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

高二地理导学案课题名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路线及优缺点。
2.南水北调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总结归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
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二、师生互动过程【合作探究】1、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自然原因:⑴降水总量不大,径流量的——、——变化大,径流量小。
⑵——资源配合欠佳(地多水少)加剧了北方缺水的程度人为原因:⑴工农业——人口——生产、生活用水量大;⑵——、——严重;⑶⑷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2、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水源区的地理条件:(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它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广,水量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大。
•(2)长江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北方河流相对均衡。
•(3)上游靠近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中下游与缺水严重的华北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兴建从长江引水到北方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3、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原因:东线工程工程量小,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案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复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2、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二、我国目前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一)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南方地少水多、北方地多水少)。
2、从长江调水的可行性(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①流域广(干流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②水量大(我国第一大河,水资源占全国34%,人均占有水量高于全国平均值);③流量稳定(与北方河流相比,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较均匀);调整能源消费利用结构;我国未来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2、西气东输的线路一线工程: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
已于2019年全线贯通。
二线工程:西气东输二线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
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东至上海,南至广州、香港,于2019年12月30日建成投产。
三线工程: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于2019年10月16日开工,西气东输三线的主供气源为新增进口中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三国天然气,干支线经过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和广东。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经济意义:加快了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②社会意义: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③生态意义: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经济意义:缓解了能源紧缺的状况,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社会意义:推动了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③生态意义: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高二地理: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第一课时 学案 鲁教版必修3

地理: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第一课时南水北调的地理背景与工程方案【目标导航】了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分析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比较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课堂互动】【思维拓展】其他各国的调水工程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海拔一般为800米~1000米),墨累——达令盆地处大分水岭的西部。
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
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
而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因此,较为干旱。
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不惜余力地修建水利工程,在雪河及其支流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经隧洞或明渠。
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这就是澳大利亚闻名世界的雪河调水工程。
调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一是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其二是产生了巨大的发电效益,电能输送到堪培拉、悉尼等重要城市;其三是为调水建造的16座大大小小的水库,点缀于绿树雪山之间,形成了旅游胜地;其四是西部的水质大为改善,生态环境宜人。
美国东水西调美国西部山脉南北纵列,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受高山阻挡,在太平洋海岸山脉西侧的迎风一面,形成多雨的湿润地区。
落基山和海岸山脉之间的高原、盆地,则降水稀少,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东部山地比较低缓,对大西洋湿润气流阻挡作用不显著,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美国这种东部湿润,西部干旱的分布格局,是其进行调水工程的前提。
目前已建成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十多项,著名工程有联邦中央河谷工程,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等,这些工程年调水总量达到200亿立方米。
通过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年降水量仅为357毫米)等城市的生活和工业用水得到了保证。
埃及西水东调埃及地处副热带,全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少雨,年均降水量为200毫米。
埃及适合人居和生产的地区仅占国土面积的4%,即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最新学习文档

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要求】1、通过实例,认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试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法指导】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类案例的学习与探究方法。
1、为什么要调配?(原因分析)2、怎么调?(可行性方案分析)3、调配后对区域有什么影响?(后果分析)【教学过程】(自主先学)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数量上:“总量多,少”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少,东部多、少”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供需状况:北方耕地多,水少,、地均水量少,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南方以长江为例实际消耗水量仅为径流总量的6%,94%的径流入海。
(2)、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自然原因:①;②径流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③。
人为原因:①;②现象严重;③缺少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施。
(3)、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措施:①(时间);②(空间);⑥调节水价,增强节水意识;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4、南水北调工程率先建设的是___线工程,原因:;地势低平,工程难度小;。
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1、积极意义: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其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和地区的,具有巨大的效益、效益、效益。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1)长江径流减少,会引起海水,河口盐度,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4.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大型工程意识,了解大型工程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要进行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解释南水北调工程的背景和意义。
2.讲解水资源调配的基本方法和原理,阐述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情况和具体措施。
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讨论,让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南水北调工程的意义、实施过程和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基于以上背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掌握南水北调工程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以及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强调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高中地理_《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3(鲁教版)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课标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实例,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背景,理解调配工程方案的设计,掌握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与现实联系也较为紧密。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本节课便以“南水北调”这一世纪工程为例,重点在于分析南水北调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目“南水北调的背景”。
首先给出中国降水量分布图,分析中国水资源分布状况,然后补充材料,得出“北方普遍缺水,南方有剩余”的结论,引出南水北调。
第二目“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
通过对长江的介绍,明白选择长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通过对比分析,加深对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认知。
第三目“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主要包括“积极意义”和“可能带来的问题”两个部分,力求从“有利”、“不利”两个方面,辩证地看待南水北调工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材料,能够掌握南水北调的背景、工程方案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并适时补充多样且直观的图文视频材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梳理答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南水北调的背景、水源地选择、工程方案设计、影响评估整个过程,认识到南水来之不易,提升学生的节水意识,并拓展到各类资源,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节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案例分析法六、教学媒体:powerpoint课件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课堂类型:新授【板书设计】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二、必要性二、可行性(工程方案)三、影响【当堂检测】2002年12月27号,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高二地理(鲁教版)必修3教学案设计:3.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我国水资源区域分布为例,说明其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
2.读图说出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简要说明东线、中线、西线工程的主要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案例分析,认识我国资源空间分布的差异、资源的整体分布与目前经济地理格局的矛盾。
2.进一步掌握我国正在实施的几个大型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实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伟大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及深远影响第1 课时【基础梳理】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南水北调的必要性: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位,从地域上看,多少。
2.南水北调的可行性:长江是我国第大河,年径流量稳定,季节分配也较,长江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区(填三大自然区名称),中下游与最缺水的平原相邻,地理条件有利于调水。
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位置在上(填大的地形单元),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
2.中线工程: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的水库和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地势高低,需北送,在黄河以北则可以向北自流。
【要点突破】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4)长江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水源区:教材从水资源的数量、流量的时间变化、流域范围等方面介绍了长江成为我国南水北调【检测与评估】一、单项选择题我国华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缺水形势日益严重。
1980~1989年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10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O.1-O.6°C,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
鲁教版高中地理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学案设计

第三单元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以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为例,说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的特点,并引申到我国很多自然资源具有分布不均的特点,以加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背景的认识。
2.通过比较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总结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线路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3.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学习,充分认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会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我国资源的分布分析加强对中学生关于资源状况的国情教育[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课前预习案】。
先用5分钟快速阅读课本完成知识树2.依据预习案,阅读教材,勾画课本,进行知识梳理,熟记基础知识。
3.必须记住并且会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预习案】一、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1.我国水资源分布具有怎样的特点?2.读表3-3-1比较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3. 从时空角度分析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把长江作为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1.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引水到黄河上游。
工程位置在高原,地势高于西北和华北地区,可以供水,但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中上游的和部分地区补水。
2.中线工程:工程位置从第三级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的大部分地区。
3.东线工程:从长江北岸的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向北沿京杭运河到天津,另一支到胶东。
工程位置位于第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高低,需逐级抽水。
4.看图说出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起始点分别在哪一区域?【课堂探究案】探究案一、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我国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探究案二、北方缺水问题对生态环境问题带来哪些影响?探究案三、结合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有哪些?探究案四、比较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探讨我国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知识树】本节疑问本节收获(学后反思)【课后巩固案】2007年3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水日,其主题是“生命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教案及练习题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教案【教材分析】首先,通过我国水能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分布图让学生感性地认识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结合各地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间的矛盾,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检验、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结合“我国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对比”表,让学生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为何要从长江流域调水结合“南水北调线路分布示意图”让学生从工程难度、水量大小、调入区效益等方面对比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分析南水北调为何首先起动东线工程。
在分析南水北调的影响时,既要分析对于调入的有利影响,也应分析对于调出区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应从资源、环境、生态等多方面剖析。
分析不仅要关注调入、调出区,还应关注沿途区域。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掌握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3.分析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表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锻炼学生从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读图,分析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水作为可更新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从而自觉增强节水意识,提高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规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督促学生关心国家大事。
【教学重点】1.南水北调工程三条方案的路线及优缺点2.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教学方法】学案教学【学法指导】学习本课可以结合水资源短缺的成因、解决措施来理解南水北调的意义,可以通过绘制综合图示展示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课件展示:我国的四大跨世纪工程)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隐含着“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之意”。
表现在两个方面:(课件展示:如下)师:为了资源的充分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必须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我们所知道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大,但地区分布很不均衡,总体上是南多北少。
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2%,属缺水区。
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土地、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粮棉油的生产基地和能源基地,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尤其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半岛是我国人口密集、耕地比重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并造成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
(板书)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新授)师:大家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填写学案。
生:读书,填表(略)(板书)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师:讲评(略)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资源分布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能源(煤石油)南少北多,东少西多 水能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带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却资源短缺 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师: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l ×1012立方米,约占全球河川年径流量的5.8%。
但从地域上看,我国水资源分布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
师:读知识窗,了解我国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分析我国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生:读书,分析(略)师:大家填写学案。
(课件展示:学案2)(板书)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多个,严重缺水城市 个万元GNP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板书)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师:讲评(略)师:华北缺水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学案3)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北方水资源 , 面积大,水土资源配合欠佳华北地区 稠密, 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 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师: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率先开工。
长江水将通过扬州江都抽水站和即将兴建的宝应抽水站等,通过1156千米的输水主干线送往天津地区。
我国为什么要从长江调水呢 分析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填写学案。
生:填写(略)(课件展示:学案4)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干流长 千米 流域面积 万米2 水资源占全国 % 人均、地均占全国水量高于全国平均值 稳定 流域广 水量大 流量稳定分配较均衡流经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上游靠近,中下游邻近。
(板书)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师: 20世纪50年代,我国水利部门即对从长江上、中、下游引水北调进行了专门研究,经过几十年来的研究论证,确定南水北调的总体方案是: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
自学教材,详读插图,了解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方案,并填写学案。
(课件展示: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课件展示:学案5)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西线方案中线方案东线方案路线:从长江引水到上游水源区:长江上游及其支流江、河供水区:黄河上中游的和地区评价:优点:可供水。
缺点:有限,工程路线:从长江水库引水至水库,再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水源区:长江中游水库,汉江上游水库供水区:平原大部分地区优点:可供水评价:缺点:缺引水干渠,工程量路线: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沿运河到华北地区水源区:供水区:淮河下游地区,山东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优点:水量,可利用运河,工程(板书)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师:讲评(略)(板书)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师:南水北调工程全面实施后,将有效缓解调入地区水资源的紧缺状况,促进其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南水北调工程在带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填写学案。
(课件展示:学案6)1、积极意义改善供水区,吸引国内外。
缓解、、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缓解供水区的生产用水,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缓解大幅度下降趋势和面积进一步化现象2师:人教版教材是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们也要对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有所了解。
大家阅读知识窗,填写学案。
(板书)四、西气东输工程生:阅读(略)(课件展示:学案7)1、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西起__________盆地东南,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达上海。
2、实施背景3、意义:对长江影响:(水资源)长江流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质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重,淤塞__________。
对沿水地区:(供水区)对沿线_____________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土壤容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线地区经济发达,__________排放,降低水质(1)我国能源结构以__________为主,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比重偏低(2)长期以煤炭为能源,使我国环境污染严重(3)天然气是一种__________、使用方便、__________高、__________低的能源(4)我国天然气储量_____(5)我国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体格局西____东____,北____南____①改变以__________为主的能源利用机构,提高__________的利用比例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影响(课件展示:西气东输图)师:(总结)我国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明显,各地经济发展与资源配置间的矛盾突出,所以资源跨区域调配非常必要。
对输出地区——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增加税收,增加财政收入,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进而大大促进输出地区的经济发展。
对输入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可靠、廉价的能源,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输入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还能够有效地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拉动国内需求,达到输入和输出地区的“双赢”。
(练习)我国华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1/3,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4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气候持续偏旱,缺水形势日益严重。
1980~1989年京、津、冀地区和山东半岛。
10年平均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少10%~15%,气温偏高O.1-O.6°C,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地面蒸发损失加大;同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补给量明显减少。
依据上面的内容回答:1.人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 )A.水圈内的水量总体 B.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C.陆地上的水体总量 D.陆地上的淡水总体2.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 )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C.夏秋多,冬春少D.冬春多.夏秋少3.我国华北地区缺水最严重,其最主要原因是 ( )①将__________优势转变成__________优势②带来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_,增加__________。
③改善大气质量④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不利:工程建设对沿线______________影响A.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B.江河径流量少C.受冬季风影响小 D.地处内陆,季风很难到达4.目前世界上60%的地区用水紧张,其主要原因是 ( )A.全球水资源总量不足 B.降水地区分布不均C.气候变暖,蒸发加强,江河径流量减少D.人口剧增,且大部分分布在干旱地区5.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两广地区6.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C.夏秋多、冬春少D.夏秋少、冬春多7.造成水资源的地区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A.各地径流量不同B.降水量的地区差异C.纬度位置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8.关于水资源利用的正确说法是( )A.水资源虽可再生,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D.节水保水防治水污染已成为当务之急9.调节水资源季节变化的主要措施为()A.跨流域调水B.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C.兴修水库 D.植树种草,改变地表植被状况答案:1.D 2.C 3.B 4.B 5.B 6.C 7.B 8.ACD 9.C(板书设计)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南水北调例一、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2、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3、我国北方(华北)缺水的原因4、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条件二、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西线方案、中线方案、东线方案三、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四、西气东输工程1、中国能源输送的大动脉2、实施背景3、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