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玉·别情》PPT参考课件
四块玉别情教学设计PPT课件

课件•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拓展•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目•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课堂总结与反思录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课程背景及意义古代文学经典《四块玉·别情》是元代伟大戏曲家关汉卿所作的经典散曲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遗产。
情感教育与审美培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代文学中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养。
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教学《四块玉·别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目标与任务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讲解、讨论、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文本解读与赏析《四块玉·别情》背景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创作背景标题解析内容梳理重点词句解析030201文本内容解读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审美价值知识点梳理与拓展古代文学常识古代文学体裁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批评方法《单刀会》介绍《单刀会》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和艺术成就,帮助学生理解该作品在关汉卿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
《窦娥冤》介绍《窦娥冤》的剧情梗概、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欣赏该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救风尘》简要介绍《救风尘》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分析该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点。
关汉卿其他作品欣赏元代散曲发展概况元代散曲的背景01元代散曲的特点02元代散曲的代表人物和作品03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1 2 3创设情感氛围角色扮演情境模拟情境教学法在《四块玉·别情》中的应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实践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信息化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互动平台学生活动设计与实施角色分配朗读指导表演准备展示评价分角色朗读表演活动安排人,确保组内成员具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小组分组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分享,汇报小组的讨论成果总结分享教师提出与四块玉别情相关的讨论主题,如诗歌意象、情感表达、文化背景等。
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四块玉:曲牌名。 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作品译文
自从把你送别之后,心中一直难以割舍,一缕相思之情在心中萦绕着,什么时候才可以停止?送别后我倚着阑干伫目远望,用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看情郎的视线。可是溪流又拐了弯,山峦又把路遮住了,唉,心中的人真的离开了!
作品பைடு நூலகம்析
作品表达了女子送别情人后,凭栏望远相思企盼时的深情表露。文句虽短,但语言生动形象,巧妙地表现出了带有思念之情的楚楚少女。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此处,外在自然景物并非主人公心情的寄托,它只是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这首小令,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一点相思几时绝”是全篇的中心,它强调了别情的缠绵,使之成为全篇描写和抒情的基调,也使前三句显得十分形象。 这是一首描写离别情绪的小令。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之情,绵绵不断,不知何时能停止?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
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己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金末元初大都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伟大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他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他著有杂剧六十部,现仅存十八部,其中曲白俱全者十五部。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艺术上,关汉卿被推为本色派之首。
《【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33张PPT优秀课件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 材广泛,大多暴露了 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 ,表现了古代人民特 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 遭遇和反抗斗争。
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 动,语言朴实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 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元代人评价关汉卿“生而倜傥,博 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 一时之冠”。
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 ,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被誉为“曲家圣人”, 西方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元曲
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散曲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 唱
带过曲
元曲四大悲剧
《窦娥冤》--关汉卿 《汉宫秋》--马致远 《梧桐雨》--白朴 《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时代背景及写作特色
关汉卿历经金亡、宋亡、元初。当时兵荒马乱, 政治黑暗腐败、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十分突出,百姓 生活痛苦。元代人分十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 、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知识分 子身份低下,进取无门,沦为底层。
代表作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 》《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 》《鲁斋郎》《调风月》等。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 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 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
文史知识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 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文学 体裁:汉赋、唐诗、宋 词、元曲、明清小说。 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文 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离的女子 口吻,直抒其缠绵的相思、真挚的爱情。“难 舍”二字,情意绵绵,刻画了一个依依不舍、 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性。虽说“相思”只“一 点”,但它沉重地压在心头,“几时绝?”以 女主人公自己的设问,道出她相思的无穷无尽。
四块玉别情

此词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给读者 带来了强烈的审美体验。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中情人离别的痛 苦和相思之情的深切,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 珍视。
主题思想阐释
爱情与离别
此词以爱情和离别为主题,表达了情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深情厚意。通过描绘离别 时的痛苦和相思之情的深切,展现了爱情的伟大和珍贵。
01
02
03
离别仪式
中方重视离别仪式,西方 则相对简单直接。
情感表达
中方内敛含蓄,西方则更 加直接热烈。
离别寓意
中方强调缘分和命运,西 方则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 。
《四块玉·别情》在国际传播中影响
传播范围
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 上产生广泛影响。
文化认同
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对作品中的情 感产生共鸣。
层次分明
全曲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都 有不同的景物和情感表达,使得 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生动形象塑造
景物描绘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如 “杨柳”、“飞雪”、“烟花”等, 营造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通过对 其外貌、神态、动作的刻画,使得人 物形象更加鲜明立体。
情感渲染和表达
离别之情
作品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充分表达出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情感真挚
作者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出了真挚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力 量。同时,通过寓情于景的手法,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相融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04
文化内涵与价值取向
离别主题在传统文化中地位
离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 主题之一,反映了人们对生命 、情感、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悟
《南吕四块玉别情》33张PPT优秀课

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主题思想阐释与价值观传递•艺术手法鉴赏与传承价值•知识拓展:关汉卿其他代表作品简介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其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尤其擅长描写女性形象。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关汉卿生平及成就《南吕四块玉别情》创作背景0102 03《南吕四块玉别情》是关汉卿的一首散曲作品,属于其晚期作品之一。
该作品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离别之人的深情厚谊。
作品创作背景可能与关汉卿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
关汉卿作为元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在元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南吕四块玉别情》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对于研究元代文学和关汉卿的创作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出现了元曲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
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文本解读与赏析0102 03引言简要介绍《南吕四块玉别情》的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
结构分析详细解析全文的篇章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前后呼应等。
内容概述全面阐述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题,以及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全文概述及结构分析关键句段解读与赏析关键句段一01解读“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所表达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
关键句段二02赏析“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笑笑而不能去也。
”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溪流的美丽和吸引力。
关键句段三03探讨“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感悟。
分析《南吕四块玉别情》的写作风格,如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等。
写作风格写作特点与其他作品的比较探讨该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作者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
将《南吕四块玉别情》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如主题相似、风格迥异等。
030201写作风格与特点探讨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深情厚意,忠贞不渝,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四块玉别情译文赏析PPT课件

促进文化理解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离 别主题和情感表达方式,可以提高学 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 。
通过欣赏经典离别诗篇,可以深入了 解不同文化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观 念,促进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学生朗读及表演环节设置
1 2
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
四块玉别情译文赏析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原文与译文对照 • 情感表达与意境描绘 • 文学手法与修辞技巧 •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跨文化对比与欣赏 •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01
原文与译文对照
四块玉原文呈现
原文内容展示,附带拼音标注和断句提示。 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译文逐句解读
逐句对应翻译,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分配不同角 色,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技巧。
情感表达指导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译文所表达的情感,通过语调 、语速、重音等朗读技巧,将情感传递给听众。
3
表演展示
鼓励学生根据译文内容进行创意表演,如情景再 现、角色扮演等,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表现力 。
小组讨论及分享活动组织
小组讨论
文学手法与修辞技巧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比喻
将离别的情感比作“断肠”,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的痛苦。
拟人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拟人化描写, 如“青山”、“绿水”等,赋予 其人的情感和动作,进一步烘托 出离别的氛围。
节奏、韵律等音韵美体现
节奏
运用紧凑的节奏,如“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 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等句,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 感染力。
2024版四块玉别情PPT学习教案

关汉卿生平及成就关汉卿,元代著名戏曲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其作品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表达人民心声。
关汉卿的戏曲作品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著称,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1《四块玉·别情》是关汉卿创作的一首散曲,以离别为主题。
02作品创作于元代社会变革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离别时的情感纠葛。
03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四块玉·别情》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社会变革、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都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汉卿及其作品在元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四块玉·别情》作为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被后世广为传颂和研究。
02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莫,山又遮,人去也!杨花雪:指杨絮飘洒如雪的情景。
原文呈现注释原文呈现及注释01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送别以后,心中万分难舍,一点相思情,绵绵不断几时能终止?•“凭阑袖拂杨花雪”:凭栏远望,甩袖轻拂银絮似的杨花雪花。
•“溪又莫,山又遮,人去也!”:溪山阻隔,情人已经去远。
•意境描绘:此曲写女子对情人的相思之情。
女主人公送别自己的情人后,情人在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
想登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这更使她肝肠寸断。
在艺术手法上通过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人时的情态和意绪,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艺术特色言简意赅,韵味深长;善于化用前人诗词意境。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主题思想:全曲含蓄但切情真意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一对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抒发了对多情女子的相思之情。
四块玉别情课件

四块玉别情课件目录CONTENCT •引言•文本解读与赏析•文学背景与作者介绍•艺术特色与审美价值•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01引言目的和背景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和欣赏《四块玉·别情》,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本课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探索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01020304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内容与目标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四块玉·别情》的文本内容,掌握相关的文学知识和文化背景。
《四块玉·别情》的文本解读、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等。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2文本解读与赏析010203全文内容展示,附带拼音和注释作者及时代背景介绍创作背景及缘由阐述《四块玉·别情》原文呈现010203结构分析写作特点表现手法文本结构与写作特点分析起承转合,情景交融用典丰富,语言凝练借景抒情,以物喻人关键语句情感表达意象解析分析文中表达的离别之情及思念之绪阐释文中运用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0302 01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重点解读文中富有深意的语句03文学背景与作者介绍关汉卿生平及代表作品概述关汉卿,元代著名戏曲家,被誉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其代表作品包括《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作品题材广泛,涉及社会各个层面。
关汉卿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鲜明的人物塑造而著称,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块玉·别情》是关汉卿的一首散曲作品,以离别之情为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题
7.下列选项对此曲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写出了女子与爱 人在分别之时,难舍难分,哀婉凄苦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作者凭栏远眺,凝望爱人远去的背 影,伤心欲绝,眼前美景却衬托的是离别的悲情。 C.此曲的结尾,把相思之苦推向高潮。写出了与爱人别离的 伤痛,以及难以见到恋人的绝望。 D.全曲围绕“送别”,在写出女子与爱人别离后的痛苦的同 时,也形象地写出了女子不顾山水之隔,要去与恋人团聚的 迫切心情。
曲牌名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 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1?凭 阑袖拂杨花雪2。溪又斜3,山又遮,人去也!
1.绝:断。 2.凭阑袖拂杨花雪:写主人公靠着阑干,用 袖拂去如雪的飞絮,以免妨碍视线。杨花雪 ,语出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余杭 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 犹不见还家。”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3.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赏析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作者以主人公——一名与爱人分 离的女子口吻写来,直抒其缠绵的相 思、真挚的爱情。曲从别后说起,口 气虽平易,然送别的当时,既觉“难 舍”,过后思量,心绪自然无法平静。 说“相思”只“一点”,似乎不多, 但又不知“几时”能绝,这就强调了 别情缠绵的一面。
赏析
凭阑袖拂杨花雪。
大意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自从那天送你远去,我心里总是对你难分难舍,一 点相思情在心中萦绕不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记得送别时我斜倚着栏杆目送你远行。我用衣袖拂 去身影已看不见了,只 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 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行的道 路,我才意识到心上的人,真 的走远了。
习题
8.全曲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先巧妙地用飞絮般的杨花雪来设障,与下文的“溪”、“山”构 成层层障碍,把相思之苦之愁推向高潮。 B.曲中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把一 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 C.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凭阑”写出女子惆怅痴立,极目远 送,流露出酸楚的眷恋之苦,而一个“拂”字则是女子用行动来表达她 对爱人的相思之苦。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这三句用女子的语言表达她 对爱人深深的相思。“难舍”二字情意绵绵,刻画了一个感情丰富且多 情的女性。 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爱人的相思之苦。
中心
这首小令描写离别情绪,表现了多情 女主人公送别情人凭栏望远、依依不舍 的相思之情。送别后,情人在女主人公 心中仍驻留难忘,令人痛苦欲绝。想登 高眺望他离去的背影,但终被关山阻隔, 这更使她肝肠寸断。在艺术手法上通过 层层设障委婉细腻的抒写了女子心中哀 婉凄绝、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用准确、 凝练的文字写已别、刚别的相思之情, 入木三分地写出一位深情女子送别心上 人时的情态和意绪。
此句有二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 为暮春(杨花如雪)时候,此时节容 易动人离思,句中或许还含有那种暗 示离别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系 有阑干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就 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她在楼 上站了很久,以致杨花飞满衣襟,须 时时“袖拂”。
赏析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末三句分明是别时景象,它与前 数句的关系不甚确定,可有多种解释。 可看作,女主人公既在“凭阑”,不 免由望情人的去路而引起神伤,“人 去也”是痛定思痛的口吻。另一种是 作逆挽看,可认为作者在章法上作了 倒叙。两种解读都可以。
元曲四大悲剧:《窦娥冤》关汉卿《梧桐雨》白朴 《汉宫秋》马致远《赵氏孤儿》纪君祥
元曲四大爱情剧:《拜月亭》关汉卿 《西厢记》王实甫 《墙头马上》白朴 《倩女离魂》郑光祖
作者简介
关汉卿,元代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与马 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 家”,关汉卿居首。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 种,现存18种。其中《窦娥冤》、《救风 尘》、《拜月亭》、《鲁斋郎、《单刀 会》、《调风月》等都是他的代表作。所 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 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 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文史知识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占 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汉赋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 小说。分别代表着一个时代 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
元曲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 杂剧和散曲。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 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流 行于大都一带。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 代,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曲两种。
习题
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被称为是东方的莎士比亚,
号
,
朝的
家,
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
》、《
》、《
》。
2.“元曲四大家”是
、
、
、
。
3.这是首描写
的小令,表现了
之情。
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曲作者是元杂剧的奠基入关汉卿,他与白朴、张养浩、 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B.曲中“凭阑袖拂杨花雪”一句表明所写的对节正值冬季。
C.“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表明主人公的愁绪若隐 若现、似有似无。
D.本首散曲前三句直抒胸臆,后四句寓情于景,表达了女主 人公深切的离愁别绪。
习题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间接表达了主人 公缠绵的相思之情。 B.“溪又斜,山又遮”是说曲折的溪流,巍巍的高山遮挡了 视线,看不到情人的身影。 C.“人去也”似一声长叹,饱含着主人公离别的伤痛。 D.全曲景中含情,表达了一个女子的真切、深切的离愁。 6.关于这首散曲的理解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离别之情的散曲。 B.“难舍”、“相思”等词语点明了离别后女子的情感。 C.两处“又”强调了女子的相思之情。 D.写“杨花雪”“溪”“山”是为了点明女子看到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