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
专题一_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01953)

专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事变1、发动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影响: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挣扎产生。
思想文化上——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9世纪60—80年代)如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略新疆,英国进犯西藏。
(4)中法战争(1883—1885)(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影响: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制造事变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二)政治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1、强签不平等条约(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①割地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日《马关条约》。
其中俄国占有我国领土最多。
②赔款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100万元);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白银2亿两);《辛丑条约》(白银4.5亿两)。
近代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战争

主要内容
中英《 南 京 条 约 》及其附件简表
主 要 内 容 割地:香港岛 危 害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五口通商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协定关税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 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
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争相 宰割的对象
圆明园大水法残迹
为什么圆 明园只剩下了 这样的残迹?
圆明园远瀛观残迹
看了有关圆明园残迹的 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有人 主张重新修复圆明园,你的 看法怎样?
让那些残破颓败的废城昭 示着国耻!如果我们是一个敢 于正视现实的民族,是一个真 正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我们 就应该留着这块伤疤,让它时 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奋起 直追!
——中国近代史专家茅海建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 规定的待议地区
58年《爱珲条约》 割占的60多万平方 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 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堪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 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三. 甲午中日战争
鸦片战争时的穿鼻海战图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 京长江水面的英舰上签定了丧权辱国的 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代表:耆 英;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
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五处为通商口岸; 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大家看时局图
2、划分“势力范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姓名:李聪颖学号:2013300930023跪着觉醒——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属于近代的历史在中国的历史长卷上留下了浓重的灰色。
它是屈辱与反抗,血与泪,爱与恨相互交织的一段记忆。
在这段记忆中,西方列强的侵略无疑是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却也让这个沉浸在美梦中无法自拔的民族在血泊之中跪着觉醒。
●难以估量的巨大伤害毫无疑问,西方列强发动的商业入侵,军事袭击,资源掠夺,文化移植使封建的旧中国千疮百孔。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圆明园正阳门箭楼被侵略者的炮火毁于一旦。
时隔四年,清政府重修正阳门,工程估价用银四十万九千九百一两二钱九分,这笔帐比起辛丑签约赔偿外国的四亿五千万两白银来算得精细多了。
挨了打,赔了银两之后,再去修复洋人打坏的城楼,历史在无情的捉弄着我们这个民族。
姑且不谈炮火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硬伤”,在经济和文化带来的内伤就已经难以估量了。
从19 世纪40 年代起,即鸦片战争后,来华商船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国商人投资擅自设立船坞料和劳动力,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加工厂,如砖茶厂、缫丝厂等。
从此,外商企业在主义经济在华产生。
19 世纪6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投资经营轮船公司,如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英国外国侵略者还把持了中国海关管理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市场。
从70 年代后期起,外国侵略者非法对华资本输出,在通商口岸开办各种工厂,设立银行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它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使列出合法化,此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投资设厂。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享有政治、经济特权。
总的来说,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是控制中国通商口岸,并且剥夺中国海关主权,随后开设洋行,开展垄断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
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修铁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文化侵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版图书、发行报刊以控制思想舆论。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林则徐禁烟侵略国家:英国地区: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人物:关天培重要事件: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条约:《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地区:战争主要在广东和京津地区,北京被攻陷。
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根本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侵略国家:日本地区: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人物:邓世昌、丁汝昌主要事件:黄海海战(大东沟)、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条约:《马关条约》(时间、人物、内容)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地区:主要在京津地区进行,北京再次被攻陷。
主要战役:廊坊战役条约:《辛丑条约》(时间、国家、内容、影响)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列强侵华格局1、19世纪初期: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率先侵入中国,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侵略优势。
2、19世纪中期:俄、法、美、德相继侵入,它们一面勾结加深对华侵略,一面互相争夺侵略利益。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清政府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4、一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攫取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权益,势力迅速上升,已与英国相匹敌,几乎打破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割据。
5、一战后: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被迫妥协,中国又回复到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目录一、近代列强侵略概述 (2)1. 英国侵略 (3)1.1 鸦片战争 (5)1.2 扩张贸易与掠夺资源 (5)1.3 势力范围及政治干预 (7)2. 其他欧洲列强侵略 (8)2.1 法国侵略 (9)2.2 俄国侵略 (11)2.3 美国及日本侵略 (12)二、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 (13)1. 武力侵略 (14)1.1 战争与军事占领 (16)1.2 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17)2. 经济侵略 (18)2.1 贸易扩张与关税控制 (20)2.2 资本输出与投资设厂 (21)2.3 银行业与金融控制 (22)三、政治与文化影响 (23)1. 政治影响 (24)1.1 破坏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 (25)1.2 加深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5)1.3 影响中国政治体制变革 (26)2. 文化影响 (28)2.1 传播西方文化价值观 (29)2.2 教育领域的渗透与改造 (30)四、经济影响与社会变革驱动因素的分析与探讨 (31)一、近代列强侵略概述自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逐渐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
从鸦片战争开始,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包括领土侵占、资源掠夺、不平等条约签订等。
这些侵略行为严重削弱了中国的国力,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境地,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为了推广鸦片贸易,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并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开始。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美俄支持下,攻占了北京,烧毁了圆明园。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进一步割让领土,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为了扩大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范围,发动了对清朝的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宗教

发言稿中国近代宗教侵略与反抗一.前言说起“侵略”,很多人都会为“暴力侵略”不寒而栗,认为这极其残酷和血腥,但是“暴力侵略”摧毁的只是物质,造成的只是瞬间的破损,人们还会因此将战争的耻辱铭记于心。
而有一种侵略摧毁的则是精神,带来的是一个民族永久的破碎,人们只会在其中越发麻木、不仁。
这就是文化侵略。
文化的侵略比其他任何形式侵略的影响都要深久,这也是文化本身的性质。
宗教自古有之,恩格斯认为,世界古代社会的基督教,是奴隶和被压迫者的宗教。
大约从公元 2世纪起,统治阶级成员加入基督教,基督教逐渐成为国家的宗教,基督教亦就逐渐成为统治阶级赖以驯驭人民大众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压迫工具。
在近代史,中国刚被打开国门时,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渗透麻醉着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残着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
二、侵略下面是所谓的“传教士”在中国的留下的恶行。
1.以传教为掩护,搜集军事情报。
外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少数传教土以“传教”为幌子,执行本国政府的意志,推行其对华文化侵略政策。
在鸦片战争开始之初,就有部分传教士搜集沿岸的军事情报。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在华的传教上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这场战争。
1840年3月,英国政府决定远征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后,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狂妄地宣称:“时间已到,中国必须屈服或失败。
”(1)天主教南京教主艾维克为朴鼎查提供大量军事、政治情报。
(2)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郭士立在中国沿海进行海道测量、地形勘查、绘制航海地图,调查各地物产及商业贸易情况,搜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的情报,提供给英国政府以备采纳。
2.不断的签订不平等条约使得外国教会的权力不断加大。
殖民帝国自然也是甚至文化侵略所带来的丰硕的效益,所以他们纷纷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来保护教会。
1844年,法国强迫清政府箨订《黄埔条约》,使列强获得保护天主教堂的条款;1858年,列强通过《天津条约》,取得了传教士在中国内地传教的特权。
在条约制度的保护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纷纷涌进中国。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与对华政策

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与对华政策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如英国、法国、俄国等相继对中国进行了殖民统治,这对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列强通过殖民统治,追求着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利益,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文化、宗教和社会结构的诸多改变。
本文将探讨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与对华政策。
首先,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对中国的政治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列强以强国的地位,通过不平等的条约,将中国切割成势力范围,致力于维持政治和经济控制。
在清朝统治时期,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等对华战争,迫使中国签署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放开了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这使得中国失去了对自己国土的完全控制,政治上的屈辱深深地打击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感。
其次,西方列强在华的殖民统治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列强将中国视为市场和资源的来源,通过经济手段追求自身的利益。
例如,英国倾销廉价商品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的没落,中国的农业和纺织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此外,列强还垄断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导致中国的财富流失和经济依赖。
这些经济掠夺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实力,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再者,西方列强在华的殖民统治还带来了对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列强将新的政治和社会观念传播到中国,激起了中国内部的改革思潮。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针对列强统治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
这些改革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逐渐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也带来了对华政策的变化。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列强开始重新评估他们对中国的政策。
英国提出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逐渐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与世界各国进行更加公平的贸易往来。
法国倡导的“租界共管”政策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中国的压力。
这些对华政策的变化展示了列强统治时期中国与西方之间复杂而动态的关系。
总结起来,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与对华政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历程分析

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历程分析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发动侵华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领土、扶植侵华代理人、镇压破坏中国人民革命,在经济上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甚至日本对沦陷区进行直接经济掠夺,在思想上利用传播宗教、开办学校、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文化侵略,他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形式侵略中国。
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注意到西方列强侵华的手段和形式,还要结合世界历史发展的规律看到西方列强的侵华明显的阶段性。
一、列强侵华阶段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1894)。
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中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各国资产阶级急切需要在世界范围内开拓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
所以西方列强侵华发生新的变化。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列强在对华进行政治经济侵略的同时,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英国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第二阶段: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84~1901)19世纪80年代--20世纪早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美德迅速发展,英法发展相对缓慢,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
这一时期帝国主义侵华与其自身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经济上,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史上列强对华的宗教侵略(作者:苦竹)原创于: 2012-11-27马克思早在1843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近代宗教是压制殖民地的工具”。
近代史上,洋毒药(鸦片)、洋枪炮、洋宗教,是列强侵华的三大工具。
一、西方宗教势力乘机大举侵华【基督教】发源于公元1世纪。
公元2世纪以后,基督教逐渐成为西方统治阶级赖以驯服、压迫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工具。
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分化为许多派别。
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
三大教派统称为【基督宗教】。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专指【基督新教】。
近代国人称【基督宗教】为“洋教”。
17世纪以前到中国来的西方【基督宗教】传教士,一般都是注意尊重中国礼俗政教的,未给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和民生带来明显的危害。
所以,中国的统治者和老百姓,对“洋教”都保持一种温和的宽容态度。
唐初从波斯传入的基督教,曾受到太宗、德宗的扶持。
1601年,当尊重中国习俗、粗知儒家经典的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后,受到了明朝万历皇帝的热情礼遇。
外国洋教人士【汤若望、南怀仁】还分别在明、清朝廷担任官职。
18世纪,随着以罗马教皇为首的梵蒂冈教廷所传播的天主教干涉中国内政,禁止中国天主教徒遵守中国政令习俗,不准敬神佛、尊孔孟、祭祖先,致使清康熙帝震怒,于1 717年下令禁止西洋人在中国传教。
此后,雍正、乾隆、嘉庆历朝,洋教都原则上被悬为厉禁。
至【道光】时,在列强坚船利炮和洋十字架的胁迫下,才被迫开放教禁。
在近代列强侵华的过程中【基督宗教】传教士们秉承本国政府的意志,充当了侵略中国的工具。
传教士们不但滥建教堂,网罗不良之徒,亵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对华进行文化侵略,而且霸占田产,抢夺民宅、纵容无赖教民、欺压良善、胁迫官府、干涉司法。
乃至收集情报,充当间谍,制造侵略战争的舆论,为列强侵华出谋划策,有的直接参与侵略活动,扮演了侵华急先锋的角色。
起到了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洋教”依仗列强的大炮和不平等条约的保护,迅速在中华渗透、膨胀、蔓延。
到19世纪末,“洋教”在我国的外国传教士已达3300多人;【天主教、新教】的修会、差会约80个;仅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四省属于【天主教】的大小会堂、教堂就有4000多处;基督教各差会在华设立的总堂也约有500处;入会教徒达百万余人。
深入中国内地的教堂“几遍天下”,“无处无之”,“虽穷乡僻壤,皆有各国教士潜往传教”。
形成了列强侵华统治的密布神经网络。
二、宗教侵华的卑鄙罪行1、参与走私贩卖鸦片鸦片战争前后,在华的洋教组织和传教士充当列强经营鸦片贸易的帮凶。
《马萨诸塞州海运史》一书中指出:“基督教传教士都不反对这种贸易,他们乘坐贩运鸦片的船到中国去,他们还从贩运鸦片的公司和商人的手中接受捐款。
他们都说,鸦片对中国人是无害的。
就像酒对美国人是无害的一样。
”第一个进入中国大陆传教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马礼逊】和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在经营鸦片的垄断组织【英东印度公司】兼职期间,参与向中国贩卖鸦片。
传教士马礼逊,从到中国的第二年起,就直接受聘从事鸦片贸易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任秘书兼翻译员。
由于他对该公司精诚效力,其年薪很快即从五百英镑升至一千英镑。
德国传教士郭实腊充当鸦片贩子的翻译,并直接参与鸦片的推销活动。
他曾多次出入中国沿海,参与大规模的鸦片走私活动,同时刺探情报。
1832年他到澳门时,许多鸦片商人都争着请他带路到中国沿海去推销鸦片,给其待遇十分优厚。
鸦片战争前,郭实腊还为当时的英国驻粤领事义律就鸦片的销路出谋划策。
一些传教士不仅乘鸦片贸易船只来华,接受鸦片商人的资助,还直接参与鸦片贸易乃至“烟教合一”。
如在广州的“马礼逊教育会”,就让大鸦片商颠地任会长,大鸦片商查顿任司库,传教士【裨治文】任秘书。
1838年2月21日在【东印度公司】的倡议下成立了“中华医药传教会”(贩卖鸦片和鸦片制品),传教士【伯劳】为副会长,大鸦片商颠地、查顿为终身董事。
1839年初,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广州禁烟,传教士们就尽力刺探林则徐禁烟的情报,然后报告给西方鸦片商。
2、充当列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西方传教士竭力鼓吹战争,为本国的殖民主义扩张效力。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说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与其说是由于宗教的原因,毋宁说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美国传教士【伯加】甚至鼓吹“只有战争,才能开放中国给基督。
”法国传教士【郎怀仁】等五位耶稣教会修士是乘法国军舰来华的。
他们认为要使中国人接受基督,唯一的办法就是战争,要使战争“成为将耶稣介绍到中国的一种手段”。
鼓吹“与其设立九个军事据点,不如设立九个教堂更为有效”。
1840年3月,英国政府决定远征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后,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狂妄地宣称:“时间已到,中国必须屈服或失败。
”法国的传教士【樊国梁】、美国牧师【丁韪良、李佳白】等,都曾狂热地鼓吹列强对中国加强侵略。
当【义和团】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们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
”洋教士帮助列强进行经济掠夺。
前驻上海的美国领事【介尼甘】说:“如果没有传教士供给情报,中国大陆上的许多地方到今天还关闭着呢!他们商品的销路也只取胜于较狭窄的范围。
应该记住:商务的旗帜紧随着十字架的旗帜接踵而来。
谁若打掉了执着十字架旗帜的手,谁就损害商业的利益。
”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洋教会不仅为列强政府侵华出谋划策,而且一批传教士直接参加了侵略战争。
他们充当了侵华战争的帮凶、向导、翻译、间谍、情报搜集等,参与屠杀平民,掠夺钱财,双手沾满中国人民的鲜血。
西方的历史学者自己也承认,“教会的整个活动,几乎都可以被称为是西方的第五纵队。
”鸦片战争期间,传教士以“中国通”的资格充当侵略军的向导、谋士和翻译。
英国人自己说,传教士们“在整个鸦片战争中的功绩是无论评价得多么高也是不会过分的。
”美国公使田贝也承认,“这些先锋队(指美国传教士)所搜集的有关(中国)民族、语言、地理、历史、商业以至一般文化的情报,对于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
”传教士郭实腊从1831年到1838年间,曾十次侦察、搜集中国沿海的政治、经济、军事情报。
这成为他参与鸦片战争和起草《南京条约》的资本。
在战争期间,郭实腊穿起了军装,随军到各地强征粮草军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天主教南京主教【艾维克】为朴鼎查提供大量军事、政治情报。
第一次鸦片战争刚打响,美国传教士伯加就匆忙由华返美,向总统、国务院和国会竭力鼓吹美国应乘此时机参与对华作战,主张派专使来华不战而胜的摘桃子,逼华签订不平等条约。
美国派加尼海军司令率两艘战舰到中国作战时,美国传教士裨治文担任了加尼司令的翻译和助手。
鸦片战争期间,在英国侵略军打到上海时,天主教南京主教法国人【罗伯济】多次乔装成中国人,夜间乘舢板船到“皇后”号军舰去见英军司令璞鼎查向他报告南京及中国的军事、政治情报。
美国传教士【雅裨理】和【文惠廉】及其他两名传教士参与了英军在厦门的侵略活动。
英国传教士【雒魏林、米威怜】指引英军到定海。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被教会派到舟山,在英军司令部里任翻译。
1842年6月当英军进攻上海时,对上海早已了如指掌的郭实腊,充当海军司令的向导,协助指挥作战。
7月间英军攻至镇江,又是这个郭实腊带路,冲进城后一路沿街烧屋和实行屠杀掳掠。
传教士郭实腊与【马儒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为英军提供情报、出谋划策,成为举足轻重的“侵华谋士”。
英军打进长江时,马儒翰就在英军司令璞鼎查的军舰上。
璞鼎查在镇江遇到强力抵抗,打算后撤。
马儒翰力劝璞鼎查继续进攻打到南京。
璞接受了建议,果然打到了南京,清廷被迫投降。
1858年,英、法、美、俄四国专使率领兵舰联合北上,进驻白河口,直逼天津。
联军决定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之前,派美国传教士冒充调解人麻痹清军,传教士卫三畏和丁韪良受命假谈,掩护联军出其不意地向大沽炮台发动了猛烈进攻。
美国公使列威廉向其政府报告说,“若没有他(卫三畏)的帮助,我就不能进一步执行我的职务。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向北京进攻时,俄国东正教在北京的传教士又给联军提供北京的地图,博得了英国人的高度评价。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巴拉第】赶到舰队停靠的渤海,向俄国公使普提雅廷汇报清政府的动态。
5月间,巴拉第又到大沽向俄国公使报告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报,并向英军司令报告了当时北京的缺粮情况、皇室逃跑计划、清在京津之间的军事部署、大沽设防等情报。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德国在山东的主教【安治泰】曾激烈地怂恿德国瓜分中国。
《巨野教案》发生后,他立即建议德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出兵强占胶州湾。
德皇威廉二世对安治泰的所作所为曾给予赞扬,巴伐利亚王室还特别授予他贵族的称号。
八国联军对我国发动了武装进攻时,联军网罗了不少传教士充当向导、翻译、情报官等,在京的教会成了军事据点和堡垒。
美传教士【宝复礼】是穿军装的八国联军的情报官,他引导联军顺利地攻进北京城。
联军总司令很赞赏他。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李佳白在联军镇压义和团时积极充当侵略军的翻译。
天主教北京教区主教【樊国梁】在给巴黎遣使会的报告中说:“我们在京城有一所中法学堂,为法国远征军提供了五十多名翻译官,其中有八名是精通中国话的传教士,被最高将领委任为联队长……这是为了提供给军队将领们所需要的情报,这些情报对他们来说是很有用处的。
在此我还要向你报告,我手中已掌握义和团头目的全部名单,知道他们中的许多人逃遁的去处。
”传教士丁韪良、【明恩溥】等一起荷枪实弹地镇压义和团。
传教士们还以高价诱使中国教徒为列强侵华战争服务。
列强的军队和传教士对整个北京城进行了洗劫。
当时法国报纸记载一个回国士兵的回忆说,“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
”以天主教北京主教樊国梁为首的传教士们,不但自己亲身抢劫,还下令教徒抢劫,从8月16日开始,连续抢劫了八天。
据美国《纽约先驱报》1901年1月9日报道称:“樊国梁仅在一处王府家里就抢去财物珍宝约值一百万两银子”。
传教士丁韪良说:“假若让这座城(北京)被抢光、烧光也是应得的惩罚。
”3、参与策划、起草列强对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清朝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此后,又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侵略和掠夺打开了畅通之路。
在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过程中,各国传教士不仅积极参与,而且为了列强的利益与中国竭尽讨价还价,耍无赖、挟威胁、行讹诈之能事。
签订《南京条约》的英方全权代表英军司令璞鼎查,在谈判过程中,他的四个得力助手【郭实腊、马儒翰、李太郭、麦华陀】都是传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