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嫁的礼仪

合集下载

关于嫁女的礼仪

关于嫁女的礼仪

关于嫁女的礼仪
嫁女礼仪是指在中华传统婚礼中,女方离开自己的娘家,嫁到男方的家庭时所进行的一系列仪式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关于嫁女礼仪的常见内容:
1. 准备嫁妆:女方在嫁前将自己的嫁妆准备好,嫁妆包括衣物、首饰、家具、锦绣等物品,具体内容因地区风俗而异。

2. 迎亲仪式:男方家庭会派出一支接亲队伍去迎接新娘,队伍通常由男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组成。

3. 迎亲祭拜:新娘进入男方家门后,会先行祭拜祖先,以示尊重。

4. 丈母娘接见:女方进入男方家后,会由男方的母亲或长辈接见,接见过程中,女方必须示谦卑恭,表达对男方家庭的敬意。

5. 赞礼:女方家庭会为新娘垫付一筹礼金,作为嫁女的礼节。

男方则会以礼金回赠。

6. 三朝新娘:新娘需要在结婚当日三次向夫家的各位长辈行三叩礼,以示对家庭中各位长辈的敬意。

7. 新房入门:新娘进入新房后,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入门仪式,如踏入龙凤榻,接过三杯茶等。

8. 迎新娘宴:新娘进入新家后,男方家庭会举办一场迎新娘宴,邀请亲朋好友参加,以庆祝新娘的到来。

以上所提及的礼仪只是一些常见的内容,实际上,由于地域和家族的不同,嫁女礼仪可能会有所差异。

然而,无论具体细节如何,在整个嫁女仪式中,尊重和敬意是核心价值观,并且以和睦、喜庆的氛围为主导。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

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在中国传统的婚嫁习俗中,嫁妆是娘家表达对女儿新婚的美好祝愿,最传统的女方嫁妆都有哪些呢?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女方婚礼嫁妆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新娘的行头1、结婚礼服一件2、小礼服一件3、鞋子两双4、回门衣服一套5、首饰假设干小贴士现在大多数的新娘婚礼到当天都是准备两套衣服。

一套婚纱和一套中式的旗袍或格格装。

想要拥有傲人身姿吗?加薇信lopxx22 教你轻松快速丰乳!在婚礼当天的早上,新娘在自己的家里或酒店,就已经换上了婚纱,等待新郎接亲的到来。

这身婚纱,从接亲开始,一直穿到婚礼仪式的结束。

婚礼仪式结束后,新娘去酒店的化装间,去换已经准备好的中式服装。

换好中式的服装,可以穿这身衣服给来宾敬酒,一直到婚宴结束。

婚宴结束后,新娘就可以穿这套中式的服装回家了。

床上用品2套、拖鞋两双、睡衣两套、袜子两双、内衣裤两套(都是男女各一)、牙刷牙杯2个、牙膏1支,沐浴露洗发水护发素、红色脸盆2个、带盖红桶2个、小孩洗澡红盆一个、毛巾两条、浴巾两条、化装箱一个含镜子头梳(镜子要圆的不能方的)、肥皂盒一个、喜娃娃一对、痱子粉、厨房围裙、化装品一套、大小碗盆等各10件、钱假设干、喜碗、喜杯等、准备装礼金的红包一个。

小贴士由于陪嫁物品较为琐碎的,需要在筹备时,按类分好,并交由专人保管。

一般由家中较稳重、有经验的长辈管理更为妥当。

厨房用具1、大家电:空调、电视一般都是两个。

冰箱、洗衣机。

2、小家电:电饭煲、餐具一套(有一百多头的,也有八九十头的,还有五六十头的)、筷子两盒、热水瓶两个、挂烫机之类的可以看需要购置。

具体标准1、红色桶、子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

另一个桶放满米,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红布包裹。

小贴士子孙桶,又称子孙宝桶。

故名思义,是保佑子孙万代,多福多寿的喜庆桔祥物,与子孙对碗,红木箱柜一起成为姑娘的嫁妆三宝,陪嫁时必不可少的。

关于婚嫁的礼仪范文

关于婚嫁的礼仪范文

关于婚嫁的礼仪范文婚嫁是人生中一次重要的仪式,不仅代表两个家庭的结合,也意味着两个人的情感承诺。

在婚嫁的礼仪中,文化传统和个人品味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关于婚嫁礼仪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婚嫁礼仪的第一步是求婚。

在这个阶段,男方需要向女方表明自己的爱意并提出婚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求婚需要男方亲自到女方家中,向女方的父母表达自己的心意。

但如今,这个传统已经有所改变,许多人更倾向于在浪漫的场所向女方求婚。

第二个步骤是婚礼筹备。

这个阶段是整个婚嫁过程中最复杂和耗时的阶段。

新人需要确定婚礼的日期、地点、婚礼主题以及婚礼预算。

同时,需要选择婚纱礼服、选择婚庆公司、确定宾客名单、布置婚礼场地等等。

在这个阶段,新人需要结合自己的喜好和经济状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第三个步骤是婚礼仪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礼通常会有一系列仪式。

首先是迎亲仪式,新郎和亲友乘车前往新娘家接新娘,并与新娘家人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和笑谈。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新郎新娘进入会场,向双方父母行礼,然后由主持人宣布结婚。

之后是敬茶仪式,新人向父母敬献茶水,以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最后是敬酒仪式,新人向宾客敬酒,以感谢他们的祝福和支持。

除了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西方文化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婚礼仪式。

例如,西方传统中的婚纱和礼服通常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和喜庆。

而在婚礼仪式中,新郎通常会戴着一朵花来表示他的婚姻状况。

而在西方婚礼上,新郎新娘通常会交换誓言,表达对对方的承诺和爱意。

在婚礼旅行阶段,蜜月是一段浪漫和难忘的经历。

新人可以选择去一些浪漫的度假胜地,享受二人世界的甜蜜时光。

一些受欢迎的目的地包括马尔代夫、巴厘岛、巴黎和美国夏威夷等。

蜜月旅行中,新人可以参加一些当地的文化活动,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最后,在婚后的生活中,新婚夫妇需要相互配合和相互支持。

婚姻是一段长久的旅程,需要双方的包容和理解。

建立健康和持久的婚姻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和付出。

夫妻双方需要相互关心对方的需求,并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兴趣爱好。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

结婚风俗礼仪(最新6篇)结婚风俗流程篇一订婚:首先男方需要准备如下:1、聘金:根据地域差异1万、6万6、8万8、十万零一(寓意十万里挑一)、百万不等。

(据了解,唐山聘金一般为3万—8万,山西聘金一般为6万—10万,河北聘金一般为1万—3万,天津聘金一般为5万—10万)2、金饰(戒指、手镯、项链等),俗称“三金”3、订婚戒指(钻戒一只)3、礼饼4、十全十美,双份。

(囍盆、牙膏、牙刷、牙杯、针线、顶针、镜子、皂盒、梳子、手绢)5、酒水牲礼(酒一瓶、洗手鸡一只)。

女方需要准备如下:1、抬礼品礼:给帮女方抬男方行聘礼品者的红包礼。

2、甜茶。

3、甜汤圆、点心。

4、招待男方宾客的酒席。

5、回赠男方的礼品。

订婚程序:通常来说,订婚着重女方的礼俗,结婚着重男方的礼俗,不过现代大多由男女双方协商合意即可。

以下为一般礼俗,可视实际需要或地方习俗,酌情增加或省略。

1、订婚当天,男方将「行聘礼品」以二、六或十二个红大盒装盛。

2、男方亲友将甜茶喝完,并将红包置入杯中。

3、准新娘出堂收茶杯(过程和敬茶同)。

4、奉茶完毕,接着进行「戴订婚戒指」(或手指);将金、铜戒指以红线相系,取夫妇同体同心之意或以钻戒代替。

5、女方准备高椅、矮椅各一张6、准新娘入座,脸朝客厅大门,向外而坐,两脚踏在矮椅上。

7、准新郎站在在准新娘在右边,面对准新娘。

8、准新娘伸出右手,准新郎右手拿戒指。

宴请注意事项:举行完以上订婚流程后,女方家亲男方家以及女方诸位亲戚吃宴席,准新郎挨个拜见女方亲人,并接纳亲人给准新郎准备的见面礼金。

转天,准新娘要由伯母或者姑姑陪同,拜见男方亲友,吃宴席,并收见面礼。

(此时,男方注意要准备红包给女方的陪同每人一个。

)结婚风俗流程篇二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是指古代社会中的婚嫁仪式和相关习俗。

不同的古代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婚嫁礼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婚嫁礼仪:
1. 订婚:双方家长商定婚事,并交换礼物以示确定。

有时还举行豪华的订婚仪式。

2. 婚礼: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中或庙宇举行。

有时会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例如传统的中式婚礼。

3. 仪式和习俗:婚礼仪式包括迎亲、过门、交杯酒、拜堂等,这些都具有象征意义。

4. 嫁妆:女方需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床品等,作为女方进入新家的财产。

5. 婚后居住和地位:在某些古代社会中,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一般要居住在丈夫家中并服从丈夫的安排。

6. 祭祀和娱乐活动:婚礼之后可能会有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家宅兴旺,并举行娱乐活动,例如音乐、舞蹈和游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古代婚嫁礼仪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内容仅为一般概述。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

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

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婚嫁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婚姻制度的体现,更是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祝福和寄托。

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传统婚嫁礼仪逐渐演变,但仍然保留一定的特点和仪式。

本文将以传统礼仪之婚嫁礼仪为主题,探讨其发展演变和重要意义。

一、婚嫁礼仪的历史和发展婚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家族和社会的重要事件,因此婚嫁礼仪也享有相当高的礼仪性质。

古代的婚姻往往以父母之命为主,近亲堂兄妹结婚较为常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古代封建礼教的束缚逐渐减少,结婚对象和方式逐渐由个人自由选择和婚姻自愿成为主流。

自周朝开始,婚姻制度正式形成,并伴随着一系列独特的礼仪程序。

例如,婚前要进行互赠定情物,即男方给女方戴上赠送的首饰,女方则给男方赠送锦帕;婚礼前要撒币簪花,以主持良好婚姻和顺利生育;还有传统的三书六礼,即聘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等。

每个环节都有其特殊的仪式,目的在于让新人和婚姻双方家族更加熟悉和了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婚嫁礼仪也逐渐演化。

尽管在现代社会的冲击下,传统的婚嫁礼仪可能不再被严格遵循,但一些核心的仪式和符号仍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的结婚方式仍然在很多地区得到保留,如闹洞房、喜酒和新婚三日等。

这些传统仪式体现了新人对幸福和美好未来的期许和祈福。

二、婚嫁礼仪的重要意义婚嫁礼仪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代表着家族的荣耀和延续,也让人们更加重视婚姻和家庭的稳定。

首先,婚嫁礼仪是传统文化与时代情感的结合。

在传统婚姻制度中,家庭和社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人的选择和情感更加受到重视。

因此,合理融合传统的婚嫁礼仪和现代的婚嫁方式,能够使父母的期望和子女的选择更加平衡,保证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其次,婚嫁礼仪强调尊重和感恩。

中国传统文化表达婚姻的方式往往带有感恩的色彩,新人要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无论是给予父母特殊的礼品,还是对亲朋好友的诚挚祝福,都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能够促进亲情的传递和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婚嫁的礼仪
关于婚礼的礼仪
婚前礼
是在婚姻筹划、准备阶段所举行的一些仪节。

在古代封建社会,婚姻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纳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双方约定进行“纳采”礼的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只活雁作为贽见礼物,最初用活雁作为贽礼,即取雁为候鸟,秋南飞而春北归,来去有时,从无失信来作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又取雁飞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须长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催妆
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

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
是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的仪节。

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

铺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铺设新房的仪节,有时和送妆同时进行。

宋代,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铺设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并且备礼前来暖房。

然后以亲信妇人或从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人。

铺房人必须是福寿双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

现代有些地方还流行此俗。

亲迎
是新郎亲往女家迎娶新娘的仪节,也是古今婚礼中最为繁缛隆重的仪节
花轿
在迎归男家的路上,前呼后拥,好不气派:最前面的是开道的,紧随的是执事的、掌灯的、吹鼓奏乐的,然后才是新娘的花轿。

沿路吹吹打打,呈现出一派喜庆景象。

花轿迎至男家,邻人乡亲还要索取吉利钱,谓之“拦门”:送亲者以铜钱向空中扬撒,儿童争着去抢,叫做“撒满天星”,另有一个手执花斗,将所盛之谷物、豆子以及金钱、果子等物望门而撒——据说是用以禳避阻挡新妇进门的煞神——称为“撒谷豆”。

下轿了,但双脚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条、毡席或麻袋。

后来也有使女家亲戚中力气较大者抱新娘下轿登床的,演变至今,已成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轿、下轿的了。

拜堂
是新娘过门后拜见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亲戚及夫婿的仪节。

合酒
古往今来,酒筵几乎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
式,流传到今天,“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

闹房
在近代,这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之夜在新房接受亲友祝贺、嬉闹的仪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