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版小学科学上册三年级复习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 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 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 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不同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仰视读数会()。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练习试题及答案(全册)教科版科学三上1.1水到哪里去了判断题1.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现象。

()2.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蒸发现象。

()3.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凝结现象。

(4.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现象。

(单项选择题5.下列关于水的描述错误的是()A.水有固定的体积B.水是白色的C.水是透明的6.下列关于水蒸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蒸气是一种气体B.水蒸气是无色的C.水蒸气有固定的体积7.下列关于水和水蒸气的描述正确的是()A.水和水蒸气都可以被我们看见B.水蒸气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C.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8.下列不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湿布擦黑板,黑板变干了))B.洗过的手变干了C.冰融化成水9.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是()A.都看得见B.都摸得着C.无固定形状10.对有无覆盖薄膜的杯子中水位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B.水位降落是由于水蒸发了C.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少答案解析:1. T解析:蒸发是指水变成水蒸气;凝结是指水蒸气变成水。

地面上的水洼经过一段时间不见了是蒸发。

2. F解析:透亮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塑料盒上面出现水珠是凝结3. F解析:煮火锅的时候,锅里的水越来越少是蒸发4.T解析:冬天密闭的教室窗户上出现小水珠是凝结。

5. B解析:水是无色的。

6.C解析:水蒸气没有固定的体积。

7. A解析:水可以被我们看见,水蒸气不能;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不是我们看到的“白气”。

8.C解析:冰融化成水是融化,不是蒸发现象。

9.C解析:水和水蒸气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10. B解析:覆盖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水,没有薄膜的水杯中水位下降较多,水位下降是因为水蒸发了。

教科版科学三上1.2.1水沸腾了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左右。

A.27℃B.37℃C.47℃2.下列关于酒精灯使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灯帽来盖灭酒精灯B.用嘴来吹灭酒精灯C.用火柴给酒精灯点火3.在做水沸腾的实验中,不会用到的实验仪器是()A.酒精灯B.量筒C.烧杯4.使用温度计时,正确的读数方式是()A.平视B.俯视C.仰视5.使用酒精灯不小心着火了,正确的处置惩罚办法是()A.用嘴吹灭火焰B.往火焰上浇水C.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火6.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7.从分歧角度读取温度计时,读数会出现偏差,俯视读数会(A.偏大B.偏小C.正确8.加热装配中,石棉网的感化是()。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简答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简答题

1.妈妈洗的衣服被晒在阳台上,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干?答:因为经过太阳的照射,阳台上的温度比较高,衣服里面的水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所以衣服变干了。

2.请你说说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答: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测量连续变化的温度时除外);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在实验室里探究水结冰实验时,怎样使水更快地结冰?答:①选择细一点儿的试管;②在试管里加入大约1/4的水;③在装碎冰的烧杯里加入适量的食盐。

4.在探究水结冰实验中,我们在试管上要做哪两次标记?答:第一次是往试管里倒入清水后;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

5.水、水蒸气、冰之间存在怎样的转化关系?答:水受热后会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小水滴,水遇冷后会凝固成冰,冰受热后融化成水。

6.你有哪些方法能让冰加速融化?答:①把冰放在太阳下晒;②用吸管吹热气;③用吹风机吹热气7.探究食用碱和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答:食用碱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味精强。

8.探究冰糖颗粒的大小与溶解快慢的关系?答:颗粒大的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比颗粒小的慢。

9.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我们在蒸发皿中收集到的白色颗粒是什么?答:白色颗粒是食盐。

虽然这些白色颗粒在形状和颜色上都与原食盐稍不同,但是这些白色颗粒味道是咸的,是原来的食盐。

10.把纸折成“轮船”和水结冰有什么相同之处?答:它们都没有产生新的物质,且具有可逆性。

1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能举几个例子吗?答:①夏天给自行车打气不能打太足②高压电线夏天会下垂,冬天绷得较紧。

12.请写出空气的特征。

(至少三点)答:空气的特征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

13.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呢?答:我们可以通过吹哨子、吹气球、呼吸等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与水结冰的形态变化一样的是()。

A.把橡皮泥捏成冰的形状B.把纸折成方块状C.铁水凝固成铁2.把食盐和小苏打溶解在相同的水中()。

A.食盐溶解得多些B.小苏打溶解得多些C.无法比较3.一个气球皮的质量为2.2克,将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扎紧。

这时气球的质量()。

A.大于2.2克B.等于2.2克C.小于2.2克4.仔细观察如图的玻璃杯,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杯中装着水B.杯中的水洒了半杯C.杯中有半杯液体5.下列特征不属于空气的是()。

A.看不见B.没有颜色C.很重6.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来证明空气有质量的是()。

A.杆秤B.弹簧秤C.细木棒制成的小天平二.填空题(共6题,共16分)1.用打气筒搜集空气后要立即把口扎紧,这因为空气容易()。

2.为了使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加快,应()[填“升高”或“降低”]水的温度。

3.天气总是在不断的(),有时很迅速,有时很缓慢。

4.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5.12月的海南天气一般还很()6.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

它没有固定的(),但有一定的()。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式,而空气是干燥的,因此空气中不可能有水蒸气。

()2.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3.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4.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5.我们制作的“热气球”升空的原理是袋子变轻了。

()6.将长方体橡皮泥捏成球形就不是原来的物质了。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把下面化学器材和它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

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我会用表格对比石头、水和空气的特征。

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水的状态变化与什么有关?水的三种状态之间是否可以互相转化?2.请你利用生活中的其他测量工具,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测量一袋空气的质量。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完整答案(必刷)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24小时内,雨量不超过10毫米的是小雨B.在24小时内,雨量在5-17毫米的为小到中雨C.在24小时内,雨量在25~50毫米的为暴雨2.下列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的是()。

A.纸团不湿B.奔跑时感觉凉快 C.转动的风车3.海南岛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

海南岛12月的气候()。

A.寒冷B.温暖C.时冷时热4.下列事例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是()。

A.气球的存在B.扁平的塑料袋C.水中倒扣的杯子里面有空气5.观察下面这个简易天平,天平现在并没有处于平衡状态,天平的()重些。

A.气球一端B.重物一端C.无法判断6.下面哪个实验能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A.把两包同样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分别放入两个同样的水中,然后同时用筷子搅拌,观察哪杯溶解得快B.把两包同样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分别放入两杯同样的水中,其中一杯用筷子搅拌,另一杯不搅拌,观察哪杯溶解得快C.把两包相同多的相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分别放入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中,然后同时用筷子搅拌,观察哪杯溶解得快二.填空题(共6题,共14分)1.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灭,不能用嘴去吹。

2.像树叶、木块这样的物体,它们有一定形状和体积,我们把它们统称为()体。

3.在做空气压缩实验时,我们用()和()进行对比。

4.体积相同的空气、水和石头相比较,()最轻。

5.水在()摄氏度以下会结冰。

6.降水量的单位是()。

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5毫升的水比5毫升的空气重。

()2.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同等条件下,一块冰激凌会比一块冰融化得快一些。

()4.未来的天气状况我们通过高科技精确观察可以精准预测的。

()5.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6.我们可以说今天的风很大,刮的是南北风。

()四.连线题(共1题,共4分)1.连线魔方。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最完整版)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3.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气囊
4.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21、木本植物有: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22、草本植物有: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23、根据生存环境的不同,植物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24、陆生植物有: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等。
2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荷花。
5、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6、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7、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8、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6、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17、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1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19、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0、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专题2空气—专项复习》优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专题2空气—专项复习》优质

专题2 空气专项复习〔知识点梳理〕第1课时我们周围到处都是空气1.空气的特征: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容易泄漏,很轻,可以使袋子鼓起来,让袋子鼓起来以后摸起来软软的,会流动、抓不住等。

2.物体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

(1)酱油、可乐等是液体,会流动;(2)石头、沙子、木块等是固体,有固定的形状;(3)空气、水蒸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3.生活中和空气有关的物品有气球、皮球、轮胎等。

4.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第2课时空气能占据空间吗1.空气和水、石头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1)“压杯入水”实验:杯底的纸团没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内的空间,导致水无法进入杯内。

(2)“打孔观察”实验:杯底的纸团被完全浸湿了,是因为空气从杯底的小孔泄漏出去,水填补了原本被空气占据的空间。

(3)“打气观察”实验:打气筒把空气重新灌入杯子,刚才被水占据的空间,又重新被空气占据。

2.乌鸦喝水的故事: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里的空气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水就慢慢上升了。

第3课时压缩空气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被压缩,也容易被扩张;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被扩张。

3.空气容易被压缩,因为空气微粒之间的距离较大,是很容易改变的,因此很容易被压缩。

在压缩过程中,微粒的大小和数量保持不变。

4.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小了。

5.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相比较,质量不变,空气粒子的间隔变大了。

6.注射器里的空气和水的变化说明:空气占据空间体积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不会变化。

7.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弹力把“子弹”发射出去。

8.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制造了充气轮胎、充气城堡,充气坐垫等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1.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简易小天平可以用来研究空气是否有质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水》复习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空气和水》复习卷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练习题By 陈诗莹班级:姓名:家长签名:一、选择题1.布袋里装有:一袋水、一袋醋和一个苹果,在不打开布袋的情况下,我能分辨出()A.水B.醋C.苹果2.将圆筒里的水和油分别倒到长方体盒子里,它们都呈长方体,这说明()A.水比油流动快B.水和油没有固定的形状C.水和油的形状相同3.把少量油倒入有半杯水的烧杯中,放置一段时间,我们发现()A.油沉在水底B.油浮在水上C.油与水混在一起4.如果将一滴水放在半瓶油中,过一会儿这滴水会()A.沉到瓶底B.浮在油上5.下列关于液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液体都是透明的B.液体都是有气味的C.液体都是会流动的6.量筒上的“mL”表示()A.毫米B.毫升C.千克7.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与()水平A.液面B.刻度C.量筒8.一瓶普通矿泉水的体积一般是在()左右A.50毫升B.550毫升C.5千克9.空气是一种()A.单一气体B.混合气体C.由三种气体组成的气体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能占据空间B.空气会流动C.空气是不透明的11.下列物品中,利用了空气会流动的性质是(),利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是()A.风扇B.轮胎C.瓶子1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就是氧气B.空气是无色、透明的C.空气的气味有时是香的,有时是臭的13.在篮球里可以用打气筒打入大量的空气,说明()A.空气很轻B.空气是气体C.空气可以被压缩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很轻,没有重量B.空气会流动,是一种液体C.空气要占据空间15.如图所示,将一只气球放入细口瓶里并将瓶密封,然后用力从气球口吹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球可以被吹大到整个瓶子B.气球不能被吹大C.气球只能被吹大到一定程度15.下列图中杯子里装的是水,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16.三杯水的水位一样高,其中杯1和杯2一样大,水最多的是()A.1号杯B.2号杯C.3号杯二、判断题()1.在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时,视线必须与水面的凹处相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版小学科学上册三年级复习题三年级科学学科(上册)第一单元一、填空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4、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6、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

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7、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8、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9、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0、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12、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1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二、判断(×)1.狗尾草的叶子和蒲公英的叶子形状相同。

(√)2.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3.同一棵树的树叶大小相同,软硬相同。

(√)4.松树、柳树、杨树、榆树都是木本植物。

(√)5.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6.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7.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三、观察与思考1.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写下面的维恩图。

2.第二单元一、填空1.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它的腹部就是它的足。

蜗牛的足叫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粘液。

2.蜗牛有两对触角,长的触角顶部有眼,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

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吃落叶、枯叶等食物,它的繁殖器官是环带,蚯蚓是环节动物。

4.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适应在陆上生活。

蚂蚁是用头上的触角来交流信息的。

5.金鱼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6.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二、判断(×)1、在晴天中午的大树下我找到了很多蜗牛。

(×)2、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因此我们可以把它放在水中生活。

(√)3、蜗牛可以在玻璃上爬行。

(×)4、蜗牛休眠了,我们可以使劲敲打它的外壳使它活动起来。

(√)5、蚂蚁喜欢甜食,我们可以用白糖和面包屑把它们引出来。

(×)6、蚯蚓的身体没有头、尾的区别。

(√)7、非洲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三、选择1.观察完蚂蚁后,我们应该(A)A、把蚂蚁放回家,并观察它是怎么找到家的B、把蚂蚁扔掉C、把蚂蚁的腿弄下来,看它怎么样2.蜗牛背上有一个硬壳,从小到大这个壳是(C)A、不能长大B、慢慢长大C、蜕壳再长出新壳来3.蚂蚁不会把窝建在( C )A、树上B、泥土中C、水中4.下列食物中,蜗牛最喜欢吃的食物是( B )。

A、蛋糕 B、菜叶 C、桔子四、连线金鱼 用尾巴游动 蚯蚓 用腹足波浪式爬行蜗牛 用脚爬行蚂蚁 用身体伸缩爬行五、观察与思考1、写出蚯蚓各部分的名称。

3、写出蜗牛各部分的名称。

4.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填写下面的维恩图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生活在水中, 身体表面有鳞 片,用鳍游泳, 用鳃呼吸,吃 生活在陆地上, 身体有头、 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金鱼 蚂蚁 2、写出蚂蚁各部分的名称。

壳 生殖孔 腹足 肛门 口 触角 眼 呼吸孔 肛门 口 环带 触角 足 腹 胸 头第三单元一、填空1、物体都是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纤维、纸、玻璃、钢铁、塑料、橡胶等。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3、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

4、砖的主要用途是砌房子,陶瓷的主要用途是做生活用品。

砖是用黏土烧制而成的。

陶瓷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的。

5、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有的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加工利用,有的却不能。

6、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7、金属容易拉成丝或打成薄片,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二、判断(×)1、木头和金属相比较,木头更硬一些。

(√)2、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

(×)3、塑料制品价格便宜,不需要重复利用。

(√)4、塑料是一种从原油中提取出来的人工材料。

(×)5、金属材料吸水能力强。

(√)6、木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材料。

(×)7、陶瓷、棉花都是人工制造的材料。

(√)8、我们自己造的纸出现厚薄不同的现象,是因为纤维的分布不均、压制不够造成的。

(×)9、材料硬度越大,就越能被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10、我们用的纸来之不易,要珍惜、节约用纸。

三、选择1、古代造纸术是由( A )发明的。

A蔡伦B爱迪生C牛顿2、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曾经用( B )来作为记事的材料。

A兽皮B竹木片C光碟3、比较材料的硬度,可以用( C )的方法。

A看B摸C刻划4、金属具有(A )的特性。

A导热B吸水C透明5、下列材料中,柔韧性最好的是(B )。

A 木条B塑料条C金属条6、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下列材料中,( C )吸水能力最强。

A陶瓷 B 塑料C纸A 塑料B 纸C木头8、(B )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制造,经过烧制而成的材料。

A金属B陶瓷C塑料9、黄白色、表面有纹路,不太重能削得动,锯了以后有锯末,能浮在水上这是对(C )的描述。

A纸B塑料C木头三、填图:在气泡图中记下我们知道的材料的特性第四单元一、填空: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是生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7、水的用途很多,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8、水和食用油相比,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

9、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10、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1、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12、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13、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14、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气体。

空气有重量。

15、空气占据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二、判断(√)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采用尝的方法。

(√)3、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4、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5、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7、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8、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9、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11、食用油比水流动得快些。

三、选择1、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A )。

A液体B固体C气体2、(B )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A烧杯B量筒C滴管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C )的影响。

A轻重B颜色C黏度4、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与(A )水平。

A液面B刻度C量筒5、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B )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A诺贝尔B拉瓦锡C居里夫人6、液体体积的单位是(C )。

A千克B公斤C毫升7、17世纪时,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B )。

8、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B )。

A风扇B轮胎C瓶子三、简答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什么?答:①量筒必须放平稳。

②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上册)第一单元一、填空。

1.生活中除了家里人以外,相处时间最长的就是同学,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游戏,组成团结友爱的集体。

2.我们和小伙伴一起成长,在集体中学会相互关心和帮助,学会彼此谅解和谦让,学会合作和遵守规则。

3. 合作产生超过个人的力量,合作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合作能为集体赢得荣誉,合作给我们带来愉快的体验。

4.规矩就是规则。

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规则也是由人们共同制定的。

规则有大有小,国家法律就是最大的规则。

5.我们在上下楼梯时要注意遵守慢步轻声靠右行的规则。

6.1985年,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规定为教师节,人们把教师比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判断1.小明抄同桌的作业,他让同桌不要告诉老师。

(x )2.小青听英语磁带时音量很大,影响邻居休息。

(x )3.用面条来祝贺生日是我国比较普遍的。

(√)4.爸爸妈妈回来晚了,我做好饭菜,让他们吃现成的。

(√)5.用煤气取暖时,应安装烟囱防止煤气中毒。

(√)6.妈妈总是把好吃的东西让给孩子吃,量力而行为自己不喜欢吃(x )7.我和好朋友下棋,我们都遵守制定的下棋规则。

(√)8.合作是大人的事,与小学生没有关系。

(x )9.小明和小光下棋时,偷看小光的棋子。

(x )10.看见有人触电,可以用手去拉他。

(x )三、辨析1.小明在学校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在家就非常随意了,不讲文明礼貌,他的做法对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答:小明的做法不对,我想对他说,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要讲文明,懂礼貌,这才是一个好孩子。

说些什么?答:小华的想法不对,我想对她说,遇到难题时,首先认真思考,实在做不出来,再请教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