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事务,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容。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进程方面做出贡献。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信仰情况调查。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

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 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在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当代在校大学生的信仰有如下特点。

1. 调查的主要情况:

1.1当前部分在校大学生对感兴趣

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极为广阔,对怀有一定的兴趣。据统计,对有兴趣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3.5%。其中对佛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81.8%,对基督教感兴趣的占对感兴趣人数的11.4%,两者合计高达93.2%。认为是人类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的占总调查人数的71.9%。但有些大学生对认识程度不深,认为包含着真理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6%。认为与科学精神不违背的49%,这无疑是存在着一定的认识误区。从这里可以发现,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求知欲旺盛的大学生从各方面受到文化冲击,因此对具有一定兴趣。

1.2当前在校大学生对没有明确的认识,部分学生认为有一定的社会作用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的认识模糊,缺乏明确的认识,看不清的本质,被某些的表面形式所蒙蔽。部分学生认为有一定的社会作用。认为信仰是利大于弊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认为信仰是无弊无利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5%;而认为信仰弊大于利的仅占总调查人数的13.6%。只有6%的人对习俗及节日了解一些;只有11.9%的人读过或听过一些故事,至于对教义和教规的理解,几乎很少有人能说清。在进行信仰动机这一项调查中,认为给人以希望,使人有精神寄托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71%;认为是人民的鸦片而持不赞成态度的占总调查学生数的61.6%。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大学生知识较为缺乏,信仰模糊,部分大学生肯定了的社会功能,认为信仰能够使人有所寄托,具有治疗心理创伤的功效。同时这些大学生对持宽容支持态度,他们很可能成为潜在的信仰的人群。

2.调查结果的原因探析:

2.1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很多大学生存在信仰真空,给信仰以可乘之机。从国际环境看,前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冲击。西方敌对势力加强对我国“西化”“分化”战略,加大了思想文化的渗透力度,而大学生正是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从国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及生产习惯势力还有广泛的影响;封建文化、殖民地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将长期存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的转型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成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呈现出错综复杂、多元交织的状态。在高校,由于高等教育改革,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和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惘,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2.2学校原因

从学校教育工作看,近年来,各高校重视德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进“两课”教学,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存在着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重灌输,教与育容、方法简单化,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需要,缺乏亲和感,对社会上各种唯心主义的错误思潮缺乏有力的批判,不能很好地发挥引导学生建立牢固信仰的作用。这样,一些封建迷信、伪科学、邪教就钻了空子。

2.3缺乏方面的知识,对认识存在片面性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大意知识匮乏,被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特别是追求至善的道德,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大多教人弃恶从善,提倡“诚实”、“善良”、“尊重他人”、“互助互爱”、“不偷盗、不淫邪、不贪财、不妄语”等等思想。这些诫律在抑制罪恶势力、稳定社会秩

序、净化社会空气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积极意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这些道德与社会主义的道德规并不矛盾,它的约束力量甚至超过了社会主义道德规的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尤需这些道德的教化。有的同学未能全面认识的本质,特别是面对当前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的状况,把希望寄托在的救世作用上,误认为社会上的人包括自己在都应以信念来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

3. 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几点意见:

在大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同时,依法加强对大学生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徒的观念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一,客观、准确地评价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既不惊慌失措,一概否定,也不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走向最终消亡也必然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可能比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①然而,由于历史遗留的认识误区,现实中的不少人只看到的唯心主义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对立,看不到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头脑中存在“宁左勿右”的思想,害怕别人谈论本地区或本单位的情况,对问题紧、敏感、回避,有着很深的顾虑。这样的认识和态度,在一些高校领导和德育工作者中间同样存在。他们或是出于对渗透的高度警觉,把大学生中极个别徒与绝大多数非徒信仰上的差异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不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法强迫大学生徒改变自己的信仰;或是出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绩的过高估计,不愿正视或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