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寒衣节诗词

合集下载

古人关于寒衣节的诗

古人关于寒衣节的诗

古人关于寒衣节的诗一、原文:《寒衣节》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凭谁问老衢。

二、衍生注释:1. “幽明隔两界”中“幽明”指生与死、阴间和阳间。

表示生者与逝者分隔在不同的世界。

2. “家家送寒衣”里的“寒衣”是在寒衣节这个特殊节日里,生者为逝者准备并焚烧的衣物样式的纸制品,寓意给逝者送去温暖。

3. “别绪入云霓”的“别绪”就是离别的愁绪,在这里表达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像愁绪一样飘向高远的天空。

4. “凭谁问老衢”的“老衢”,可以理解为已去世之人曾经走过的古老街巷,此句表达出一种对逝者往日生活轨迹的追忆以及难以再次见到逝者的伤感。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围绕寒衣节展开,描述了寒衣节里人们为逝者送寒衣的场景,借此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情感方面,全诗弥漫着一种浓郁的悲伤与思念,如“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就直接点明阴阳两隔,生者内心满是凄凉。

从表现手法来看,前两联是写实,简洁明了地描绘出寒衣节里家家焚纸送衣的景象“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而后两联则是抒情,通过“青烟升浩渺,别绪入云霓”把思念之情跟焚烧寒衣产生的青烟联系起来,让情感具象化。

最后一句更以对逝者曾经生活场景的追问,加深了情感的深沉程度。

四、作者介绍:很遗憾,由于找不到确切关于此诗作者的资料,但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应该是一位对民间习俗有着深刻理解,内心细腻且充满情感之人。

作者对寒衣节的仪式、氛围有着精准的捕捉,并且善于将自己对逝者的思念之情融入其中,显示出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五、运用片段:示例一:村子里的寒衣节又到了,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悲伤色彩。

老李站在村头那片空地上,看着人们忙碌着焚烧寒衣纸钱,突然就想起了那首诗:“幽明隔两界,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

”就像诗里描写的一样,这场景下阴阳相隔的悲戚感更浓重了,老李的眼眶忍不住湿润了起来,他仿佛看到了逝去的亲人在另一个世界也需要温暖啊。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

关于寒衣节的诗词有:
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2.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
3.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宋·李清照《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此外,还有一些关于寒衣节的诗词,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清明夜》、杜牧的《清明》等。

寒衣节的诗词

寒衣节的诗词

寒衣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

古代人们会在这一天为亡者烧纸钱、衣物等物品,以示祭奠和纪念。

下面是一些关于寒衣节的诗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孤雁儿·世人作梅诗
宋·李清照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哭宣城善酿纪叟
唐·李白
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

夜台无晓日,沽酒与何人?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十月一送寒衣诗词

十月一送寒衣诗词

以下是几首关于十月一送寒衣的诗词:
1. 《十月一日》
宋·陆游
有酒如淮酒,有山如淮山。

物生感时节,身老恋乡关。

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前。

吾行在远道,日暮多思还。

2. 《十月一日寒衣节》
明·杨慎
征雁天边去,寒鸦日暮鸣。

秦中逢冷节,霜雪落平城。

幽户掩罗幌,行人泣渭城。

西风何太苦,吹尽万家灯。

3. 《十月一日》
唐·杜甫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

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在寒衣节时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寒衣节诗词歌赋冬日情怀诗篇集萃

寒衣节诗词歌赋冬日情怀诗篇集萃

寒衣节诗词歌赋冬日情怀诗篇集萃寒衣节,即冬至,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每年阳历12月21日或22日左右的时刻。

在这一天,寒气渐浓,大地冰寒,人们开始穿上厚重的衣物迎接寒冷的冬季。

冬季的寒冷与凛冽,激发了人们内心深处关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因此,寒衣节成为了文人骚客们吟咏冬日情怀的重要主题。

下面,就让我们欣赏一些寒衣节诗词、歌赋的佳作,领略古人对冬日的美好表达。

【一】【宋】陆游《寒衣行》冬至严寒色最新,全家辅节结成群。

西风一吹牆头雪,千树万树梅花红。

这首七绝以简练的文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寒冷的冬至景象。

作者以家庭为单位,描述了人们团结一心,穿上厚重的寒衣,共度寒冬的情景。

结尾以西风吹动下的纷纷雪花和盛开的梅花勾画出温暖和希望的画面,展现了人们对冬季的喜爱和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二】【唐】白居易《立冬日有怀所思诗》肘床枕席冰为卧,晨开窗户月生光。

寂寞冷时明影响,星光衣上霜色浅。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季的凛冽与寂寞。

作者用冰来形容床和枕头的寒冷,用夜晚的月光和晨曦透过窗户的射入来表达冬季的寥寥无几。

最后一句以“星光衣上霜色浅”来展现冬日中寒冷的夜晚,突出了主人公心中难以释怀的情思,将个人的情感与环境完美融合。

【三】【宋】苏轼《临江仙·暮云收尽溢清寒》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的《临江仙》是笔者对冬季情怀的又一首名篇。

全词以寒、冷、清等凄美的意象来描绘冬夜的寂寥,境界宛如行云流水一般。

其中,以“明月明年何处看?”作为结尾,既回顾了曾经的美好,又追问未来的归宿,表达了对光阴流转不停和命运转折的思考。

【四】【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景色,反映出冬季的广阔无垠和壮美景色。

作者通过纵情畅怀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领悟和追求。

全诗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使读者不禁想要继续攀登,触摸更高的高度。

寒衣节祭奠父母诗词

寒衣节祭奠父母诗词

寒衣节祭奠父母诗词十月初一是寒衣节。

已是深秋,在古时,寒衣节这一天大家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中华民族是一个感恩的民族,寒衣节这一天,不忘祭祀故去的亲人,关心送寒衣给健在的亲人。

寒衣节,唯爱与温暖,不可辜负。

愿你不忘故人,珍惜眼前人。

《凭栏人·寄征衣》元·姚燧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寄寒衣,寄的是思念。

这是一个思妇,丈夫离家,或征战,或行役,天气转凉了,妻子就给丈夫寄寒衣。

可是,在寄的时候,妻子又犹豫了,给你寄冬衣,怕你不想把家还;不给你寄冬衣,又怕你过冬要受寒。

是寄还是不寄,让我千难又万难。

寄寒衣的背后,是妻子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天将大寒,儿子是母亲心中最深的牵挂。

儿子回到家中,最高兴的莫过于母亲了。

回到家里,看到母亲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世间最难报答是亲恩,不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牵挂。

《塞下曲》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一场惨烈的战斗过后,兵士们战死过半,再也不能回家了。

可是早上已有家里人寄来书信,给他们捎来了过冬的寒衣。

有亲人围绕、好友欢聚的日子,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温馨、美好的。

所以,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缘分,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它的宝贵。

《馀干旅舍》唐·刘长卿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这个秋日,刘长卿寓居在旅舍中,暮色时分,秋意渐浓,夜色阑珊,听到外面阵阵捣寒衣的声音,勾起他深深的思乡之情。

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我们一切的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乡病。

越是在寒冷的时候,越是想念家里,只有在家中,才能感受到爱与温暖。

十月一日寒衣节诗句

十月一日寒衣节诗句

十月一日寒衣节诗句
1、寒来无处寄寒衣。

唐方干《君不来》
2、月明人自捣寒衣。

唐冯延巳《酒泉子·深院空帏》
3、不捣寒衣空捣药。

唐白居易《秋晚》
4、寒衣不要宽。

唐白居易《闺怨词三首》
5、独于客路授寒衣。

唐杜牧《中途寄友人》
6、寒衣徒自香。

唐王勃《杂曲歌辞·秋夜长》
7、谁家今夜捣寒衣。

唐宋之问《明河篇》
8、何处捣寒衣。

唐刘长卿《余干旅舍》
9、行客念寒衣。

唐刘长卿《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住人》
10、白露催寒衣。

唐李白《秋夕旅怀》
11、霜叶是寒衣。

唐包何《江上田家》
12、衣寒衣湿披短蓑。

唐王建《水夫谣》
13、夜寒衣袂薄。

宋叶梦得《临江仙·不与群芳争绝艳》
14、送寒衣时节。

宋朱敦儒《十二时/忆少年》
15、宽尽寒衣销旧香。

宋曾觌《沁园春·更漏迢迢》。

寒衣节古诗词鉴赏

寒衣节古诗词鉴赏

寒衣节古诗词鉴赏每年农历十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寒衣节。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还有下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

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代,迄今已有数千年历史。

寒衣节时值秋末冬初的农历十月初一,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到了此日,人们在祭奠先亡亲人时,特别注重焚化一些冥衣给逝者,谓之“送寒衣”。

据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十月朔,俗称十月朝。

人无贫寒,皆祭其先,多烧冥衣之属,谓之‘烧衣节’。

”《塞下曲》唐-许浑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赏析】唐宋诗词记述之送寒衣,并非后来演变为民俗的专指祭奠逝者,给逝者烧化象征性的“寒衣”,而是泛指向远行他乡天冷难归的亲人寄送御寒衣物,尤其是向应征入伍在前线征战厮杀的亲人寄送衣物。

《赠康叟》唐-白居易八十秦翁老不归,南宾太守乞寒衣。

再三怜汝非他意,天宝遗民见渐稀。

【赏析】此诗记述南宾太守向八十高龄难回故乡的老翁救济寒衣,就因为他是天宝遗民。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天宝之乱给普通百姓造成的苦难和痛苦。

《越中》唐-杜牧石城花暖鹧鸪飞,征客春帆秋不归。

犹自保郎心似石,绫梭夜夜织寒衣。

【赏析】此诗记述家中有亲人远行,春季外出至秋未归,家人惦念,为其提前抓紧织制寒衣的情景。

《相和歌辞-怨诗》唐-张汯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赏析】此诗记述家中亲人去你春天就离家外出,至今音讯皆无,已经做好的寒衣也不知道该寄往何处。

《君不来》唐-方干远路东西欲问谁,寒来无处寄寒衣。

去时初种庭前树,树已胜巢人未归。

【赏析】此诗与前首同义。

家中亲人远行没有音讯,也无处可以打听到其行踪。

天冷了寒衣无处可寄。

不知什么原因,离家时家里种下的小树已经有鸟在上面筑巢了,可是人还未归。

真是让人望眼欲穿啊!《对早梅寄友人》(二首)唐-崔道融忆得前年君寄诗,海边三见早梅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寒衣节诗词寒衣节诗词大全五言.寒衣节
幽明隔两界,
冷暖总凄凄。

处处焚火纸,
家家送寒衣。

青烟升浩渺,
别绪入云霓。

旧貌应难忘,
慿谁问老衢?
七绝·寒衣节
青烟日落更黄昏,
路火千堆处处痕。

寄与亡魂焚币尽,
冥途冷远念家尊。

七绝.黯神伤
新麻裁出锦衣妆,
跪向西南黯神伤。

故人泉城且莫待,
满把纸钱寄冥乡。

七绝.寄哀思
街头今夜送寒衣,
亏欠亲情心自知。

忽忆人间房股事,
聊将一并寄哀思。

七律·寒衣节(十月初一)
从来此节无关我,今岁奈何煎碎心。

十字街头西北望,三更露下梦魂侵。

星因朔气寒椿树,儿送棉衣并羽衾。

化去纸钱时绕我,依依应是两牵襟。

七律.思故人
人间万事阴阳隔,但能前知不会痴。

悲苦自当君自晓,欢欣可共故人思。

悲泪但随寒衣寄,冷雾惟怯纸箔湿。

莫诉人间凄苦状,惹得离人泉下哭。

七律.雪忧
鹅毛久见折天颜,鸿雁何曾过北关。

怎奈雪娥扬海浪,难为单橹破冰患。

寒衣可到孤门暖?赋象依然百树弯。

袖手大言争桂魄,襄王再莫恋巫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