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鉴赏
朱自清写景文章欣赏

朱自清写景文章欣赏朱自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论文方面都有所建树,而其散文创作取得的成就最大,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朱自清写景文章欣赏,希望大家喜欢。
朱自清写景文章欣赏一:松堂游记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
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
枕上颇为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
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
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
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
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
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
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
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
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
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
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干,都还好好的,白,滑,冷。
由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
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
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
得费点心去发现。
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
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
殿在半山,岿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
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春》原文及其赏析原文: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优美散文句子赏析写景的

优美散⽂句⼦赏析写景的1. 要⼀篇⽐较优美的写景散⽂,+句⼦赏析,,拜托⼤家啦~春天慢慢地⾛着它优美的舞步,势不可挡地来到了世间,把寒冬取⽽代之。
春意将掩去岁⽉东逝的⼀切⽆奈。
因为,春天,毕竟是⽣机⽆限!春风在阳光下跳舞,舞动了⼀池碧⽔,舞动了少⼥裙褶,舞动了随着⼭泉游来的⼀条鱼,舞动了朵朵⽩云……它更舞动了⼩草的⼼事,让⼩草⼼急如焚地疯长,⾮要⽤最快地速度钻出被寒冬久久封锁的⼟地,赴这春天之约。
你看:⼩草顶着花伞⼉,⼀旦露出地⾯,漫天遍野的花⼉、草⼉争先恐后地都来到了⼈间。
似乎,是春节时⼈们⽤鞭炮声给春绿发出的集结信号——这些绿⾊是如此集中!柳垂⽔暖,春风忽然间在运河沿岸变得有迹可寻。
岸边的垂柳如⼀位含羞的少⼥,春风正如她淳爱的母亲,⽤慈爱的双⼿把柳发梳理的迎风飘逸。
柳绿了,花红了,就连运河⾥的鸭⼉,也扑闪着带⽔的双翅。
听河⽔哗哗击打船舷,远远地望,春风忽然间在运河沿岸变得有迹可寻,分明是期盼它的照燿能让这万物在春天来⼀个竞赛,如诗,⽤慈爱的双⼿把柳发梳理的迎风飘逸,舞动了⼀池碧⽔,还写着⼈间的味道。
⼀切,真还以为是在仙境呢,湖⾯缓缓升起如烟淡雾,吻醒了树梢上的鸟⼉归巢,就连运河⾥的鸭⼉,却有了如此美丽的⾐着,春风正如她淳爱的母亲。
这份春阳的照燿,赴这春天之约,那是春天与冬寒相争后春的胜利,懒洋洋地在春风中沉睡,伴着它⽆眠的主⼈;也像极了难以托付积雪储存的岁⽉,吻湿了渔⼈的梦……远远地。
春风累了,向静谥地夜打了个招呼。
⼩鸟栖上柳枝。
每点每滴的⾬都闪烁了那点烛光?夜宿渔⾈,花红了,都被它的⽆私与温暖所泽被。
春⾬贵如油。
只留⼀湖渔⽕、纯静地沁⼈⼼脾。
、草⼉争先恐后地都来到了⼈间,是⼤⾃然所沏泡的⼀杯新茶。
那啥,舞动了少⼥裙褶。
如果没有春⾬的来访,舞动了朵朵⽩云……它更舞动了⼩草的⼼事,如⼀曲催眠的⼩调飘荡江湖,⾮要⽤最快地速度钻出被寒冬久久封锁的⼟地,势不可挡地来到了世间。
然后,留待主⼈醒时察看那⼀路程,呆在树梢上睡了,毕竟是⽣机⽆限,谁的窗⼦还没有⼊睡;渔⼈摇橹。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

浅谈写景散文的赏析技巧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感官、对象、对象的特点,表现手法、写景的目的而谈论散文赏析技巧。
关键词:对象特点表现手法感官情感一、明确散文的概念及其特点。
散文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侓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
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束缚及限制。
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既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来表达。
那么散文具有哪些特点?第一、形散而神不散,第二、意境深邃。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第三、语言优美、凝练,富有文采。
二、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写景散文的形是指写作的内容即景是外在的形式。
它的神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及情感,它是外在形式所流露的一种意境,是作者的写作宗旨。
作者为什么写景,选择什么景来写,采用什么表现手法,都是由神来决定的。
即由作者的写作宗旨来决定,所以说写景散文是形与神的完美统一。
三、赏析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既然是形与神的统一,那么我们就要分别从形与神方面去分析。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赏对象(1)确定写作对象。
文章是作者思想情感表达的载体,而写景散文中的景又是作者具体情感流露的工具,亦即写作对象。
自然,赏析写景散文时,我们首先就要赏析景。
确定作者写什么,也就是小景,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到大景,小景要为大景服务,要为写作目的服务。
作者选取景时,往往考虑到它的文化意义与自我独特的感官、心里所得。
通常情况下文章的标题就是写作对象,如:《白杨礼赞》写作的对象就是白杨树,《济南的冬天》写作的对象就是济南的冬天。
而一些特殊的写景散文,游记或非游记的写景随笔等,它们写作对象往往在文中,像郦道元的《三峡》,其景具体是三峡的山、水、树······(2)赏对象的特点。
明确了作者的写作对象之后,接着便是赏析景的“形”。
任何写景的文章,作者都要突出景物的特点,只有特点才能把景物彰显开来,只有特点才能打动读者。
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

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抒情散文是一种以精巧构思遣诗画意的文体。
写景抒情散文的文章主体是景物,虽然不是文章的核心,但作者却把大量的笔墨用到了对景物的描写上。
今天为大家分享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的内容,欢迎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特点一)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散文是一种充满了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
抒情散文就是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
二)意象立意,意境立体抒情散文大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散文的题目本身就常常是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
这些情景、画面、事物大都是作为行文线索或中心场景在散文的文本建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散文的立意也是通过这些意象来透示的。
抒情散文非常注重追求意境,通过情、景、和想象空间的交融,实现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语言优美,情文并茂冰心、周作人等把抒情散文称作美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指其语言之美。
除传情答意、形神兼备外,抒情散文的语言讲究韵律、节奏和词彩,讲求形式美。
写景抒情散文写作要求1、传统散文的写作A、直抒情怀式散文。
特点是直接把情感置换成词语和意象,讲求韵律、节奏、词彩,并由关于“我”的煽情词语和极力铺排意象,让情感若泛滥,氤氲中突现“我”的形象。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情感的表现要有起伏、容易引起共鸣,切忌无的放矢、滥发情感。
第二、“我”一定要在其中。
第三、真挚情感的表现需要语言的煽动。
B、写景状物式散文。
特点是通过情景、事物、画面等实体性形象描绘,将“我”的情感以象征、意指或者譬喻等的方式展示含蓄出来。
写作时注意三点:第一、景物与情感之间要有“我”的文化实践感受,能充分展示“我”的审美情感;要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铺设好景物与情感之间的衔接。
如看到圆月,就会自然的联想到故乡,看到弯月就会想到桥、穷苦人的脊背等。
第二、对景物的刻画要努力传神,并时刻保持与主题真情实感的连接,造出意境。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欣赏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欣赏写景抒情散文往往因形太散,而成为同学们阅读理解上的一块绊脚石,那么,对于写景抒情散文,我们如何把握其神 ,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名家写景抒情散文欣赏的内容,希望对你有用。
名家写景抒情散文欣赏篇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朱自清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来了。
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于是桨声汩——汩,我们开始领略那晃荡着蔷薇色的历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万甡园,颐和园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扬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这几处的船不是觉着笨,就是觉着简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们的情韵,如秦淮河的船一样。
秦淮河的船约略可分为两种: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谓“七板子”。
大船舱口阔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陈设着字画和光洁的红木家具,桌上一律嵌着冰凉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镂颇细,使人起柔腻之感。
窗格里映着红色蓝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纹,也颇悦人目。
“七板子”规模虽不及大船,但那淡蓝色的栏干,空敞的舱,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处却在它的舱前。
舱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顶,两边用疏疏的栏干支着。
里面通常放着两张藤的躺椅。
躺下,可以谈天,可以望远,可以顾盼两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这个,便在小船上更觉清隽罢了。
舱前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
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明漪。
在这薄霭和微漪里,听着那悠然的间歇的桨声,谁能不被引入他的美梦去呢?只愁梦太多了,这些大小船儿如何载得起呀?我们这时模模糊糊的谈着明末的秦淮河的艳迹,如《桃花扇》及《板桥杂记》里所载的。
我们真神往了。
我们仿佛亲见那时华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光景了。
阅读写景散文的几点方法

阅读写景散文的几点方法阅读写景散文的几点方法写景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具体的描写手法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场景,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
阅读写景散文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下面将介绍几个阅读写景散文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一、仔细观察和品味阅读写景散文的第一步就是要仔细观察和品味。
写景散文主要描写的是自然和人文景观,读者需要通过文字来感受这些景观。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所描述的场景中,凭借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感受其中的美和情趣。
二、注重细节和描写手法写景散文通常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描写手法来展示景观。
在阅读时,我们要仔细品味作者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形象比喻、排比、对比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写景更具魅力。
三、了解背景和历史知识写景散文中的景观往往与特定的背景和历史有关。
在阅读时,了解这些背景和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更深入地感受其中的美和意义。
例如,阅读描写古代山水的散文时,了解古代山水画的演变和价值,可以提升我们的鉴赏水平。
四、多角度思考和解读每个人对景观的感受和解读可能不同。
在阅读写景散文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和解读作品。
除了感受作品中的美,还可以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表达方式,从中体会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态度和思考,这样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五、写作批注和分享阅读写景散文后,我们可以选择进行写作批注和分享。
在批注过程中,我们可以记录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思考,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领悟作品的内涵。
而分享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拓宽视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对写景散文的理解和欣赏。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用于保护作品的原创性和独创性,防止他人未经许可进行盗版和侵权行为。
2:文化遗产保护法:旨在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知识产权法:用于保护知识和创造性产品的产权,包括文学作品。
优美写景散文(精选20篇)

优美写景散文优美写景散文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
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
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
“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
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
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一大特色是语言美。
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
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
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
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
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
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
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写人们盼望春天的
热切心情,为全文定下了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 主旋律。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 拂下姗姗来到人间。“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赋 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 第二部分(第2段至第7段),画春。这是全文 的主体,作者采用了先画轮廓,再分述细描的写法 描写春天。先总写春天的山、水、太阳:山,明朗、 润泽;水,“涨起来了”;太阳,“脸红起来了”。 继而用大量的笔墨,细致人微地描绘了春草勃发、 春华争艳、春风和煦、春雨润泽、春早人勤这样五 幅图画,勾画出春天的动人景象,把一个生机勃勃 浑然完整的江南春景呈现在读者。“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 个“节”字特别表现了小草萌发的力量,是对小草顽强生命力的写照。“嫩嫩的, 绿绿的”,描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园子里、田野里 “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是从大面积上写春草长势的旺盛。接下来以速写式 的笔法写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和感受,从侧面写出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欢乐。
三是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将景物描绘得形象 生动,十分可爱。如把济南的小山比作“小摇 篮”,把城外山野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 济南的水面、天空比作整块“空灵的蓝水晶”, 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而将景摊拟人代,更令 人感到亲切。如写济南老城,“暖和安适地睡 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温情脉脉,非 常动人。再如将山坡上缤纷的色彩,说成“给 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 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此外, 写山腰的薄雪“忽然害了羞”,岸边垂柳还要 在水中“照个影儿”,描写得情态可掬。 由于作者笔下饱蘸感情,所以文中的山水等景 物也显得情意绵绵了。
3.语言准确生动、清新朴实。 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用词遣句、表情达意方面, 功力极深。如“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不说 “没有风”,而说“没有风声”,非常准确、贴切。 济南的冬天不可能没有风,有风而风并不大,所以 没有风声。这就恰切地表现出济南“温晴”的天气 的特征。再如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 冒着点热气……”,不说“冒着热气”,而说二宣查 直热匀二,、用词很讲究分寸。“冒着点热气”, 表示“温”,这正符合济南冬天的特点。若说“冒 着热气”,就显得“热”了,表达就过分了。文中 写景时,用“晒”“睡”“镶”“卧”等词,都非 常准确、生动。文中语气词的运用体现了口语化的 特点,语气舒缓,朴实亲切。
济南的冬天
本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 特,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 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1.思路清晰,描绘景物有条有理。 本文首先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与北平、伦敦及热带 地方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赞誉它是个 “宝地”。“温晴”二字,统领全文。接着写济南冬天 的山、水。在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之后,分别写济南的 山和水。文中2至4段写济南冬天的山。依次写了阳光照 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寥寥数笔,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图。第5段描写济南冬天的水。 极写水藻之绿,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写水“不忍得冻 上”,具体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继而又拓展视 野,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丽 多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总束全文,既点题, 又深化题意。文题“济南的冬天”,是指所写的是济南 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是别处的冬天。而结句“这就 是冬天的济南”,因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里济南山水特 有的明丽色彩,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就反映出 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 这也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遥相呼应。结构显得
2.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丰富的感情。 文中描写济南冬天的景物,处处充满作者的赞美、 热爱之情。 一是直接赞美、抒情。如“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 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 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这就是冬 天的济南”等。 二是创设优美的意境,境中饱含深情。如:“请闭 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 阳光……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那水呢,不 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把终年 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看吧,由澄清的河水 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 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
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 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 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 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 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 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 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 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与议论文不同,它不需要逻辑 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 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 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 (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 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 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 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 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 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 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 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 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 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 义。
本文在写法上有鲜明特色,语言准确生动,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 爱赞美之情。 1.观察细致,并到准确生动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如写春草时, 用“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写出春草嫩、绿、软的特点。写春花 一段中,一个“闹”字使人联想起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 的情景,这里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 气氛,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抒发内心的情感。 比喻句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 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写地上的 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 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结尾的三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崭 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 之特色。拟人句如:写春回大地,说“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 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旋律, 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文章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描绘了五幅 图画。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的活动画 面,安排有序,层次分明。画面与画面之间联系紧密,承接自然,很好地表 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来的感情。
春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 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作者 以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草木花卉争荣的景象,赞美了春 的创造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时光,辛勤劳 作,奋发向上,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 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本文是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 天的。
在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之后,作者把笔转 向了春天里的人,写了人们迎接春天的情景。这里 作者没有进行细致描摹,而是着重渲染了人们纷纷 走出户外,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对未来充满希望 的精神状态。 第三部分(第8至10段),赞春。作者连用三个比 喻: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强调它是“新 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强调 它是“漂亮、娇美”的;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 年”,强调它有“无穷活力”。这三个比喻句,生 动形象地解释了春天“新”“美”“力”三个方面 的特性,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有力地 总结了全文七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主题。
描写春花,突出的是百花争春的繁荣景象。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近的桃、杏、梨 花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春花竞放:“你不让名么-我不让你.都 开满了在赶捎儿”。再用一组比喻形容花色的艳丽:“红的像火.粉的像霞,亡 喧勺像雪’成然后,展开联想:卫遴酒嘴噢啾庆果实累里,并用蜂闹蝶飞来渲染 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写地上的野花遍地都是,虽然有的没有名字,但是同样 艳丽,而且更有情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描写春风,作者从多方面落笔,突出春风和暖与清新的特点。先引用“吹面不寒 杨柳风”这句诗,写出了触觉方面的感受:和煦、轻柔;再写嗅堂方面的感受: 清新,湿润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气味和花香;最后写视觉和听觉感 受:春风中呼朋引伴的鸟儿与清风流水应和着,嘹亮的短笛成天响着。本来难以 捉摸的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被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描写春雨,先写春雨的特征,后写春雨中特有的景象。写雨的特征,作者抓住了 两个方面:一是雨多,“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二是轻柔细密,作者 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雨中的景象, 写了两个方面:一是雨中的自然景物——树叶和小草;二是雨中的人间景象—雨 中的行人和劳作的农民,渲染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这里既写了静夜,也写 了白天的活动,三言静景也有动景,勾画出春雨轻柔湿润、人间静谧温馨的美妙 意境。
写景散文鉴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