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光网络_一种新型片上互连网络_计永兴
OTN网络OXC+OTN集群及应用研究

OTN网络OXC+OTN集群及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1-06-29T04:25:33.710Z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2021年第4期作者:孙大禹[导读] 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是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光传输网络。
在下一代,它将成为传输网络的主力军。
总之,它是基于波分的下一代传输网络。
(吉林吉大通信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摘要:眼下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以及物流服务已经产生了长足的发展,4、5G技术手段、视频技术在交通领域被运用为主要技术手段。
而在将来,互联网技术的通途会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流量进行更有效的疏导。
近年来,OTN集群(OTN-multi-frame interconnection)的出现,让OTN站点资料库可以克服单节点容量低、单方向、调控慢等困难。
本文通过分析OTN网络的相关技术背景,研究了OTN网络的优势,探讨了集群的主要特征、应用价值和适用场景。
关键词:OTN网络;OTN集群;相关技术;应用场景一、OTN网络的技术背景1.1什么是OTN网络OTN(opticaltransportnetwork)是一种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光传输网络。
在下一代,它将成为传输网络的主力军。
总之,它是基于波分的下一代传输网络。
OTN是一种以波分复用为基础的光传输网络。
是以g.872、g.798等一些ITU-T推荐约束的新生的数字以及光信息传导体系,它相较于WDM网络而言,有着组网强、安全性高以及波长和亚波长工作性能好等特点,OTN通过一系列协议解决了传统系统中的一系列问题。
OTN将数字和模拟数据传导相结合,把传导网络带入到了多种波长的光传导领域。
因为数字和模拟数据传导的融合,其传导容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2什么是OXCOXC就是光交叉连接。
和ROADM相同,OXC同样为光传导设施中的一员,能够在各个光路中交换光学数据。
其概念大概在21世纪最初就产生了。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时代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趋势文/孟旭舒现实题材纪录片以真实反映社会现状、记录时代发展、见证历史变迁为使命,是纪录片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种题材类型,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多元异质的媒体互动传播等特点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媒介生态环境,也引领着当代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转型与升级,使得现实题材纪录片在选材方法、叙事策略和传播渠道上呈现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思维助推选材互连互动选材的确立框定着纪录片的主题内容。
现实题材纪录片可撷取的内容非常广泛,上至时政新闻、法律法规,下至风土人情、家长里短,都是其表现对象。
但是随着分众时代的到来,频道专业化不断推进,尤其是网生代的成熟,UGC(user generated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盛行,使传播者与受众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以往的传者本位逐渐向受者本位转变。
受众的主体地位凸显,其兴趣与要求成为了纪录片在选材时需要充分考虑的因素。
洞察受众需求,建立多维连接。
当今是一个注重连接的时代。
从最初的终端连接,到内容连接、关系连接,再到现在的服务连接,互联网将各种连接相融合,建立起了多维的立体连接。
通过谷歌、百度,人与信息连接;通过ebay、淘宝,人与商品连接;通过MSN、,人与人连接。
连接是共享的前提,也是协作的基础。
因此,纪录片寻求市场化的生存之路,必须与受众建立连接,以充分了解其观赏意愿、信息接受偏好,从而给纪录片的选材与制作提供依据。
而连接的形成依赖于对受众需求的深入把握,现实题材纪录片只有选材于社会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并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将作品建立在对现实的深入洞察之上,才能使作品获得最大的认同。
以掀起全民美食狂欢的纪录片典范《舌尖》系列为例,它看起来是一部关于美食的纪录片,其实则是以美食背后的人、家庭以及他们的生活为主要呈现对象。
作品关注了当下中国最普通的人,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他们对某种食物的偏爱,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先将食物与人连接,继而连接起一个家庭、一方水土、一种文化,最终将千差万别的受众连接到一起。
网络技术与应用的作业及答案

《网络技术与应用》第一次作业:(本次作业包括教学大纲的1-2章)一、填空题1.从逻辑上看,计算机网络是由通信子网和终端系统组成。
2.通信协议的三要素是语法、语义和同步。
3.按照网络作用范围,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区域个人网和因特网。
4.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的基本单位是帧的层次是数据链路层,该模型的最高层是应用层。
二、单项选择题1.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C )。
(A)数据链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2.若网络形状是由站点和连接站点的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则称这种拓扑结构为( C )。
(A)星形拓扑(B)总线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3.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 B )。
(A)数据链路的访问控制和管理(B)透明地传输比特流(C)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D)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报文4.下面关于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B)TCP/IP体系结构中的应用层对应于OSI体系结构中的表示层和应用层(C)网络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D)网络协议是“水平”的概念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 )。
(A)协议内部实现细节(B)网络层次(C)每一层使用协议(D)每层须完成的功能三、综合题1.什么是网络协议?由哪几个基本要素组成?答:协议是指通信双方必须遵循的、控制信息交换的规则的集合,是一套语义和语法规则,用来规定有关功能部件在通信过程中的操作,它定义了数据发送和接收工作中必经的过程。
协议规定了网络中使用的格式、定时方式、顺序和检错。
一般说,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要素组成。
语义:协议的语义是指对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含义的解释。
语法: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科教融合开展高水平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培养———以“片上互连网络”课程为例

一、引言如何破解集成电路技术目前面临的“卡脖子”难题是国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器件,我国自主可控微处理器的设计能力远远落后于国外,“卡脖子”的情况更加严重。
人才是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人才匮乏已成为当前严重制约我国集成电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瓶颈。
目前我国急缺理论水平高、创新意识好、实践能力强、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科学与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微处理器设计人才。
微处理器设计工作对人才能力需求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要求都较高,因此人才培养需要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方面进行良好的权衡。
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容易造成所培养的人才工程实践能力较弱,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无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另一方面,重实践、轻理论容易造成所培养的人才理论水平不高,局限于工程细节,发展潜力和层次受限。
采用科教融合的方式,基于一流的科研成果开展一流的人才培养是有效提升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微处理器设计领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学院长期以来以国家和军队对计算机系统和核心芯片研制自主可控的需求为导向,先后研制了30余款高端处理器芯片,在ISCA、HPCA、MICRO、DAC、IEEE TC、IEEE TPDS等微处理器设计领域顶级国际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影响力的论文,在微处理器设计领域掌握了许多核心关键技术。
如何基于这些丰硕的科研成果开展人才培养,切实提升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是我院面临的一项挑战。
本文描述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教融合开展高水平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培养马胜,赖明澈,沈立(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摘要]采用科教融合的方式,基于一流的科研成果开展一流的人才培养是有效提升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片上互连网络作为多核或众核处理器核间互连和协同工作的基础,对微处理器的设计至关重要;因此,高水平的微处理器设计人才必须熟练掌握片上互连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
无线网络技术导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名词解释1、无线体域网:无线局域网是由依附于身体旳多种传感器构成旳网络。
2、无线穿戴网:是指基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可穿戴式计算机技术、穿戴在人体上、具有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旳一种新型个域网。
3、TCP/IP:P12,即传播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旳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旳基础,由网络层旳IP协议和传播层旳TCP协议构成。
4、OSI RM:即开放系统互连参照模型。
第一章简答1、简述计算机网络发展旳过程。
答:计算机网络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诞生阶段;第二阶段:形成阶段;第三阶段:互联互通阶段;第四阶段:高速网络技术阶段。
(假如想加详细事例查p1-2)2、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以提成哪些类?请合适举例阐明。
答:无线网络从覆盖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类。
第一类:系统内部互连/无线个域网,例如:蓝牙技术,红外无线传播技术;第二类:无线局域网,例如:基本服务区BSA,移动Ad Hoc网络;第三类:无线城域网/广域网,例如:蜂窝系统等。
3、从应用旳角度看,无线网络有哪些?规定举例阐明。
答:从无线网络旳应用角度看,可以划分出:①无线传感器网络,例如能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多种环境或监测对象旳信息并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顾客终端;②无线Mesh网络,例如Internet中发送E-mail;③无线穿戴网络,例如能穿戴在人体上并能智能搜集人体和周围环境信息;④无线体域网,例如远程健康监护中有效地搜集信息。
4、目前主流旳无线网络种类有哪些?答:P5(不确定)WLAN,GPRS,CDMA ,wifi5、什么是协议?请举例阐明。
答:P9第一段第三句;协议是指通信双方有关怎样进行通信旳一种约定。
举例:精确地说,它是在同等层之间旳实体通信时,有关通信规则和约定旳集合就是该层协议,例如物理层协议、传播层协议、应用层协议。
6、与网络有关旳原则化有哪些?答:重要有:国际电信原则,国际ISO原则,Internet原则1.美国国际原则化协会(ANSI)2.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3.国际通信联盟(ITU)4.国际原则化组织(ISO)5.Ineter协会(ISOC)和有关旳Internt工程任务组(IETF)6.电子工业联合会(EIA)和有关旳通信工业联合会(TIA)7、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有哪些特点?答:(p13)无线网络旳协议模型显然也是基于分层体系构造旳,不过对于不一样类型旳无线网络说重点关注旳协议层次是不一样样旳。
FattreeofMesh(FoM) :一种片上光网络新结构

c p a c tcu e hi r hie t r
WANG S q n , GU a i, ZH .o ne rtd S rieN t ok ,Xiin U i. 1 tt y L b fItgae evc ew rs da nv ,Xi n 7 0 7 ,C ia ’ 1 0 1 hn ; a
网格 型 胖 树 : 种 片 上光 网络 新 结 构 一
王 世 庆 顾 华 玺 朱 樟 明 , ,
( .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综合业务 网理论及关键技 术 国家重点 实验室 , 1 陕西 西安 2 .西安 电子科技 大学 微 电子 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7 ) 10 1 707 ; 10 1
职业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_王协瑞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2014年8月HH TTARPA 网络结构图HH教学重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难点网络拓扑结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复习提问二、新授教学1、从拓朴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种类型?2、计算机网络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应用?3.1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一、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定义: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把网络中的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抽象为一个点,把传输介质抽象为一条线,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连接的形状,或者是网络在物理上的连通性。
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反映各类结构的基本特征,即不考虑网络节点的具体组成,也不管它们之间通信线路的具体类型,把网络节点画作“点”,把它们之间的通信线路画作“线”,这样画出的图形就是网络的拓扑结构图。
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信道访问技术、网络性能、设备开销等各不相同,分别适应于不同场合。
它影响着整个网络的设计、功能、可靠性和通信费用等方面,是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环节之一。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一般分为以下几种:(1).总线型(2).星型(3).环型(4).网状型(5).树型3.1.2 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结构中,各节点通过一个或多个通信线路与公共总线连接。
总线型结构简单、扩展容易。
网络中任何节点的故障都不会造成全网的故障,可靠性较高。
总线型结构是从多机系统的总线互联结构演变而来的,又可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常用CSMA/CD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方式。
总线型结构的优点:(1)电缆长度短,易于布线和维护。
(2)可靠性高。
(3)可扩充性强。
(4)费用开支小。
总线型结构的缺点:(1)故障诊断困难(2)故障隔离困难(3)中继器等配置(4)实时性不强3.1.3 星型拓扑结构。
片上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研究

片上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和路由算法研究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i)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3)1.3 课题研究内容 (4)1.3.1 课题研究的基础与目标 (4)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1.4 论文结构 (5)第二章相关研究现状 (7)2.1 光互连基础器件 (7)2.1.1 激光器 (7)2.1.2 微环谐振腔 (8)2.1.3 波导 (9)2.1.4 光探测器 (9)2.1.5 光调制器 (10)2.2 国内外光互连技术研究现状 (11)2.2.1 国外研究现状 (11)2.2.2 国内研究现状 (13)2.3 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 (14)2.3.1 光电混合网络结构 (14)2.3.2 二维Torus结构 (15)2.3.3 扁平蝴蝶形拓扑结构 (16)2.3.4 Data Vortex (17)2.4 本章小结 (18)第三章新型片上光互连网络拓扑结构CLNOC (19) 3.1常见结构 (19)3.1.1 Mesh网络拓扑结构 (19)3.1.2 胖树(Fat-Tree)网络拓扑结构 (20)3.2 CLNOC网络拓扑结构 (23)3.2.1 CLNOC网络拓扑结构8 X 8 基本单元 (23) 3.2.2 CLNOC网络拓扑结构扩展 (24)3.3 性能分析 (25)3.3.1 硬件开销 (25)3.3.2 插入损耗 (26)3.4 CLNOC光电混合互连网络体系结构 (27) 3.4.1 光电混合网络 (28)3.4.2 交换机制 (28)3.5 小结 (30)第四章路由算法与性能模拟分析 (31)4.1 路由算法 (31)4.1.1 单元内路由 (31)4.1.2 单元间路由 (32)4.1.3 源代码 (33)4.2实验环境与参数 (35)4.3端到端时延 (35)4.3.1 正态型流量模型 (36)4.3.2 热点型流量模型 (36)4.3.3 旋风型流量模型 (37)4.4吞吐率 (38)4.4.1 正态型流量模型 (38)4.4.2 热点型流量模型 (39)4.4.3 旋风型流量模型 (40)4.5 端到端时延—报文大小 (41)4.6本章小结 (42)第五章光交换阵列与三维芯片初步设计 (43) 5.1 光交换阵列基本概念 (43)5.1.1微环谐振器与光波导 (43)5.1.2 2 x 2光交换开关 (44)5.1.3 Crossbar光交换阵列 (45)5.2新型4×4光交换阵列 (46)5.3光交换阵列扩展 (47)5.3.1 一般扩展方式 (48)5.3.2 Crossbar光交换阵列扩展 (48)5.3.3 分簇式扩展 (49)5.4光交换阵列性能分析 (51)5.4.1 硬件开销 (51)5.4.2 光信号插入损耗 (51)5.5三维芯片初步设计 (54)5.5.1 TSV (54)5.5.2 Interposer (55)5.5.3初步设计 (56)5.6本章小结 (57)第六章结束语 (59)6.1 全文工作总结 (59)6.2 未来工作 (60)致谢 (61)参考文献 (63)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7)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69)表目录表2. 1 开展片上互连网络研究的大学 (11)表2. 2 Mesh结构与FBT结构的量化对比 (17) 表3. 1 CLNOC结构与FT结构的硬件开销 (26) 表3. 2 CLNOC结构报文路由跳数 (26)表3. 3 FT结构报文路由跳数 (27)表4. 1 实验参数 (35)表5. 1 新型光交换阵列硬件开销情况分析 (51)表5. 2 Crossbar光交换阵列硬件开销情况分析 (51)表5. 3 光交换阵列插入损耗 (52)表5. 4 新型4×4光交换阵列光信号插入损耗情况分析 (52)图目录图1. 1 Intel CPU 发展路线图 (2)图2. 1芯片尺度光互连网络的结构和部件 (7)图2. 2 A)电注入光子晶体缺陷腔激光器 B)可调谐边发射激光器 (8) 图2. 3 微环谐振腔工作原理 (9)图2. 4 Kotura和Sun公司的硅基微环调制器SEM (10)图2. 5 TILE-Gx100 (12)图2. 6 IBM片上光互连技术示意图 (13)图2. 7 光电并行体系结构示意图 (15)图2. 8 二维Torus网络结构示意图 (16)图2. 9 2-ary 4-fly蝶形网络(左)及其对应2-ary 4-flat 扁平蝴蝶形网络 (17)图2. 10 Data Vortex 拓扑结构 (18)图3. 1 简单Mesh网络拓扑结构 (19)图3. 2 分簇式Mesh网络拓扑结构 (20)图3. 3 64核FONoC的网络拓扑结构 (21)图3. 4 64核FONoC的网络平面俯瞰图 (22)图3. 5 CLNOC网络拓扑结构8 X 8 基本单元 (23)图3. 6 16 X 16 CLNOC网络拓扑结构 (24)图3. 7 32 X 32 CLNOC网络拓扑结构 (25)图3. 8 微环谐振器 (28)图4. 1 单元内路由举例 (32)图4. 2 单元间路由举例 (33)图4. 3 正态型流量模型端到端时延特性 (36)图4. 4 热点型流量模型端到端时延特性 (37)图4. 5 旋风型流量模型端到端时延特性 (38)图4. 6 正态型流量模型吞吐率特性 (39)图4. 7 热点型流量模型吞吐率特性 (39)图4. 8 旋风型流量模型吞吐率特性 (40)图4. 9 不同报文大小网络端到端时延 (41)图5. 1 基于微环的光开关的两种结构波导交叉结构和波导平行结构 (44)图5. 2 双微环组开关结构 (45)图5. 3 Crossbar光交换阵列 (45)图5. 4 新型4×4光交换阵列 (46)图5. 5 光交换阵列报文传输示意图 (47)图5. 6 一般性扩展方式 (48)图5. 7 Crossbar光交换阵列扩展方式 (49)图5. 8 分簇扩展 (50)图5. 9 TSV (55)图5. 10 多层结构 (55)图5.11 interposer (56)图5.12 三维混合光电互连网络结构示意图 (56)摘要当前,高性能计算机与高性能微处理器飞速发展,片上互连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O M PU T ER ENG IN EERI NG & SCIENCE
2011 年第 33 卷第 4 期 V ol 33, No 4, 2011
文章编号 : 1007 130X( 2011) 04 0056 06
片上光网络: 一种新型片上互连网络 Opt ical Netw ork on Chip: A Novel On Chip Interconnect ion Net w ork
图 3 基于总线实现光通信的模式
[ 11~ 13]
3. 2
路由和流控机制 在总线结构中, 路由包含两个步骤: Clust er 内
部路由 和光链路 上传输。 Clust er 内 部路由 如图 2b 所示 , 报文的路由可以在源 Clust er 中进行亦可 在目的 Clust er 中 进行。对 于在 源 Clust er 中进 行 , 报文从 C0R0 传输到 C0R3。然后, 报文经过光 总线传输到目的节点 C5R3 中。若采用目的 Clus t er 中路由 , 则报文从源节点 C0R0 经过光总线传 输到目的 Cluster 的 C5R0, 然后进电 路由传输到 目的节点 C5R3 。 总线结构采用基于 Credit 的流控机制。无论 在局部的电互连通路还是在全局的光通路都采用 基于 Credit 的 流控, 保证 报文不会丢失。一旦报 文切片准备好发送则 Credit 就会减少 , 同时给上 一个路由返回一个 Credit。
图 1 环形谐振器 [ 7]
2. 1
光开关
互连网络中的光开关的功耗和交换速率与所交换 的数据报文的位速率是无关的。这是因为 , 光开关 只有在进行状态切换的时候才会产生功耗 , 而一个 报文在正常传输的时候 , 在光开关上基本没有功耗 产生, 光信号只是从光开关上经过。而光开关状态 的切换是在相邻报文间进行 , 因此在以光开关构成 的光互连网络中, 功耗与报文的位速率是无关的。 目前基于硅基技术的发展基本趋于成熟, 硅基 高速电光调制器 、 硅基激光器和 SiGe 光电探测 [ 6] 器 等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 CM OS 集成调 制器、 激光器、 光波导以及光电探测器的芯片间通 信技术 已经被报道并且正被商业化。因此 , 在单 晶硅上用 VL SI 技术集成光器件 ( 调制器、 光波导、 探测器、 光开关) 已经可行。 片上光网络 ONoC 最早提出于 2006 年, 用于 解决片内和片间通信的功耗问题 , 是纳米级别 的光互连网络。目前 , 片上光网络 ONoC 的主要 研究集中在功耗、 性能、 延迟以及可靠性 等领域。 由于目前无法进行光存储和光信息的处理 , 片上光 网络 ON oC 采用 了光 电混合 的方 式实 现片内 通 信。片上光网络 ONoC 的研究主要在基于总线技 术和网络结构技术方面。
2
光技术背景
片上光网络 ONo C 在光通路, 无论是总线结
报文交换所必须的。目前基于环形谐振器的硅光 调制器速率可以 达到 12. 5Gbps , 同时 SiGe 探 测器已经被报道并正在进行商业化[ 6] 。 57
[ 10 ]
其余的 N - 1 个通道进行写操作。当一个节点向
3
片上光网络 ONoC 的 Bus 结构
[ 8, 9] [ 7] [ 5]
在硅基十字交叉两侧置两个环形谐振器, 其原 理是: 环形波导能很好 地将光信号限 制在其内传 播。当有光信号泵浦到环形波导区域中时, 会使该 区域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当环形波导的折射率变 换到一定数值时 , 环形波导的周长恰好为光信号波 导波长的整数倍时, 环形波导与线性波导之间发生 强耦合关系 , 光信号的大部分能量将由一个波导转 移到另一个波导中 , 从而实现光传输路线的改变。 基于环形谐振器的光开关具有如下优点 : ( 1) 状态 切换时间短 , 仅为 30ps。 ( 2) 占用的芯片面积小, 当前工艺水平下的环形谐振器的直径小于 10 m 。 ( 3) 处于 OF F 状态时, 环形谐振器几 乎不消耗能 量 , 如同一个无源器件 ; 处于 ON 状态, 环形谐振器 的功能不到 0. 5m W 。( 4) 良好的抗 串扰属性 ( > 20dB) , 低插入损耗 ( 约 1. 5dB ) 。 2. 2 传输介质 传统的片上网络中, 互连介质为铜导线; 而在 片内光互连网络中, 传输介质采用低损耗的光波导 介质进行通信, 而在片间通信时采用的传输介质为 光纤或光波导。 2. 3 光 电( O E) / 电 光 ( E O) 转换器 在片上 光网络中 , 光 电/ 电 光转换器 是实现
计永兴 , 钱 悦, 崔大为 , 窦文华 JI Yong xing, QIAN Yue, CUI Da wei, DOU Wen hua ( 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 湖南 长沙 410073)
*
( National Laboratory for Paral 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Changsha 410073, China) 摘 要: 随着单个芯片上集成的处理器的个数越来越多, 传统的电互连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对互连网络
56
移植到芯片设计中来, 从体系结构上彻底解决总线 架构带来的问题。目前随着电路集成度和工作频 率的提高, 芯片上互连线的寄生效应如寄生电容、 延迟时间、 信号串扰等问题变得十分显著。在功耗 受限情况下 , 芯片的性能功 耗比将会变得 特别尖 锐 。当集成电路工作频率迅速提高至几 GH z 甚至更高时, 常规电互连将无法高效地传输信号。 因此, 需要一种新的互连方式。光互连作为一种潜 在的互连方法 , 具有许多电介质不可比拟的优点。 光波在高速传递和处理时具有传输带宽高、 信号间 延迟低、 光损耗低、 抗干扰等优点。基于这种优势, 提出了片上光网络 ( Optical N et w ork on Chip, 简 称 ONoC) 。 在传统的片上网络 N oC 中 , 报文传输、 存储和 交换所产生的功耗是随着数据传输速率的增加而 成平方增长的。而在片上光网络中, 当光链路建立 后 , 报文传输不再需要存 储、 中继等 , 其功耗非常 低。同时, 在片上光网 络 ON oC 中有一个 很好的 性质 位速率透明性 ( Bit Rat e T ranspar ency ) , 即
[ 1~ 4]
构还是 网络结 构都是 基于 微型环 形谐 振器 结构 ( Ring Resonat or , 如图 1 所示)
[ 5]
。片上系统光源
有片上光源和片外光源之分。在片上集成激光光 源由于工艺等问题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 而目前多 采用片外激光光源, 通过光纤或光波导与片上系统 进行耦合。光源的调制分为直接调制和间接调制。 直接调制是对光源进行直接调制使之产生光信号, 间接调制是采用环形谐振器对在片内传输的连续 光进行调制使之产生光信号。下面介绍一下片上 光入到纳米时代 , 基于
t em on Chip, 简称 SoC) 系统的需要, 因此有人提 出用片上网络 ( Net w ork o n Chip, 简称 NoC ) 解 决网络间通信问题。其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
*
收稿日期 : 2010 06 17; 修订日期 : 2010 09 20 通讯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 109 号并行与分布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Address: N at ional Laborat ory f or Parallel and D ist ribut ed Proces sing, 109 Deya R d, K aifu Dist rict, Changsh a, Hun an 410073, P. R . Chin a
性能的需求, 需要一种新的互连方式 , 因此光互连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目前, 电互连的片上网络在功耗 、 性 能、 带宽 、 延迟等方面遇到了瓶颈 , 而光互连作为一种新的互连方式引用到片上网络具有低损耗 、 高吞吐 率、 低延迟等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文主要探讨了片上光网络的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并对目前主要对基于 总线结构和 T orus 结构的片上光网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主要集中在拓扑结构 、 路由算法以及流控机制 等方面 。本文最后对片上光网络与 3D 技术结合以及全光片上互连网络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 Abstract: As t he number o f pro cessing cores that are int egrat ed int o a chip mult iprocesso rs ( CM P) continues t o g row , the t radit io nal elect ric int erconnection cannot meet t he demands on interconnect ion net w or ks . T heref ore, t he t echnolog y of opt ical int erconnect io n is bro ug ht f orw ard. At present, the elec t rical interconnect ion net w ork on chip encounters a bo tt leneck in pow er , perf orm ance, bandw idt h and lat ency, and optical interconnect is int roduced int o netw o rk on chip as a new w ay of int erco nnect ion , w hich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 es for low pow er dissipat ion, high thro ug hput and low lat ency . T his pa per int roduces the evolut ion of o pt ical netw o rks on chip, and compares t he bus based archit ect ur e t o to rus net w orks and analy ses t he t opolo gical conf ig ur at ion, routing algo rithms and f low cont rol of Opt ical Net w ork on Chip( ONo C) . Finally, the pro spect of t he com bination of the opt ical netw or k on chip and 3D t echno logy , and all optical net w ork on chip are also discussed. 关键词: 片上网络 ; 片上光网络; 环形谐振腔 ; 位速率透明性; 光开关 Key words: NoC; ONoC; r ing reso nat or; bit rat e t ransparency; PSE doi: 10. 3969/ j. issn. 1007 130X. 2011. 04. 011 中图分类号: T N402 文献标识码 : A 共享总 线结构已经无 法满足片上系 统 So C( S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