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理科学霸高中化学笔记_化学反应与能量_2015高考状元笔记
历年高考状元“私房”复习笔记:化学篇

历年高考状元“私房”复习笔记:化学篇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
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定。
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
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
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
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
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
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如CuSO4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
这方面内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
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
我认为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
在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帮助。
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
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
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
高中化学学霸笔记(43页)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一)掌握基本概念1.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如:He 、Ne 、Ar 、Kr…双原子分子如:O 2、H 2、HCl 、NO…多原子分子如:H 2O 、P 4、C 6H 12O 6…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Li +、Na +、H +、NH 4+…阴离子:Cl –、O 2–、OH –、SO 42–…(2)存在离子的物质: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 、CaCl 2、Na 2SO 4…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4.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 、Si 、Al 、Fe 、Ca 。
5.同位素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氕、氘、氚)。
6.核素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完整版

高中化学课堂笔记化学选修笔记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 (2).单位:kJ/mol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或△H <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 为“+”或△H >0☆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

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归纳总结一、选择题1.电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图甲是镁-次氯酸钠燃料电池,电池总反应为Mg+ClO-+H2O=Cl-+Mg(OH)2↓,图乙是含Cr2O72-的工业废水的处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发生的还原反应是Mg2++ClO-+H2O+2e-=Cl-+Mg(OH)2↓B.图乙中Cr2O72-向惰性电极移动,与该极附近的OH-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C.图乙电解池中,若有0.84 g阳极材料参与反应,则阴极会有168 mL(标准状况)的气体产生D.若图甲燃料电池消耗0.36 g镁产生的电量用以图乙废水处理,理论上可产生1.07g氢氧化铁沉淀【答案】A【详解】A.该原电池中,镁作负极,负极上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反应为Mg-2e-=Mg2+,电池反应式为Mg+ClO-+H2O=Cl-+Mg(OH)2↓,正极上次氯酸根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总反应减去负极反应可得正极还原反应为Mg2++ClO-+H2O+2e-=Cl-+Mg(OH)2↓,A正确;B.图乙中惰性电极为阴极,Fe电极为阳极,则Cr2O72-离子向金属铁电极移动,与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金属阳离子与惰性电极附近的OH-结合转化成Cr(OH)3除去,B 错误;C.图乙的电解池中,阳极反应式是Fe-2e-=Fe2+,阴极反应式是2H++2e-=H2↑,则n(Fe)=0.8456/gg mol=0.015mol,阴极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0.015mol×22.4L/mol=0.336L,C错误;D.由电子守恒可知,Mg~2e-~Fe2+,由原子守恒可知Fe2+~Fe(OH)3↓,则n(Mg)=0.3624/gg mol=0.015mol,理论可产生氢氧化铁沉淀的质量为0.015mol×107g/mol=1.605g,D错误;答案选A。
2.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 )A .Ba(OH)2 与 NH 4Cl 固体混合B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C .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D .实验室制备氢气【答案】D 【分析】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中和反应、铝热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 和CO 2),Ba(OH)2•8H 2O 与氯化铵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1]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1]](https://img.taocdn.com/s3/m/7af9459202768e9950e738d0.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 反应物总能量< E 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反应制取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 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 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 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 2· 8H2O+NH4Cl=BaCl 2+2NH3↑+10H2O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 3、KMnO 4、CaCO3 的分解等。
3、能源的分类:形成条件利用历史性质常规能源可再生资源水能、风能、生物质能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word版可编辑修改)新能源可再生资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沼气不可再生资源核能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化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工业余热、酒精、汽油、焦炭等[思考]一般说来,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这种说法对吗?试举例说明.点拔:这种说法不对.如C+O2=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但需要加热,只是反应开始后不再需要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反应继续下去。
高一化学学霸笔记

高一化学学霸笔记篇一:(化学)清华学霸状元笔记篇二:化学离子反应学霸笔记第二节离子反应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水)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动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一种过程 (电离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不同)(能电离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但物质能否导电与物质当前状态是否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有关。
比如BaSO4熔融状态能导电,但固态的BaSO4不能导电)注意:①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如:NaCl固体②碱和盐固态的时候不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不溶于水的碱和盐也是电解质③ SO2、NH3 溶于水,且溶液能导电,但电离出导电粒子的是它们与水作用的产物H2SO3 NH3·H2O,而不是物质本身能导电,所以水溶液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④强电解质:强酸(除了盐酸、硫酸、硝酸,其余都为弱酸)、强碱和大部分盐(中学阶段几乎所有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高频考点:醋酸、碳酸、氨水。
注意氨水为混合物,其电解质部分为NH3?H2O。
氨水中有H2O,NH3,NH3?H2O,NH4+,OH-)离子方程式①判断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要点:看反应物状态是否正确,能否拆分成离子形式看反应原理是否正确,即反应产物是否正确离子方程式两边是否配平,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质量是否守恒②可拆:只有强酸、强碱和易溶性盐不可拆:单质、氧化物、弱电解质、固体、生成的沉淀或气体、浓硫酸。
要写成化学式(注意:浓 HCl浓HNO3可拆)③微溶性物质如果作生成物,一律视为沉淀,写化学式,标“↓”符号;如果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应改写成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应写成化学式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红》P35 Na2SO4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石灰乳中加入Na2CO3溶液④反应条件: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有弱电解质生成(水、弱酸、弱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符合四个其一,就能反应。
高考学霸笔记化学pdf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霸笔记一、基本概念和理论1. 原子理论:了解原子的结构,包括原子核、电子和质子。
熟悉各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和原子半径等基本属性。
2. 分子理论: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知道分子的质量、体积和形状等属性。
了解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范德华力、氢键等。
3. 化学键理论: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
熟悉化学反应中键的断裂和形成过程。
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理解化学平衡的原理,包括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等。
5. 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掌握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方法,熟悉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
二、有机化学1. 有机物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了解有机物的分类方法,熟悉各类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2. 有机物的性质和变化: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有机物的变化过程,如烷烃的裂解和聚合等。
3. 有机合成和降解: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熟悉有机物的降解过程,如酯的水解、蛋白质的分解等。
三、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等。
了解元素周期律,能够预测元素的性质。
2.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如钠、钾、铝、铁、铜等。
熟悉它们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的性质和用途。
3. 配合物理论:理解配合物理论的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
四、化学实验1. 实验基础知识: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了解实验室安全规则和事故处理方法。
2. 实验技能:掌握常见化学实验技能,如熔点测定、沸点测定、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
熟悉各种化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实验设计:能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五、化学计算1. 化学计量学:掌握化学计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常数等。
高一化学下册复习要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doc

高一化学下册复习要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高中化学是一门需要大家下功夫记忆的学科,化学知识点是我们解题的重要依据,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下册复习要点《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掌握化学知识。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反应热焓变(1) 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 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为焓变。
(3) 符号:H,单位:kJ/mol或kJmolˉ。
(4)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5)当H为-或0时,为放热反应当H为+或0时,为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2(g)+O2(g)=H2O(l)H=-285.8kJ/mol表示在25℃,101kPa,1 mol H2与mol 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 kJ。
注意事项:(1)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二、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三、反应热的计算(1)盖斯定律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反应热的计算常见方法:(1)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或kJmol-1。
方法:H=E(反应物)-E(生成物),即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