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把握利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大体技术。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进程。

4.慢慢培育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学习重点: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学习难点:平均速度的计算预习案:1.速度的公式及各字母含义?2.若是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需要什么测量工具?3.如何利用刻度尺?如何利用停表?探讨案: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t2=v2=实验结论与分析:讨论: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窗相同吗?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案:1.甲物体的速度是72㎞/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比较可知()A.甲物体运动的最快B.乙物体运动的最快C.丙物体运动的最快D.三个物体运动的一样快2.某同窗参加百米赛跑,跑前24m 用了4s,跑完100m 用了12s,该同窗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A、6m/s;B、8. 3m/s;C、7. 15m/s;D、7.75m/s.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依照v=s/t 可知,运动的时刻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刻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刻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4.2003年8月10日,第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200m短跑决赛中,美国选手琼斯荣获冠军,这说明在竞赛全进程中:()A.琼斯用的时刻最短B.琼斯跑的路程最长C.琼斯平均速度最大D.琼斯始终一马当先5.小明在班上给同窗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动身后,兔子专门快把乌龟落在后面。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平均速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2.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测量实验,理解和领会平均速度的含义和公式培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实验目的:练习使用______和_____测算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_________(公式)。

3.实验器材:_________、斜面、______、金属片、小木块、小车。

4.实验步骤:(1)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

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

(2)测量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3)测量小车上半段的平均速度;(4)计算小车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要求:1.小组接受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大约2分钟);2.然后交流讨论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大约5-6分钟);3.本组问题讨论清楚后,再讨论其他组的问题。

)探究1、完成课本中“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

观察与分析: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底部,把路程分为前半段、后半端:(1)小车是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不是,小车在前半段运动的快还是后半段运动的快?(3)你认为小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怎样?探究2、测量在学校操场上行走和跑步的平均速度探究3、测量自行车骑慢车比赛的平均速度。

三、展示质疑四、检查反馈A.练一练“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停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 =_____cm;tBC=_____s;vAB =________m/s;vBC=___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填“大”或“小”)。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1.把握停表和刻度尺的差不多使用方法;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刻、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

阅读课本P23~2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速度公式v=可知,想要算出物体在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t,实验室中测量路程一样用刻度尺,测量时刻一样用停表。

2.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时刻,斜面应保持专门小(选填“专门小”、“较大”或“专门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使小车下滑不至于太快,以免下滑时刻过短不便测量。

3.正确使用停表测时刻。

各种停表一样都具有启动、暂停、回零三项差不多功能,如图所示。

秒表的中间按钮为启动、暂停键,旁边按钮为回零键。

在停表读数时,第一弄清大表盘、小表盘每大格、每小格表示的时刻,停表的最后读数为小表盘读数与大表盘读数之和。

4.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你认为最好的是(A)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刻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刻,测定小球在这段时刻内通过的路程5.某班同学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小明同学跑步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并列于下表:路程/m10203040时刻/s3.25.36.89.2依照表中数据,运算出小明同学下列路程跑步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3.125m/s;(2)从10 m处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5.56m/s;(3)从30 m处到40 m处的平均速度是 4.17m/s。

1.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停表。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知识技能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方法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科学的思想感情重点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难点求平均速度.教法观察实验法学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课前导学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 )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

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课堂导学1. 实验原理;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

(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

(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二.课堂练习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1S1=75cmt1=2.6sV1=28.85cm/s2S2=75cmt2=2.5sV2=_____cm/s3S3=75cmt3=2.4sV3=______cm/sv=______ cm/s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T13、T14列车运行时间是否相同?这两次车全程运行时间差是多少?(2)计算列车由北京驶往上海全程行驶(不包括列车在中途站停车的时间)的平均速度多大?(用km/min做单位)(3)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估算,T13与T14列车相遇地点距北京大约多远(铁路线长)?大约什么时间相遇?s金属片图7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
【学习目标】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二、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学习重点】一、学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习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明白得,学会分析速度的转变
【自主学习】
【自学导航】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速度的公式是______、时刻的公式是______、路程的公式是______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
3、咱们用______来测量长度,利用______来测量时刻
4、从速度公式______可知,若是咱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______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____,咱们就
能够够算出物体在这段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合作导学】
观看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视频,分析:
在测量速度进程中,假设斜面坡度过小,会怎么样?坡度过大会怎么样?
假设某组同窗听到撞击声后一段微小时间后才才停表计时,测量结果会如何?
【分层导练】一、某物理爱好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15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进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刻的情形,显示时刻的格式是“时∶分∶秒”.
(1)请你依照图示完成下表.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什么缘故?
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车由甲至丙
路程S/cm26
时间t/s4
平均速度v/(cm/s)15
二、两个同窗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某次实验的过程如下图,图中秒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 m/s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 m/s

【总结提升】
.。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掌握停表的使用,会测时间。

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

(重点)3、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温故互查:1、在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3、我们常用来测量长度,利用来测量时间。

4、从速度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运动物体的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5、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 min s。

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计算的物理量有:3、需要的测量工具有:4、下图是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的实验方案图5实验步骤:⑴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并填入表中。

⑵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并填入表中。

⑶根据测得的s、t,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并填入表中。

⑷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挡板的距离s1, 并填入表中。

⑸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的时间t1,算出平均速度v1,并填入表中。

⑹计算小车下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及平均速度v2,并填入表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将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填入下表路程s/cm时间t/s速度v/(cm/s)全程s =t =v =前半路程s1 =t1 =v1 =后半路程s2 =t2 =v1 =分析与论证:1比较小车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越来越,说明小车做的是运动。

2,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些。

课堂练习:1、在“平均速度的测量”实验中,小明设计如图示测小车平均速度的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_______cm tBC=___________s v=___________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填“大”或“小”)、达标检测: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D、人打一个阿欠2、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如图4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A、甲图和丙图B、甲图和丁图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图43、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1、5m/sB、2m/sC、1m/sD、2、5m/s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图5A、5m/sB、10m/sC、15m/sD、20m/s5、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5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学习目标:1.学会使用秒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会求平均速度.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中心任务:会使用测量工具,会处理实验数据设问导读测量平均速度实验:1. 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4、实验中斜面的倾斜坡度要(大或小),目的是。

5、实验中斜面底端的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6、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₁;(2)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₁;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₁;(3)根据测得的s₁、t₁,利用公式v=st(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₂和小车从顶端滑到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₂,利用公式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₂。

7、通过上述的数据可知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也不同。

自我检测:1、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时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在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小车撞到金属片后还没有停止计时,则会使所测量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明让小车从斜面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所用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他的做法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4)若小车通过上半段和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₁、v₂,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v1 v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整理实验案。
【设计意图】:学会整理实验。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体验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教后反思
审核签字审阅时间
(1)提醒学生实验时,要使木板保持很小的坡度,以方便测量时间,注意长度测量的正确性。
(2)以倒计时的方式统一计时开始时刻,避免了合作时个人反应造成的时间误差。
【设计意图】:巩固对停表的正确使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及合作精神。
4.处理数据
【学情预设】:设计表格,认真计算
导学
重难点
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平均速度的不同设计。
导学准备
斜面、小车、米尺、秒表
导学流程
师生活动
补充设计
一、情景引入
首先播放戏水乐园中滑水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骑自行车下坡。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过程,引起学生兴趣。
(1)指导学生设计数据表格,计算出平均速度。
(2)由于要测量的数据较多,提醒学生注意数据的对应性。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计算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理解。
5.交流评估
【学情预设】:对实验中的问题可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同学交流。
(1)表格展示学生处理好的数据分析总结规律。
(2)表扬做实验认真、数据处理好的同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当堂训练
先个人整理实验并归纳分析,再小组讨论补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会使用表、刻度尺测量平均速度。

2.通过实验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养成和其他同学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解决生活简单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训练准确计时的实验技巧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提出课题(自主学习)
从速度的公式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合作探究
1.实验目的:
2.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教材图1.4-1,找出所需实验器材:
3.实验步骤:各小组按照教材P23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教材设计的表格中,最后求出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4.交流评估: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看那一组做的最好。

最后小组展示
5.阅读教材P24“科学世界”,了解超声波测距的过程和原理。

自我小结:
1.这节课我学会了。

2.我还存在的疑问。

达标检测:
1.两个做匀速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长
B. 通过路程长的物体,所用的时间一定长
C. 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大
D. 在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物体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2.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一短跑运动员5s内跑完50m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4.某汽车长度为10m,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min内通过720m的路程,那么此车的速度为______m/s。

按这个速度行驶,通过路程为21.6Km时,需要时间为______h。

若仍按这一速度行驶,完全通过某桥需要时间为30s,则桥长为______m。

5.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

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

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6、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长80cm,燃烧速度为0.8cm/s的导火线,假若爆破者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破前跑到600米的安全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