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计算

钢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计算
钢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计算

钢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计算

【摘要】钢结构工程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以及施工速度快的优点。钢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有全焊接和端板连接两种方式,现行规范中推荐使用前者,对于端板连接的计算及应用未做详尽介绍。本文基于一个工程实例,就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的计算作了详细介绍。

【关键词】钢结构;端板连接;节点计算;塑性铰

钢结构工程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整体刚性好、变形能力强以及施工速度快的优点。钢框架结构中,梁柱的连接有全焊接和端板连接两种方式,现行规范中推荐使用前者,对于端板连接的计算及应用未做详尽介绍。本文将基于一个工程实例,介绍框架梁柱端板抗弯连接节点的计算。

所谓端板连接,即钢梁端部全焊于钢板,并在梁下翼缘设t型加腋,端板采用高强螺栓与钢柱翼缘连接。见图一。

1.端板连接结构的抗震设计

1.1 三水准原则:

通常的结构抗震设计原则为三水准,多重设防设计。即三水准小震不裂,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多重设防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及延性设计【1】。对于该端板连接,设计考虑该连接处梁截面加大,连接高强螺栓有充分的力臂抵抗梁端内力,容易满足强节点,弱构件;且高强螺栓与连接的端板在大震下产生塑性变形具有较好的延性。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砼强度与浇注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如何浇注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 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如何浇注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是长期困扰着设计和施工人员的一个 问题,文中根据《高规》的定性规定,经定量验算而总结出一种节点区简易处理方法,望能得到同行的认可 和接受,并在实际工程中加以运用。 1 规范条文摘录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有关框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的设计和浇注有以下的条文内容及条文说明: ——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楼板的设计强度时,应对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采取有效措施(第13.5.7条); ——高层建筑不同强度的梁、柱节点混凝土浇筑需要有关单位具体协商解决(条文说明); ——抗震设计时,一、二级框架的节点核心区应按本规程附录C进行抗震验算;三、四级框架节点以及各抗震等级的顶层端节点核心区,可不进行抗震验算(第6.2.7条)。 ——凡是梁柱节点之混凝土强度低于柱混凝土强度较多者,皆必须仔细验算节点区的承载力,包括受剪、轴心受压、偏心受压等,并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条文说明)。 由此可以看出,规程对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的设计及施工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这一问题是不可能回避的,因此寻求一种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合理设计和便利施工的方法正是本文的目标。

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的现实问题 2.1 为了满足柱轴压比的要求,同时又要控制柱截面不过大,柱子采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是一种必然。而对于以受弯为主的楼层梁板,过高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却是不需要且不适宜的,前者指对其抗弯承载力的贡献不明显,后者则指对构件承受非荷载应力(混凝土收缩应力、温度应力等)不利。正因如此,《高规》第6.1.9条才有“现浇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的规定,但实际工程设计中楼盖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25~C35。由此可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必然存在,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大,两者的设计强度差距会越大,当然该区段主要存在于高层建筑的下部。 2.2 目前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几乎都是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工艺,而且习惯于将竖向构件与水平构件分两批集中浇注(即节点区采用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浇注)。如果要求其中的梁柱节点单独浇注,则首先是其供应量及浇注时间不易控制而会导致质量事故,其次是节点区与梁板之间的分隔确实存在难度,故施工单位至少不希望大面积采用此方法。 3 受剪、受压验算规律 考虑到现场施工的操作程序,同时又要满足规范中对节点核心区承载力的要求,我们列举数例对典型节点区的受剪、轴心受压、偏心受压进行计算(其过程附后)。通过验算可得出以下规律: 3.1 按《高规》附录C进行受剪抗震验算,即使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20MPa,而节点区用楼盖混凝土强度等级浇注,其节点核心区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仍可以满足要求。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图文并茂 2015-11-27 09:41 专业分类:建筑结构浏览数:23759 1. 梁与柱的连接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有三种。 (1)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全熔透焊接,即全焊接节点; (2)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节点; (3)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即全栓接节点; 上图为三种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1)工字形梁与工字形柱或箱形柱刚性连接的细部构造: 上图为梁与柱刚性连接细部构造 (2)工字形柱和箱形柱通过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时,构造措施有两种:a、悬臂梁与梁栓焊混合节点;b、悬臂梁与梁全栓接节点。 上图为柱带悬臂梁段与梁连接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

浅论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梁、柱、板荷载受力点施工隐患处理方法论文摘要:在框架结构中,节点作为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各种荷载的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等多种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在实际施工中存在着各种隐患。本文剖析节点施工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1、前言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钢节点细部构造设计不细致,施工不精心。容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特别是框架结构节点在施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 2、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在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

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里,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的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如某9层楼,在设计说明中规定最小锚固长度la=35d,柱截面bh=80m m×60mm,d=25mm,则最小锚固值la=3525=875nlll,其水平段K度为lh=775mm>0.45la这样就容易使垂直钢筋踢破保护层而破坏,因此对边柱点梁钢筋锚固段制作时,应考虑同时满足最小锚固长度、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梁钢筋穿人节点区,出现多层钢筋叠层,如某楼在一节点区出现3根不同方向的大跨度梁支于同一根柱上,梁底排钢筋均为F25,梁底保护层厚度为25mm,由于3根梁底标高相同,因此就出现另外2根梁保护层分别为50㎜、75㎜,如此厚的素凝土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梁的有效高度减小会降低其承载力,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计,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

钢框架梁柱连接节点构造,图文并茂 2015-11-27 09:41专业分类:建筑结构浏览数:23759 1、梁与柱得连接 1.1 梁与柱刚性连接得构造,形式有三种。 (1)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全熔透焊接,即全焊接节点; (2)梁翼缘与柱全熔透焊接,梁腹板与柱螺栓连接,即栓焊混合节点; (3)梁翼缘、腹板与柱均为螺栓连接,即全栓接节点; <img data—s="300,640"data—ratio="0.3426124197002141" data-w="467" width="auto” _width="auto"src="” st yle=”padding:5px 0px; border: 0px; max—width:600px; vertical—align:middle; font—family: 微软雅黑;font-weight: bold; line—height: 1。75em;width:auto !important; visibili ty:visible !important;”/〉 上图为三种梁柱刚性连接节点 1、2梁与柱刚性连接得构造 (1)工字形梁与工字形柱或箱形柱刚性连接得细部构造: <img data-s="300,640" data-ratio="0、39863325740318906” data—w=”439"width=”auto"_width=”auto” src=”” style=”padding:5px 0px;border: 0px; max-width: 600px; v

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auto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important;"/〉 上图为梁与柱刚性连接细部构造 (2)工字形柱与箱形柱通过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时,构造措施有两种:a、悬臂梁与梁栓焊混合节点;b、悬臂梁与梁全栓接节点。 <img d ata-s="300,640”data-ratio=”0。35523" data-w=”451"width="au to" _width=”auto”src="” style="padding: 5px0px; border: 0px; max-width: 600px; vertical—align: middle; width: auto !important; visibility: visible!important;"/> 上图为柱带悬臂梁段与梁连接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按抗震设防得结构,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得节点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得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1。3 改进梁与柱刚性连接抗震性能得构造措施

钢结构节点

1.梁与柱的刚性连接 (1)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形式有三种,如图所示: (2)梁与柱的连接节点计算时,主要验算以下内容: ①梁与柱连接的承载力 ②柱腹板的局部抗压承载力和柱翼缘板的刚度 ③梁柱节点域的抗剪承载力 (3)梁与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①框架梁与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刚性连接的构造: 框架梁与柱刚性连接 ②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通过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时,构造措施有两种: 柱带悬臂梁段与框架梁连接

梁与柱刚性连接时,按抗震设防的结构,柱在梁翼缘上下各500mm的节点范围内,柱翼缘与柱腹板间或箱形柱壁板间的组合焊缝,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4)改进梁与柱刚性连接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 ①骨形连接 骨形连接是通过削弱梁来保护梁柱节点。 骨形连接 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 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 在不降低梁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通过梁端翼缘加焊楔形盖板。 (5)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与主梁刚性连接 当工字形截面柱在弱轴方向与主梁刚性连接时,应在主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柱水平加劲肋,在梁高范围内设置柱的竖向连接板,其厚度应分别与梁翼缘和腹板厚度相同。柱水平加劲肋与柱翼缘和腹板均为全熔透坡口焊缝,竖向连接板与柱腹板连接为角焊缝。主梁与柱的现场连接如图所示。 2梁与柱的铰接连接

(1)梁与柱的铰接连接分为:仅梁腹板连接、仅梁翼缘连接: 仅梁腹板连接仅梁翼缘连接 柱上伸出加劲板与梁腹板相连梁与柱用双盖板 相连 (2)柱在弱轴与梁铰接连接分为:柱上伸出加劲板与梁腹板相连、梁与柱用双盖板相连 柱的拼接节点一般都是刚接节点,柱拼接接头应位于框架节点塑性区以外,一般宜在框架梁上方1.3m左右。考虑运输方便及吊装条件等因素,柱的安装单元一般采用三层一根,长度10~12m 左右。根据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条件,柱的拼接可采取焊接或高强度螺栓连接。 按非抗震设计的轴心受压柱或压弯柱,当柱的弯矩较小且不产生拉力的情况下,柱的上下端应铣平顶紧,并与柱轴线垂直。柱的25%的轴力和弯矩可通过铣平端传递,此时柱的拼接节点可按75%的轴力和弯矩及全部剪力设计。抗震设计时,柱的拼接节点按与柱截面等强度原则设计。 非抗震设计时的焊缝连接,可采用部分熔透焊缝,坡口焊缝的有效深度不宜小于板厚度的 1/2。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焊缝连接,应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

钢结构节点计算钢结构节点计算钢结构节点计算

“梁梁拼接全螺栓刚接”节点计算书==================================================================== 计算软件:MTS钢结构设计系列软件MTSTool v3.5.0.0 计算时间:2012年12月02日16:53:51 ==================================================================== H1100梁梁拼接全螺栓刚接 一. 节点基本资料 节点类型为:梁梁拼接全螺栓刚接 梁截面:H-1100*400*20*34,材料:Q235 左边梁截面:H-1100*400*20*34,材料:Q235 腹板螺栓群:10.9级-M20 螺栓群并列布置:10行;行间距70mm;2列;列间距70mm; 螺栓群列边距:50 mm,行边距50 mm 翼缘螺栓群:10.9级-M20 螺栓群并列布置:2行;行间距70mm;4列;列间距70mm; 螺栓群列边距:45 mm,行边距50 mm 腹板连接板:730 mm×345 mm,厚:16 mm 翼缘上部连接板:605 mm×400 mm,厚:22 mm 翼缘下部连接板:605 mm×170 mm,厚:24 mm 梁梁腹板间距为:a=5mm 节点前视图如下: 节点下视图如下:

二. 荷载信息 设计内力:组合工况内力设计值 工况N(kN) Vx(kN) My(kN·m) 抗震组合工况1 0.0 115.4 152.3 否 组合工况2 0.0 135.4 172.3 是 三. 验算结果一览 验算项数值限值结果 承担剪力(kN) 6.77 最大126 满足 列边距(mm) 50 最小33 满足 列边距(mm) 50 最大88 满足外排列间距(mm) 70 最大176 满足 中排列间距(mm) 70 最大352 满足 列间距(mm) 70 最小66 满足 行边距(mm) 50 最小44 满足 行边距(mm) 50 最大88 满足外排行间距(mm) 70 最大176 满足 中排行间距(mm) 70 最大352 满足 行间距(mm) 70 最小66 满足净截面剪应力比0.066 1 满足 净截面正应力比0.000 1 满足 净面积(cm^2) 163 最小162 满足 承担剪力(kN) 8.93 最大140 满足极限受剪(kN·m) 9450 最小7670 满足 列边距(mm) 45 最小44 满足 列边距(mm) 45 最大88 满足

关于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浅析

关于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施工浅析 发表时间:2015-10-13T10:31:32.7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作者:刘永生 [导读]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优点。 摘要: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操作简单、稳定性强等优点。在施工过程中梁柱节点的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框架结构;节点;施工;问题;措施 一、在节点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钢筋制作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节点钢筋制作属于非常重要的环节,主要包括节点内受力主筋锚固及节点区域箍筋,其发挥的约束作用受到箍筋大小的影响,间距越小承受的剪力强度就越高。梁柱节点区域中包含横梁、纵梁与柱的三向交叉纵向钢筋,且钢筋相对密集,因而在施工箍筋配置阶段具有一定难度。一般来讲施工常用方法为完成梁板模板支设后将其放入钢筋梁骨架之中再进行节点箍筋放置。然而由于安装绑扎钢筋具有较大难度,一些施工人员经常为了便利操作便少放或不放箍筋,还会出现绑扎箍筋不牢固等问题,直接会对混凝土抗裂结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位于梁柱节点中的箍筋我们可优先考虑依据设计要求进行钢筋笼制作,并将纵向柱钢筋套入,进行牢固焊接或绑扎,而后再将梁钢筋放入,进而保障安装构件钢筋质量,我们尤其应注重做好面向工人的各环节质量技术交底,按照施工严格要求与相关规范实施绑扎安装。位于边柱节点之中为有效保障锚固钢筋长度,我们可弯折梁钢筋并将其插入节点区域之中,实际操作中设计工作人员往往仅注重位于图纸之中针对锚固最小长度进行明确规定,却忽视了垂直锚固与最小水平的锚固长度。因此从事设计工作人员应科学审视系部节点设计详图,进行节点位置布置钢筋的科学明确进而有效避免遗留不良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2、梁柱节点区加密箍筋问题与处理方法 相关施工规范标准明确规定,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核心阶段区域之中的箍筋量应不低于加密柱端区配箍实际量,这样一来便可有效提升柱子总体承载力,并合理避免由于受到剪切力令主筋弯曲并被不良破坏。然而许多施工设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充分认识到节点加密箍筋的现实必要性,没有充分进行节点内力的良好分析,而核心节点区域中也欠缺明确标注。就施工人员来讲,梁柱节点区域之中交叉纵横的钢筋本身便较为密集,因而依据正常方式进行钢筋绑扎确实相对困难,且加密难度会相对增加,倘若欠缺明确的施工图标注,便较难依据要求规范实施箍筋绑扎安装。 二、梁柱节点模板安装施工 粱柱节点模板安装施工阶段支模操作相对较为复杂,且具有较低功效,一般来讲实际施工进程中通常应用临时现场散装方式,进一步导致存在较大的尺寸偏差现象,令拼缝有失严密性,具有较差的接驳垂直度与表面平整性,倘若要对其拆除并进行重装则相对较为麻烦,并不利于便捷的清理节点中杂物以及调整处理节点箍筋。 基于节点区绑扎箍筋顺序,我们应首先履行穿梁底筋并完成节点箍筋绑扎后才可进行节点模板安装,我们可应用框架梁总体宽度范畴之外的合理节点模板借助改进工具定制模板做法,注重施工要点控制。即首先我们应依据各节点编号几何数据明确制作节点模板方案,一般来讲节点框架梁矩形宽度范畴之外模板包含位于四个侧面一片或两片矩形板,下部模板及搭接柱长度我们应取40mm,进而便于固定。同时我们应结合组合模板节点方式进行具体每篇模板尺寸的确定并进行编号标识,同时我们可将各节点制作模板图进行科学绘制。接下来我们应选派具有熟练技术水平的木工,依据各节点制作模板图进行工具式模板节点的预制并清晰完成相应标识。我们可选用厚度为18mm 的模板制作夹板,同时采用60×80mm的木枋进行背楞制作,应控制其间距在300mm之下。同时我们应将专用装模夹具预先加工完毕,圆形柱我们应利用圆箍扁铁夹具,而矩形柱则可应用钢管夹具,对拉螺栓紧固我们则可采用直径为14的圆钢。 节点模板现场安装阶段我们应逐步随着施工进度进行,首先应用铁钉初步固定模板于柱身,进行安装垂直度与标高的检查并完成适应性调整后进行夹具安装并实施螺栓的初步收紧,当复查无误后我们则应将螺栓用力收紧进而完成安装。同时根据现场情况我们可将梁板与节点模板进行连结加固。在应用工具式模板定制节点体系阶段,我们一般可周转使用节点模板约十次,进而有效的节约材料与人工,可提前进行制作,同时也可有效节约现场实际作业时间,提升施工进度。 三、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 框架结构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进程中其结构水平与竖向构件混凝土我们应合理取值强度等级,并要求搅拌混凝土厂进行配合比例的良好设计调整,充分满足可泵性与强度等级要求,柱子混凝土应降低其含砂率并控制水泥的总体用量,降低用水量以控制坍落度,提升石子含量。同时我们还应对外加剂以及粉煤灰用量进行适应性调整。框架结构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搅拌站现场泵送混凝土浇捣或商品混凝土,输送完毕后进行分层的振捣,位于楼面梁板预留斜面并在梁中进行邻接面预留,同时我们位于密集钢筋位置采用插入小型振捣器方式强化振捣,有效杜绝死角漏振现象。实施不同等级强度混凝土梁柱浇筑阶段,我们应合理控制混凝土邻接面不应形成冷缝,并依据浇筑速度及面宽进行梁柱节点与梁板混凝土体积的合理计算,进而有效缩短浇捣施工时间。完成浇捣施工之后我们还应强化养护,尤其注重板下梁侧的合理浇水,进而有效控制不良裂缝产生。 四、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1、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4、增加梁的侧面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只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到位,对症下药,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钢结构课程设计(PKPM出图,节点验算)

目录 1、基本资料 (1) 1.1、建筑物基本资料 (1) 1.2、设计荷载 (2) 2、内力图 (2) 3、钢材级别和梁柱截面 (4) 4、焊接方法和焊条型号 (5) 5、节点设计 (5) 5.1梁柱节点 (5) 5.1.1柱节点螺栓强度验算 (5) 5.1.2端板厚度验算 (6) 5.1.3梁柱节点域剪应力验算 (6) 5.1.4螺栓处腹板强度验算 (6) 5.2梁梁节点 (6) 5.2.1梁梁节点螺栓强度验算 (6) 5.2.2端板厚度验算 (7) 5.2.3螺栓处腹板强度验算 (7) 6、施工图 (8) 参考文献 (8) 1、基本资料 1.1、建筑物基本资料 1

2 某单层单跨钢结构厂房长度150m ,檐口高度:7500mm ,基础顶埋深:800mm ,柱距:7500mm ,跨度:15000mm ,屋顶坡度0.1。如图0框架立面图。 图0框架立面图 1.2、设计荷载 恒载:2 /KN 3.0m ,风载:2 /KN 4.0m ,活载:2 /KN 5.0m ,不考虑抗震设防。 2、内力图 用力学求解器计算这种荷载作用下的门式钢架内力,并经最不利组合得出的弯矩包络图,剪力包络图,轴力包络图如下所示。

图1弯矩包络图(单位:KN·M) 图2剪力包络图(单位:KN) 3

4 图3轴力包络图 (单位:KN ) 3、钢材级别和梁柱截面 本门式钢架采用碳素结构钢,牌号表达为Q235钢。经PKPM 软件计算得出钢材截面。由图2可知截面大小,梁采用焊接H 型钢HM234×180×6×8,柱采用焊接H 型钢HM480×250×6×8。 (a ) (b ) 图4截面示意图 (a )梁截面;(b )柱截面

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的技术重点

高层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的技术重点 发表时间:2017-01-12T10:12:44.7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30期作者:李广军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 凤城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1181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框架结构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如框架的梁柱交汇点、剪力墙结构的暗梁与柱的交汇点等。节点承受由梁端和柱端传递来的轴力、弯矩和剪力,受它们共同作用且受力状态复杂。因此节点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相邻构件承受的各种荷载。保证整个结构体系坚固和安全可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发现冈节点细部构造设计不细致,施工不精心。容易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特别是框架结构节点在施工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剖析。 关键词:框架结构梁,节点,箍筋,模板 1钢筋制作方面的问题 节点配筋构造主要包括节点区箍筋的设置及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有约束作用,对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起着重要作用箍筋间距越小,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尤其是地震区。节点区的箍筋必须加密,有些设计人员通常只对柱端、梁端的箍筋加密,而未对节点区作明确的标明。节点区有纵梁、横梁、柱的纵向钢筋三向交叉,且钢筋密集,配置箍筋存施工上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在支完梁板的模板后放入梁的钢筋骨架。再放节点箍筋。由于钢筋的安装绑扎难度较大。加上怕麻烦的心理,因此经常出现不放或少放箍筋。或箍筋绑扎不牢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因此,节点区的箍筋可以考虑先按设计要求制成钢筋笼,套入柱的纵向钢筋,并绑扎或焊接牢固,再放梁的钢筋,以确保构件的抗裂性能:特别要注意做好对工人的技术质量交底,严格按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安装绑扎。 在边柱节点上,为了保证钢筋的锚固长度。梁钢筋须弯折插入节点区域,设计人员往往只较重视其最小锚固长度在图纸上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忽视了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因实际工程中水平锚固常能满足要求。如某9层楼,在设计说明中规定最小锚固长度la=35d,柱截面bh=80mmx6Omm,d=25mm,则最小锚固值la=3525=875n111,其水平段K度为lh=775mm>O.45la这样就容易使垂直钢筋踢破保护层而破坏,因此对边柱点梁钢筋锚固段制作时,应考虑同时满足最小锚固长度、最小水平锚固长度及垂直锚固长度的要求节点区也常出现多根梁交汇,梁钢筋穿人节点区,出现多层钢筋叠层,如某楼在一节点区出现3根不同方向的大跨度梁支于同l根柱上。梁底排钢筋均为F25,梁底保护层厚度为25mm,由于3根梁底标高相同。因此就出现另外2根梁保护层分别为50mm、75mm,如此厚的素凝土层很容易产生裂缝,同时梁的有效高度臧小会降低其承载力冈此,设计人员应该审视节点细部构造的详图设汁,明确节点处的钢筋布置,避免留下工程质量隐患。 2节点箍筋加密的问题 《规范》明确规定:框架节点核心区内箍筋量,不应小于柱端加密区的实际配箍量。这可以提高柱子的承载力,避免主筋受剪切弯曲破坏。可是有些设计、施工人员对加密节点钢箍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设计人员未考虑节点内力分析,甚至忽视了按最小体积配箍率做构造配筋,在节点核心区也无明确标注。对于施工人员而言,节点区纵横交叉的钢筋本来就很密集,按正常绑扎钢筋已感困难,要求加密难度更大,在施工图无明确标注的情况下,也就很少能满足规范要求,致使少放、漏放钢箍的情况时有发生。下面介绍一种节点处箍筋加密区的施工技巧: 2.1支设梁的底模。 2.2摆放梁底筋、梁中箍筋。 2.3安放预制的梁柱节点加密区的箍筋笼,并与柱筋进行绑扎。箍筋笼必须按照梁的不同高度,通过计算进行制作。 3混凝土施工方面出现的问题 为满足结构承载的要求,节约工程造价。通常存设计中对上、下柱或柱与梁扳的混凝土选择不同强度等级,然而未对结构的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作出明确说明。柱的混凝土施工通常在梁底标高以下20~30mm处留设施工缝,点区域与梁板同时施工,而施工人员往往贪图方便而使用同样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施工,降低节点的强度,节点受力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节点区域的剪力南混凝土及箍筋菜同承担,因此应该保证节点域的混凝土具有足够的强度,按施工规范要求,当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时,节点处应按强柱弱梁的原则,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与柱相同采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而在梁柱交汇处侧面设垂直施工缝是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混凝土浇筑时,应按图在梁柱接头周边用钢网或小板定位,并先浇筑梁柱接头的混凝土,随后浇筑梁板混凝土,这样既不便于施工,其质量也得不到保证有些施工人员为了方便而将梁与柱使用强度等级相同的混凝土,这样既提高了工程造价,又造成浪费。因此,存结构设计时应作综合考虑,根据实际情况将柱与梁板选择相同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以方便施工。另外,浇筑节点区域混凝土前未及时对施工缝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在浇筑柱的混凝土时。由丁振捣、石子自重等因素,柱头施工缝区域一般浮浆较多。表向混凝土层较软弱,应在安装接点模板之前及支时清除松动的石子及软弱的混凝土层。模扳安装完成后,要清理杂物、泥砂、小屑等,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水平裂缝或松散夹层在浇筑混凝土前,还要先浇一层水泥浆,以保证新旧混凝土良好地结合成一体:由于节点受力状态复杂,且钢筋密集,存混凝土浇注时下料、振捣均较困难,容易出现蜂窝等情况。降低了混凝土强度,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要严格控制骨料的颗粒大小,并选择合适的坍落度,精心施工以保证工程质量,模板制作安装方面的问题存框架结构节点的施工中,由于处在梁、柱、扳的中心或梁、柱钢筋的交叉点,密度大且受力复杂。 因此当与柱相互交汇的横梁与纵梁设计高度不一致时,就容易出现误差。在模板制作安装方面难度较大,对小工的要求一定要非常严格,模板的尺寸也一定要非常准确,并认真检查校对图纸,模板要钉牢,撑拉受力要均匀,特别是柱头模板要密实,四周不能出现空洞,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或加固否则就容易出现漏浆而形成蜂窝麻面,或者造成爆模,既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也影响梁柱的外观,因此,在施工中要做好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并精心施工 结语:综上所述,节点作为整个联系建筑体系的枢纽,在施工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承受梁柱、板等受力点,也是模板、钢筋、混凝土等工程交汇施工的重要部位,因此要得以重视。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箍筋布置如何解决 很简单,按照建筑工程设计原则,强柱弱梁,所以,如果是框架柱和框架梁的节点,框架柱的箍筋按照正常设置,框架梁的第一道箍筋从两边50mm开始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施工2009-01-22 09:30:39| 分类:施工管理| 标签:|字号大 中 小订阅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或者包括梁一边侧模),然后绑扎框架梁钢筋。这种做法节点箍筋影响了柱砼的浇灌作业,砼工往往不得不解开扎丝,从侧面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以打开一个大口子让砼比较顺利地流入柱内。这样一来,节点区的箍筋就被打乱了,要恢复原状很不容易,而且要多费工时。在浇灌柱砼时部分钢筋还会被水泥浆污染,影响与砼的粘结。此外,节点区箍筋绑扎好后再穿梁底筋将会很麻烦,尤其是穿带弯钩(如在边支座)的底筋十分困难。这时是钢筋工不得不敲打已绑好的节点箍筋,甚至会擅自烧断弯钩造成纵筋的锚固不够。 另一种是用所谓“沉梁法”绑扎框架梁钢筋,即在绑扎柱箍时留下节点区箍筋不绑,等木工将节点模板、梁模板和楼板底模都安装好后,再在楼面上绑扎梁钢筋,绑完后拆除临时支架将梁钢筋骨架落到梁模内。这种做法很容易漏掉节点区的柱箍筋,就是放了也往往是无法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又难以调整。实践中,也有些项目提出采取改进的办法在箍筋四个角设导筋,将节点区箍筋按要求间距绑在导筋上固定成短钢筋笼,然后再随梁骨架沉入模板内;或者采用两个“U”形开口箍套叠,再焊成封闭箍。实际上,只要是先把模板都安装好了再沉梁,无论是使用导筋还是“U”形开口箍,都难以很好地解决问题,尤其是高层建筑当柱比较大采用的是比较复杂的复合箍筋时,就根本不可能做到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实践中常见的情况是:在验收梁、板钢筋时,有关方面才发现和提出节点区箍筋问题要求施工班组整改。但是,此时往往模板都已安装完毕,如果不拆除节点区模板,根本是不可能整改到符合规范要求的。遗憾的是:实际上不少工程最后都是在“尽可能整改”中马虎过去。 实践证明:只有细分工艺流程,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木工和钢筋工紧密配合,才可能保证节点区钢筋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做法是将柱的箍筋分段绑扎:首先先将柱箍绑至梁底下;其次在穿好框架梁底筋后绑扎节点区箍筋;最后在绑完框架梁钢筋后再在梁面上加一道节点

高层建筑钢结构节点的设计原理分析

2012年6月(下)建筑科学科技创新与应用 高层建筑钢结构节点的设计原理分析 魏春敏 (昌黎县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河北秦皇岛066600) 钢结构是由构件和节点构成的。即使每个构件都能满足安全使用的要求,如果节点设计处理不恰当,连接节点的破坏,也常会引起整个结构的破坏。连接节点破坏是钢结构地震破坏的常见形式之一。1994年1月美国北岭地震后,调查了1000多栋钢结构房屋建筑,有100多栋建筑的梁柱连接破坏,其中80%以上破坏发生在梁的下翼缘连接。1995年1月日本阪神地震后的调查发现,部分钢结构也出现了梁柱连接破坏的震害,破坏位置主要在扇形切角工艺孔端部。可见,要使结构能够满足预定功能的要求,正确的节点设计与构件设计,两者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1节点的连接方式 高层钢结构的节点连接可采用焊接、高强度螺栓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与高强度螺栓的栓焊混合连接。 1.1焊接连接 焊接连接的传力最充分,有足够的延性,但焊接连接存在较大的残余应力,对节点的抗震设计不利。焊接连接可采用全熔透或部分熔透焊缝。但对要求与母材等强的连接和框架节点塑性区段的焊接连接,应采用全熔透的焊接连接。 1.2高强度螺栓连接 高层钢结构承重构件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应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方便,但连接尺寸过大,材料消耗较多,因而造价较高,且在大震下容易产生滑移。 1.3栓焊混合连接 栓焊混合连接在高层钢结构中应用最普遍,一般受力较大的翼缘部分采用焊接,腹板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这种连接可以兼顾两者的优点,在施工上也具有优越性。由于施工时一般先用螺栓定位然后对翼缘施焊,此时栓接部分承载力应考虑先栓后焊的温度影响乘以折减系数0.9。 2梁与柱连接节点的设计 梁与柱的连接一般可分为三类:其一,铰接连接,这种连接柱身只承受梁端的竖向剪力,梁与柱轴线间的夹角可以自由改变,节点的转动不受约束;其二,刚性连接,这种连接柱身在承受梁端竖向剪力的同时,还将承受梁端传递的弯矩,梁与柱轴线间的夹角在节点转动时保持不变;其三,半刚性连接,介于铰接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这种连接除承受端传来的竖向剪力外,还可以承受一定数量的弯矩,梁与柱轴线间的夹角在节点转动时将有所改变,但又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在实际工程中,理想的刚性连接是很少存在的。 2.1梁与柱节点的连接与极限承载力要求 钢框架一般采用柱贯通型,较少采用梁贯通型。抗震设计时,钢框架和钢支撑框架的梁柱连接应为刚接。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①梁与柱直接连接;②在柱上焊接悬臂短梁,梁与悬臂短梁拼接。后一种连接方法对构件制作要求较高。 梁柱连接的极限受弯承载力,由翼缘全熔焊缝提供,应不小于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的1.2倍;极限受剪承载力,由腹板连接提供,应不小于梁跨中作用集中荷载时梁端达全塑性受弯承载力对应的梁端剪切力的1.3倍,且不小于梁腹板的屈服受剪承载力。系数1.2和1.3是考虑梁钢材的实际屈服强度可能高于标准值。 2.2梁与柱连接节点的抗震构造 梁与工字形截面柱的翼缘或箱形截面柱直接连接时,应符合下列抗震构造要求:梁翼缘与柱翼缘之间采用全熔透坡口焊缝,8度乙类建筑和9度时,应检验V形切口的冲击韧度,其恰帕冲击韧度在-20℃时不低于27J;柱在梁翼缘对应位置设置横向加劲肋,加劲肋的厚度不小于梁翼缘的厚度,6度抗震设防时,可以通过计算适当减小加劲肋的厚度,但不小于梁翼缘厚度的一半;梁腹板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通过连接板与柱连接。腹板角部设置扇形切角,其端部与梁翼缘的全熔透焊缝应避开,当梁翼缘的塑性截面模量小于梁全截面塑性模量的70%时,梁腹板与柱的连接螺栓不得少于两列,当计算公需一列时,仍应布置两列,且此时螺栓总数不得少于计算值的1.5倍。 3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的设计 次梁与主梁的连接有铰接和刚接两种。若次梁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但在连接节点处只传递次梁的竖向支座反力,其连接为铰接。若次梁按连续计算,连接节点除传递次梁的竖向支座反力外,还能同时传递次梁的端弯矩,其连接为刚接。 次梁与主梁的铰接形式按其连接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叠接和平接两种。 3.1梁在工地的拼接,主要用于柱带悬臂梁段与梁的连接,其拼接形式有:翼缘采用全熔透焊缝连接;腹板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翼缘和腹板均采用摩擦型高强度螺栓连接;翼缘和腹板均采用全熔透焊缝连接。 3.2次梁与主梁的连接宜采用铰接连接,按次梁的剪力设计,并考虑连接偏心产生的附加弯矩,可不考虑主梁受扭。 3.3抗震设防时,为防止框架横梁的侧向屈曲,框架横梁下翼缘在节点塑性区段应设置侧向支撑构件。由于梁上翼缘和楼板连在一起,所以只需在互相垂直的主梁下翼缘设置侧向隔撑,此时隔撑可起到支撑两根横梁的作用。 4柱与柱连接节点的设计 柱的连接主要指工地拼接,常用的连接方法有对齐坡口焊接以及高强度螺栓与焊缝的混合连接。 4.1钢框架宜采用工字形或箱形截面柱,型钢混凝土部分宜采用工字形或十字形截面柱。 4.2箱形柱通常为焊接柱,在工厂采用自动焊接组装而成。其角部的组装焊缝应为部分熔透的V形或U形焊缝,焊缝百度不应小于板厚的1/3,并不应小于14mm。 4.3为保证柱接头的安装质量和施工安全,柱的工地拼接处应设置安装耳板临时固定。耳板厚度的确定应考虑阵风和其他施工荷载的影响,并不得小于10mm。 4.4按非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钢结构,当柱的弯矩较小且截面不产生拉力时,可通过上下柱接触面直接传递25%的压力和弯矩,此时柱的上下端应磨同紧,并应与柱轴线垂直。坡口焊缝的有效深度不宜小于板厚的1/2。 4.5工字形柱的工地拼接设计中,弯矩由柱翼缘和腹板承受,剪力由腹板承受,轴力由翼缘和腹板分担。翼缘通常为坡口全熔透焊缝,腹板为高强度螺栓连接。当采用全焊接接头时,上柱翼缘开V形坡口、腹板开K形坡口。 5柱脚节点的设计 柱脚的作用是将柱的下端固定于基础,并将柱身所受的内力传给基础。基础一般由钢筋混凝土做成,其强度远比钢材低。为此,需要将柱身的底端放大,以增加其与基础顶部的接触面积,使接触面上的压应力小于或等于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柱脚按其与基础的连接方式不同,可分为铰接和刚接两种型式。铰接柱脚主要用于轴心受压柱。柱子轴力较小时,柱子下端直接与底板焊接。柱子压力由焊缝传给底板,由底板扩散并传给基础。柱子轴力较大时,在柱子底板上设置靴梁、隔板和肋板,底板被分隔成若干小的区格。柱子轴力通过竖向角焊缝传给靴梁,靴梁再通过水平角焊缝传给底板。刚接柱脚主要用于框架柱(压弯构件)。整体式刚接柱脚用于实腹柱和支间距离小于1.5m的格构柱。当格构柱支间距较大时,采用整体式柱脚是不经济的,这时多采用分离式柱脚,每个分支下的柱脚相当于一个轴心受力铰接柱脚,两柱脚之间用隔材联系起来。 6结束语 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在我国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国家政策的导向,高层建筑的大量兴建等为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吴云.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2009年6月出版. [2]徐占发.钢结构与组合结构.2008年3月出版. [3]赵风华.钢结构原理与设计.2010年6月出版. [4]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组编.钢结构.2001年9月第1版. 摘要:钢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在全世界已建成的高层建筑中,77层以上的建筑全部采用钢结构;34层以上的建筑中,85%采用钢结构。本文分别从钢结构节点连接方式、梁与柱连接节点的设计、次梁与主梁连接节点的设计、柱与柱连接节点的设计、柱脚节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着重分析研究。 关键词:钢结构;节点;设计 226 --

梁柱节点

首先梁柱节点区是受力复杂应力集中,是钢筋交错纵横部位,是抗震优先保护区域。因此,梁柱钢筋的连接要避免在这个区域进行,钢筋的任何连接方式都是对整根钢筋的削弱。 所以规范规定,梁柱节点区域不允许钢筋接头。 另一个梁钢筋弯折问题,梁钢筋在柱子要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11G101-1》里面对此讲的非常透彻。基本要掌握几个要点,平直段0.4Lae;弯折15d;加锚头; 0.5hc+5d 理解如下: 端支座:直锚满足Lae则要求锚长为大于0.5hc+5d; 不满足Lae时,要求平直段0.4Lae再弯折长15d;或者平直段0.4Lae再锚头;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长要求Lae以及0.5hc+5d 浅谈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芯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框架结构的震害大多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核芯区,节点破坏主要是剪切破坏和钢筋锚固破坏,严重时会引起整个框架的倒毁。我国新、老规范均强调了“强节点”的设计要求,对节点的箍筋和砼强度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工程实践中却往往对节点的施工重视不够,节点施工质量控制不严。下面谈谈节点施工的一些问题,探讨如何保证节点区的施工质量。 1、节点区的钢筋绑扎梁柱节点的钢筋主要应注意两点: 1.1箍筋的间距。 1.2纵筋的锚固。设计上一般是按照规范要求取节点区箍筋与箍筋加密区相同,包括箍筋的规格、直径和间距等;纵筋锚固也要求满足规范规定,包括伸入支座的直段及弯钩长度。实际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节点区箍筋缺少绑扎、数量不足、间距不分,或者几个箍筋全堆在一起,或者空空的一长段没有箍筋;而纵筋则可能会因弯钩被烧短烧断导致锚固长度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部分施工管理、监理人员素质较低,对节点区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则是施工所采取的工艺流程限制,使得要做到节点区钢筋(尤其是箍筋)完全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十分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 工程实践中最常见的框架梁柱施工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层柱包括柱身、加密区和节点区的箍筋一次全部按要求绑扎好,然后装柱模板、在梁底下5~10㎝处留施工缝浇灌柱砼,柱侧模拆除后接着装柱头节点模板和梁底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