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名师教学设计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教学目标】

1.能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2.能结合例文和批注分析例文,总结描写人物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3.初步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以及描写周围人的反应等多种方法,将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如何细致观察某一个人,通过典型事例写出人物具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说一说最近你都遇见过哪些人?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预设1:上学路上,我会看到在马路边执勤的交警。

预设2:公交车上,我能看到公交司机。

预设3:在学校门口,我能看到门卫叔叔。

预设4:在我家楼下,经常能看到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

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善于注意身边的人,对小区里锻炼身体的爷爷奶奶,学校里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陌生人,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

4.导入课题

出示课件1: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自己见过的形形色色的人,从中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板书(形形色色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身边的人导入课题,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引导选材,交流写法。

(一)引导选材: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出示课件2:

1.学习例文。

教师引导:在进行今天的习作之前,教材为我们提供两篇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习作例文都是写人的,请同学们默读例文,填写下列表格。

预设1:《我的朋友容容》里面的主要人物是容容,她的特点是非常热情,忠于职守,典型事例是容容帮“我”取报纸,送报纸和容容给“我”写信。我发现在这篇例文中,作者并没有对容容有过多的描写,而是通过两件事写出来的。

追问:那这些选取的事例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2:这些事都是一些小事。

小结:是啊,所谓的典型事例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只要写具体,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同样能打动人。第二篇《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谁来谈一谈?

预设3:《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里面的人物很多,有小守门员,还有小女孩、红领巾、大个子叔叔等人。小守门员的特点是尽职尽责,观众们也都是全神贯注的,典型事例是踢球这件事。我发现这篇例文和第一篇有所不同,这一篇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等一些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教师引导:为什么编者要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两篇风格、内容截然不同的文章做例文呢?编者想要传递给我们怎样的信息?

预设4:我觉得作者希望我们在这篇习作里,既要写出典型事例,又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小结:是的,同学们,这两篇例文内容都很简单,但是传递给同学们的信息却很多。通

过描写容容给“我”取报纸、送报纸这件事和容容给“我”寄信这两件典型事例,我们看到了一个尽职尽责,天真可爱的小女孩。《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作者抓住外貌、神态和动作详细写了守门员的尽职尽责,对于观众的描写比较简略,但同样抓住众人各具特色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进行描写,写出了人物的特点。

2.分析“叔叔记忆力超群”的四个事例,明确“什么是典型事例”。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习作中选择什么样的事例才是“典型事例”呢?接下来,我们打开语文书82页,认真来看这幅思维导图。假如老师给出题目《叔叔记忆力超群》,让你写一篇作文,你应该抓住叔叔的什么特点来写?

出示课件3:

预设:我会抓住叔叔超群的记忆力来写。

追问:那么什么样的事例最能突出叔叔的记忆力超群呢,我们一起来看思维导图里面为我们呈现的四个事例。

出示课件4:

(1)选择材料。

你会选择哪些事例来表现叔叔的特点?

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师生评议。

(2)组织材料。

教师引导:围绕《叔叔记忆力超群》所选择的材料中,你觉得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是哪些材料?

预设1: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追问:在写作中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这些材料?

预设:最能表现叔叔特点的材料事例1和事例4要详写,其他材料不能作为典型事例来写,可以不写或者是略写。

出示课件5:

小结:事例1和事例4以“读完一本故事书就能记住所有的细节”“只看一遍地图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很好地表现出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而事例2和事例3,都是常人能做到的,无法体现出叔叔超人的记忆力。所以,典型事例是就最能够突出人物特点的那一件事或几件事。板书(典型事例)

(设计意图:由习作例文引入,让学生聚焦在典型事例上,为习作的思维导图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对“典型事例”的理解处于比较模糊的状态,所以在教学中先让学生选择材料,通过讨论的形式确定最能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材料,组织材料的过程是对事例加工的过程,也是明确“典型事例”的最重要的环节。)

三、例文赏析,把握写法。

1.例文赏析

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典型事例。接下来,我们通过一篇例文,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典型事例带给人物的活力。请同学们默读这篇例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选择了哪些典型事例,突出了奶奶的特点?

出示课件6:

预设1:熬绿豆汤洗豆子的时候,有两颗绿豆掉到桌子底下了,奶奶“逼”着我捡回来,奶奶如获至宝。

出示课件7:

预设2:去乡里给人看病,自行车胎扎了,为了省下一块钱的补胎钱,愣是推着走了十几里山路,天黑才回来。

追问:同学们,读完这篇例文,你觉得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3:舍不得两颗绿豆、舍不得补车胎这两件事,突出了奶奶“抠门”“小气”的特点我觉得这是一位吃苦耐劳、仁心仁爱的奶奶。

小结:这篇习作欲扬先抑。小作者写奶奶“舍不得两颗绿豆”“舍不得补车胎”这两件司空见惯的事,突出了奶奶“抠门”的特点,结尾却以小见大,塑造了一个虽严于律己,但宽以待人,拥有仁爱之心的乡村医生形象。

2.把握写法

出示课件8:

1.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你了解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发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

预设①: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等。

预设②:不同的人物形象可以选择不同的描写方法,比如《摔跤》主要是需要动作描写,那么就把人物的动作写具体。

预设③:在写人的时候,要加入典型事例,人物的形象才会更饱满。

……

小结: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板书(选择具体事例,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设计意图:从教材出发,明确什么是“典型事例”,以完整的习作例文出发,再次以批注学习的形式,学习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习作方法。交流本单元学习过的写作方法,为学生下一步习作提供更丰富的习作方法。)

四、明确要求,独立习作。

出示课件9:

1.明确习作要求:

(1)选择一个人,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2)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他的特点。

(3)习作过程中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的特点写具体,题目自拟。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提醒学生格式要正确,试着用上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出示课件10:

五、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习作完成后自己阅读并修改,保证句子通顺,没有错别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把自己的习作在小组里读一读,小组同学互相评议,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大家一起帮助修改,并选出最好的一篇习作作为小组的代表作。

出示课件11:

3.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优秀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亮点,提倡借鉴。

4.出示教师巡视时发现的存在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

(1)学生自由阅读。

(2)自由发言,进行评议,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3)集体交流,进行修改。

六、自我修改,誊写习作。

1.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好的文章词句,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请同学们根据交流情况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试着用好修改符号。

2.修改完成后,把自己的习作认真誊抄。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把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呈现在每一个人的面前,希望在今后的习作中同学们能够继续坚持,数量掌握这些方法,让每一个人物在你的笔下都可以熠熠生辉。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修改,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意识。写作后,再引导学生根据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培养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耐心。)

【板书设计】

形形色色的人

典型事例

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教学反思】

《形形色色的人》是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作者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

二、让学生理解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

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创设情境,引导交流。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机会不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突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