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进一法与去尾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PPT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PPT课件

复习导入
➢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 条船?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呢? 请你自己试一试。
探索新知
➢ 下面各个同学的算法,哪个是对的?
1. 有的同学认为至少需要5条船,还有的同学认 为至少需 要6条船,你觉得呢? 2. 看来余下的2人是关键,应该怎样安排他们?
探索新知
➢ 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种情况,无 论是租船、租车, 还是装袋、装 盒等,不管余数是几,最后的结 果都要用商加1。
50÷ 7 = 7 ( 套 )…… 1 ( 米 ) 7
7 50 49 1
答:最多能做 7 套这样的衣服。
当堂检测
➢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1)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法”。( × )
辨析: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如果是用料问题用去尾法,如 果是需要工具问题用进一法。
探索新知
➢ 小丽有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
10÷3=3(个) … … 1(元) 1. 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2. 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10÷4=2(个) … … 2(元)
探索新知
➢ 思考: 1. 这个问题和刚才解决的划船问题哪儿相同?哪儿不同? 2. 刚才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现在余下“1元”, 怎么不增加1个面包呢? 3. 想一想今天研究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无逸斋此时只有三位阿哥,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还有他胤礽,四阿哥胤禛已经四岁了,再过两年也可以进入无逸斋了,五阿哥胤祺已经两岁了,再过不久也会进入无逸斋了吧,可惜,此时他才七岁,老八老九老十都还不知道 在哪呢。
想想当年老八的一生,胤礽不由想起妹妹张欢,又不由想起那些东西,黑线,他们兄弟当年那样凶险万分,步步惊心,刀光剑影,你死我活的夺嫡局面,竟然能被后世YY成那样? 不过..........想起当年老四对老八那样不死不休的局面,嘿嘿,莫非真是求而不得,于是恼羞成怒,于是我得不到的别人也甭像得到? 已经诵读完毕,正写着字的胤礽有些无聊的yy着............ 还有老大,后世的那些腐女,特别是妹妹张欢,竟YY他和老大有一腿?黑线,若说老大和谁有一腿,那也得是老三啊,怎么能轮到他? 眯着眼,看着面无表情走进来的老大,还有后头刚刚六岁,粉嫩粉嫩的老三,胤礽笑了。 ---------------------看到胤礽,老大面无表情眉宇间却似乎在忍耐着什么似的上前行礼,虽然他是老大,可惜胤礽却是太子,不过胤礽也不敢怎么接受,于是避开,回敬一礼,笑容浅淡,透着谦和,虽然还未长开,举止间却不卑不亢,从容优雅。 老大胤禔.长胤礽三岁,比胤礽多吃了三年饭多吃了三年盐,城府自然不比六岁的胤祉,此刻看着太子浅淡的笑容,总觉得他的这个太子弟弟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但,胤禔.也没多说什么,冷淡的转身走回自己的座位。 而胤祉跟在胤禔身后向胤礽行礼后,也不敢多话,乖乖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胤礽看着胤祉的举动,粉嫩的小正太,却偏做大人样,想起曾经跟妹妹张欢和弟弟张乐唯一的一次公园游乐时,看到的那些五六岁窝在爸爸妈妈怀里撒娇的孩子,就觉得心头有种心酸,哎,皇家的孩子......... 在汤斌等老师讲学后不久,外头一声尖细的高喊,“皇上驾到” 胤礽怔楞了一会,随即急忙跪下。 心头在最初的呆怔后,随即复归平静。 不久一双明黄色的靴子就停在了胤礽面前,然后低沉颇具磁性,却又有些清冷的声音淡淡想起,“起咯吧。” 后世之人都说康熙满脸麻子,可真相却是,眼前的男人此时二十二岁,身材修长,面容俊美不已,浑身散发着弟弟张乐经常嘀咕着的“王八之气”,若妹妹张欢在这,必定会高呼一声“天下无敌大帅哥啊”。 不过,这些都是胤礽前世印象,此时重生的他低垂着头,规规矩矩的站着。 既然无意于权势,那么就让自己做个规规矩矩的皇子阿哥吧。 “太子的学业如何?”男人的声音依然淡淡的,却含着不容侵犯的威严和某种意味。 汤斌上前,叩头行礼后面带笑容的说着太子的勤奋,太子的聪慧...........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育教学课件

课后作业
➢ 请完成教材第69~70页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第3题、第 6题、第7题。
➢ 请完成《学习资料》中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7 = 7 ( 套 )…… 1 ( 米 ) 7
7 50 49 1
答:最多能做 7 套这样的衣服。
当堂检测
➢ 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
(1)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只要有余数就用“进一法”。( × )
辨析:在解决有余数的除法问题时,如果是用料问题用去尾法,如 果是需要工具问题用进一法。
(2)在解决用布料做衣服时,无论剩多少布料,都只能用“去尾法”
解决。
( √)
当堂检测
➢ 50名同学去野营,如果每6人住一顶帐篷,至少需 要多少顶帐篷?
50÷6=8(顶)……2 (人) 8+1=9(顶) 答:至少需要9顶帐篷。
课堂总结
➢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 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课堂总结
➢ 用“进一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租船”、“租车”、“装载”等问题时,计算结果如果有 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进一法”,即用商加一。 ➢ 用“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解决“购物”、“裁衣”、“截绳”等问题时,计算结果如果有 余数,最后的结果要用“去尾法”,即无论余数多大,都要舍去。
夜色下,一道鬼魅的黑影迅速的闪进院子里,落地无声,不仅周围监视的人没有察觉到,连看着方君萍的男人也没有察觉到,此刻正 倚在柱子上假寐,黑影弯腰从地上拾起一颗石子,石子在他指尖瞬间弹出去,划开空气击中男人的太阳穴,剧痛使得男人来不及反抗 就倒地不起了。 黑影走进屋里,视线在屋内扫了一圈便落在床上睡得正熟的方君萍身上,将她击昏后,黑影用被子将她包起来便扛在肩膀上离开了。 没有人发现方君萍不见了。 直到天亮,在周围监视的人发现院子里静悄悄的,进去查看才发现混到在地的男人,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男人醒来后,脸色风雨欲来。 “带走方君萍的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能无声无息的将他击昏的人,此人的武功必定高出他很多,否则他不可能没察觉到那颗朝他射过来的石子。 “立刻通知国师。” “是!” 傅王府,方君萍幽幽醒来,一时没反应过来自己在哪里,等稍微轻微清醒了才发现睁眼看到的不是平时看到的床顶,整个人霎时精神 了,环顾一圈才发现自己竟然在柴房里,四周整整齐齐的堆满了很多柴火。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为什么她一觉醒来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难道那个男人因为昨天的事情记恨她,所以趁她熟睡的时候把她晕倒这种地方,想要决断她跟女儿的联系? 方君萍脑海里顿时阴谋论了,她只能想到这个原因。 她醒来的声响惊动了守在外面的人,门咿呀一声,一颗黑色的脑袋探了进来,未等方君萍开口,脑袋又退出去了。 方君萍冲过去想出去,却发现外面被一条链子给锁上了,透过缝隙看到外面站着一个人,还有一个渐渐跑远的背影。 “你们是谁,为什么要关着我?快放了我,我告诉你们,我的女儿可是皇上的宠妃……”方君萍冲着门外的人大喊大叫起来,内心十分惊 慌,门被她推得哗啦啦响。 外面的下人淡淡的看了她一眼,“安静,再吵的话有你好看。” 方君萍被吓住了。 见她终于安静下来,吓人便不再理会他,要不是因为王府没有专门官人的地方,他们也不会把她关在柴房里,因为傅王府的柴房那也 是干干净净的地方,关在这里还便宜她了。 方君萍怕他们会杀人灭口,蹲在角落里才稍微有点安全感。 没过多久,外面就想起来铁链撞击的声响,柴房的门再度打开了,这次是直接敞开的,有两个人走了进来。 两人背着光,刺目的光芒令她看不清两人的长相,直到他们走到她面前,看到两人的脸,方君萍的脸色瞬间白了。 “安……安子然?” “许久不见了,二姨娘。” 安子然平静的看着她,眼神却透着一丝让方君萍害怕的冷漠,从她们带着偷走的钱财逃离安家到现在,已经快一年了。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教案标题: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进一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老师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
值。

五、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学生练习
3. 实例分析
4.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进一法和去尾法 ppt课件

进一法和去尾法 ppt课件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7个盒子不够,还余下7个苹果,因此 需要8个盒子。
完整的过程: 63÷8=7(个)……7(个)
7+1=8(个)
答:要装完这些苹果,需要准 备8个盒子。
像上面这种处理余数的方法 叫做进一法。
二年级
余数的处理方法
1、有63个苹果,每个盒子装8 个,要装完这些苹果,需要准备
多少个盒子?
63÷8=7(个)……7(个)
11个盒子
剩下7个苹果
剩下的苹果 怎么办?ຫໍສະໝຸດ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学校买来25米长的塑料绳 做跳绳,每根跳绳3米长,这些 塑料绳能做几根跳绳?
25÷3=8(根)……1(米)
8根跳绳
剩下1米 塑料绳
余下1米,不够做1根跳绳,所以只 能做8根跳绳。
完整的过程:
25÷3=8(根)……1(米) 答:这些塑料绳能做8根跳绳。
像上面这种可以舍弃余数 的方法称为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02 03
计算时间
如果一个计时器的最大显示时间为1小时,而需要计时的活动时间为1.5 小时,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显示时间至少为1小时的计 时器。
分配物品
如果一个包装盒的最大容量为10个物品,而现在有12个物品需要放入 包装盒,那么使用去尾法,应该选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0个物品的包 装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去尾法概念
去尾法也是一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必须对数据进 行四舍五入取整,而在取整时,如果遇到非整数部分小于0.5,则将整数部分不变。
去尾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也经常用到,例如在制作食品、测量长度、计算时间等场合中都需要用到 去尾法。
0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 景
如果过度使用去尾法,可能会导致资源不足,无法满足实 际需求。
05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 例分析
进一法案例分析
超市购物
如果一个超市的购物车可以容纳100千克的物品,而现在有110千克的物品需要放入购物 车,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择一个容量至少为120千克的购物车。
容器装水
如果一个容器的最大容量为10升,而需要装载的水量为11升,那么使用进一法,应该选 择一个最大容量至少为12升的容器。
解决问题(进一法去尾法)
目录
• 引言 • 进一法去尾法的基本概念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优缺点比较 •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实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问题的提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需要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的问 题,例如分发糖果、分配座位等。然而,当物品的数量不能 被平均分配时,如何处理剩余的物品就成了一个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有余数除法(进一法与去尾法比较)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有余数除法(进一法与去尾法比较)

课题: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比较授课时间:5月8日授课人:白艳芳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67页例5及做一做。

知识与技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探索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恰当的策略解决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问题。

学清分析:本节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开展教学,这样就保证了所有学生都具有参与学习的经验和基础,既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又使得呈现方式图文并茂、形式多样。

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充分地感知事物后面蕴藏的数学信息,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提炼,提出并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答问题。

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

教学方法教法:情境创设和设问启发。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自制小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括号里能填几?( 4 )×6<25 ( 5)×7<37 8×( 4 )<38 5×( 7 )<392.竖式计算:46÷7=6......4 38÷6= 6 (2)(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的有余数除法中除数要比余数小的知识点,以便很好的为解决问题打好计算的基础)(二)引出新课。

师:看来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怎么应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吧!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的解决问题。

学习例5教师:同学们喜欢划船吗?今天二年级(1)班同学去划船了,可是在划船之前有个问题难住了大家,你愿意帮他们解决吗?教师出示例5: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

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讨论并回答:知道有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上最多坐4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主任务
引导学生经历进一或去尾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习设计
看教材第67页
导学策略
板块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国家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看,聪聪和他的伙伴们在公园里玩呢!在公园里,他们应该注意什么?
生:讲文明、懂礼貌、对人要友善……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师:同学们,想一想,“至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少的意思,要想租的船最少,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
师:该怎么解答呢?(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面有几个4,应该用除法解答。)
(板书)22÷4=5(条)……2(人)
(2)体会余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想一想,安排5条船够吗?(不够)
师:不够,能抛下余下的2人不管吗?
师:对,不能!朋友之间应该讲团结、讲友善。该怎么办呢?
生:多出2人,应该再租1条船,一共要租6条船。
总结: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3)师:同学们真厉害!想想刚才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师:真是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看,他们准备去划船。谁来读一读。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可以坐满几条船,还剩几人?
师:会做吗?在练习本上写。
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有余数除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有余数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块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5,出示教材。
(1)理解基本数量关系。
教学设计
学科:数学年级:二执笔:张俊执教:
学习内容
进一法与去尾法(教材第67页)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地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解答并说说理由。
板块三:练习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板块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呢?




进一法和去尾法
学习链接
作业设计
导学反思
学生交流,最终形成认识:余下的1元买不到1个面包,10元只能买3个面包。不管余1元、余2元,都只能买3个面包。这里的余数应该舍弃。
(3)师:同学们,请仔细比较这两道题,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每条船最多坐4人,5条船最多坐20人,多余的2人也要有船坐,所以6条船肯定能坐22人。解答正确。
2、做一做
完Hale Waihona Puke 第2小题。(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师:用10元钱买3元一个的面包,最多能买几个,就是求10里面最多有多少个3。
(2)学生独立解决:
10÷3=3(个)……1(元)
交流讨论:这里的余数1该怎么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