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题分类大全专题海洋地理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试题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试题1.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3年7月24日是海南省三沙市正式挂牌成立一周年的日子。
2012年7月24日,中国正式成立了海南地级三沙市,主要管辖西沙、中沙、南沙三个群岛中的200多个岛礁和沙滩及其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这是中国政府在南海行使主权、发展南海经济、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重大举措。
三沙市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对南海行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和完善,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南省三沙市最主要的职能是A.海洋开发利用 D.海洋环境保护C.海洋防灾减灾 D.维护海洋权益【答案】D【解析】海南省三沙市为行政区,其主要职能是南海行政管理,维护海洋权益。
故选D。
【2】从成因方面分类,三沙市管辖的200多个岛礁属于A.大陆岛B.火山岛C.珊瑚岛D.冲积岛【答案】C【解析】200多个岛礁的面积较小,离大陆较远,所以不是大陆岛和冲积岛;又因位于大陆内部,火山活动较少,所以不是火山岛;而位于热带地区,适合珊瑚虫生长,珊瑚堆积形成珊瑚岛。
故选C。
【考点】行政区划、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2.A海洋地理(10分)图22为我国南海某岛屿景观图,图23为甲烷水合物(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和海水形成的水合物),即“可燃冰”的全球分布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22中景观一般出现在______、______、______的热带浅海环境中,该岛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作用有______。
(6分)(2)“可燃冰”和图22景观形成的远古地理环境均属于海洋_____资源丰富区,“可燃冰”分布的海底地形主要是______。
(2分)(3)图23中,A、B、c海区波浪能最丰富的是______,该海区的洋流从成因上看属于_______。
(2分)【答案】【解析】略3.地理选做题(15分)A.【选修2——海洋地理】图示意台湾岛及周边海域地形分布,据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红树林海岸的主要分布区,并分析其成因。
高考地理试题海洋地理(二)

高考地理试题海洋地理(二)
高考地理试题海洋地理(二)
高考地理试题海洋地理(二)
高考地理试题(2019高考题江苏卷)【海洋地理】2019年6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260多个岛礁及2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
图21是南海海域8月份表层海水盐度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⑴与同纬度太平洋相比,南海表层海水盐度偏__________,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2分)
⑵当前,三沙市可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⑶三沙市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生物海岸中的____________海岸,据此,其适合发展的产业为____________。
(2分)⑷为解决三沙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淡水资源稀缺问题,拟采取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
(2分)
⑸设立三沙市对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低有多条河流汇入
(2)太阳能风能(波浪能、潮汐能)
(3)珊瑚礁旅游业
(4)海水淡化;收集雨水;节约用水(任答两点)
(5)有利于加强我国对南海岛礁及海域的有效管理;有利于。
海洋地理考试题库及答案

海洋地理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答案:C2. 以下哪个不是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A. 珊瑚礁B. 海草床C. 沙漠D. 海洋哺乳动物答案:C3. 海洋的盐度通常是多少?A. 0.5%B. 3.5%C. 10%D. 30%答案:B4. 以下哪个是海洋中最深的地方?A. 大堡礁B. 马里亚纳海沟C. 红海D. 地中海答案:B5. 什么是洋流?A. 海洋中的水流B. 海洋中的风C. 海洋中的盐D. 海洋中的生物答案:A二、填空题6.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________%。
答案:约71%7. 海洋中的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群落。
答案:珊瑚礁8.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________。
答案:马里亚纳海沟9. 海洋中的________是影响全球气候的重要因素。
答案:洋流10. 海洋中的________资源是可再生的。
答案:渔业三、简答题11. 简述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
答案: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工业排放、农业径流、城市污水、船舶排放以及塑料垃圾等。
12. 描述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答案:海洋生态系统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它们为许多物种提供栖息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同时,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碳循环过程帮助调节全球气候,并且对渔业、旅游业等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论述题13. 论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渔业捕捞等,可能会对海洋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捕捞可能导致某些物种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石油开采可能造成油污染,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海底矿产资源的开采也可能破坏海底地形,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五、案例分析题14. 以某个具体的海洋保护区域为例,分析其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
答案:以大堡礁海洋公园为例,其保护措施包括设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某些区域的渔业活动,实施游客管理和教育计划,以及开展科学研究以监测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试题

高三地理海洋地理试题1.A 【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我国是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载人深潜器,其实际下潜最大深度达 7062 米,创造了载人深潜的世界记录。
下图中标★处为“蛟龙号”当时下潜位置。
材料二下图是南太平洋等盐度线、等温线及赤道附近的沃克环流示意图。
(1)“蛟龙号”下潜处的地形是,该地形的形成原因为。
“蛟龙号”下潜过程中,海水温度的变化特点符合下图中的曲线。
(3 分)①②③④(2)“蛟龙号”担负着海底资源的勘探任务。
海底矿产资源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为。
(2 分)(3)深海活动需要克服的不利条件有。
(2 分)(4)上图中C处盐度高的原因是。
(1分)(5)试从洋流的角度解释沃克环流的形成原因。
(2分)【答案】(1)海沟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在洋板块的边缘③(3分)(2)石油天然气主要位于大陆架;多金属结核主要位于深海平原(2分)(3)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任达2点得2分)(4)位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洋内部(1分)(5)太平洋西侧是暖流,空气受热上升;东侧是寒流,空气冷却下沉;这造成高空与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同一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这样形成沃克环流(2分)【解析】(1)从材料一中海底地形图知,蛟龙号下潜位置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消亡边界上,地形是海沟,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水文迅速下降,底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水温下降很慢,(维持低温)选项③正确。
(2)海底矿产资源分为三部分:滨海地区砂矿丰富;浅海大陆架海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深海海盆里多金属结核。
(3)深海环境主要表现为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的高腐蚀性、海水的流动性等特点(4)位于副热带大洋内部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水盐度较高。
高考地理试卷海洋地理(一)

高考地理试卷海洋地理(一)高考地理试题海洋地理(一)高考地理试题(2021高考题大纲版)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育引起水色专门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显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7~9题。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要紧为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7、【答案】B【试题立意】要紧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
试题难易度: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育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缘故,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
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
B选项是正确的。
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
A选项是错误的。
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截了当吸取。
C选项是错误的。
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D选项是错误的。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样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答案】8.C【试题立意】要紧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阻碍。
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C选项是正确的。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A.赤道邻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答案】9.C【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显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
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
C选项是正确的。
赤道地区尽管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
A选项是错误的。
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B、D选项是错误的。
.(2021高考题浙江卷)我国钓鱼岛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要紧缘故是A.地处大陆架,生物光合作用强B.有寒流通过C.位于河流入海口,营养盐类丰富D.盛行上升补偿流答案:A【解析】本题要紧考查海洋中渔业资源丰富的成因。
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 第十三单元 世界地理 海洋地理(含解析)(1)

第十三单元世界地理海洋地理40.A.[选修2——海洋地理] [2014·福建卷] 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问题。
图14(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
(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带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40.(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
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答出三点即可)[解析] 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图示区域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属于基岩海岸。
其形成主要受海水作用,岬角向海突出是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滩是受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2)题,保护海岸带环境主要有控制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几方面。
30. [海洋地理]2014·江苏卷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
图20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海沟地形的原因是________,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
(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________。
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2分)30.A.(1)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 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旅游业渔业(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解析] 第(1)题,板块碰撞挤压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海洋地理

2019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专题海洋地理欧洲鳗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8,完成25 ~ 26题图825.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 26.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变现为A.含沙量小、冰短期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答案】BA.[海洋地理]帕劳是美丽的西太平洋岛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板块交界处,由一个大堡礁和许多小岛礁构成。
图20是帕劳的地理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帕劳群岛地处太平洋岛弧链,东临深海沟,形成这种岛弧一海沟地形的原因是▲,此处地壳运动相对活跃的表现形式是▲。
(3分)(2)帕劳的海岸类型主要是▲ •除热带雨林外,岛上还有少量红树林,红树林的生态功能主要有▲、▲ o(3 分)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帕劳可重点发展的产业是▲和▲ o(2分)(4)为保护海洋资源和环境,帕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有▲.(2分)【答案】:(1)板块碰撞挤压多火山、地震(2)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浪对海岸的侵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3)旅游业渔业xk|b|1(4)控制旅游规模;适度捕捞;严控污染产业的发展A •【选修2—海洋地理】图14为世界某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
读图回答图14 (1)说出图示地区的海岸特点,简析其形成的外力作用。
(9分)(2)简述该地保护海岸带环境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答案】:(1)基岩海岸,岬湾相连(岬角延伸入海,湾内沙滩面积较大)。
岬角向海突出,海水侵蚀作用显著,形成岩岸;湾内风浪较小,海水堆积作用为主,形成沙滩。
(2)根据环境容量,确定合理的游客数量;完善环保设施,防治污染;做好合理利用的科学规划;开展海洋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海洋地理试题汇编

海洋地理试题汇编1 . 图1为“某地区沿南回归线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1)甲处地形为,其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处最有可能发生的海洋灾害是 ____________ A.热带气旋B.风暴潮 C.海啸 D.赤潮(2)B海区的盐度较A海区 ____ ,其主要原因是(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海区沿岸国家管辖的海域可外延作为其专属经济区,享有海洋资源 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_的主权。
2.图18为“我国局部海岸带经济开发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2)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由领海基线向外延伸海里的领海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2分)(3)图中海域夏秋季节经常出现的海洋自然灾害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分)(4)盐场产盐量最大的季节是,原因是(3分)3.南沙群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但近期国际纷争不断,许多岛礁被周边国家占领,严重损害了我国的海洋权益。
结合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南沙群岛从行政上看属于省,从构造上看属于板块。
(2分)(2) 8月,与南沙群岛水域相比,省沿海表层盐度较,主要原因是。
(2分)(3)据图分析,南沙群岛容易被他国占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4)3月10日,我国最大渔政船开赴南海,显示了我国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能力和决心。
我国维护南海权益、加强海洋管理的地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分)4.图18是“我国部分海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试题分类大全
专题海洋地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分类汇编
专题17 海洋地理
(2011年高考福建卷)A.【选修2——海洋地理】
图19 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6分)
(2011年高考江苏卷)A.【海洋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图22为太平洋西部部分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图。
图22
材料二: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及自养细菌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能力,以每年单位面积所固定的有机碳或能量来表示。
海洋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光照、温度、营养盐、海水垂直运动等因素影响。
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
(1)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海水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深度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较为充足(4分)
(3)①、②、③地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____地,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沿海易发生赤潮,其危害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营养盐大陆架浅光照
(3)③海洋初级生产力较高,饵料丰富
(4)威胁海洋生物生产;破坏海域生态环境
【解析】
(1)根据图22初级生产力等值线分布图可知,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由沿海向外海递减。
(2)E地海洋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因是,位于长江口附近,长江河水带来大量营养物质,海水中的营养盐较为丰富;海底地形类型是大陆架,深度较浅,饵料丰富较为充足。
(3)①、②、③地中,从图22可知③地海洋初级生产力最高,饵料丰富,根据材料三:海洋初级生产力决定了鱼虾蟹等海洋生物饵料的多少,进而影响海产品产量的高低,可知渔业资源最丰富的是③地。
(4)赤潮的危害可以参照教材,主要是威胁海洋生物生产和破坏海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