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经络有技巧
疏通经路的最佳方法

疏通经路的最佳方法经络就像城市里的交通网络,要是堵住了,那可就麻烦大了。
就好比高速公路上全是乱停的车,气血这个“车流”就没法顺畅地跑起来。
那怎么疏通经络这个复杂的交通系统呢?运动可是疏通经络的超级法宝。
你看,运动的时候,身体就像一个热闹的大集市,每个细胞都活跃起来了。
跑步的时候,双腿就像两个动力十足的小马达,带动着全身的经络一起振动。
那感觉就像是拿着个大扫帚,把经络里的“灰尘”(也就是堵塞物)都清扫干净。
而且每一次伸展,就像给那些弯弯曲曲的经络“河道”来一场人工疏浚,让气血的“河水”欢快地流淌。
比如说瑜伽,身体扭曲成各种奇怪的形状,这时候经络就像是被拧巴的麻花,不过在不断调整姿态的过程中,又像麻花被慢慢捋直了,经络也被疏通得服服帖帖。
按摩也不能少啊。
按摩师的手就像神奇的魔法棒,在身体上按来按去。
每一下按压,就像是在给经络上的“小疙瘩”(堵塞点)来个下马威。
那些酸痛的穴位,就像是调皮的小怪兽,按摩就像是超级英雄来制服它们。
推经络的时候,感觉像是在擀面条,把经络擀得平平顺顺的,让气血能够顺利通过。
还有啊,大笑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疏通经络法。
当你哈哈大笑的时候,身体里像是放起了欢乐的烟花。
笑声在身体里横冲直撞,就像一阵狂风席卷经络的每个角落,把那些闷气、淤气都给吹散了。
想象一下,经络就像一个个被吹鼓起来的小气球,变得畅通无阻。
泡澡也是个很棒的主意呢。
整个人泡在热水里,就像一块正在被慢慢软化的糖块。
身体里的经络在热水的浸泡下,仿佛是冬眠醒来的小蛇,开始舒展自己的身体。
那些毛孔都张开嘴巴大口呼吸,经络也趁机把里面的脏东西排出去。
食疗也能在疏通经络上出份力。
吃一些像花椒、生姜这样热性的食物,就像是在身体里点起了小火炉。
这个小火炉让气血变得活跃起来,就像小火苗在经络里跳舞,把那些寒湿的东西都给融化掉,让经络重新恢复畅通。
睡觉其实也是一种隐秘的经络疏通法。
当我们进入梦乡,身体就像一个正在充电和自我修复的手机。
身体里的各个器官和经络都在悄悄地进行着调整,就像小工匠们在夜里偷偷地修补那些破损的道路,等我们一觉醒来,经络就像是被翻新了一样,又能活力满满地迎接新的一天啦。
中医疏通经络的方法

中医疏通经络的⽅法 中医有什么推荐疏通经络的⽅法,经络与⼈体健康息息相关,全⾝14条经络,如果不通就容易⽣病。
今天,店铺为你带来了中医疏通经络的⽅法。
中医疏通经络的技巧 1、轻揉⽿轮通肾⽓ 双⼿握空拳,以拇指、⾷指沿⽿轮上下来回推摩1分钟,直⾄⽿轮充⾎发热。
中医认为全⾝精⽓有各脏器收集后交肾来保存,肾开窍于⽿,⽿朵上布满了全⾝⽳位,所以按摩⽿朵不仅能健肾,还能打通全⾝⽳位。
2、梳头促进⾎循环 ⽤⼿指或⽊梳从额头前⾄枕后,从两侧的颞部⾄头顶进⾏“梳头”,每回50~100次,以晨起梳头为最佳。
⼈体各条经络都汇聚于头部,梳头时要经过眉冲、通天、百会、印堂、⽟枕、风池等近50个⽳位,对这些⽳位进⾏如同针灸的刺激,可以促进头部⾎流,疏通经络。
3、莲花坐活动韧带 坐时,屈左腿,将左脚的脚背放在右⼤腿的腹股沟处,双⼿放在左膝盖上,轻柔地做上下弹性运动数次,使之接触地⾯;然后换右脚。
坚持运动能有助于活动⼈体多处韧带,使腿、腹、胸、颈部等肌⾁得到充分伸展,保持经络畅通。
4、5字调息通五脏 每天清晨,⽤⿐⼦吸⽓,嘴呼⽓,默念:嘘、呵、⼝四、吹、呼字,不要出声。
每个字⾳对应⼀个脏腑:嘘对肝,呵对⼼,⼝四对肺,吹对肾,呼对脾。
这是利⽤调节呼吸来调匀⽓息,疏通五脏。
如果常念“嘘”可以养肝明⽬,常念“呵”可以泄⼼⽕等,长久坚持,会有⼀定作⽤。
5、三线放松通经络 平卧在床上,将⾝体分为三条线,分别⾃上⽽下放松。
第⼀条线(两侧):头顶-头两侧-颈部两侧-两肩-两上臂-两肘关节-两⼿。
意念在中指端保持1~2分钟;第⼆条线(前⾯):⾯部-颈部-胸部-腹部-两⼤腿-两膝部-两⼩腿-两⾜背-⼗个脚趾。
意念在脚趾部保持1~2分钟;第三条线(后⾯):后脑部-枕部-两⼩腿后部-两脚跟-两脚底。
意念在脚⼼涌泉⽳保持1~2分钟。
6、薄荷茶味疏经络 取⼲薄荷叶15克,绿茶3克,冲⼊沸⽔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凉后,滤去残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鲜薄荷叶洗净,放⼊杯中,直接冲⼊开⽔。
打通腿上六条经络的简单方法

打通腿上六条经络的简单方法人体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是人体内部的能量系统,负责运输气血和调节身体的功能。
腿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之一,包含着六条经络:肾经、膀胱经、胃经、胆经、肝经和脾经。
打通腿上的这六条经络可以提高腿部的血液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帮助打通腿上六条经络。
1.捶打肾经肾经是人体的主要能量储存库,位于腿部内侧。
捶打肾经可以帮助激活经络和血液循环,增加能量的流动。
具体的方法是:用力用拳头拍击腿部内侧,由膝盖向上拍打到腹股沟,然后再从腹股沟向下拍打到膝盖。
每天进行几分钟,可以在起床后和睡前进行。
2.推拿膀胱经膀胱经是连接脊柱和腿部的经络,掌握推拿膀胱经的方法可以促进体内能量的流通。
具体的方法是:用手指顺着膀胱经的路径进行按摩,从脊柱两侧一直按摩到脚底。
可以选择按摩器或者用手指进行按摩,每天按摩几分钟即可。
3.踩踏胃经胃经是人体的能量消化和吸收的通道,合理踩踏胃经可以帮助提高胃部的功能。
具体的方法是:用脚踩踏地面,尽量用力踩下去,将踩踏力集中在脚掌的前部和中间部位。
每天进行10-15分钟,可以在早晨和晚上进行。
4.晃动脚疏导胆经胆经是调节情绪和身体平衡的重要经络,晃动脚可以帮助疏导胆经的能量。
具体的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将双腿伸直,用力用脚脚尖向前踢腿,然后再晃动脚尖。
每天进行几分钟,可以在中午和下午进行。
5.旋转脚踝开通肝经肝经是人体的调节能力和血液循环的通道,通过旋转脚踝可以帮助开通肝经的能量。
具体的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将一个脚踝抬起来,然后用手慢慢旋转脚踝,先顺时针旋转,再逆时针旋转。
换另一个脚踝进行相同的动作。
每天进行几分钟,可以在早晨和晚上进行。
6.轻拍脚底激活脾经脾经是人体的消化和免疫系统的通道,通过轻拍脚底可以帮助激活脾经的能量。
具体的方法是:坐在椅子上,将脚底放在地面上,用手掌轻轻拍打脚底,从脚跟向前拍打到脚尖,然后再反方向拍打回来。
疏通经络的十大方法

疏通经络的十大方法疏通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机体功能,提高身体健康。
以下是疏通经络的十大方法。
一、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经络,疏通气血,调整失衡的身体功能。
二、拔罐疗法:拔罐是通过罐子制造负压,使罐子吸附在皮肤表面,通过刺激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三、推拿按摩:通过手法刺激经络,按摩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舒缓经络不畅造成的不适。
四、艾灸疗法:艾灸是利用艾绒在穴位上进行燃烧,通过艾热渗透皮肤,刺激经络,调节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五、运动锻炼: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体内气血循环,加强肌肉力量,经络通过运动得到刺激,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六、食疗调理:中医学中有很多食疗方法可以调理经络,如适量摄入温补食物,如姜、蒜、红枣等,以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
七、草药调理:中草药中有很多具有调理经络功效的药物,如当归、桂枝、川芎等,可以通过煎煮后饮用或外敷的方式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八、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会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所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保持经络通畅非常重要。
九、穿戴适合的衣物:穿戴过紧或过松的衣物都会影响气血运行,所以选择适合自身的衣物,保持衣物的舒适度对于经络通畅极为重要。
十、养生保健:调整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都是保持经络通畅的重要措施。
总之,疏通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理论,可以通过针灸、拔罐、推拿按摩、艾灸、运动锻炼、食疗调理、草药调理、保持情绪稳定、穿戴适合的衣物、养生保健等方法来实现。
这些方法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机体功能,维护身体健康。
如果想要达到最佳的效果,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操作。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背部经络疏通手法
1、背部分三段展油上、中、下焦包腰加强肩膀携带毒素从手
指排出
2、双手重叠搓督脉直到发热为止
3、大拇指朝上四指朝下拨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寸
推督脉到尾椎加强八疗区,包腰三下加强肩膀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4、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划大板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腹两
边同时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提拉风池、风府
5、大拇指朝下四指朝上单边划膀胱经六下,双手打横用大拇指指
腹寸推膀胱经两到三遍,并用大拇指指腹直推膀胱经排毒包腰三下肩膀加强六下重负两遍换边做完提拉风池、风府
6、手握拳划大板经六下,以大拇指做引导开火车推督脉(让顾客配
合吸气、吐气)到下焦中间三下左边三下中间过渡右边三下拉回加强肩膀提拉风池、风府
7、一手顺着督脉拉毛巾、另外一只手顺着手下去把顾客的手放在
腰部拉回到肩部双手虎口交替划肩夹骨缝六下点穴。
打通腿上六条经络的简单方法

打通腿上六条经络的简单方法
一、合十按摩法1、交叉双手掌心相交,双手掌心面向上,握紧拳头,把拳头贴在腹部,上腹直至锁骨处,下腹直至骶椎之间,上下滑动,使拳
头和腹部向前腰椎后方运动,直至后三脚神经穴;2、把双手掌心相交,
两手掌心面向上,握住拇指的两指,自上而下,沿正中经线把腿上的经络
一一按摩拨开,从脚踝处按摩至股上;3、双手在腿上相互抹动,双手不
断往腿上运动,一把抹动腿部血液,同时使腿上经络被拨开,一直抹动到
髋关节处;4、用拳头自上而下推按腿,从髋关节处一直推按腿部,使腿
上经络充分拨开,直至膝关节处。
二、磨砖搓活经络法1、用搓砖子的方
式把双腿各经络一一磨活,从足跟开始,一路磨活至髋关节处,每个穴位
以搓动出热度为宜;2、用磨砖动作将腿上的穴位搓动,从而增加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活化穴位;3、把双手按摩用力压推腿上的穴位,从足跟
处到膝关节处,每一处穴位一点点按摩用力;4、合拢双手,用前臂将沿
正中经线运动,从脚踝处连续向膝关节逐渐抬高,每一处穴位就会变得暖热,经络逐渐打通。
疏通腿部经络的方法

疏通腿部经络的方法
疏通腿部经络的方法包括按摩、敲打、拍打和穴位按压。
这些方法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身体状况。
以下是一些疏通腿部经络的方法:
1. 按摩:将手掌放在腿部的肌肉上轻轻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腿部肌肉的松弛,缓解疼痛和紧张感。
2. 敲打:用手掌或拳头轻轻敲打腿部肌肉,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舒缓肌肉疼痛。
3. 拍打:用手掌或拳头轻拍腿部,可以活络经络,促进气血循环。
同时也可以缓解疼痛和疲劳。
4. 穴位按压:通过按压腰部和腿部的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例如,在关元穴、三阴交、风池穴等穴位上轻轻按压,可以舒缓腿部疼痛和疲劳。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有效地疏通腿部经络。
例如,跑步、跳跃、骑车、做瑜伽等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让身体充满活力。
但要注意适度运动,过度运动会导致腿部肌肉受伤。
总之,疏通腿部经络可以通过按摩、敲打、拍打和穴位按压等方法实现。
同时,适当的运动也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肌肉疼痛。
这些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和活力充沛。
大腿外侧经络堵塞的疏通方法

大腿外侧经络堵塞的疏通方法大腿外侧经络堵塞的疏通方法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足三里穴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髌骨外侧端上3寸处,是疏通大腿外侧经络的关键穴位。
可以用力按揉或用拇指轻力按压此穴位,每次持续15-20分钟,每天坚持按摩2-3次。
2. 拔罐疗法:在大腿外侧的主要经络(如胆经、胃经等)经络走向上方,可在穴位上方进行拔罐。
先将罐子加热或使用火罐,然后将罐子贴在皮肤上,用力吸出空气,使罐子吸附在皮肤上。
保持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1-2次。
拔罐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淤,对于缓解肌肉疼痛、加速血液循环有一定帮助。
3. 推拿按摩:可以在大腿外侧进行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
推拿按摩时,可以用拇指、掌心、掌根等部位进行推拿,并加以穴位按摩。
每次按摩应持续15-20分钟,每天可以按摩1-2次。
4. 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功效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加入适量水煎药物后,让患者将大腿外侧经络区域暴露出来,蒸气从中药汤蒸锅中冒出,进入患者皮肤,起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此方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加速废物的排出。
每次蒸蒸馏15-2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5. 针灸疗法:可选择针刺大腿外侧经络穴位,如阳陵泉、髀关等,或选择远隔穴位如手三里等进行刺激。
此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每次针灸时间约20-30分钟,每周进行2-3次。
6. 热敷疗法:在大腿外侧经络部位,可以使用热敷贴或者用热水袋进行热敷。
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不适。
每次热敷时间20-3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7. 运动疗法:适量进行大腿外侧的拉伸运动,如侧踢腿、侧弓步等。
这些运动可以拉伸大腿外侧的肌肉和经络,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
每天进行适量运动,每次15-20分钟。
总的来说,疏通大腿外侧经络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
同时,为了维持良好的体质和经络通畅,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保持适量的运动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坐姿或站立,以及避免寒湿侵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疏通经络有技巧1、升温是疏通经络最有效的方法。
身体内寒湿重时,就如面对一块因冷而冻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针刺的方法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冻,河流才会通畅,土地才会松软、透气。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要身体内寒湿重,身体内所有的管道就会因冷而收缩,身体内的肌肉、组织也会遇冷而板结。
这时针灸、推拿、按摩等治疗方法对治疗各种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暂时缓解,复发率非常高。
遇到这类情况时,就要同时学会为身体升温、排寒湿的技巧,才能让身体内全面化冻,各种管道自然畅通。
2、学会看经络图身体内的经络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小周天,一个是大周天。
小周天就是任督二脉的循环,大周天就是十二条经络的循环。
而大周天的十二条经络其实只是三条长长的经络的循环,都是从小腹内的丹田出发,上行至胸,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内侧→手→手臂外侧→头→躯干→下肢外侧→脚→下肢内侧→再进入小腹。
这是一次循环,每次循环走四条经络,这四条经络其实就是一条经络,只是人为地将它们分开,起了不同的名字,但这条经络的精气是相连的、是没有断的。
还要提醒大家一下:经络的经就是主干道,就是大小周天。
但络,其实是网络,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就是身体的经络除了主干道外,各种的侧枝是非常发达的,遍布全身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里里外外,就会出现按摩哪里,身体都会有反应的情况出现,所以才会出现各种的全息理论。
人体的经络至今没有将全图画出来,就是经络不是简简单单的一条马路,是网络,而大小周天的这些主干道上,也不是一根管道,而是一组管道。
所以不要太拘泥与找穴位、找经络,只要有淤堵、疼痛、不通、长出多余肉的地方都进行梳理,都会对身体产生作用的。
中医的经络图看似复杂难懂,其实只要记住关键的几条经络就行了。
下面是学经络图的技巧。
任脉、督脉(如图),走在人体的正中线,是身体最重要的经络,任督二脉畅通,百病不生。
任脉的疏通:坚持揉腹、擦胸就可以了,也可以刮痧、拔罐。
督脉的疏通:经常用后背撞击树干、撞击墙面都可以。
1-2个月做一次后背正中线的走罐,也是疏通督脉最好的方法。
学习十二条经络的技巧十二条经络,其实只是三条长长的经络。
第一条: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
肺经:由胸走手,行走在上肢内侧前,止于大指的少商穴。
行至手腕时,分出一个侧枝,走到了食指的商阳穴,目的是与食指的大肠经相连。
肺经上的常用穴位有:云门、尺泽、太渊、鱼际、少商。
大肠经:肺经的精气继续行走,就走到了食指的外侧商阳穴,这里就是大肠经的起点了,从手指往上走,行走在上肢的外侧前→颈部→下齿→鼻旁的迎香穴为止。
另有一个侧枝上行到眼睛的下缘,叫承泣穴的地方,目的是与下一条经络胃经相连。
大肠经常用穴位有:商阳、合谷、曲池。
胃经:大肠经的精气继续行走就走到了胃经的起点承泣穴,承泣穴往下行走→面周围→胸前第二侧线→下肢外侧前→脚面→中趾的历兑穴止。
从脚背走脚趾时,又分了两个侧枝,一个走到了次趾,一个走到了大脚趾上,目的是要与脾经相连。
胃经常用的穴位有:肚脐旁的天枢穴,大腿上的梁丘,小腿上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脚上的解溪、冲阳。
脾经:胃经的精气继续前行,就走到了大脚趾外侧隐白穴了,这里是脾经的起始点,往上行至大趾内→下肢内侧→胸腹第三侧线→大包穴止。
体表是在大包穴为止了,但体内有一支→入腹→食道旁→散舌下。
走到这里,这一条长长的经络就走完了。
这一条从肺经出发到脾经结束的经络,中间都是连接的,没有断掉,只是人为地将它们分为了四条经络,其实就是一条长长的经络,这条经络主要是管理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肺、大肠、胃、脾生病的时候,就要梳理这一条长长的经络,不是肺生病只梳理肺经,而是肺生病,整个四条经络都要慢慢地梳理。
只是脾经是经络的终点,精气会很弱,不适合重度梳理,一般选择按揉的方法为佳。
其他三条经络可以按揉、可以刮痧、拍痧、走罐。
这四条经络上的任何一个部位淤堵,都会造成整条经络运行的不顺畅,疏通局部很重要,整条经络梳理更重要,只有整条经络都通畅了,肺、大肠、胃、脾才会健康。
常见的疏通技巧就是针灸、推拿、按摩、拍痧、刮痧、走罐。
这么长的一条经络,堵在哪里怎样知道?只要是局部有疼痛、肿胀,皮肤上冒斑、冒癣、长痘痘、长痣、溃烂等,长在那条经络上,就代表这条经络有淤堵了,不但要梳理局部,慢慢地要将整条的经络都梳理通。
梳理经络时,没有充足的能量在里面冲刷,脏东西是排不掉的,所以梳理经络的时候,食疗一定要跟上。
例如胃不舒服时,就先找到胃经这条经络,可以沿着胃经找酸胀、疼痛的部位进行按揉、刮痧、拍痧,也可以找胃经的源头肺经、大肠经进行按揉,也可以找胃经的下游脾经进行按揉,都能缓解胃部的不适。
但记住只是缓解,因为食疗没有跟上,继续吃错误的食物,胃还是会生病的,不注意对胃进行保护,胃还是会不舒服的,只有去除了病因,同时再梳理胃经及胃经的上下,胃病才会彻底治愈。
再具体一些,胃不舒服时,先想一下吃了什么不该吃的食物,停掉,同时按揉胃经最常用的穴位足三里,再将手上大肠经的合谷穴按揉一会,一般胃部不适就消失了,严重的胃病还要配合姜枣水冲鸡蛋等食疗的方法,坚持下去很多慢性病就会治愈了。
具体每条经上都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大家可以买针灸书去学习,搞不懂穴位了,就沿着经络摸,哪里不适就按揉哪里,也一样有效。
再搞不清楚,就将手臂内侧拍打拍打,小腿外侧拍打拍打,也能将整个三条经络的源头及终点都梳理了一下,身体内的脏器都会感觉舒服一些的。
第二条: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
心经:由胸口出发,走到腋下,走上肢内侧后,走手,止于小指内侧的少冲穴,同时与小肠经相连了。
心经常用的穴位有:极泉、少海、神门、少冲。
小肠经:心经的精气走到了小指内侧的少冲穴,继续行走,就走到了小肠经的起点,小指外侧的少泽穴,然后继续沿着手臂的外侧后上行至肩胛、颈部,然后分支,一支上行至耳前的听宫穴,另一支上行至眼睛内侧的睛明穴止,在这里与下一条经络膀胱经汇合。
小肠经常用穴位有:后溪、小海、天宗。
膀胱经:小肠经走到眼睛内侧的睛明穴后就将精气交给了膀胱经,膀胱经就开始了继续往上行走,走到头顶外侧一些,再下行至颈椎的旁边,再一直下行至腰、下肢外侧后,再下行至脚的外侧,最后走到了小脚趾的外侧至阴穴,在这里又和下一条经络肾经汇合了。
膀胱经常用的穴位有:睛明、攒竹、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中、承山、跗阳、昆仑、至阴。
肾经:膀胱经的精气在至阴穴处就交给了肾经,肾经将精气传到了脚底的涌泉穴,继续前行至脚内侧,开始向上,行走在下肢的内侧后,然后进入腹部,体内运行的一条是进入到肾、膀胱,再走肺、咽喉、舌;体外运行的一条就沿着任脉的两边向上行走,到咽喉下偏外的俞府穴为止。
这一条长长的经络,主要是管理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管理着西医认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孩子的发育不足、成人的早衰、脑子的发育与疾病、女士的妇科病、男士的男科病、颈肩腰腿痛、关节的疼痛等等,都与这一条长长的经络精气不足,经脉不太通畅有关。
与这条经络有关的疾病,治疗上除了做好食疗外,就要学会慢慢疏理这条经络,疏理的方法与上面介绍第一条经络的疏理方法是一样的。
例如肾脏有病时,可以在肾经的上下找痛点,找瘀堵的部位进行搓与揉,也可以找肾经的源头心经、小肠经按揉、拍痧、刮痧,也可以在膀胱经上按揉、刮痧、走罐、拍痧。
这一条长长的经络最适合疏理的就是膀胱经,只要是后背僵硬的,都是这条经络的精气不足了,也就是肾气衰弱了,阳气不足了,在食疗补足能量的前提下,经常疏理膀胱经是非常好的。
背部的撞墙就是疏理膀胱经,后背的走罐也是疏理膀胱经,只是后背撞墙可以天天做,每天不要超过半小时,后背的走罐就不能天天做了,可以一、二个月进行一次。
第三条: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
心包经:这条经的精气是从由胸开始出发,走到了乳房外侧,往上行走后进入手臂内侧中间,再走到手掌,分出一支走到了中指的中冲穴,还有一支就走到了无名指,将精气转交给了三焦经。
心包经的常用穴位有:曲泽、内关、劳宫穴。
三焦经:心包经的精气传递给了三焦经后,从无名指的关冲穴出发,上行与上肢外侧中→肩后→侧颈→耳→眉梢、目外眦→与胆经汇合。
三焦经的常用穴位有:外关胆经:三焦经的精气在眼睛外侧的瞳子髎穴处转交给了胆经,胆经的精气绕着耳朵走了一圈后就上头,再下行至侧颈、侧腰、肋、下肢外侧中,走到脚背分两支,一支走到了第四脚趾的足窍阴穴止,一支走到了大脚趾,目的是将精气转交给肝经。
胆经常用穴位有:凤池、肩井、环跳、阳陵泉、光明、悬钟、丘墟穴肝经:胆经的精气在大脚趾处交给了肝经,从大脚趾内侧的大敦穴出发,沿脚背上行至下肢内侧前、中,进入生殖器上行入腹部,一支止于乳头下方的期门穴,一支继续在体内上行,上头、上额,与督脉会于巅,还有一支在体内循环→胃、肝、胆→循喉咙后→目→下颊→环唇→肺。
肝经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蠡沟、章门这一条长长的经络,除了有肝胆这两个脏器以外,还多了两个没有与脏器直接相连的经络:心包经和三焦经。
其实这两条经络是代表着身体内部大的通道,也可以理解成内脏之间的主干道,这两条经络不通,身体内部的大交通就出现了塞车现象,真个身体内部都会出现淤堵的情况。
梳理这一条长长的经络,就是为身体这个炉子通炉底,能让身体内部的能源充分燃烧利用起来。
只要是身体内部出现淤堵症状时,这一条长长的经络都要慢慢地疏通,在食疗跟上的情况下,最好的疏通方法就是拍打、走罐。
三条长经络在四肢巡行的位置。
手臂的内侧拇指一侧:手太阴肺经(简称肺经)中指相通:手厥阴心包经(简称心包经)小指一侧:手少阴心经(简称心经)手臂的外侧拇指一侧:手阳明大肠经(简称大肠经)中指相通: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小指一侧:手太阳小肠经(简称小肠经)腿的内侧靠外:足太阴脾经(简称脾经,小腿以下则居中间)中间: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小腿以下则靠外)靠里:足少阴肾经(简称肾经)腿的外侧靠上: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中间:足少阳胆经(简称胆经)后面: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按摩时还需注意的事项:1、按摩后疗效不好或病症总是反复的人,一定是身体内的整体温度低,一定是身体内气血两亏。
这时就要将重点转移,以食疗补足气血,然后运用各种方法祛除身体内的寒湿,再配合经络的疏通,疗效才能巩固、不易复发。
2、身体内还有很多部位与经络图无关,但按揉后也能起到疏通体内各种管道的作用。
如脚底反射区的按摩,便是最近一二十年来比较普及的一种保健、治病方法,简单易学,只要身体哪里不舒服,就到脚上去找相应的反射区,按摩后往往也能收到比较明显的效果。
3、还有手部反射区的按摩,第二掌骨全息按摩,耳部的全息按摩,只要对照图去进行按揉,就有明显的缓解病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