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高考理数试题及答案(word)
2014年北京高考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

场次 投篮次数 命中次数 场次 投篮次数 命中次数
主场 1
22
12
客场 1
18
8
主场 2
15
12
客场 2
13
12
主场 3
12
8
客场 3
21
7
主场 4
23
8
客场 4
18
15
主场 5
24
20
客场 5
25
12
(Ⅰ)从上述比赛中随机选择一场,求李明在该场比赛中投篮命中率超过 0.6 的概率;
(Ⅱ)从上述比赛中随机选择一个主场和一个客场,求李明的投篮命中率一场超过 0.6,另一场不超过
x2 y2 2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0)(本小题 13 分)对于数对序列 P(a1, b1) , (a2 , b2 ) ,…, (a , b ) , nn
记T1(P) a1 b T (P) b max{T (P), a a
a } (2
,
其中 max{Tk1 1(Pk ), a1 ak2
akk }1表示T1k 1(P2 ) 和 a1 ka2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北京卷)
本试卷共 5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 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Ⅱ)当 x
0 时,“sinx x
a ”等价于“sin x
ax
0 ”“ sin x x
2019年高考理数真题试卷(全国Ⅰ卷)(word版+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理数真题试卷(全国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12题;共60分)1.已知集合M= {x|−4<x<2},N= {x|x2−x−6<0},则M ∩N=()A. {x|−4<x<3}B. {x|−4<x<−2}C. {x|−2<x<2}D. {x|2<x<3}2.设复数z满足|z−i|=1,z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x,y),则()A. (x+1)2+y2=1B. (x−1)2+y2=1C. x2+(y−1)2=1D. x2+(y+1)2=13.己知a=log20.2,b= 20.2,c= 0.20.3,则()A. a<b<cB. a<c<bC. c<a<bD. b<c<a4.古希腊吋期,人们认为最美人体的头顶至肚脐的长度与肚脐至足底的长度之比是√5−12(√5−12≈0.618,称为黄金分割比例),著名的“断臂维纳斯“便是如此。
此外,最美人体的头顶至咽喉的长度与咽喉至肚脐的长度也是√5−12。
若某人满足上述两个黄金分割比例,且腿长为105cm,头顶至脖子下端的长度为26cm,则其身高可能是()A. 165cmB. 175cmC. 185cmD. 190cm5.函数f(x)= sinx+xcosx+x2在[- π,π]。
的图像大致为()A. B.C. D.6.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
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下图就是一重卦。
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3个阳爻的概率是( )A. 516B. 1132C. 2132D. 11167.已知非零向量 a ⃗ , b ⃗⃗ 满足| a ⃗ |=2| b ⃗⃗ |,且 (a ⃗−b ⃗⃗)⊥b ⃗⃗ ,则 a ⃗ 与 b ⃗⃗ 的夹角为( ) A. π6 B. π3 C. 2π3 D. 5π68.下图是求 12+12+12的程序框图,图中空白框中应填入( )A. A= 12+A B. A=2+ 1AC. A= 11+2AD. A=1+ 12A9.记S n为等差数列{a n}的前n项和。
2011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答案与解析

2011年北京市高考数学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1.(5分)(2011•北京)已知全集U=R,集合P={x|x2≤1},那么∁U P=()A.(﹣∞,﹣1]B.[1,+∞)C.[﹣1,1]D.(﹣∞,﹣1)∪(1,+∞)【考点】补集及其运算.【专题】集合.【分析】先求出集合P中的不等式的解集,然后由全集U=R,根据补集的定义可知,在全集R中不属于集合P的元素构成的集合为集合A的补集,求出集合P的补集即可.【解答】解:由集合P中的不等式x2≤1,解得﹣1≤x≤1,所以集合P=[﹣1,1],由全集U=R,得到C U P=(﹣∞,1)∪(1,+∞).故选D【点评】此题属于以不等式的解集为平台,考查了补集的运算,是一道基础题.2.(5分)(2011•北京)复数=()A.i B.﹣i C.D.【考点】复数代数形式的混合运算.【专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分析】将分子、分母同乘以1﹣2i,再按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展开,将i2用﹣1代替即可.【解答】解:==i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的除法运算法则:分子、分母同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再按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展开即可.3.(5分)(2011•北京)如果那么()A.y<x<1 B.x<y<1 C.1<x<y D.1<y<x【考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所给的不等式是一个对数不等式,我们要先将不等式的三项均化为同底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不等式可化为:又∵函数的底数0<<1故函数为减函数∴x>y>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其中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将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一个整式不等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5分)(2011•北京)若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则()A.p∧q是真命题B.p∨q是假命题C.﹁p是真命题D.﹁q是真命题【考点】复合命题的真假.【专题】简易逻辑.【分析】根据题意,由复合命题真假表,依次分析选项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p是真命题,q是假命题,∴p∧q是假命题,选项A错误;p∨q是真命题,选项B错误;¬p是假命题,选项C错误;¬q是真命题,选项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复合命题的真假情况.5.(5分)(2011•北京)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棱锥的表面积是()A.32 B.16+16 C.48 D.16+32【考点】由三视图求面积、体积.【专题】立体几何.【分析】根据所给的三视图得到四棱锥的高和底面的长和宽,首先根据高做出斜高,做出对应的侧面的面积,再加上底面的面积,得到四棱锥的表面积.【解答】解: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高为2,底面是一个长度为4的正方形的四棱锥,过顶点向底面做垂线,垂线段长是2,过底面的中心向长度是4的边做垂线,连接垂足与顶点,得到直角三角形,得到斜高是2,∴四个侧面积是,底面面积是4×4=16,∴四棱锥的表面积是16+16,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有三视图求表面积和体积,考查由三视图得到几何图形,考查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做法,本题是一个基础题.6.(5分)(2011•北京)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A的值为2,则输入的P值为()A.2 B.3 C.4 D.5【考点】循环结构.【专题】算法和程序框图.【分析】根据输入A的值,然后根据S进行判定是否满足条件S≤2,若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依此类推,一旦不满足条件S≤2,退出循环体,求出此时的P值即可.【解答】解:S=1,满足条件S≤2,则P=2,S=1+=满足条件S≤2,则P=3,S=1++=满足条件S≤2,则P=4,S=1+++=不满足条件S≤2,退出循环体,此时P=4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当型循环结构,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是先判断后循环,直到型循环是先循环后判断.7.(5分)(2011•北京)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800元.若每批生产x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1元.为使平均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最小,每批应生产产品()A.60件B.80件C.100件D.120件【考点】函数模型的选择与应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若每批生产x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天,可得仓储总费用为,再加上生产准备费用为800元,可得生产x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是=元,由此求出平均每件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再用基本不等式求出最小值对应的x值【解答】解:根据题意,该生产x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是=这样平均每件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为(x为正整数)由基本不等式,得当且仅当时,f(x)取得最小值、可得x=80时,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最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结合了函数与基本不等式两个知识点,属于中档题,运用基本不等式时应该注意取等号的条件,才能准确给出答案.8.(5分)(2011•北京)已知点A(0,2),B(2,0).若点C在函数y=x2的图象上,则使得△ABC的面积为2的点C的个数为()A.4 B.3 C.2 D.1【考点】抛物线的应用.【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本题可以设出点C的坐标(a,a2),求出C到直线AB的距离,得出三角形面积表达式,进而得到关于参数a的方程,转化为求解方程根的个数(不必解出这个跟),从而得到点C的个数.【解答】解:设C(a,a2),由已知得直线AB的方程为,即:x+y﹣2=0点C到直线AB的距离为:d=,有三角形ABC的面积为2可得:=|a+a2﹣2|=2得:a2+a=0或a2+a﹣4=0,显然方程共有四个根,可知函数y=x2的图象上存在四个点(如上面图中四个点C1,C2,C3,C4)使得△ABC的面积为2(即图中的三角形△ABC1,△ABC2,△ABC3,△ABC4).故应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截距式直线方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三角形的面积的求法,就参数的值或范围,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9.(5分)(2011•北京)在△ABC中.若b=5,,sinA=,则a=.【考点】正弦定理.【专题】解三角形.【分析】直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 的值即可.【解答】解:在△ABC中.若b=5,,sinA=,所以,a===.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基础题,考查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计算能力,常考题型.10.(5分)(2011•北京)已知双曲线(b>0)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2x,则b=2.【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写出其渐近线方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根据已知给出的一条渐近线方程对比求出b的值.【解答】解: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即y=±bx,由题意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2x,又b>0,可以得出b=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根据双曲线方程求解其渐近线方程的方法,考查学生对双曲线标准方程和渐近线方程的认识和互相转化,考查学生的比较思想,属于基本题型.11.(5分)(2011•北京)已知向量=(,1),=(0,﹣1),=(k,).若与共线,则k=1.【考点】平面向量共线(平行)的坐标表示.【专题】平面向量及应用.【分析】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求出的坐标;利用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的充要条件列出方程,求出k的值.【解答】解:∵与共线,∴解得k=1.故答案为1.【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考查向量共线的坐标形式的充要条件:坐标交叉相乘相等.12.(5分)(2011•北京)在等比数列{a n}中,a1=,a4=﹣4,则公比q=﹣2;a1+a2+…+a n=.【考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专题】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分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第4项比第1项得到公比q的立方等于﹣8,开立方即可得到q的值,然后根据首项和公比,根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写出此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的通项公式,化简后即可得到a1+a2+…+a n的值.【解答】解:q3==﹣8∴q=﹣2;由a1=,q=﹣2,得到: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 n=a1+a2+…+a n==.故答案为:﹣2;【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性质,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化简求值,是一道基础题.13.(5分)(2011•北京)已知函数若关于x 的方程f(x)=k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数k的取值范围是(0,1).【考点】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专题】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要求程f(x)=k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是数k的取值范围,根据方程的根与对应函数零点的关系,我们可以转化为求函数y=f(x)与函数y=k交点的个数,我们画出函数的图象,数形结合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函数图象可得当k∈(0,1)时方程f(x)=k有两个不同的实根,故答案为:(0,1)【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判断,其中根据方程的根与对应函数零点的关系,将方程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是解答的关键.14.(5分)(2011•北京)设A(0,0),B(4,0),C(t+4,3),D(t,3)(t∈R).记N(t)为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不含边界)的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N(0)=6,N(t)的所有可能取值为6、7、8.【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专题】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分析】作出平行四边形,结合图象得到平行四边形中的整数点的个数.【解答】解:当t=0时,平行四边形ABCD内部的整点有(1,1);(1,2);(2,1);(2,2);(3,1);(3,2)共6个点,所以N(0)=6作出平行四边形ABCD将边OD,BC变动起来,结合图象得到N(t)的所有可能取值为6,7,8故答案为:6;6,7,8【点评】本题考查画可行域、考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80分)15.(13分)(2011•北京)已知函数.(Ⅰ)求f(x)的最小正周期:(Ⅱ)求f(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函数;三角函数的最值.【专题】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分析】(Ⅰ)利用两角和公式和二倍角公式对函数的解析式进行化简整理后,利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Ⅱ)利用x的范围确定2x+的范围,进而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的最大和最小值.【解答】解:(Ⅰ)∵,=4cosx()﹣1=sin2x+2cos2x﹣1=sin2x+cos2x=2sin(2x+),所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Ⅱ)∵﹣≤x≤,∴﹣≤2x+≤,∴当2x+=,即x=时,f(x)取最大值2,当2x+=﹣时,即x=﹣时,f(x)取得最小值﹣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三角函数的最值.解题的关键是对函数解析式的化简整理.16.(13分)(2011•北京)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表示.(1)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注:方差,其中的平均数)(2)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的概率.【考点】茎叶图;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与标准差.【专题】概率与统计.【分析】(1)根据所给的这组数据,利用求平均数的公式,把所有的数据都相加,再除以4,得到平均数,代入求方差的公式,做出方差.(2)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共有16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可以列举出共有4种结果,根据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结果.【解答】解:(1)当X=8时,由茎叶图可知乙组同学的植树棵树是8,8,9,10,∴平均数是,方差是+=.(2)由题意知本题是一个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若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共有16种结果,满足条件的事件是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数为19,包括:(9,10),(11,8),(11,8),(9,10)共有4种结果,∴根据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公式得到P=.【点评】本题考查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考查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考查利用列举法来列举出符合条件的事件数和满足条件的事件数,本题是一个文科的考试题目.17.(14分)(2011•北京)如图,在四面体PABC中,PC⊥AB,PA⊥BC,点D,E,F,G 分别是棱AP,AC,BC,PB的中点.(Ⅰ)求证:DE∥平面BCP;(Ⅱ)求证:四边形DEFG为矩形;(Ⅲ)是否存在点Q,到四面体PABC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说明理由.【考点】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专题】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立体几何.【分析】(Ⅰ)根据两个点是两条边的中点,得到这条线是两条边的中位线,得到这条线平行于PC,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Ⅱ)根据四个点是四条边的中点,得到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到四边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两条对角线垂直,得到平行四边形是一个矩形.(Ⅲ)做出辅助线,证明存在点Q到四面体PABC六条棱的中点的距离相等,根据第二问证出的四边形是矩形,根据矩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又可以证出另一个矩形,得到结论.【解答】证明:(Ⅰ)∵D,E分别为AP,AC的中点,∴DE∥PC,∵DE⊄平面BCP,∴DE∥平面BCP.(Ⅱ)∵D,E,F,G分别为AP,AC,BC,PB的中点,∴DE∥PC∥FG,DG∥AB∥EF∴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PC⊥AB,∴DE⊥DG,∴四边形DEFG为矩形.(Ⅲ)存在点Q满足条件,理由如下:连接DF,EG,设Q为EG的中点,由(Ⅱ)知DF∩EG=Q,且QD=QE=QF=QG=EG,分别取PC,AB的中点M,N,连接ME,EN,NG,MG,MN,与(Ⅱ)同理,可证四边形MENG为矩形,其对角线交点为EG的中点Q,且QM=QN=EG,∴Q为满足条件的点.【点评】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考查平行四边形和矩形的判定及性质,本题是一个基础题.18.(13分)(2011•北京)已知函数f(x)=(x﹣k)e x.(Ⅰ)求f(x)的单调区间;(Ⅱ)求f(x)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专题】导数的综合应用.【分析】(I)求导,令导数等于零,解方程,跟据f′(x)f(x)随x的变化情况即可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Ⅱ)根据(I),对k﹣1是否在区间[0,1]内进行讨论,从而求得f(x)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解答】解:(Ⅰ)f′(x)=(x﹣k+1)e x,令f′(x)=0,得x=k﹣1,f′(x)f(x)随x的变化情况如下:x (﹣∞,k﹣1)k﹣1 (k﹣1,+∞)f′(x)﹣0 +f(x)↓﹣e k﹣1↑∴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k﹣1),f(x)的单调递增区间(k﹣1,+∞);(Ⅱ)当k﹣1≤0,即k≤1时,函数f(x)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f(x)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f(0)=﹣k;当0<k﹣1<1,即1<k<2时,由(I)知,f(x)在区间[0,k﹣1]上单调递减,f(x)在区间(k﹣1,1]上单调递增,∴f(x)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f(k﹣1)=﹣e k﹣1;当k﹣1≥1,即k≥2时,函数f(x)在区间[0,1]上单调递减,∴f(x)在区间[0,1]上的最小值为f(1)=(1﹣k)e;综上所述f(x)min=.【点评】此题是个中档题.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对方程f'(x)=0根是否在区间[0,1]内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增加了题目的难度.19.(14分)(2011•北京)已知椭圆G:=1(a>b>0)的离心率为,右焦点为(2,0),斜率为1的直线l与椭圆G交与A、B两点,以AB为底边作等腰三角形,顶点为P(﹣3,2).(Ⅰ)求椭圆G的方程;(Ⅱ)求△PAB的面积.【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椭圆的标准方程.【专题】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与方程.【分析】(Ⅰ)根据椭圆离心率为,右焦点为(,0),可知c=,可求出a的值,再根据b2=a2﹣c2求出b的值,即可求出椭圆G的方程;(Ⅱ)设出直线l的方程和点A,B的坐标,联立方程,消去y,根据等腰△PAB,求出直线l方程和点A,B的坐标,从而求出|AB|和点到直线的距离,求出三角形的高,进一步可求出△PAB的面积.【解答】解:(Ⅰ)由已知得,c=,,解得a=,又b2=a2﹣c2=4,所以椭圆G的方程为.(Ⅱ)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由得4x2+6mx+3m2﹣12=0.①设A,B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x1<x2),AB的中点为E(x0,y0),则x0==﹣,y0=x0+m=,因为AB是等腰△PAB的底边,所以PE⊥AB,所以PE的斜率k=,解得m=2.此时方程①为4x2+12x=0.解得x1=﹣3,x2=0,所以y1=﹣1,y2=2,所以|AB|=3,此时,点P(﹣3,2).到直线AB:y=x+2距离d=,所以△PAB的面积s=|AB|d=.【点评】此题是个中档题.考查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方程和椭圆简单的几何性质,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观察、推理以及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3分)(2011•北京)若数列A n:a1,a2,…,a n(n≥2)满足|a k+1﹣a k|=1(k=1,2,…,n﹣1),则称A n为E数列,记S(A n)=a1+a2+…+a n.(Ⅰ)写出一个E数列A5满足a1=a3=0;(Ⅱ)若a1=12,n=2000,证明:E数列A n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 n=2011;(Ⅲ)在a1=4的E数列A n中,求使得S(A n)=0成立得n的最小值.【考点】数列的应用.【专题】点列、递归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分析】(Ⅰ)根据题意,a2=±1,a4=±1,再根据|a k+1﹣a k|=1给出a5的值,可以得出符合题的E数列A5;(Ⅱ)从必要性入手,由单调性可以去掉绝对值符号,可得是A n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再证充分性,由递增数列的性质得出不等式,再利用同向不等式的累加,可得a k+1﹣a k=1>0,A n是递增数列;(Ⅲ)由|a k+1﹣a k|=1,可得a k+1≥a k﹣1,再结合已知条件a1=4,可得n的最小值.【解答】解:(Ⅰ)0,1,0,1,0是一个满足条件的E数列A5(答案不唯一,0,﹣1,0,﹣1,0或0,±1,0,1,2或0,±1,0,﹣1,﹣2或0,±1,0,﹣1,0都满足条件的E数列A5)(Ⅱ)必要性:因为E数列A n是递增数列所以a k+1﹣a k=1(k=1,2, (1999)所以A n是首项为12,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以a2000=12+(2000﹣1)×1=2011充分性:由于a2000﹣a1999≤1a1999﹣a1998≤1…a2﹣a1≤1,所以a2000﹣a1≤1999,即a2000≤a1+1999又因为a1=12,a2000=2011所以a2000≤a1+1999故a k+1﹣a k=1>0(k=1,2,…,1999),即A n是递增数列.综上所述,结论成立.(Ⅲ)对首项为4的E数列A n,由于a2≥a1﹣1=3a3≥a2﹣1≥2…a8≥a7﹣1≥﹣3…所以a1+a2+…+a k>0(k=2,3,…,8),所以对任意的首项为4的E数列A n,若S(A n)=0,则必有n≥9,又a1=4的E数列A9:4,3,2,1,0,﹣1,﹣2,﹣3,﹣4满足S(A9)=0,所以n的最小值是9.【点评】本题以数列为载体,考查了不等式的运用技巧,属于难题,将题中含有绝对值的等式转化为不等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11年北京朝阳区二模理综试题及答案

2011年北京高考二模理综模拟试题(朝阳区)2010.5第Ⅰ卷(选择题共12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萨克斯把绿叶的一半遮光,置于光下一段时间,证明了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需要CO2 B.温特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确定其本质是吲哚乙酸C.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了DNA和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施莱登和施旺通过对动植物细胞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2.关于下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甲光照强度为b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图乙氧气浓度为b时,植物既不进行有氧呼吸也不进行无氧呼吸C.图丙a、b曲线可分别表示pH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D.图丁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率为03.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第3题图第4题图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4.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aaB的类型轻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C.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5.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北京市东城区2011年高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1 1 北京东 东城区高三 三一模数 数学(文)
●-------------------------密--------------封--------------线--------------内--------------请--------------不--------------要--------------答--------------题-------------------------●
12.已 已知 ( , π ) , tan(
π 2
π 1 s 则 sin cos ) ,则 4 7
.
第2页
题库出品,必属精品
2a x , x 1, 13.设 f ( x ) 且 f (2 2) 1 ,则 a 2 log a ( x 1), x 1,
__________高考题库,荣誉出品__________
零 f ( x) 零点的为 (A) (0, ) (C) ( ,1) )
1 3
( (B) ( , ) ( (D) (1, 2)
1 1 3 2
1 2
8.空 空间点到平面 面的距离如下 下定义:过空 间一点作平面 面的垂线,该 该点和垂足之 之间的距离即 即为该点 到平面的距 距离.平面 , , 两 两两互相垂直 直,点 A ,点 A 到 , 的距离都 都是 3 , 点 P 是 上的动点,满 上 满足 P 到 的 的距离是到 P 到点 A 距离 离的 2 倍,则点 点 P 的轨迹上 上的点到
4 , c 2b cos A . 5
15 ,求 c 的值. 2
__________高考题库,荣誉出品__________
16.已知四棱锥 P ABCD 的底面是菱形. PB PD , E 为 PA 的中点. (Ⅰ)求证: PC ∥平面 BDE ; (Ⅱ)求证:平面 PAC 平面 BDE .
(完整word版)近世代数期末考试题库(包括模拟卷和1套完整题)

多所高校近世代数题库一、(2011年近世代数)判断题(下列命题你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设A 与B 都是非空集合,那么{}B A x x B A ∈∈=⋃x 且。
( )2、设A 、B 、D 都是非空集合,则B A ⨯到D 的每个映射都叫作二元运算。
( )3、只要f 是A 到A 的一一映射,那么必有唯一的逆映射1-f。
( )4、如果循环群()a G =中生成元a 的阶是无限的,则G 与整数加群同构。
( )5、如果群G 的子群H 是循环群,那么G 也是循环群。
( )6、近世代数中,群G 的子群H 是不变子群的充要条件为H Hg g H h G g ⊆∈∀∈∀-1;,。
( )7、如果环R 的阶2≥,那么R 的单位元01≠。
( ) 8、若环R 满足左消去律,那么R 必定没有右零因子。
( ) 9、)(x F 中满足条件0)(=αp 的多项式叫做元α在域F 上的极小多项式。
( ) 10、若域E 的特征是无限大,那么E 含有一个与()p Z 同构的子域,这里Z 是整数环,()p 是由素数p 生成的主理想。
( )二、(2011年近世代数)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答案选错或未作选择者,该题无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设n A A A ,,,21 和D 都是非空集合,而f 是n A A A ⨯⨯⨯ 21到D 的一个映射,那么( ) ①集合D A A A n ,,,,21 中两两都不相同;②n A A A ,,,21 的次序不能调换; ③n A A A ⨯⨯⨯ 21中不同的元对应的象必不相同; ④一个元()n a a a ,,,21 的象可以不唯一。
2、指出下列那些运算是二元运算( ) ①在整数集Z 上,abba b a +=; ②在有理数集Q 上,ab b a = ; ③在正实数集+R 上,b a b a ln = ;④在集合{}0≥∈n Z n 上,b a b a -=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1章 有理数 拔高题及易错题精选(Word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拔高题及易错题精选(Word版附答案)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数中最小的是().A。
a-b B。
b-a C。
ab D。
-a-b5.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3,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B=5 B。
AB=-1 C。
AB=1 D。
AB=-56.若a,b是相反数,则a-b的值为().A。
a+b B。
a-b C。
-a-b D。
-a+b7.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数中最大的是().A。
a+b B。
b-a C。
ab D。
-a-b8.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3,则点C表示的数为().A。
-5 B。
5 C。
-1 D。
19.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2,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
AB=5 B。
AB=-1 C。
AB=1 D。
AB=-510.已知a,b是有理数,且a>b,则下列数中最小的是().A。
a+b B。
b-a C。
ab D。
-a-b1.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a,点B表示的数为b,则a,b,-a,-b的大小关系为b<-a<-b<a。
2.若a,b互为相反数,则下面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ab=-a2.3.若│a│=│b│,则a、b的关系是a=b或a=-b。
4.已知数轴上两点A、B到原点的距离是2和7,则A,B 两点间的距离是5.5.若a<0,则下列各式不正确的是a3=-(-a3)。
6.-52表示2个-5的积。
7.-42+(-4)2的值是0.8.已知a为有理数时,a2+1/a2+1=1或-1.9.设n是自然数,则(-1)n+(-1)n+1=0.10.已知|x|=5,|y|=3,且x>y,则x+y的值为8.11.我国西部地区面积约为640万平方公里,640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6.4×107.12.京九铁路的全长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近似数为2.5×106m,则它精确到百万位。
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已知点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点A对应的数是-20,点B对应的数是80.现在有一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1)与、两点相等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2)两动点、Q相遇时所用时间为________秒;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3)动点P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动点Q所对应的数是________.(4)当动点P运动秒钟时,动点P与动点Q之的距离是________单位长度.(5)经过________秒钟,两动点P、Q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答案】(1)30(2)20;40(3)52(4)25(5)12或28【解析】【解答】(1)AB的中点C所对应的数为:;(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2+3)t=80-(-20) 解得:t=20(秒)80-2t=80-2×20=40,或-20+3×20=40∴此时两动点所对应的点为40;(3)22-(-20)=42, 80-42÷3×2=52∴动点所对应的数是时,此时Q所对应的数为52;(4)∵20秒相遇,∴(2+3) ×25-[80-(-20)]=25(5)P、Q两点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两种情况AB=80-(-20)=100①相遇前,(100-40) ÷(3+2)=60÷5=12(秒)②相遇后,(100+40)÷(2+3)=140÷5 =28(秒)∴经过12或28秒钟,两动点、在数轴上相距个单位长度.【分析】(1)根据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为a、b,则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可以用公式计算;(2)设两动点相遇时间为t秒,P、Q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为总路程,列方程求解即可;用80-2t即可求得此时两动点对应的数;(3)先求出动点P对应的点是22时运动的时间,再根据Q和P运动时间相等计算Q点运动路程,进而求得点Q对应的数;(4)根据题意P、Q两点25秒运动的路程和减去总路程就是PQ两点间的距离;(5)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即: ①相遇前相距40个单位长度,②相遇后相距40个单位长度,分别列方程求解即可.2.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答案】(1)4;7(2)1;2(3)﹣13;9(4)解: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 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m+n﹣p,A、B两点间的距离为|n﹣p|.【解析】【解答】解:(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4,A、B两点间的距离是7;(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A、B两点间的距离为2;(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13,A、B两点间的距离是9;【分析】(1)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2)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4)根据数轴上的点向右平移加,向左平移减,可得B点表示的数,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是大数减小数,可得答案;3.如图,数轴上点A,B分别对应数a,b.其中a<0,b>0.(1)当a=﹣2,b=6时,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________;(直接填结果)(2)若该数轴上另有一点M对应着数m.①当m=2,b>2,且AM=2BM时,求代数式a+2b+20的值;②当a=﹣2,且AM=3BM时,小安演算发现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老师点评:你的演算发现还不完整!请通过演算解释:为什么“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答案】(1)2(2)解:①当m=2,b>2时,点M在点A,B之间,∵AM=2BM,∴m﹣a=2(b﹣m),∴2﹣a=2(b﹣2),∴a+2b=6,∴a+2b+20=6+20=26;②小安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故老师点评“小安的演算发现”是不完整的.当点M在点A,B之间时,a=﹣2,∵AM=3BM,∴m+2=3(b﹣m),∴m+2=3b﹣3m,∴3b﹣4m=2,∴代数式3b﹣4m是一个定值.当点M在点B右侧时,∵AM=3BM,∴m+2=3(m﹣b),∴m+2=3m﹣3b,∴2m﹣3b=2,∴代数式2m﹣3b也是一个定值.【解析】【解答】解:(1)由题意得出,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2,故答案为:2.【分析】(1)首先根据数轴的性质,即可得出中点对应的数值;(2)①首先判定点M 在点A,B之间,然后根据等式列出关系式,即可得解;②根据题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点M在点A,B之间和点M在点B右侧时,通过列出等式,即可判定.4.若点A、B、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b、c满足|a+5|+|b﹣2|+|c﹣3|=0.(1)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PB=PC?若存在,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点A,B,C同时开始在数轴上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每秒3个单位长度,每秒5个单位长度沿着数轴正方向运动经过t秒后,试问AB﹣BC的值是否会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a,b,c满足|a+5|+|b﹣2|+|c﹣3|=0,∴a=﹣5,b=2,c=3.设点P对应的数为x.当x<﹣5时,﹣5﹣x+2﹣x=3﹣x,解得:x=﹣6;当﹣5≤x<2时,x﹣(﹣5)+2﹣x=3﹣x,解得:x=﹣4;当2≤x<3时,x﹣(﹣5)+x﹣2=3﹣x,解得:x=0(舍去);当x≥3时,x﹣(﹣5)+x﹣2=x﹣3,解得:x=﹣6(舍去).综上所述:在数轴上存在点P,使得PA+PB=PC,点P对应的数为﹣6或﹣4.(2)解:AB﹣BC的值不变,理由如下: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对应的数为t﹣5,点B对应的数为3t+2,点C对应的数为5t+3,∴AB﹣BC=3t+2﹣(t﹣5)﹣[5t+3﹣(3t+2)]=6.∴AB﹣BC的值不变.【解析】【分析】由绝对值的非负性可求出a,b,c的值.(1)设点P对应的数为x,分x <﹣5,﹣5≤x<2,2≤x<3及x≥3四种情况考虑,由PA+PB=PC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2)找出当运动时间为t秒时点A,B,C对应的数,进而可求出AB﹣BC=6,此题得解.5.同学们,我们都知道:|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5+2|表示5与-2的差的绝对值,实际上也可理解为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两点之间的距离,试探索:(1)|﹣4+6|=________;|﹣2﹣4|=________;(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x+2|+|x-1|=3成立;(3)若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6之间,求|a+4|+|a﹣6|的值;(4)当a=________时,|a﹣1|+|a+5|+|a﹣4|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_;(5)当a=________时,|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1)2;6(2)解: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2,1的距离的和是3,由于1到-2 的距离就是3,,故当-2≤x≤1的时候即可满足条件,又因为x是整数,所以x的值可以为:-2,-1,0,1.(3)解:∵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位于﹣4与6之间,∴a+4>0,a﹣6<0,∴|a+4|+|a﹣6|=a+4-a+6=10;(4)1;9(5)1;2n2+3n【解析】【解答】(1)|﹣4+6|=|2|=2,|﹣2﹣4|=|-6|=6;(4)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1,-5,4的距离的和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当a表示的数是1的时候,|a﹣1|+|a+5|+|a﹣4|的值最小,当a=1的时候,|a﹣1|+|a+5|+|a﹣4|=|1﹣1|+|1+5|+|1﹣4|=9;(5)|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则a=1当a=1时原式=3+2+5+4+……+(2n+1)+2n=2+3+4+5+……+2n+(2n+1)== 2n2+3n故:答案为1, 2n2+3n .【分析】(1)由于绝对值符号具有括号的作用,先按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算出绝对值符号里面的,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即可;(2)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2,1的距离的和是3,由于1到-2 的距离就是3,,从而找出1到-2 的整数即可;(3)根据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首先判断出a+4>0,a﹣6<0,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符号合并同类项即可;(4)此题可以理解为数轴上一点到1,-5,4的距离的和最小,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当a表示的数是介于4和-5之间的数1的时候,即可使其值最小,然后将a=1代入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化简即可;(5)|a-1|+|a+2|+|a-3|+|a+4|+|a-5|+…+|a+2n|+|a-(2n+1)| 表示的是a到1,-2,3,-4,5,……-2n,2n+1的距离和,故要使,|a-1|+|a+2|+|a-3|+|a+4|+|a-5|+…+|a+2n|+|a-(2n+1)|的值最小,则a=1,把a=1代入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即可求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150分。
考试时间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P={x ︱x 2≤1},M={a }.若P ∪M=P,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 -1]
(B )[1, +∞)
(C )[-1,1]
(D )(-∞,-1] ∪[1,+∞)
(2)复数212i i
-=+ (A )i
(B )-i
(C )4355
i -- (D )4355
i -+ (3)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的圆心的极坐标系是 (A) (1,)2
π
(B) (1,)2
π- (C) (1,0)
(D)(1,π)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 值为
(A )-3
(B )-12
(C )13
(D )2
(5)
如图,AD ,AE ,BC 分别与圆O 切于点D ,E ,F ,延长AF 与圆O 交于另
一点G 。
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
1AD+AE=AB+BC+CA ; ○
2AF ·AG=AD ·AE ③△AFB ~△ADG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6)
根据统计,一名工作组装第x 件某产品所用的时间(单位:分钟)为
(A ,C 为常数)。
已知工人组装第4件产品用时30分钟,组装
第A 件产品用时15分钟,那么C 和A 的值分别是
(A )75,25
(B )75,16
(C )60,25
(D )60,16
(7)某四面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该四面体四个面的面积中,最大的是
(A) 8
(B) (C)10
(D) (8)
设()0,0A ,()4,0B ,()4,4C t +,()(),4D t t R ∈.记()N t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内部
(不含边界)的整点的个数,其中整点是指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点,则函数()N t 的值域为
(A ){}9,10,11
(B ){}9,10,12
(C ){}9,11,12
(D ){}10,11,12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在ABC ∆中。
若b=5,4
B π∠=,tanA=2,则sinA=____________;a=_______________。
(10)
已知向量a =
1),b =(0,-1),c =(k。
若a -2b 与c 共线,则k=___________。
(11)
在等比数列{a n }中,a 1=12
,a 4=-4,则公比q=___________;12...n a a a +++=___________。
(12)
用数字2,3组成四位数,且数字2,3至少都出现一次,这样的四位数共有____个。
(用数字作答)
(13) 已知函数32,2()(1),2x f x x x x ⎧≥⎪=⎨⎪-<⎩
若关于x 的方程f(x)=k 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14)
曲线C 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1,0)和F¬2(1,0)的距离的积等于常数 2( >1)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 曲线C 过坐标原点;
② 曲线C 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③若点P 在曲线C 上,则△F 1PF 2的面积大于2
1a 2。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8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5)(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4cos sin()16
f x x x π=+-。
(Ⅰ)求()f x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f x 在区间,64ππ⎡⎤-⎢⎥⎣⎦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6)(本小题共14分)
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底面
ABCD 是菱形,2,60AB BAD =∠= .
(Ⅰ)求证:BD ⊥平面;PAC
(Ⅱ)若,PA AB =求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Ⅲ)当平面PBC 与平面PDC 垂直时,求PA 的长.
(17)本小题共13分
以下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个四名同学的植树棵树。
乙组记录中有一个数据模糊,无法确认,在图中以X 表示。
(Ⅰ)如果X=8,求乙组同学植树棵树的平均数和方差;
(Ⅱ)如果X=9,分别从甲、乙两组中随机选取一名同学,求这两名同学的植树总棵树Y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注:方差()()()
2222121n s x x x x x x n ⎡⎤=-+-++-⎢⎥⎣⎦ ,其中x 为1x ,2x ,…… n x 的平均数)
(18)(本小题共13分) 已知函数2()()x k
f x x k e =-。
(Ⅰ)求()f x 的单调区间;
(Ⅱ)若对于任意的(0,)x ∈+∞,都有()f x ≤1e
,求k 的取值范围。
(19)(本小题共14分)
已知椭圆2
2:14
x G y +=.过点(m ,0)作圆221x y +=的切线I 交椭圆G 于A ,B 两点.
(I )求椭圆G 的焦点坐标和离心率;
(II )将AB 表示为m 的函数,并求AB 的最大值.
(20)(本小题共13分)
若数列12,,...,(2)n n A a a a n =≥满足111(1,2,...,1)n a a k n +-==-,数列n A 为E 数列,记()n S A =12...n a a a +++.
(Ⅰ)写出一个满足10s a a ==,且()s S A 〉0的E 数列n A ; (Ⅱ)若112a =,n=2000,证明:E 数列n A 是递增数列的充要条件是n a =2011; (Ⅲ)对任意给定的整数n (n ≥2),是否存在首项为0的E 数列n A ,使得
()n S A =0?如果存在,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E 数列n A ;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