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一、专题讲解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技巧(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①根据岩层层序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如上图中沉积岩Ⅰ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Ⅱ。
②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
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如上图中岩浆岩的形成时间晚于沉积岩Ⅰ和沉积岩Ⅱ。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且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判断①根据岩层是否连续判断褶皱或断层。
②根据岩层弯曲形状或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如上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③根据地表起伏状况判断地貌类型,如背斜山(谷)、向斜谷(山)、断块山、断层谷、陡崖等。
(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①根据岩层上下关系。
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根据岩层的弯曲。
若岩层出现弯曲、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运动。
如上图中甲处岩层弯曲说明其受到了水平挤压作用。
③根据岩层的缺失。
若岩层出现缺失,可能是缺失岩层所代表的时代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或者原沉积物层剥蚀完毕;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④根据侵蚀面。
若上下两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遭受到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新的岩层,是因为之后该地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如上图甲处上部岩层的不完整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沉积岩Ⅰ的覆盖说明又经历了沉积作用。
⑤根据侵入岩。
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如上图中花岗岩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岩浆侵入。
二、同步训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7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汇总

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考纲下载
考纲解读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 分布规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 律。
2.理解: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 布图。
3.应用: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
和判断地理问题。
地域差异
纬度位置 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 水分 热量
具有一定的宽 度,呈带状分 布 植被源自动物气候水文 土壤
自然带
天山南北坡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北坡
积雪冰川 4000 高山垫状植物 3500 3000 针叶林 2500 干旱山地草原 2000 山地草甸草原 山地草原 1500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 高山草甸 山地草原 高山草甸 积雪冰川 南坡
探究四:陆地自然带的非地带性 受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带的分布呈现非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因素对自然 带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失: 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 (二)改变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形成热带雨林;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形成热带草原 欧洲西部超过北纬60度依然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东侧形成温带荒漠带; 美洲西海岸自然带仅分布在狭窄的沿海地区; (三)约束: (四)块状:荒漠地区的绿洲,地势低洼地区的湿地。
什么风的背风坡)
怎样来判断阳坡和阴坡?
23º 26´N
北回归线 夏至 (6· 22) 春分 (3· 21) 南回归线 赤道 秋分 (9· 23)
元旦
0º
次年春分 (3· 21)
23º 26´S
冬至 (12· 22)
既是阳坡又 是西南季风 的迎风破
东南信 风的背 风坡
4.雪线
定义:常年积 雪的下界,即 年降雪量与年 消融量相等的 平衡线
地质剖面图判读 PPT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判断内容主要是根据地质剖面图判读 地球内部的圈层构造、背斜和向斜的 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 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 矿产分布状况等。
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 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 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答案] D
(2017·南通、徐州联考)下图是某地岩层水平分布图。 据图完成下题。
2.图中甲处所示构造地貌最有可能是( B )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
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2017·如东期中测试)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题。
9.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D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 3 中 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 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 3 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 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 3 中丙)。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如图 1 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
图 1 地质地貌示意图
图 2 中的褶皱、图 3 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 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图 2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图 3 褶皱和断层构造示意图
21.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图表判读满分破解33例word版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是对某一地质构造所作的垂直剖面图,根据地质剖面图可判读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态特征、地层形态和发展演变等,或分析并判断该地区的岩石类型及其矿产分布状况等。
图1图2图31.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可以结合图中的图例、地层的层序、岩层的侵入关系等确定出岩层的新老关系。
(1)一般岩层越老,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位置越靠上。
(2)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则侵入岩形成晚于其所在岩层。
2.判断地质构造首先从岩层的弯曲变形、断裂错位以及连续延伸状况判断出岩层的形态,然后根据岩层的形态特点判断出地质构造的类型。
3.判断运动特点(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
(2)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说明经历了侵蚀作用,也可能伴随着上升运动。
(3)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
【例】读下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D.⑤⑥(2)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析图过程】【标准答案】(1)C(2)C1.(2016·广州市调研)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断层、向斜、背斜B.断层、背斜、向斜C.向斜、断层、背斜D.背斜、向斜、断层解析:选B。
读图可知,甲岩层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为断层;乙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丙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
2.(2016·天津市五校联考)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3)题。
(1)图中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断层下陷C.向斜凹陷D.背斜张裂(2)图中地层,形成最早的是()(3)图中时间最可能是()A.早晨B.半夜C.午后D.傍晚答案:(1)A(2)B(3)C。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

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1.以地质剖面图为例2.地质构造图的判读技巧地质图分为剖面图和平面图,在判读时要分清是平面图还是剖面图,然后再根据以下步骤进行判读分析。
(1)看图例、比例尺:通过图例可以了解图示地区出露哪些岩层及其新老关系。
看比例尺可以知道缩小的程度。
(2)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分析图内的地质构造特征:①若岩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②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岩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
岩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
③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
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说明地壳上升后一直遭受外力侵蚀。
(3)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外力作用状况:①褶皱——水平运动。
②断层——升降运动。
③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④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4)看岩层是否缺失若岩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岩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
(5)看是否有岩浆活动:若岩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岩层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岩层形成时代。
(6)分析图内的地形特征:有的地质平面图往往绘有等高线,可以据此分析山脉的延伸方向、分水岭所在地区、最高点、最低点、相对高差等。
如没有等高线,则可以根据水系的分布来分析地形特点,河流总是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出地势的高低起伏状态。
(7)指导人们的找矿行为:①包括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

方法技巧:如何判读地质剖面图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
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2.地质构造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根本的依据。
(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地壳处于下沉运动中。
(2)若上覆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处于上升运动中。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典型例题】(2016届雅安模拟)右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⑥④③②①C.④③②①⑤⑥D.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⑤接触部位最可能形成( )A.页岩B.大理岩C.花岗岩D.砂岩思维过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B练习:1.下图是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图中( )A.岩层的形成顺序依次为①②③B.甲地是背斜顶部被侵蚀而形成的谷地C.乙地貌是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D.丙地貌的地质构造与泰山相同(2016·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三:若地层出现缺失,(不整合)形成原因 可能有: 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 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 了沉积过程; 二是当时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 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毕; 三是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 积物来源。 情况四: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 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 升形成的,开始新的沉积。
C
42.图中指示山脊和 山谷分别是 A.①和② B.②和 ③ C.③和 ④ D.④和⑤
D
22.(2007· 山东文综)右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C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右图为例,图中A--D表示岩层,且岩层年龄A>B>C>D: 情况五: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 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 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
8.(2012山东卷)图2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 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回答 11~12题。 46.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47.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3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 B.火成岩2为喷出岩 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 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 。
5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第四步:析原理、找方法
沉积岩Ⅰ 侵蚀面
沉积岩Ⅱ
花岗岩
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越在下层的,形成年代越早。 在该区域发生褶皱后,地壳上升,侵蚀作用显著,完 整的褶皱遭受侵蚀,形成侵蚀面。而后地壳下沉,接 受沉积,形成沉积岩Ⅰ。后来发生岩浆活动,岩浆穿 过沉积岩Ⅱ,侵入沉积岩Ⅰ,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读图“五步法”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典例] (2012· 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题干中明确显示该图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表明该区 域地质构造和地壳运 动过程。
读图“五步法”
第二步:析图例、看点线
沉积岩Ⅰ 侵蚀面
结合图例, 区别不同 类型的岩 石。
[典例] (2012· 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D ( ) 理清整个地壳物质运动过程后,
就可以确定答案。在分析过程 中,关键是准确判断沉积作用 和岩浆活动,谁先发生谁后发 生的问题。假如岩浆活动早于 沉积作用,则应该形成喷出岩 而不是侵入岩。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生褶皱的沉积岩Ⅱ。 两类岩层之间存在明显的侵蚀面。有岩浆冲破沉积 岩Ⅱ,侵入沉积岩Ⅰ,形成花岗岩。
第三步:联题目、抓关键
[典例] (2012· 山东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 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题干提出两个 条件:一是判 断该区域的地 壳运动过程, 二是描述起点 从甲地层褶皱 后开始。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距海沟越近,岩层越老
6、根据化石:生物越简单形成时间越早,越复杂形成时
间越新
1、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②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B、从②到③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从③到④化学风化作作用逐渐加强 D、从④到①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2、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岩层按照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⑥②⑦① B.⑦⑥③① C.⑤⑥③⑦ D.④③②① 7、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 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 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
1、有关该地区内力作用发生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岩浆活动 ②水平挤压运动 ③变质作用 ④水平扩张运动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2、该地区最有可能为 A.向斜 B.背斜
C.地垒
D.地堑
(二)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
读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
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4、 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塌坍塌事故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
(三)地质作用发生过程的判读
5、下图为某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据图简述该地 地壳运动的过程。
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 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 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2、看岩层
(水平、弯曲、断裂等) (1)、看岩层的形态
(2)看岩层的形成时间(规律)
3、看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
(1)等高线
(2)等温线 (3)水系(河流流向)
三、地质剖面图的应用 (一)地质作用类型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地质工作者调查发现, 该地区4种岩石中最古老的是石灰岩 ,读图回答
)
)
岩石形成时间早晚的判读
1、沉积岩形成早晚规律:从下往上,岩层越来越新 (覆盖者新,被覆盖者老)ຫໍສະໝຸດ 2、岩浆岩形成晚于其所在的岩层
切穿关系:被切穿的老,切入的新(插足者新,被插足者老)
3、与岩浆交界处往往会因为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
4、若为褶皱,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5、海底岩层:距大洋中脊(海岭)越近,岩层越新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一、地质剖面图的概念
地质剖面图表现的是剖面上的信息,垂直方向上的发展 变化,表现的是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现象变化。
地质平面图是表现的平面展布信息(俯视) , 横向的延伸,表现的同一时期,不同地点的现象。
二、地质剖面图的思维模板(判读方法和步骤)
1、看图例、题干信息 (岩石类型及新老关系、地质构造类型) 判断地质作用发生的过程 基础:识记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分类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