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流式中心沉淀池说明书

合集下载

竖流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简介竖流沉淀池(Vertical Flow Settling Tank)是一种常用于水处理工程中的沉淀设备。

它通过竖直流动的水流,使悬浮物沉降到底部,从而实现污水的净化和固液分离。

竖流沉淀池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污水处理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作原理竖流沉淀池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流的重力作用和固液比重差,将悬浮物从水中分离。

当污水进入竖流沉淀池时,先经过预处理,去除较大的固体颗粒。

然后,污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放置在竖立的沉淀池中。

沉淀池内设置有导流板,其作用是引导污水自上而下流动,并且使流动路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悬浮物与水的接触面积。

此外,沉淀池还设置有分区板,将进入的污水分成多个区域进行处理,以增加处理效率。

在竖流沉淀池中,水流在由上而下的过程中逐渐减速,由于悬浮物的比重大于水,它会随着水流的下降而沉淀到底部。

进入下层的悬浮物会再次被提升至上层,与下一层的悬浮物混合,形成整体的沉淀效果。

底部设有污泥底排口,用于定期排出沉淀到底部的污泥。

清水则从上部的澄清区流出,经过处理后可以再次使用,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

设计要素尺寸和形状竖流沉淀池的尺寸和形状根据实际处理需求而定。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高度应该适中,使水流在垂直方向上有足够的距离进行减速和沉淀。

沉淀池的长度和宽度也应该合理,以确保足够的污水停留时间和接触面积。

引流和排泥为了保证竖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需要设置合适的引流和排泥设备。

引流管道应该设置在竖流沉淀池的上部,以确保清水从上部流出。

排泥口通常设置在竖流沉淀池的底部,用于排除沉淀池底部的污泥。

导流板和分区板导流板和分区板的设计对于竖流沉淀池的处理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导流板可以改变水流的流动路径,增加固体颗粒与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沉淀效果。

分区板可以将污水分成多个区域进行处理,增加处理效率。

应用领域竖流沉淀池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工程中。

它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灌溉用水等领域。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概述因本次设计的设计流量不大,拟采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参数①池的直径或池的边长不大于8m ,通常为4~7m 。

②池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不大于3。

③中心管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④中心管下端应设于喇叭口和反射板,反射板距地面不小于,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 倍,反射板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 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⑤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 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30mm/s ,二沉池不大于20mm/s 。

⑥池径小于7m 时,溢流沿周边流出,池径大于7m 时,应增设幅流式集水支渠。

⑦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

⑧浮渣挡板距集水槽~,淹没深度~。

设计计算⑴ 中心管面积设中心管流速=m/s,采用池数n=2,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为s m n Q q /029.02058.03max max ===则中心管面积 20max 96.003.0029.0m v q f ===⑵ 沉淀部分有效面积 设表面负荷q1=)/(23h m m ,则上升流速s m h m u v /0007.0/52.20===2max 43.410007.0029.0m v q A ===⑶ 沉淀池直径 ()()m m f A D 835.714.396.043.4144<=+⨯=+=π ⑷ 沉淀池有效水深设沉淀时间T =h,则 m vT h 78.336005.10007.036002=⨯⨯=⨯=⑸ 较核池径水深比39.178.335.72<==h D ∴符合要求(6)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S L S L D q q/9.2/26.1100035.7029.0max 0<=⨯⨯==ππ ∴符合要求⑹ 中心管直径 m fd 11.114.396.0440=⨯==π ⑺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m d v q h 31.05.114.302.0029.011max 3=⨯⨯=⋅⋅=π 式中: h3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mv1 ——污水由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缝隙流处的流速,m/sd1 —— 喇叭口直径; d1==×=m⑻ 污泥斗及污泥斗高度取α=60°,截头直径1d =m,则m tg tg d D h 02.66024.035.72015=⨯-=-=α ⑼ 沉淀池总高度m h h h h h H 41.1002.6031.078.33.054321=++++=++++=式中: H ——沉淀池总高度,m ;h1 ——池子超高,m;取为;h2 ——沉淀池有效水深,m;h3 ——中心喇叭口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m;h4——缓冲层高,因泥面很低,取为0;h5——污泥斗高度,m;⑽ 沉淀池出水部分设计污水流量Q =3m s,集水槽内的流量集q =Q/2 则 集q =2=3m s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出水,每池设一个出口,集水槽的宽度为()()m q k B 26.0029.05.19.09.04.04.00==集⨯•= 式中: K ——安全系数,取值集水槽的起点水深为m B h 195.026.075.075.00=⨯==起集水槽的终点水深为m B h 325.026.025.125.10=⨯==终槽深均布为m。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规范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规范
竖流式沉淀池的深度应根据设计水位、防渗要求以及施工难度等因素综合考虑, 一般不宜过深或过浅,过深增加施工难度,过浅则可能影响防渗效果。
表面负荷率
定义
表面负荷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沉淀池单 位面积所能处理的污水量,是衡量沉 淀池处理能力的一个重要参数。
设计值
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实际情况,竖 流式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应在0.5-1.5 m³/(m²·h)之间。
排泥设备
选择合适的排泥设备,如 刮泥机、吸泥机等,以满 足排泥要求。
排泥管道
设计合适的排泥管道,确 保排泥顺畅,减少淤泥堵 塞。
池壁结构设计
池壁材料
池壁防护
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如混凝 土、花岗岩等。
对池壁进行防滑、防腐等处理,提高 安全性。
池壁厚度
根据池子大小和承受压力确定池壁厚 度。
池顶结构设计
池顶材料
选择耐压、防水的材料,如混凝土、钢板等。
池顶厚度
根据需要承受的重量和压力确定池顶厚度。
池顶排水
设计合适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对池顶造成损害。
04
竖流式沉淀池材料选择
池体材料选择
耐腐蚀性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体材料应具备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御污水 中的化学物质侵蚀。
强度要求
池体材料应具备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水流的压力和沉淀物的重量。
管道安装
根据设计要求,安装进水管、 出水管、溢流管等管道,确保 连接牢固、流水顺畅。
设备安装
根据需要,安装搅拌器、刮泥 机等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提高沉淀效果。
质量检测与验收
外观检测
尺寸检测
对沉淀池的外观进行检测,检查池体是否 有裂缝、变形等质量问题。
对沉淀池的各项尺寸进行检测,确保符合 设计要求。

竖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水构筑物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学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年12月设计参数(1)污水在沉淀区的流速:0.5~1.0mm ∕s 。

(2)沉降时间:1.0~2.0h 。

(3)中心管内水流速度:中心管内的流速对悬浮物的去除有一定影响,所以一般不大于30mm ∕s 。

(4)缓冲层:0.3m 。

(5)沉淀池直径与沉淀区深度:为了保证水流自上而下垂直流动,要求池直径与沉淀区深度的比例不超过3:1,且比值也不能过大,池内水流就有可能变成辐射流,絮凝作用减少,发挥不了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

(6)储泥斗的容积:一般取2d 的污泥计算量.设计计算中心管计算 设中心管内流速,采用池数n=2,则每池最大设计流量sm n Q q /04.02/08.0/3max max ===中心管截面积2max 33.103.0/04.0/m v q f ===。

中心管直径)()(m f d 30.1/33.14/42/12/1=⨯==ππ。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3h 设流过该缝隙的污水流速 s m v /02.01=,喇叭的直径m d d 75.130.135.135.11=⨯==。

,则m d v q h 4.0)75.102.0/(04.0/11max 3≈⨯⨯==ππ 11.3 1.3 1.75 2.28d m =⨯=沉淀池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h m m q ⋅='23/5.2, 则上升流速s m u v /0007.03600/5.2=== , 22m a x 63.34)0007.065.1/(04.0/m v k q F =⨯==沉淀池直径m m F f D 108.6/)63.3433.1(4[/)(4[〈=+=+=ππ 取D=7m 沉淀池有效水深2h设沉淀时间h T 2=,2 2.525h q t m=⨯=⨯=校核池径水深比34.15/7/2〈==h D (符合要求) 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 qs L s L D q q /9.2/82.17/100004.0/max ≤=⨯==ππ污泥体积V设污泥清除间隔时间d T 2=,每人每日产生的干污泥量120()S g d -=⋅⋅人,每人每日产生的湿污泥量(20100)/[(10095)1000]0.4W =⨯-⨯=,设计人口数max 29024=600000.90.90.13Q N ⨯=≈⨯⨯人用水指标则30.46000024810001000w W N T V m ⋅⋅⨯⨯===每池污泥体积3242/48/m n V V w ===泥斗计算池子圆截锥部分实有容积2V ,截锥高度为5h ,泥斗倾角 ︒=55α,泥斗上口直径为7m ,设泥斗下口直径为0.5m 则570.5()tan 55() 1.42 4.6222D d h m --==⨯= 1/21/233251212[()]/3 4.62[38.480.20(38.480.20)]/363.8424V h S S S S m m =++=⨯++⨯=>可见池内足够容纳2d 的污泥量 沉淀池总高度H3123450.3 5.00.40.3 4.6210.62H h h h h h m =++++=++++=(1h 为超高取0.3; 4h 为缓冲层取0.3)沉淀池出水部分的计算(1)出水堰采用水平薄壁堰,出水堰设于池外,堰沿池内壁设置。

竖流沉淀池

竖流沉淀池

(1)为了使水流在沉淀池内分布均匀,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值不大于3。

池子直径不宜大于8m,一般采用4~7m;最大有达10m。

(2)中心管内流速不大于30mm/s。

(3)中心管下口应设有喇叭口和反射板;1)反射板板底距泥面至少0.3m。

2)喇叭口直径及高度为中心管直径的1.35倍。

3)反射板的直径为喇叭口直径的1.30倍,反射板表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17°。

4)中心管下端至反射板表面之间的缝隙高在0.25~0.5m范围内时,缝隙中污水流速,在初次沉淀池中不大于20mm/s,在二次沉淀池中不大于15mm/s。

(4)当池子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小于7m时,澄清污水沿周边流出;当直径D≥7m时,应增设辐射式集水支渠。

(5)排泥管下端距池底不大于0.2m,管上端超出水面不小于0.4m。

(6)浮渣挡板距离水槽0.25~0.5m,高出水面0.1~0.15m,淹没深度0.3~0.4m。

已知某小型污水处理站设计流量Q=1200m3/ (0.333m3/s),悬浮固体浓度SS=200mg/L。

设沉淀效率为55%。

根据实验性能曲线查得μ0=2.8m/ (0.78mm/s),污泥的含水率为98%,试为该处理站设计竖流式初沉池。

1、中心管面积:射v0=0.25m/s,采用12个竖流式沉淀池,每池最大设计流量:q max=Q maxn =0.33312=0.028m3/sf=q maxv0=0.0280.025=1.11m22、中心管直径:d0=4fπ=4×1.11π=1.189m取d0=1.2m3、中心管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设v1=0.02m/s,d1=1.35×d0=1.35×1.2= 1.62,3=q maxv1×π×d1=0.27m,取 3=0.3m。

4、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设表面负荷v=0.78mm/s,F=q maxv =0.0280.00078=35.61m5、沉淀池直径:D=4(F+f)π=4(35.61+1.11)π=6.84m采用D=7m6、沉淀部分有效水深:设t=1.5h,2=vt×3600=0.00078×1.5×3600=4.2m,取 2=4.2m。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书

竖流式沉淀池计算书

2.063492 2.063
范围 验证 <0.03
关联
合格
行7在初沉中应取<=0.03,二沉 <=0.02
合格,微大,增设辐射式集水支 渠
合格
C2
污泥室储泥周期
T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Kz
污泥容重
r
污泥含水率
p
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V
超高
h1
缓冲层高
h4
污泥室截圆锥部分高度Βιβλιοθήκη h5圆截锥部分上底半径 r
R
圆截锥部分下底半径 r
r
截锥部分倾角 a
a
圆截锥部分实际容积 V1
V1
沉淀池总高 H
H
校核池径水深比
D/h2
竖流沉淀池
单位 依据 取值
m3/s
0.0325 0.0325
m
3.78 3.78
t/m3
0.0001 0.0001
t/m3
0.00001 0.00001
d
2
2
1.5
1.5
t/m3
1
1
%
96
96
m3
8.424 8.424
m
0.3
0.3
m
0
0
m
5.283798 5.284
m
3.9
3.9
m
0.2
0.2

55 0.9599
m3
88.70027 88.7
m
9.69
9.7
变量
变量
每池最大设计流量
Q
中心管流速
vo
中心管面积
Ao
中心管直径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

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首先,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原则是使污水在池内达到足够的停留时间,使固体颗粒能够沉淀下来,形成污泥,然后再将清水从污泥层上方抽取出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

设计计算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设计流程:首先确定设计流程,即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污水量。

这取决于污水的流量和处理水平的要求。

2.污水特性:对污水进行分析,确定污水中固体颗粒的浓度和粒径大小。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确定沉淀池的尺寸和操作参数。

3.污泥浓度:确定所需的污泥浓度,这取决于污泥的处置方法。

一般来说,污泥浓度越高,处理成本越低,但也要考虑到沉淀性能的影响。

4.水力停留时间:根据污水流量和设计流程,计算出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水力停留时间决定了污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长度,一般为1-3小时。

5.设计尺寸:根据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水流量,计算出沉淀池的设计尺寸,即底面积和污泥层的高度。

底面积的计算可以根据污泥沉降速度和停留时间来确定,而污泥层的高度则需要考虑到污泥的堆积情况。

6.设备选择:根据污水特性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如进水管、出水管和污泥排放管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材质和防腐蚀性能。

7.安全系数:对设计参数进行合理的安全系数设置,以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和污泥处理效果的稳定。

最后,通过计算书可以得出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参数,包括池的尺寸、污泥层的高度、设备的选择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竖流式沉淀池的运行效果。

总之,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计算书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文件,对于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竖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书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竖流式沉淀池范文

竖流式沉淀池范文

竖流式沉淀池范文竖流式沉淀池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设备,用于处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物。

它通过重力沉降原理,将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沉淀下来,并将清水排放出去。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原理相对简单,但能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使水质得到改善。

竖流式沉淀池的结构通常由沉淀池本体、进水管道、出水管道和底部污泥排出系统组成。

其中,沉淀池本体是最主要的部分,它的形状一般是长方形或圆形,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一般为3:1、沉淀池本体内部还有一些板块或隔板,用于防止涡流的产生和增加悬浮物的沉降时间。

进水管道从沉淀池的上部引入污水,而出水管道则从沉淀池的下部排放清水。

底部污泥排出系统则用于定期清理沉淀池中积聚的污泥。

竖流式沉淀池的运行过程相对简单,主要是依靠重力作用。

首先,污水从进水管道进入沉淀池,由于水流的减速和涡流的消除,悬浮物开始沉降。

相对较重的固体颗粒会更快地沉降下来,而较轻的悬浮物则会悬浮在水中。

经过适当的停留时间后,清水从沉淀池的上部或中部流出,而底部则积聚了沉淀下来的固体颗粒。

定期清理污泥可避免其堵塞沉淀池,并保持其正常运行。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和运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进水和出水管道的布局应合理,以确保污水进入沉淀池时能够均匀分布,并且清水能够顺利地排出。

其次,沉淀池的尺寸和板块的设置需要根据水质和排放要求进行调整。

如果固体物质的浓度较高,沉淀池的长度可能需要增加。

最后,底部污泥排出系统应具有良好的排泥和防堵塞功能,以保证沉淀池的正常运行。

总体而言,竖流式沉淀池是一种简化的水处理设备,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其简单的设计和运行原理使其成本较低,适用于处理大量污水。

然而,竖流式沉淀池对固体物质的去除效果有一定的限制,一些细小的颗粒物可能无法完全沉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处理工艺来进行进一步的水质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竖流式中心沉淀池



武汉凯迪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二OO四年九月
竖流式中心沉淀池
一、概述
竖流式中心沉淀池是一种沉淀设备,其特点是池子容积少,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少。

本装置是消化引进国外同类设备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污、废水处理工程,既可节省占地,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工艺原理及特点
斜管沉淀装置是固液分离设备之一,根据平流式沉淀池去除分散颗粒的沉淀原理,在一定的流量Q 和一定的颗粒沉降速度N 0的条件下,池子的沉淀效率E 与池子平面面积A 成正比:
在沉淀池内加设斜管后,大增加了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沉淀效率,斜管还能加大过水断面的湿围,减少水力半径,使得在同样的水平流速V 下,可大大降低雷诺兹数Re ,从而减少水的紊动,促进沉淀。

本工程污水从进水管进入到中心导流筒,在中心导流筒内向下流,碰到挡板后向上流,经过缓冲压进入到斜管池。

水在斜管向上流动时,悬浮物颗粒向下沉淀到斜管壁上,然后再沿斜管向下沉降到缓冲压,再到泥斗,由污泥抽走。

经过斜管池后,水中悬浮物基本去除。

澄清池的水溢流到溢流堰由出水管走到下一设备。

E= V 0﹒A
Q
三、设备技术规范
数量:4台
处理能力:7.5m3/h
外形尺寸:φ2400×5000mm
设备壁厚:10mm
材质/防腐:Q235-B/还氧树脂漆3道,厚度≥200μm 锥斗倾角:45°
斜管材质:玻璃钢
斜管规格:内切圆直径50mm,斜长1000mm;
斜管倾角:60°
设备最大起吊件重:≤3 吨。

四、设备运行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3h;
表面负荷:1.66 m3/m2.h
进水悬浮固体含量:<1500mg/L(短时间为5000 mg/L)
出水悬浮固体含量:<60mg/L
排泥周期:8h(根据调试、运行情况进行调整和确定)
五、操作规程
运行程序
1、开启沉淀池出水阀门(曝气生物滤池出水阀应处于开启状态);
2、开启沉淀池进水阀门;
3、开启沉淀池出水泵。

排泥程序
1、减小调节池进气阀门的开度;
2、开启沉淀池的排泥进气阀;
3、排泥结束时,先增加调节池进气阀门的开度;
4、关闭沉淀池的排泥进气阀。

停运程序
当曝气生物滤池反洗时,对应的沉淀池应停止运行
1、关闭沉淀池进水阀;
2、停止沉淀池出水泵;
3、关闭沉淀池出水阀。

六、设备运行维护说明
1、避免斜管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以防变形;
2、斜管顶端溢流堰口必须保证水平。

3、定期观察斜板清洁度,一般3-6月斜板冲洗一次,具体情况可以视现场而定。

冲洗时,只需把水放样,用自来冲洗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