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表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件

中国古代历史大事件——人物(一)(2007-12-21 03:33:00)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儒家创始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曾祖孔防叔避祸迁鲁。
父叔梁纥为武士。
少“贫且贱”,及长,曾任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牲畜的乘田。
深好学问,相传曾问礼于老子,学琴于师襄。
鲁定公九年(前501),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
十年,鲁、齐夹谷之会时相定公。
旋任大司寇。
十二年,因政治主张与执政的“三桓”不合,遂离开鲁国,自此周游卫、陈、曹、宋、郑、蔡等国,终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六十八岁时回到鲁国。
四十岁前后即聚徒讲学,相传弟子三千,著名者达七十人。
曾整理研究《诗》、《书》、《周易》等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宣传“仁”的学说,“仁”包括忠、孝、宽、惠等内容,认为“仁”即“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妥协和亲善。
贯彻“仁”时,要以“礼”为依据,故说“克己复礼为仁”。
对鬼神采取既不否定也不重视,“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求当政者实行教化和宽惠政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同时要求人民对上也要顺从和易使,反对犯上作乱,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主张。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
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而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途径;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
但鄙视“学稼”、“学圃”,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被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其本人也被尊为圣人,对后世影响极大。
老子春秋楚国苦县人,据《史记》载,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
秦汉以前文献多称老聃,传说是东周王室管理典籍之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
中国古代历史有影响的人物的简介及故事

中国古代历史有影响的人物的简介及故事1.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奉为“至圣先师”。
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的故事中,最为著名的是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他以正直和仁爱的道德教导弟子,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家庭的美满,为后世树立了伦理道德的楷模。
2.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皇帝,他建立了秦朝,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大一统。
秦始皇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统一六国后修筑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这些壮丽的工程至今令人惊叹,显示出他的统治能力和雄心。
3. 刘备刘备(161年-223年)是中国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是汉室宗亲刘姓的后代,被尊称为“蜀汉皇帝”。
他在混乱的时代中,通过与关羽、张飞等忠诚的将领的合作,建立了蜀汉政权,并积极推行土地改革和文化复兴。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与诸葛亮的联合,以及他的仁德之名,使得他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仁者君子”。
4. 玄奘玄奘(公元602年-664年)是中国唐代的著名佛教高僧,他曾远赴印度取经,为中国佛教史、文化和宗教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的求学之旅,历尽艰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带回了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些有影响的人物的简介及相关故事。
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和历史时期,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奉献精神,对中国文化、教育、统一和宗教交流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故事鼓舞着后人,成为中国历史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归纳

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活动归纳1、邓小平的贡献⑴解放战争时期:①1947年。
和刘伯承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
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 1949年,同刘伯承、陈毅、粟裕、谭振林等指挥了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⑵“文革”时期:主持中央工作,扭转了国民经济下滑的局面。
⑶现代化建设时期:①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分农村和城市改革,开放有点线面);②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④四项基本原则。
⑷祖国统一大业中: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⑸教育方面:①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普及计算机知识要从娃娃抓起。
”2、周恩来事迹(诞辰115周年)①、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②、1927年8月1日,参加南昌起义;③、1934年,参加长征;④、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会后与毛泽东等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⑤、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⑥、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国内和平,陪同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与国民党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⑦、1947年,内战爆发后,面对蒋介石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和毛泽东等转战陕北;⑧、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⑨、1953年底,就西藏问题,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后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⑩、1954年,出席了日内瓦会议,以他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通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⑾、1955年,出席了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⑿、1972年,为中美建交(1979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⒀、“文革”期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主持中央日常工作;⒁、1976年1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⒂、1976年4月5日清明节,北京悼念纪念周恩来的“四五运动”,被“四人帮”镇压。
中国历史人物人文常识表格

中国历史人物人文常识表格中国历史人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具有重要意义。
而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基本常识,则是更进一步了解历史人物的必要前提。
本文将通过建立表格形式,呈现中国历史人物人文常识。
一、古代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包括尧、舜、禹、大禹、商汤、周武王、周公旦、孔子、李斯、白居易等人。
姓名 | 生卒年份 | 主要事迹---|---|---尧 | 约公元前2123年-约公元前2025年 | 太平治世,提倡仁政舜 |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940年 | 改革治理,推崇道德禹 | 约公元前2125年/约公元前2179年-约公元前2025年/约公元前2092年 | 排除洪水,治理灾害大禹 | 约公元前2147年-约公元前2025年 | 总揽禹治水一系列工作,治理天下商汤 | 约公元前1754年-约公元前1122年 | 改良田制,开辟农业周武王 | 约公元前1046年-约公元前1043年 | 领导商朝革命,建立周朝周公旦 | 约公元前1066年-约公元前1011年 | 重构周朝礼仪制度,教育后世孔子 | 约公元前551年-约公元前479年 | 古代中国文化良心,主张仁爱和礼义文化李斯 | 约公元前280年-约公元前208年 | 秦代名臣,推行批判文化、集权白居易 | 公元772年-公元846年 | 唐朝著名诗人和官员,作品有《琵琶行》等二、近代史历史人物近代史历史人物包括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
姓名 | 生卒年份 | 主要事迹---|---|---孙中山 | 1866年-1925年 | 辛亥革命先驱,创建了三大政治信仰毛泽东 | 1893年-197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有《毛泽东选集》等著作周恩来 | 1898年-197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出色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邓小平 | 1904年-1997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被誉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之父江泽民 | 1926年- | 原国家主席,曾是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 | 1942年- | 中共中央总书记、实行“和谐社会”政策以上是中国历史人物人文常识表格,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各个历史人物的姓名、生卒年份,以及主要事迹。
历史人物与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与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与事件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他们的出现和发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国家和人类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以展示他们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的深刻印记。
一、古代重要历史人物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学说——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出了“仁爱”、“中庸”等重要观念,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先河。
2. 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伟大征服者和政治家,他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帝国,改变了世界格局。
亚历山大大帝的胜利推动了希腊文化的传播,开启了希腊化时代,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重要历史人物1. 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是英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女王之一,她统治的时代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开创了英国的黄金时代。
她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2. 林肯: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领导美国赢得了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保护了联邦制度。
他的领导力和智慧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三、重大历史事件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以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和艺术创作的繁荣为特点。
文艺复兴为欧洲带来了大量的艺术、科学和文化成就,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结构。
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欧洲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事件。
这场革命推翻了法国君主制度,宣布了人权和平等的理念。
法国大革命对全世界激发了民主、自由和人权的追求,影响了后来的政治体制变革。
四、总结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他们的思想、努力和决策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明。
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不仅可以吸取历史的教训,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旧、新石器时代: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家天下“。
夏、商、西周: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
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54年:史学家班彪卒。
92年:班固卒,修撰《汉书》未成而死。
汉和帝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高中必背历史人物及事件

高中必背历史人物及事件本文介绍了高中历史课程中必须掌握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历史知识。
1. 中国历史人物1.1 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之一。
他提出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如仁爱、孝道、礼仪等,对于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改革,如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
1.3 汉武帝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是中国西汉王朝的第七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改革,如开设国家学府、发展汉朝的均田制和推行考试制度等。
1.4 玄奘玄奘(公元602年-664年)是中国唐代的一位著名僧人和学者。
他前往印度取经,传播了经典和印度文化,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世界历史人物2.1 亚历山帝亚历山帝(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是古希腊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扩展了希腊文化的影响力,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2 凯撒大帝凯撒大帝(公元前100年-公元前44年)是古罗马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通过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手段,最终实现了罗马帝国的统一,开创了罗马帝国时期。
2.3 弗兰克林·罗斯福弗兰克林·罗斯福(1882年-1945年)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总统。
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美国,并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如“新政”和“美洲互助法案”。
2.4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场重大社会经济变革。
它标志着人类历史上工业化的开始,对于现代世界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论以上介绍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仅是高中历史课程中的一部分,但它们代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和事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事迹、经历

历史人物:岳飞一、人物简介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代相州汤阴人,南宋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抗金名将。
他精通韬略,也精于骑射,并善诗词、书法。
岳飞治军,赏罚分惩,纪律严明,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号称“冻杀不拆屋,饿杀不打掳”。
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
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二、人物故事1、武艺初露靖康元年冬,康王赵构到相州,于腊月初一日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岳飞随同刘浩所部一起划归大元帅府统辖。
刘浩为元帅府前军统制,赵构命他南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滑州方向以作驰援开封的疑兵,自己则率领元帅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岳飞奉刘浩的命令,带一支300人的骑兵小队前往魏县李固渡进行侦察。
忽与金兵遭遇。
飞一马当先,冲杀过去,轻取敌将首级,宋骑随后掩杀,金兵逃窜。
初次小战,飞的勇敢和武艺便得到显露。
2、坚持刘浩军至濬州渡黄河,不料被金军骑兵截断,前军兵力单薄,只得追随元帅府人马北上。
这时副元帅宗泽也赶到大名,赵构不纳宗泽全力营救开封之言,与汪伯彦等又继续向东平转移,只与宗泽一万人马往援开封。
飞随刘浩部隶属宗泽,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与金军十三战,每战皆捷。
飞英勇奋战,以军功迁为修武郎。
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
赵构虽起用了抗战派名臣李纲为左相,但仍旧对投降派黄潜善、汪伯彦等人颇为器重。
赵构采取黄潜善等避战南迁的政策,预备南行“巡幸”,欲退避到长安、襄阳、扬州等地。
时年25岁的岳飞得知这个消息,不顾自己官卑职低,披肝沥胆,向宋高宗赵构“上书数千言”,其略云: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
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及事件旧、新石器时代:前100万年前后:正值古史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
前10万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伏羲时代。
前7千年前后:正值传说中的神农时代。
前2700年前后:传说轩辕战炎帝,败蚩尤,而后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前2700年前后:传说史官仓颉造文字。
前2100年前后:传说大禹治水,禹之子启得帝位,开始“家天下“。
夏、商、西周:前1900年前后:太康失国,后羿代夏。
前1600年前后:自契到汤八迁,居于毫。
前1300年前后:盘庾迁殷。
前1100年前后:周文王被拘于羑,演周易,成六十四卦。
前1046年:牧野之战,武王克商。
前841年;国人暴动,逐厉王,周召共和。
春秋战国: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称东周。
前679年:齐桓公称霸。
前498年:孔子在鲁国遭冷遇后,周游列国。
前494年:吴越之战,越败,越王勾践向吴称臣。
前445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
前382年:吴起为楚令伊,变法,楚强。
前350年:商鞅颁布第二次变法令,开阡陌封疆。
前339-前278年:屈原作《离骚》、《天问》、《九歌》。
前307年:赵武灵王进行军事变革,胡服骑射。
前270年:魏人范雎入秦为客卿,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前221年:秦灭齐,天下统一,秦王嬴政定称号为“皇帝”,称“始皇帝”。
前210年:秦始皇死,其子胡亥即位,是为二世。
前209年:成胜、吴广起义反秦。
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刘邦入关中,秦亡。
西汉:前202年:楚汉之争以项羽兵败自杀告终,刘邦即位,是为汉高祖。
前186年:张良卒。
前150年前后:董仲书强调天人感应学说。
前138-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
前119年前后:汉武帝颁布新的耕作方法——代田法。
前90年:司马迁卒,其所著《史记》名垂青史。
西汉末年:“再受命”之说风靡一时,公元8年王莽代汉。
东汉:25年:刘秀称帝,是为光武帝。
54年:史学家班彪卒。
92年:班固卒,修撰《汉书》未成而死。
汉和帝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132年:张衡造候风地动仪,可测定地震方位。
170年前后: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据传华伦发明麻醉药。
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
190年:董卓逼献帝迁都长安。
200年:官渡之战,曹操大败袁绍。
211年:刘备入蜀。
219年:孙权袭杀关羽,占荆州,三国鼎立格局基本确立。
魏、蜀、吴: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汉。
228年:诸葛亮首次攻魏,兵击祁山。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
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专有魏政。
256年-260年:产生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戌、阮咸。
263年:刘徽著《九章算术》。
西晋:297年:史学家陈寿卒,著有《三国志》。
300-310年:晋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元);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
东晋:330年前后:“书圣”王羲之。
379年:苻坚统一北方。
384年:苻坚南下攻晋,于淝水大败,北方分裂。
415年前后:陶渊明、谢灵运及山水诗。
宋、齐、梁、陈:420年:东晋权臣刘裕废东晋,自立为帝,国号宋。
446年:北魏道武帝因信道教,下令屠杀沙门,焚经毁像,史称“道武灭佛”。
465年前后:沈约等创作“水明体”,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至小数点后七位。
480年前后: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494年:北魏孝文帝改革。
501-502年:刘勰撰成《文心雕龙》。
549年:东魏大将候景率大军攻建康,梁武帝被困饿死。
557年:陈霸先废梁自立为帝,建立陈朝。
579年:外戚扬坚控制北周政权。
隋、唐:581年: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是为隋文帝。
隋炀帝时期:设置进士科。
605年:李春等所造赵州桥建成。
611年:农民暴动,翟让、李密领导瓦冈起义。
617年:太原留守李渊起兵,进入关中。
619年:李渊代隋称帝,国号唐,是为唐高祖。
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
630年:玄奘及《大唐西域记》。
魏征“贞观之治”。
641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690年:武则天称帝建周。
725年:僧一行主持了世界上首次对子午线的测量。
720年前后: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730年前后: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753年:高僧鉴真东渡日本。
800年前后:柳宗元、韩愈与“古文运动”。
801年:杜佑撰成我国首部制度通史《通典》。
874-884年:王仙芝、黄巢起事。
唐王朝进入军阀混战时期。
五代十国:907年:朱温代唐,自立为王,史称后梁。
916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
950-960年:李煜与南唐诗。
北宋、南宋: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代周建宋。
961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
986年:宋辽大战于岐沟关,名将杨业殉难。
990年:辽封党项李继迁为夏国王。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国号西夏,是为景宗。
庆历年间: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43-1044年:范仲淹、富弼等主持推行“庆历新政”时仅一年而失败。
1063年:欧阳修撰成《集古录》。
1069-1076年:王安石主持变法。
1070-1080年:沈括与《梦溪笔谈》。
1084年: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成书。
1100年前后: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陈颢、陈颐与“洛学”。
徽宗时,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
1114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次年建立金朝。
1120-1130年:岳飞抗金,李清照与“易安体”。
1127年:金灭北宋,宗室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立国,史称南宋。
1130年:韩世忠与金兵大战于黄天荡,金兵被逐出江南。
1141年:宋金缔结“绍兴和议”,岳飞被害。
1175年:朱熹、陆九渊、吕祖谦聚信州鹅湖寺,切磋辩论,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1206年:蒙古铁木真建国,号“成吉思汗”。
元:1271年:忽必烈始建国号为大元。
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元上都。
13世纪后期:黄道婆在松江地区推广棉纺织技术。
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组织民众起事反元。
郭子兴、方国珍、张士诚相继响应。
明: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明军攻占大都,元亡。
1380年:胡惟庸案。
1380-1390年:罗贯中与《三国志演义》。
1396-1424年:陈诚五使西域。
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1470-1488年:王阳明与“心学”。
1505-1510年:宦官刘谨用事专权,残害异己,刻剥百姓。
1530-1540年:吴承恩与《西游记》。
1545年前后: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1560-1570年:戚继光平定“倭寇”。
1568年前后:汤显祖与《牡丹亭》。
1573年:张居正柄政,推行改革。
1582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利马窦抵达中国。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统一女真族的战争。
1610年:《金瓶梅》刊刻,署名兰陵笑笑生。
1621-1627年:冯梦龙与“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世》)。
1626-1627年:表崇焕在辽东抵抗后金。
1626年:努尔哈赤死,子皇太极即位。
1628年:高迎祥等在陕西起义。
1630年:李自成、张献忠参加起义。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初刊行世。
1638年:皇太极改汗号帝,国号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克北京,明亡。
清:1659年:永历帝逃往缅甸,吴三桂入缅,俘杀永历帝。
1673-1681年:吴三桂等“三藩之乱”。
1688年:洪升写成名剧《长生殿》。
1699年:孔尚任所写名剧《桃花扇》上演,获极大成功。
1720-1730年: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1732年:吕留良案结案。
雍正即位以后,屡次大兴文字狱,此案影响最大。
1750-1760年:扬州八怪(汪士慎、金农、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李鲜、黄慎)。
1769年:销毁钱谦益著作,乾隆屡兴文字狱。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2年:魏源编辑的《海国图志》出版。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1859年:袁世凯生。
1863-1908年: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866年:孙中山生。
1872年:詹天佑等中国第一批官费留学生30人赴美留学。
1872-1878年:左宗棠击败阿古柏,恢复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部被占土地。
1887年:蒋介石生。
1893年:毛泽东生。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
1904年:黄兴、宋教仁等在湖南长沙组建华兴会,陶成章、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复会。
1904年:邓小平生。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
1909年:詹天佑设计制造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统皇帝傅仪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