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修3总复习课件9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3高考复习课件

• 数量特征 • 空间特征 • 遗传特征
• 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年龄结构 • 性别比例
110.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
• 样方法:通过计算若干样方中某种生物的全部个数,然 后以其平均密度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五 点 取 样 法
标志重捕法
N/M=n/m
N:种群个体总数 n:重捕个体数 M:标记个体数 m:重捕中标记个体数
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 严寒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其中人类活动(如过度 砍伐、放牧、垦荒、开矿等)是主要因素。
11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发生 的进程(速度和方向)发生演替。
生态系统的结构
116.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A)
•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 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 能单位。
87.其他植物激素(A)
名称 赤霉素
细胞 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存在部位
主要作用
主要分布于未成熟的种子、促进细胞伸长、植株增
幼芽、幼叶、幼根等幼嫩 高,诱导开花,促进果
组织和器官
实生长
通常分布于幼嫩的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延缓叶 萌发的种子和正在发育的 片衰老,诱导芽的分化 果实等器官
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在成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熟和衰老的组织中较多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牧草
蝗虫
食虫鸟
狐
一个生态系统中有许多条食物链,组成一个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数量越大, 则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食物链和食物网 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 就是通过这种营养结构流动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册复习课件

2021/1/8
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 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 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021/1/8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2021/1/8
细胞外液的 理化性质
2021/1/8
渗透压
770kpa 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Na+ 、Cl酸碱度:
2021/1/8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产生反射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
2021/1/8
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处于动态平衡中。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021/1/8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 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1/1/8
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
奋先经过它的轴突传导,再经过突触传 递给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
2021/1/8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 废物、气体和激素等。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比较: 基本一样,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2021/1/8
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的物质是() A.纤维素 B.尿素 C.激素 D.维生素
2021/1/8
细胞外液的 理化性质
2021/1/8
渗透压
770kpa 细胞外流渗透压主要由Na+ 、Cl酸碱度:
2021/1/8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 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 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产生反射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
2021/1/8
人体甲状腺可以作为反射弧的哪一个环节() A.感受器 B.效应器 C.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D.神经中枢
处于动态平衡中。 稳态: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包括:水、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 pH值、渗透压、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相对稳定。
2021/1/8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 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021/1/8
兴奋是如何传递下去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兴
奋先经过它的轴突传导,再经过突触传 递给下一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或抑制。
2021/1/8
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态系统概念的分析 (1)内涵 生态系统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
无 机 环 境
物质、能量的输入 物质、能量的输出
生 物 群 落
无机环境为生物群落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和能量。 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关系与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及生 物的细胞呼吸及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密切相关,即是依赖生物群落内不同生物的生 理活动来完成的。 ②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③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统一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虽然可以构成或表现不同的生物关系,但 都体现着物质和能量的联系,依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相对独立的各个部分联 系成为一个整体。四种不同的组成成分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中所起 作用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试一试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条食物链中“ 螳螂”是第几营养级? 答案:这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螳螂为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生物圈
水域
陆地
全部生物 岩石圈上层 大气圈下层
Step 2 核心突破
对生态因子和生态系统的理解
1.生态因子 (1)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①非生物因子除光、温度、水外,还有大气、湿度、盐度、风、火、土壤理 化特性等因素。 ②生物因子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有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 间关系有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寄生等。 (2)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同时共同起作用,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 的。
2.四种成分的判断
(1)图示 (2)析图 ①先根据双向箭头“ ”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 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 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B、D→A→B,确定 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②若问D、A、B具体是什么生物,则D主要为绿色植物, A主要为动物,B主要 为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营腐生的动物。 ③图示中D、A、B共同构成生物群落,食物链(网)中只包括D和A生物。
第3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Step 1 基础导学
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
直接或间接 光 温度
捕食 限制因子 最适区
议一议:环境因子就是生态因子吗?为什么?
答案:生物体外部的全部环境因素为环境因子,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中直接影响生物的 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的因子,因此生态因子只是环境因子中的一部分。例如: 海拔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但由于不能直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而是 通过那个位置的阳光、温度、水、气压等来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因此,海拔 高度、水域深度是环境因子而不是生态因子。
森林生态系统 湿润地区 物种繁多、结构复 杂、长期稳定 乔木为主
草原生态系统 干旱地区 物种相对较少、结构 简单、常剧烈变化 草本植物为主
农田生态系统 农田等 群落结构单一,人的 作用非常关键 农作物
动物
营树栖和攀援生活
善挖洞或快速奔跑
牲畜、鱼等
(2010· 苏北四市一模)甲、乙、丙三种萤火虫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尽 相同。它们分布区域的温度和湿度的范围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2010· 南通二模 )某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腐 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 C.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叶林 ( )
解析:依据此生态系统的特征,可以确定此生态系统非常适宜各种生物生存,所 以最可能是热带雨林。 答案: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2)外延 生态系统以其大小、群落或无机环境的不同而分为多种不同类型,如森林、草原、 农田、海洋、城市、湿地等生态系统。它们的区别是:①分布区的气候特点不同; ②生物种类及适应性特征不同;③群落结构和种群密度及变化不同;④生态意义不 同;⑤人的影响不同。 特别提醒: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比较:
类型 分布区域 突出特点 生物 类型 植物
1.生态系统的组成 (1)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2)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①基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②桥梁:生产者、 分解者;③最基本、最关键:生产者。 (3)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的联系可用下图表示:
(4)析图 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 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 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 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 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 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腐生生活 分解作用
腐生
营养
食物链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想一想:(1)理论上一个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哪些?(2)实际自然生态系统中 若没有消费者能否长期稳定存在? 答案:(1)不可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2)不能。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同时也是对绿色植物分解的过 程。若没有草食动物,必将增加分解者的负担,绿色植物也不利于被分解。另 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种子传播有重要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名师点拨①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指捕食链)中可占有不同的营养级,但生产者永远 是第一营养级。 ②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③消费者级别为n时,营养级级别为n+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结构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 生态学 非生物成分(或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最基本、最关键 各种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动物 细胞呼吸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A.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窄 B.丙能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广 C.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窄 D.这三种萤火虫有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中 解析:从纵坐标看出,乙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甲为广;从横坐标看出,丙能 适应的环境湿度范围较甲为窄;从纵坐标看出,甲能适应的环境温度范围较丙为 窄,甲和丙这两种萤火虫不可能同时分布于温度、湿度范围很窄的同一栖息地 中。所以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