的比例变化较大,可能存在经营不善或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

通过发现这些问题和风险,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或应对。

综上所述,利润表的解读是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利润增长趋势的关键技巧。

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分析毛利率和净利率,关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寻找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并作出相应的经营决策。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也被称为损益表或收益表,是一种用于汇总和记录企业在特定会计期间内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或亏损)的财务报表。

它是投资者、财务分析师和经营者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助于解读利润表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

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以三个主要部分来组织信息:销售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净利润。

在阅读利润表之前,首先应该熟悉这个基本结构,以便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的含义和关系。

2. 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表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利润表,可以看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关注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或下降情况,结合其他财务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

3. 分析销售收入来源利润表中的销售收入部分通常会列出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收入来源。

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构成,可以了解哪些产品或服务对企业盈利的贡献最大,从而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4. 分析成本和费用成本和费用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

仔细审查利润表中的成本和费用项目,了解它们的性质和金额。

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和费用变化,可以发现潜在的节约或改进的机会。

5. 计算和比较利润指标利润表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利润指标,如毛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毛利润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收入和直接成本之间的关系,净利润率则表示企业净利润和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

计算并比较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6. 分析非经常性收益和费用利润表上可能会列出一些非经常性收益和费用,比如资产处置损失或非经常性收入。

这些项目可能对企业的利润产生显著影响。

应该仔细审查这些非经常性项目,并逐步排除它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干扰,以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

7. 考虑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利润表的解读不应该孤立地进行,还应该结合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行业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的盈利情况,可以帮助评估企业的相对优势和竞争地位。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

利润表解读和分析要点利润表是公司财务报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公司在一定期间内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等财务信息。

它是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读和分析利润表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成本结构和经营效益,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解读和分析利润表的要点:1. 了解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通常包含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净利润等项目。

浏览整个利润表,了解各项目的总体构成和金额比例。

2. 分析营业收入:关注公司的总收入和收入来源。

比较不同期间的营业收入变化,判断公司的销售业绩是否增长或下滑。

3. 分析营业成本:营业成本是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

了解公司的主要成本构成,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并分析其变化趋势。

高昂的营业成本可能会影响利润率的提升。

4. 计算毛利润率:毛利润率是指毛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毛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产品销售利润能力。

一般来说,毛利润率越高,说明公司的产品成本控制能力越强。

5. 分析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指扣除营业成本后剩余的利润。

了解公司的营业利润水平,并比较不同期间的变化。

如果营业利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公司的经营能力较强。

6. 计算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营业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

较高的营业利润率意味着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

7. 分析净利润:净利润是指扣除税费、利息和其他费用后的利润。

关注公司的净利润水平,并比较不同期间的变化。

净利润的增长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能够有效控制费用。

8. 计算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指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净利润率,可以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效益。

净利润率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9. 关注利润表与其他财务指标的关系:利润表是财务报表的一部分,与其他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密切相关。

利润表解读要点

利润表解读要点

利润表解读要点利润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产生的销售收入、成本和利润等关键信息。

正确解读利润表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本文将从几个重要要点入手,分析利润表的解读方法和关注点。

1.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是利润表中的首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收入。

通过观察销售收入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销售规模和市场表现。

比较不同期间的销售收入可以评估企业销售业绩的增长趋势。

2. 成本与毛利润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

毛利润则是销售收入减去直接与销售有关的成本后的余额。

通过分析毛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实现销售收入所付出的成本。

较高的毛利润率通常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

3.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是除去非营业性收入和费用后的利润,它是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营业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评估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水平和健康程度。

较高的营业利润率通常表示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强,较低的营业利润率可能暗示着企业经营存在问题。

4. 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扣除各种税费以及非经营性收入和支出后的最终利润,也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分析净利润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风险和经济效益。

较高的净利润率通常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经营良好。

5. 利润分配利润表上还会有利润分配的项,比如应付的股利、利润留存等。

这些项可以反映企业对利润的处理方式,也能间接反映出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财务状况。

通过分析利润分配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分红政策和资金运作情况。

6. 比较和趋势分析在解读利润表时,除了关注具体的数值,也需要进行比较和趋势分析。

比较不同期间的利润表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业绩的增长或下滑情况。

同时,通过分析利润表数据的趋势,也能够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长期盈利能力。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

利润表解读技巧利润表是财务报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

对于投资者、分析师和企业经营者来说,正确解读利润表是做出准确决策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利润表解读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企业的盈利状况。

1. 理解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和净利润。

营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所获得的收入,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

而营业成本则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净利润是企业在扣除所有费用和税后所剩下的盈利额。

2. 比较过往利润表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我们可以比较不同时间段的利润表。

通过对比企业在多个时期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我们可以判断企业是否呈现增长趋势或者是否出现下滑情况。

这对于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

3. 计算利润率指标利润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利润率指标包括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毛利率反映了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的盈利情况,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后的剩余比例。

营业利润率则是在扣除所有费用后,企业的利润和营业收入的比例。

净利润率是最终的利润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税后的净利润与营业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计算这些指标,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情况以及营业活动的效益。

4. 分析成本结构变化利润表中的成本项目对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十分重要。

通过分析成本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成本的波动和比例的变化情况。

例如,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可能意味着企业在采购环节存在问题,而人工成本的增加可能暗示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通过对成本结构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找到提高效益、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5. 关注非经常性项目除了常规的营业收入和成本外,利润表中还可能包含一些非经常性项目。

这些项目不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一部分,但对利润表的影响很大。

例如,一次性收入或支出、投资收益、减值损失等项目都可能存在于利润表中。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

利润表的分析方法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用于展示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利润表对于企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因为它能够揭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

在进行利润表的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帮助理解和解读数据。

1. 利润率分析利润率是指企业利润与总营业收入之间的比率。

通过计算不同利润率的变化,可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率。

净利润率是最常用的利润率指标之一,计算方法为净利润除以总营业收入再乘以100。

净利润率的增长意味着企业的盈利能力提高,而净利润率的下降可能表示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

2. 成本构成分析利润表中的成本项目是了解企业经营成本的关键指标。

通过分析利润表中各项成本的变化,可以了解到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结构和成本构成。

例如,分析销售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企业的销售策略是否有效,是否存在成本控制不当的问题。

3. 比较分析利润表的比较分析是将不同时间段的利润表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企业在不同期间的经营情况。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企业的变化趋势,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决策。

例如,比较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是否在不同时间段取得了增长,以及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4. 垂直分析垂直分析是将利润表中各项数据与总营业收入进行对比,以了解各项数据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各项收入和成本的重要性和相对变化。

例如,通过垂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某项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增加,可能意味着该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总收入的增长速度,需要引起重视。

5.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将利润表中同一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各项数据的变化情况。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分析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和关键因素。

例如,通过横向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某项费用在同一时间段内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可能需要进一步分析费用增长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

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年度报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文件,记录了公司在特定时间段内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其中,利润表是年度报表中的一部分,它向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关于公司盈利能力的信息。

然而,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理解利润表并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如何读懂年度报表中的利润表,并解析其中的重要指标。

一、利润表的基本结构利润表(也称为损益表)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收入部分、成本部分和利润部分。

收入部分列出了公司通过出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获得的收入。

这包括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

通常以公司的主要业务类型来划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公司的收入来源。

成本部分展示了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所投入的成本。

这包括直接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如销售及行政费用等。

成本部分的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公司经营所需的资源投入情况。

利润部分反映了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利润情况,通常以公司净利润为核心。

净利润是在扣除所有收入和成本后的最终利润。

此外,利润表中还会列出其他指标,如毛利率、营业利润等,用于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重要指标解读1. 毛利率毛利率是衡量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表示在核心业务中每一单位销售额所获得的利润。

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毛利率越高,表明公司的生产和销售效益越好。

通常,高毛利率意味着公司在销售产品或提供服务时能够保持较低的成本。

2.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经营状况的指标,它表示销售收入中扣除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之后的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

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费用,从而创造更多的利润。

3. 净利润率净利润率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计算公式为(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净利润率越高,表明公司在销售过程中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导航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熟悉利润表的科目内容;●掌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涵义;●掌握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熟练运用相关财务比率指标分析利润表;●达到看懂利润表的目的。

如何看懂利润表一、利润表的科目分解资产负债表起源于静态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表起源于动态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费用。

将动态会计恒等式的三项细化就构成了利润表,如表1。

表1 利润表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08,124,288少数股东损益-2,113,820六.每股收益0.122(一)基本每股收益0.122(二)稀释每股收益0.12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利润表的科目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

二、解读利润表的财务基础1.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的分类与归集原理产负债表是一个静态表,表明企业在一个时点产生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表是一个过程表,它表现出这一段时间企业的盈利的过程。

(1)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就是今天企业卖了多少物品,卖了多少金额,一般是单价乘以数量,包含单价和数量两个基本要素。

以公式表示为:营业收入=单价X数量企业的营业收入不包括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及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等。

成本营业成本等于材料费、人员工资和制造费用的总和。

成本的范围。

一般生产型企业的这三项费用都比较明确,其他类型的企业,比如流通型企业,材料费用是购货价格;人工费用是企业操作工人的各种费用;服务型企业的人工费用是一线工作人员的各种费用;制造费用是生产产品所产生的费用,二线辅助人员的工资、车间的照明、清洁、保洁等都属于制造服用。

降低成本的办法。

根据成本的组成要素,企业想降低成本有两个办法:一是降低原材料的采购价。

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降低人工费、节约能源、降低各个环节的消耗等。

目前企业多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人工费用。

在人工费减少的同时,由于新设备的引进,制造费用会相应增加,但是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是可以折旧的。

所以一般引进先进设备人工费和制造费两者的总和还是会减小。

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其中,前两项属于营业税金,后三项属于附加税。

营业税。

营业税的税率主要有3%、5%、8%、20%等多个级别,税率和行业性质有关,行业不同,税率不同。

消费税。

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没有营业税广,主要对象是烟、酒、化妆品等产品。

一般来说,只有具备五类行业才被征收消费税:第一类,税基比较广泛,大家都在用,国家资金短缺等情况;第二类,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如贵重首饰、化妆品等;第三类,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小轿车、摩托车等;第四类,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汽油、柴油等;第五类,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如汽车轮胎、护肤护发品等。

主营业务税金。

主营业税金是指专门针对烟进行征收的税。

为了减少吸烟人数,降低吸烟的危害,国家对烟征收的税金最重——40%。

附加。

附加税主要包括教育税和城建税等。

毛利率毛利率是毛利与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100%=(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毛利率的重要性。

毛利率虽然在报表中没有体现,得通过计算得出,却是非常关键的指标。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行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主要看毛利率。

毛利率代表一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如果毛利率非常低,企业不可能有资金进行营销,也就无法形成品牌,产业的发展受限甚至会下滑。

第二,企业的毛利率有时比净利率准确,因为净利率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或支出等进行调整,而毛利率项目少,基本上很难调整。

高毛利率不代表高的净利率,如果企业费用控制不当或者行业的特殊性会造成高毛利率低净利率的现象。

毛利率的变化。

毛利率是一个行业指标,通常的变化趋势是从高到低然后逐渐减少。

行业初期,从业企业较少,后期随着从业企业的增加,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导致出现价格战。

产品成本固定,而销售价格下降,一增一减中就会导致行业毛利率的降低。

通货膨胀也影响毛利率的变化,特别是制造业。

一旦出现通货膨胀,原材料最先受影响而上涨,但产品价格却不能马上跟随原材料一起涨,因此行业的毛利率会降低甚至有一段时间会出现亏损情况。

毛利率在企业经营中如此关键,企业高管一定要学会积累数据,并通过分析积累的数据来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所谓财务费用是财务部门产生的费用,财务费用主要包括利息、汇兑损益两个方面。

管理费用。

企业有很多费用,不知道是该放在成本里,销售费用,或是财务费用里,此时都可以放到管理费用里。

由此可见,管理费用是个框,能够容下企业所有费用。

此外,印花税也可以放在管理费用里,所以费用相对较很杂。

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提成、旅差费、车费、做广告、做活动的费用等。

企业高管在解读利润表时,需要计算出三种费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比例,不仅需要了解三种费用分别占销售比例,还需要了解比例是否发生变化、变化如何。

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成本结构,得出成本费用所占比例,不同行业费用比例不一样。

如保健品行业,成本很低,在总费用中占的比例就低,而代工企业,成本比重大,毛利非常低,无法直销,只能代销。

在解读利润表时,企业高管不仅需要看成本费用比例是否符合企业的特点,同时需要观察成本中,具体哪种费用占比例较大,较影响企业成本变化的是哪种费用,然后密切观察源头变化。

一旦发现这些费用发生变化,企业就得相应作出改变,否则危险企业的发展。

解读利润表,关键在于需要不断地关注成本结构,关注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变化,以此预测行业和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是指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固定资产损失、存货跌价损失等。

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是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人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一般来源不是通过盈利而是通过投资股票。

(2)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经营能力换来的利润,但不是企业的最终利润总额。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

营业外收入并不是由企业经营资金耗费所产生的,也不需要企业付出代价,实际上是一种纯收入。

如企业转让厂房、设备所得的溢价、转让项目所得等均为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一般不经常发生,企业不能指望通过营业外收入来弥补亏损,企业的盈利主要仍然依靠自己的主业。

经常性发生营业外收入则主要是关联公司交易。

如两个兄弟公司A和B,A(当时购入价100万)今年亏损200万,通过关联交易以500W的价格卖给B,获得营业外收入400W,弥补亏损,等A公司日后盈利了又可以通过关联交易买回来。

在实际经营中,我国一些上市公司便是通过关联交易来有目的的获得营业外收入,但是这种交易要受到政府的监管。

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费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的关系,营业外支出与营业外收入类似,是偶然发生的。

一旦发生营业外支出,企业必须“亡羊补牢”,通过查找原因,以防再度营业外支出,从而加强企业的经营。

这是营业外支出带给企业的间接作用。

【案例】汶川地震给企业经营者的教训汶川地震以后,很多企业产生大量的营业外支出。

怎么防范营业外支出?按照亡羊补牢的思路,就是把羊圈建结实点。

有人说买保险,但是地震险不给保,尤其进入多发期以后不给保。

它提醒企业经营者:作为企业经营者,就跟领军打仗的将军一样,不仅要上通天文,下还要知晓地理。

假如企业所在地最经常发生水灾,那么房子就要建高一点,建疏一点;若是总发生地震,则房子要建得疏一点,否则跑就跑不了。

此外,企业还得考虑最主要的客户、最大的客户的所在地以及其的沿线最容易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灾害,企业经营者必须想到,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有一定的做法来缓解。

假如企业经常进行运输,到夏天用飞机运输,最害怕打雷下雨,飞机没法起飞,应该签交货时间时,就需要考虑自然因素,否则营业外支出就要变大。

同理,为了减少营业外支出,企业在与国外公司进行项目交易时,必须全方面了解该国情况和可能发生的意外,而不能以国内的情况来评估国外的项目。

(3)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利润总额是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

其公式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按多少上交所得税利润总额要减去所得税费用,要按税务会计的利润总额来制定,一般财务会计做到这就交给税务会计进行调整,有的要调增,有的调减,有的不能扣,超过15%的广告费用不能扣,比如超过销售收入15%,销售收入100万,投了20万的广告费,有500万不能在当年扣除,在财务上可以做,但纳税的时候不能把它算支出,需要把利润调增,做多。

企业所得税的调整财务会计整理出企业的利润总额后,由企业的税务会计根据各项税收比率进行纳税调整,得出企业的所得税费用。

如广告费不得超过15%,超过部门在财务上可以体现为支出,但在纳税时就得由企业税务会计调回15%的比例,其超过部分仍作为利润体现。

再如,企业买国债,在财务中可以体现出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然而根据国家规定,国债利息收入不纳税,在税务中则必须相应下调利润总额,扣除国债利息收入,再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

根据税务会计的相应调整后,得出企业应纳税所得,再乘以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最终得出企业所得税费用。

综上所述,营业收入减去营业费用之后得出利润,再按要求将母子公司的报表合并,按照母子公司之间股权分配,算出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得出利润率。

利润表便是在将利率加到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利润表的指标在看财务会计的利润表中,有两个常见的比例指标:一是“毛利指标”,就是毛利除以营业收入;二是“净利指标”,就是净利润除以销售收入。

这两个指标非常有用。

怎么看利润表注意费用分类。

利润表中的成本费用可以分类。

根据成本动因,成本可以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其次,根据成本习性,成本费用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流动成本。

因此,非财务经理在看利润表时,不仅需要仔细查看,还需根据成本动因和成本习性,将所有的支出费用进行分类。

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指决定成本发生的那些重要的活动或事项,简而言之,就是成本发生变动的原因,主要分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由具体部门引起的成本变动,便归属为具体部门成本,如生产部门产生的为生产费用,财务部门产生的为财务费用,销售部门产生的为销售费用,无法确定是哪一部门产生的则可以作为管理费用。

这种分类方法,对于管理者来说有局限性,只能分析出企业总成本中具体哪一项成本比较高哪一项成本比较低,却不能根据成本确定企业生产规模以及企业的发展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