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介休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题(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一)1.学校诗社开展“诗中寻美”活动。

下面是小华同学制作的诗文名句练习卡,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自然之美“,枳花明驿墙。

”俯仰之间,落叶繁华,野趣横生。

(温庭筠《商山早行》)(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朝自暗而明,暮自明而暗,变化生趣。

(欧阳修《醉翁亭记》)(3)“,。

”妙用对偶,鸟欢鱼跃,心旷神怡。

(范仲淹《岳阳楼记》)情志之美(4)“,肯将衰朽惜残年。

”坦陈心志,不惜残年,忠君弥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沉舟侧畔千帆过,。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蕴含哲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汉文有道恩犹薄,。

”溯古思今,千古文人,命运相同。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7)“露从今夜白,。

”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

(杜甫《月夜忆舍弟》)(8)“,。

”坚定信念,自信昂扬,实现理想。

(李白《行路难》)古诗的美在大自然的草木间,在诗人流动的诗情里。

2.请赏读下面两幅书法作品,选用其中合适的诗句填空。

(2分)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点评:月圆人未圆,苏轼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以上两幅书法作品中“,”两句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韵”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三篇】

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三篇】

【导语】语⽂,是语⾔以及⽂学的简称,包括⼝头语⾔以及书⾯语⾔:⼝头语⾔较随意,直接易懂;⽽书⾯语⾔讲究准确以及语法。

以下是⽆忧考为您整理的九年级上语⽂期中考试试题【三篇】,供⼤家学习参考。

【篇⼀】九年级上语⽂期中考试试题 ⼀、基础知识积累(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错误的⼀项是()(2分) A、分外(fèn)妖娆(ráo)踪迹(zōng)银波荡漾(yàng) B、栖息(qī)喑哑(yīn)⽥圃(pǔ)稍逊风骚(sāo) C、折腰(zhé)颤动(chàn)襁褓(qiáng)成吉思汗(hán) D、鸿鹄(hú)社稷(jì)缟素(gǎo)崩殂(cú) 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项是()(2分) A.亵渎⼼⽆旁鹜怒不可遏⽆可耐何 B.曙光重蹈复辙发愤忘⾷不⼆法门 C.羡慕恼羞成怒涕泗横流廓然⽆累 D.颓废黎明百姓登峰造极强聒不舍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不恰当的⼀项是()(2分) A.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知之明,众⼈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

B.做⼀个⼈,我们要⾏使⾃⼰的权利:做⼀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C.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D.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原意相合,不必深究: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类⽣活的不⼆法门。

4、下边不是病句的⼀项()(3分) A.为了防⽌这类事故不再发⽣,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在考场上专⼼答卷,⽽场外的⽼师和家长⽆时⽆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荒废学业的例⼦。

D.通过收看专题⽚,使我们认识到⼈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5、下列句⼦中空缺处依次填⼊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3分) 国家发展和改⾰委员会将修改现⾏药品定价办法,___________药品价格监管范围,________药品价格核定⽅式,_________政府定价程序,________社会公众参与药品价格管理积极性,不断提⾼政府管理医药价格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第一部分(1——2题 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5分)晴暖的午后,太行山山坳里的村庄一片明亮。

(y ǎn ɡ wàn ɡ)不远处的山坡,高高低低的树上,雏鸟绒毛般的新叶密密匝匝,闪烁着万千点阳光。

村里的水泥路不宽,却很平坦。

路两旁依着院落的袖珍菜园 ,或如正方的火烧,或如椭圆的饼子,或如半圆的盒子,或如糖三角,或如梯状枣糕,或如随意摊出的菜坨子……围着菜地的石头和用细竹竿或荆条编起的矮篱,如节日面食的精致花边,彰示着菜地主人的心灵手巧和对每寸土地的珍爱。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2分)①(y ǎn ɡ wàn ɡ) ②闪烁 (2)在上面文段横线空缺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1分)(3)文段中的“彰”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部,再查 画。

(每空1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9分)从“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的中秋节,到“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教师节,这既是中华文明yuán ①远流长的文化符号,也是中华民族 甲 的精神标识。

今年中秋节、教师节前,一群英雄凝固成历史,一些瞬间书写着永恒。

四川地震时,救援队伍紧握绳索攀爬过江、抬着老乡踏过树枝“桥梁”,重现了新时代的“飞夺泸定桥”;重庆山火中,上千名志愿者的头灯连成一条拦截火海的防线,逆火而行的“英雄气”筑起了“新的长城”。

正是在 丙 。

因为这片土地上,有一直憧 ②(A.ch ōn ɡ B.t ōn ɡ)憬的团圆,有值得 乙 的家园。

只要有你有我,有家有国,就一定有未来,就一定有希望。

(1)根据拼音为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每空1分)①yuán (A.渊 B.源) ②憧 (A.ch ōn ɡ B.t ōn ɡ)憬(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实验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年秋季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作业九年级语文试题命题人:审题人:(本作业共34小题,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汉字(10分)1.给加点字注拼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日星隐yào( ),山岳潜( )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佝偻丈人承蜩( )的故事告诉我们——心无旁wù( )便是敬!。

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A.有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歪曲事实,以丑恶换取流量。

B.有些人有一种错觉,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

C.各大出版社在原创图画书内容的选择上都默契地遵循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原则,营造了一种虚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D.为了迎接残奥会,青年志愿者们粉墨登场,大显身手!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长要让孩子接受“吃苦教育”,以此提高孩子自食其力的能力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这句是病句,“提高”与“精神”搭配不当)B.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指月亮,“汗青”指史册,“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兄弟等。

C.《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D.“大漠外的昭君墓不是一座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纪念碑。

”这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复句。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注释】①甓:用砖砌。

①元珍:指丁宝臣,字元珍。

时为峡州(今宜昌市)军事判官,与欧阳修关系甚密。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树( )毕( )宜( )嗟( )7.请找出下列句中“以”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A.又教民以变其俗B.且哀其以罪而来C.以作斯堂D.以偷宴安8.请用两个逗号为【甲】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书写(3分)见字如面,一手好字令人赏心悦目,让我们一起在文字中徜徉吧!本题根据卷面的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二、积累与运用(27分)本学期,学校开展了“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1-6题。

在异彩纷呈的小说人物画廊里,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③、恪守礼教的闰土;辛苦①zì( )睢、尖酸刻薄的杨二嫂;生活拮据、谋求改变的菲利普夫妇;④、英雄末路的杨志;“②心无旁骛( )”、醉心功名的仕林小丑范进;神机妙算、⑤的经世奇才诸葛亮……凭借着超凡的想象力、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1.阅读上文,将①②处对应的汉字或拼音填写在相应位置。

(2分)①zì( )睢②心无旁骛( )2.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写到相应的横线上。

(3分)A.运筹帷幄B.悲苦麻木C.壮志难酬③④⑤3.划线句表述有误,请你修改后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2分)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和尾声。

B.“向前看”“向无此例”“心里向着他”,这三个短语中加点的“向”字的词性依次属于介词、副词、动词。

C.“不在沉默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是并列复句。

D.朗诵时要注意表情、站姿、动作等,如朗诵《沁园春·雪》时,应保持端庄稳健、积极向上的姿态。

5.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负责人,请仿照下面的活动形式再设计一项活动。

(2分)(1)竞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2)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3)______________________6.在探讨初中生应该读什么样的小说时,同学们说法不一。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金秋十月,北师大实验中学开展了“探寻中国大学足迹”的综合实践活动。

同学们从“走进清华园”“走近北大红楼”“线上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三个方面进行资料搜集和考察。

下面几段文字是他们撰写的探究报告,请你阅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1. 请用正楷字书写“探寻中国大学足迹”八个字作为手册的标题。

(1 分)下面是同学们找的一则介绍清华园的材料,请阅读文字,完成第2-4 题。

人们经常把清华校园称为“清华园”,其实严格来说,“清华园”是专指以工字厅为主体的一组清代园林①这组园林始建于十八世纪初的清代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年间,可谓历史悠久。

清华园曾经是康熙时期皇族的京郊别墅——熙春园的一部分。

道光年间,熙春园分为东、西两园——东部的熙春园及西部的近春园。

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招(zhì) 莘莘学子的青睐②东部的熙春园,即今之【举世瞩目】的清华园的前身。

据考证,康熙时期编辑的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在东部的熙春园编辑、印刷的。

咸丰即位后,又将东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匾额。

现在我们所说的清华园,是指清华大学所在的本部校园,包括了最早的熙春园的全部,常被用来代指清华大学。

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语文第1 页(共 12 页)清华园的秋景,千般旖旎,万种风情,令人【趋之若鹜】。

一位诗人曾有 过这样的描述:“清华园的秋,炽.烈又缠绵……秋风所至,翻覆纤手,摇落满树金辉。

”名园美景如斯,但更令人【拍手称快】的是其蕴含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的清华精神。

这种精神传承百年,在清华结出了累累..硕果,培养了 一批又一批在国人眼中【炙手可热】的学术大师、经世之才。

这种精神还将(rú) 养一代又一代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更大的智慧与力量。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招 zhì ”此处的意思是“指招来;引起 ”,应写成“招致 ”。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佝偻..作态(niúní)..(gōu lóu)瞥.见(piě)自惭形秽.(huì)忸怩B亵渎.(dú)矫.揉造作(jiāo)箴.言(zhēn)给予..(jǐyǔ)C强.聒不舍(qiǎng)矗.立(chù)惊骇.(hài)泥泞.(nìng)D箱箧.(qiè)恪.守(kè)自吹自擂.(lěi)游弋.(y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断章取意形销骨立剪影李代桃僵B理致易明间不容发宽佑彬彬有礼C 旁骛不可名状濡养俯拾即是D秘诀治裁眼花缭乱可望而不可及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表达,用电视语言彰显了中国典籍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B.每天读一点好书,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精神气质,还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C.随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掀起了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热潮。

D.国家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行动,规定粉丝群体网络行为,引导青少年理性追星。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022年5月4日凌晨,中国科考队向着珠峰峰顶挺进。

科考设备沉重,天气瞬息万变....,高海拔造成缺氧……困难络绎不绝....的....。

但是科考队员们胸有成竹....,不惧困难,最终在人迹罕至峰顶圆满完成了综合科考任务。

A.瞬息万变B.络绎不绝C.胸有成竹D.人迹罕至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博物馆的力量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博物馆丰富多彩的藏品☐自然标本、考古遗物、艺术珍品、革命文物不同类型的藏品记录着自然和人类文明的多元信息,蕴含着提升审美水平、厚植家国情怀、促进文明交流等多种力量。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四语文试题2012.11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滞(zhì )留沉( chén )寂汲取( xī ) 静谧( mì )B. 繁衍( yán ) 谀( yù )词扶掖( yè ) 亵( xiè)渎C. 诘难( jié ) 怫然( fú) 骈进(pián)独倚( yǐ )D. 玄( xuàn)虚渺( miǎo )茫诓( kuāng )骗狡黠( xié)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组( )A、辨伪去妄根深帝固墨守成规腐草为萤B、廓然无累重蹈复辙涕泗横流气呑斗牛C、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味同嚼蜡怒不可遏D、喏喏连声脑羞成怒恃才放犷强聒不舍3、下列各句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是()A、《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作品对生活在封建末世和科举制度下的封建文人群像进行了成功的塑造。

B、《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C、《西游记》中,唐僧在五行山下收孙悟空,在流沙河收猪八戒,经高老庄收沙和尚。

从此,师徒四人开始了漫长的西天取经的路程。

D、《水浒》中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篮球比赛输了,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吸取教训,加紧训练,提高技艺。

B、这份试卷中的第1小题他花了十分钟时间才做完,真是小题大做。

C、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在山顶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D、黄山的石、雾、松是大自然的造化,无不巧夺天工,令人赞叹不已。

5、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几乎所有的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这句诗大胆地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把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愁”描摹得淋漓尽致。

C、在这场抗击“非典”的战役中,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最前战,他们中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

D、看到电视画面上数百头藏羚羊被盗猎分子枪杀而横尸荒野的惨状,我们无不感到义愤填膺,恨不得立即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为了防止校园安全问题不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在“亚运会”的筹备会上,各相关部门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开头,与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短文章,如《论语》、《道德经》等,《论语》中有不少好的东西,就是《道德经》在那个时代也有它突出的地方。

拿民间谚语来说,很多生动的谚语都是既短小又有内容。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样的话就很好,它十个字就抵得过一篇大文章。

A、说短文章没有分量是不切实际的。

B、短文章有短文章的好处。

C、短文章也有精华之作。

D、难道只有长文章才有分量吗?(二)课内阅读部分:阅读各语段,回答下列问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________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①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②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①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③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④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8、下面横线上词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这也算一种“信”,也只能说中国人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A、即使那以前便B、假使那曾经便C、即使就以前那D、假使就曾经那9、文中画横线部分的代词各指代什么?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①”指代的是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现在是求神拜佛。

B、“这②”指代的是信“国联”,求神拜佛。

C、“它③”指代的是求神拜佛。

D、“这④”指代的是“自欺”。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

B、“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句中的“中国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C、“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句中的“中国人”指广大人民。

D、“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句中的“中国人”指一部分中国人。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第一、二自然段是先摆出对方错误论点再摆出对方论据。

C、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第七、八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

12、第八段中划线的"人们"、"他们"、"大家"、"中国人"、"一部分人"等人称代词,分别指代的是()A、自古以来的人;有自信力的人;老百姓;全体中国人;为资产阶级效劳的人。

B、承前指"埋头苦干"等四类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和人民;当时社会上一般的人;泛指中国人;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御用文人。

C、"埋头苦干"等四类人;全体中国人;中国的人们;少数统治者。

D、没有失掉自信力的人;普通老百姓;全体中国人民;少数反动文人。

13、下列句子引号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B、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C、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D、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智取生辰纲》(课文略)14、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干系须是俺的。

(责任)B、那十一个厢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吹牛)C、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亡命之徒)D、卖一桶与你不争。

(不要紧)15、对下列语言和行为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杨志道:“你理会得什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杨志熟谙江湖酒道,这是他的经验之谈,充分表现了他的谨慎、精明。

B、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白胜故意卖关子,欲擒故纵,为的是增强诱惑力。

C、杨志拿来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细心押送生辰纲,但为人粗暴蛮横。

D、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熬,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说明杨志体恤下属,先士兵,后自己。

16、文中反复提到押送路上的炎热天气,对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烘托气氛,激化杨志一方的内部矛盾,为杨志日渐孤立,以至最后失败做准备。

B、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因炎热而口渴,因口渴而买酒,以至于入人圈套。

C、为杨志一行后来在黄泥岗买酒中计埋下伏笔。

D、纯客观的描写,与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无关。

17、对晁盖、吴用一方取胜原因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①劫取生辰纲是正义之举②众好汉团结一致,协同作战③众好汉武艺高强④占有天时和地利⑤巧妙利用敌人矛盾,瓦解对手⑥分工精细,组织、谋划、转信、引诱等均有落实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⑥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是施耐庵根据民间传说编辑而成,历史上本无宋江起义之事。

B、《水浒传》中起义军首领,如宋江、卢俊义、林冲、李逵都是社会下层人士,都是自觉走上反抗道路的。

C、《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全过程,虽然义军以招安为结局而失败,但仍不失为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矛盾、歌颂农民起义斗争的杰出作品。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长篇巨著,是作者根据自己生活体验和实际感受进行艺术加工而写成的。

19、小说的结尾才点明“智取生辰纲”,对这样的结构安排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采用补叙的手法,突出吴用等人的智谋,对全文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采用补叙手法,既收束全文,又点明题意,公开谜底,揭示主题,使行文错综复杂,纵横开阖,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C采取补叙手法,可以使文章集中凝练,生动有趣,造成悬念,比直陈其事,更具有吸引读者的艺术力量。

D补叙不是事件本身的一部分,删去它,虽然会影响主题的深刻性,但不影响事件的完整性。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