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传播学考研真题答案

传播学考研真题答案【篇一:2014新闻传播类考研真题集锦】=txt>【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史论824】1.名词解释:毛泽东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华盛顿邮报,新闻(news)与宣传(propaganda),刻板印象(stereotype),付费墙(pay walls)2.简答:1986-1991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对新闻真实有限性的理解,媒介环境学的研究对象“作为环境的媒介”的理解及其在传播学研究的意义3.论述:1.试析当今媒介生态结构背景下的我国新闻传媒新闻选择标准和新闻选择方式的新特点 2.文化保护贸易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中国传媒大学理论传播方向传播实务】1.名词解释:把关人,宣传,媒介素养,健康传播2.简答:美国传播业的特点,简述发展传播学3.论述:1.传媒制度对媒介控制的影响 2.以软实力角度阐述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一】名词解释:英尼斯,数字鸿沟,拟态环境,潜网,内容分析法解答题:1.符号的结构与特性 2.简述“麻醉精神”论述:1.受众的概念在web2.0时代是否还能使用 2.大众媒介的基本运营模式是什么,需要改变什么? 3.写出至少三个国际知名媒介机构,并评述。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新闻传播史论】1.名词解释:新华日报,纽约时报,伯明翰学派,“沉默的螺旋”,社交媒体2.简答:1.bbc体制特点 2.史量才报业活动3.新闻与宣传区别联系4.评价波滋曼媒介观3论述:1.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事业发展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新媒体对舆论格局改变主流媒体如何提升舆论引导艺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新闻传播史论】点/意见的自由市场”,蒙太奇,美国的便士报运动,史量才2.简答:1.当前中国媒介融合的内涵和意义 2.论述梁启超的新闻思想 3.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类社会信息传播环境的变化3.论述:1.结合你熟知的网络事件,分析微博等社交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的影响 2.经典传播理论在当下互联网时代还适用吗?请举至少两个理论为例进行分析3.2013年中国发起了大v责任运动,引起诸多争议。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一、(50分)根据一段材料:1、为一家全国性报纸写600字消息(30分);2、为消息拟一标题(10分);3、为该报纸的官方微博写一条评述(10分)。
(材料出自新京报12月2日的报道《中华环保联合会告中石油非法排污索赔6075万》。
试卷上删掉了小标题)近日,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北京二中院提交诉状,就中石油在吉林松原市的采气厂非法排污行为,提起暂定6075万元赔偿的民事起诉。
如受理,这将成为北京地区首例环境公益诉讼。
二中院一小时内接受诉状昨日下午2时,北京二中院,中华环保联合会及其律师向立案庭法官提交了一纸民事诉讼状,诉状被告之一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董事长周吉平,另一被告是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
立案庭法官未提出过多异议,只询问了联合会方面此前是否做过类似的诉讼案件。
联合会方面当即从电脑中调出此前成功的公益诉讼案例判书等作为参考材料提交。
一个小时之内,北京二中院便正式接受了诉讼材料。
“过程比较顺利,北京市的法院在受理案件方面的程序、态度都是不错的。
”中华环保联合会督察诉讼部部长马勇说,此前,在其他地方提交公益诉讼材料时,他们曾经历过即使没有程序问题,也在立案庭便被直接拒绝的情况。
吉林油田免去涉事采气厂厂长职务根据诉状,今年10月,联合会接到举报,反映中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松原采气厂将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渗坑的违法行为。
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石油类物质,导致目前该渗坑表层被厚厚的油层覆盖,大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油气味,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附近的林木、养殖场均受到危害。
除停止排污之外,原告在诉讼中还请求被告中石油赔偿暂定为6075万元的费用,费用通过法院和原告监管的专项生态恢复基金专用于当地的环境修复。
法院是否正式立案,何时裁定是否受理目前未知。
昨日,中石油在对央视吉林油田排污曝光报道的回应中称,已成立调查组,责令吉林油田立即制定整改措施,不具备环保条件的油气井立即停产整改。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8e8e3a1aef8941ea66e0543.png)
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824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24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2.华盛顿邮报3.新闻与宣传4.刻板印象5.“付费墙”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1986—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谈谈你对“新闻真实的有限性”的理解。
3.简述尼尔·波兹曼提出的“媒介环境学”(又译为“媒介生态学”)中的研究对象“作为环境的媒介”的含义以及对现今传播学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用媒介生态结构论谈谈现今新闻选择标准和方式的新变化。
2.在文化贸易领域一直有文化贸易自由主义和文化贸易保护主义之争。
文化贸易自由主义提倡政府不要干预,文化贸易保护主义提倡要加强政府干预。
试述文化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824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答:《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是1948年4月,毛泽东接见了《晋绥日报》编辑部人员,在听取报社工作汇报后作了重要谈话。
毛泽东的讲话对包括《晋绥日报》在内的解放区新闻工作中经历的两条战线的斗争作了全面总结,精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党报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1)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2)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3)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2010-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汇总

2010-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硕士考研真题汇总1.《天变邸钞》(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研)①《天变邸钞》的内容。
《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即“邸报”)上转录下来。
“天变”就是指明熹宗天启六年五月初六日(1626年5月30日),发生在北京内城西南,以王恭厂火药库附近一带为中心,波及到周围近百里地区的特大灾异事件。
报道这次事件的邸报,曾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不少京内外人士都是通过阅读这份报纸才了解到这次事件的详细情况。
②《天变邸钞》的性质。
《天变邸钞》关于北京这次灾异事件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
从这点看,它出于官方的提塘报房的可能性比较小,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比较大。
它属于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2.露布(中国人民大学2016研;电子科技大学2011研;中央民族大学2003研)【育明教育解析】露布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它具有高度流动性。
露布起始于汉魏之际,它主要用于传播军事信息,其公开性与实效性都很强。
在报纸诞生之前,露布史最具影响力的媒介。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露布是一种以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起始于汉魏,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有时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消息。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简述“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的性质。
(天津师范大学2015研;兰州大学2007研)【育明教育解析】无论是开元杂报抑或进奏院状,都属于官方渠道流通的报纸。
他们主要传递来自朝廷的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看,它们与诞生于16世纪欧洲的“新闻信”比较类似。
【育明教育参考答案】参见本章课后习题第4题答案。
2.进奏院状(中国传媒大学2013、2009年研)【育明教育解析】进奏院状出现于唐,因而经常会将唐朝与进奏院状联系起来。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视频讲解]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2.文化帝国主义3.万国公报(上海)4.默多克5.微内容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参考答案: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公民新闻【分析】学术前沿问题,要点是强调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不再由专业媒体组织垄断;当年热点问题,比较容易。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
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2.文化帝国主义【分析】比较老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为对抗西方的优势地位而提出,学术上有争议,认为凭空建构的,没有实质内容,如果是简答题要深入讨论,作为一个名词解释,只要答出西方国家带后殖民色彩的文化输出就可以了;稍难,老概念可能复习时忽略。
2010-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同等学力申硕《新闻传播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传播学专业)》真题及详解2014年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新闻传播学试卷II.传播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1.“竖三民”2.埃德加·斯诺3.北岩报团4.传播障碍5.知沟假说6.两级传播7.媒介关系8.公关效果评估9.脉冲式媒介排期10.营销组合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怎样理解“作为权力主体的受众”的观点?2.简述“媒介规范理论”。
3.简述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模式。
4.简述广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三、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分析黄远生对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贡献。
2.如何理解“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与建立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关系。
四、实务操作题(30分)1.2013年3月,彭丽媛女士作为国家主席夫人出访坦桑尼亚。
在参观坦桑尼亚“妇女与发展基金会”时,将拥有80多年历史的护肤品百雀羚礼盒产品作为“国礼”相赠,这使得百雀羚一夜间火遍全国。
几十年前百雀羚曾行销全国,是国人共同的记忆。
但是随着大量国际品牌的进入和国内新品牌的涌现,百雀羚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如今的百雀羚包括了洁面、乳液、面膜、眼霜、防晒等多个品类,大部分单品都在10元到80元之间。
请根据上述材料以及你对百雀羚市场的判断,写出一份有针对性的创意纲要(creative brief)。
(15分)2.阅读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公共关系相关理论,分析网络公益活动“公益一小时”的特点。
(7分)(2)结合这一案例,分析新媒体时代公共关系的变化。
(8分)2012年,由百度和60万家联盟合作伙伴共同发起一项网络公益活动“公益一小时”,为贫困学童免费捐赠爱心午餐。
网友只需送出一份祝福,百度就以网友的名义送出一份免费午餐。
由于活动参与形式的简单便捷,“公益一小时”一经发起便得到了网友的广泛响应。
2012年6月1日11:00~12:00活动期间,共有360202位网友为贫困山区学童送出祝福,百度共为贫困地区学童送出360202份免费午餐,总额达到1080606元。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0新闻传播实务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610新闻传播实务一、新闻采写编评(共50分)1.策划一起深度报道,说明报道主题、拟采访对象、采访提出的主要问题、报道形式以及适合报道的媒体。
2.简单介绍深度报道策划中使用的最重要的新闻报道,并为其配新闻标题。
3.写一条微博推送,为此次深度报道做推介。
注:实务真题题目资料搜集存在较大困难,下面的资料可能仍与真题有出入,还请谅解。
相关材料:快递小伙双11前猝死:京东证实 同事称是累死本报讯(记者贾中山) 在东单附近一家写字楼上班的石磊,今天接收网上发来的快件时,发现平时相熟的快递员换人了。
更让他吃惊的是,新上班的快递员称:“原来那个同事去世了,我是接替他的。
”对于前任快递员去世的原因,他称,“那个人忙得每天饭都吃不上。
”石磊前两天在网上订了一件手机小配件,接收包裹时,他注意到今天上门送快递的并不是原来那个经常见面的快递小哥。
石磊还记得原来那个快递员的样子:20多岁,很年轻,留着寸头,个头不高,服务态度很好。
“我从这家网站买过几次货,和这个快递员见过几次,脸儿也熟了,偶尔还要聊上几句。
他告诉我说他28岁,看上去身体也不错,怎么就去世了呢?”石磊感觉有些恍惚和伤心。
新接手的快递员说,原来的那个快递员每天非常忙,平均一天要送150到160件包裹,忙得饭都顾不上吃,“这个人是半个多月前去世的。
他每天的活儿太多了,肯定是累死的。
我们现在都非常忙。
”没聊上两句,这位同样年轻的快递员急匆匆地说,“不能和你聊了,我也要忙了。
”东单这家写字楼的前台工作人员也记得这位曾经的快递员,每天两趟送货,上午早的时候刚过8点就来了,下午一般三四点钟再过来一趟,“服务态度非常好。
”今天上午,京东商城证实称,这名快递员是在10月22日凌晨去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突发的疾病,应该不是劳累的。
”据悉,京东商城针对普通员工设置有救助基金,目前已经为这位员工开始申请救助基金。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0新闻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4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0新闻史论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及详解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史论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国际新闻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癸丑报灾2.爱德华·默罗3.汪康年4.左叶事件5.暂无6.暂无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时务文体。
2.简述“掏粪运动”的起源、经过、影响。
3.暂无4.暂无三、分析论述题(每题40分,共80分)1.暂无2.今年(2013年)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论述毛泽东的主要新闻思想。
参考答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新闻史论招生专业:新闻学研究方向:新闻史论、新闻实务、国际新闻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癸丑报灾答:“癸丑报灾”是指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乘着军事上的胜利,对国民党报刊以及其他异己报刊进行的大规模的镇压。
各地国民党报刊,均被以“乱党报纸”的罪名查封。
北京、天津、武汉、广州、长沙、成都、福州、南昌、开封等地的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非国民党系统的报刊,只要有碍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也被乘机剿灭。
一些本来拥袁的报纸也有因“城门失火”被殃及者。
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下139家,和民国元年的500家相比,锐减300多家,同时有大批报人受迫害。
因为1913年是农历癸丑年,所以人们把报界的这次浩劫称为“癸丑报灾”。
报刊减少三分之一,报人大批被捕被害,“癸丑报灾”是中国新闻史上对报业的一次沉重打击。
2.爱德华·默罗答:爱德华·罗斯科·默罗是美国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
1935年进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1937年开始主持该公司欧洲办事处工作。
1938年他首先从维也纳向美国听众报道了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的消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从伦敦报道战况新闻,多次在英国广播公司大楼屋顶上进行德国空军轰炸伦敦的现场实况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612新闻传播史论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公民新闻
2.文化帝国主义
3.万国公报(上海)
4.默多克
5.微内容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析新闻法制和新闻法治的关系。
2.简要论述人际网络在创新的扩散中有何作用。
3.简要叙述1949年以前中国广播业的发展历程。
4.分析CCTV、BBC与英国《太阳报》这三个传媒组织在目标上的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10年9月胡锦涛在参观人大时指出要寻找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概括现在新闻传播的几个特点并进行论述。
2.分析何种因素影响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
参考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612新闻传播史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公民新闻
【分析】学术前沿问题,要点是强调受众参与新闻生产,不再由专业媒体组织垄断;当年热点问题,比较容易。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公民事件的新闻实践。
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
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为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了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2.文化帝国主义
【分析】比较老的概念,发展中国家为对抗西方的优势地位而提出,学术上有争议,认
为凭空建构的,没有实质内容,如果是简答题要深入讨论,作为一个名词解释,只要答出西方国家带后殖民色彩的文化输出就可以了;稍难,老概念可能复习时忽略。
答:文化帝国主义又称媒介帝国主义(media imperialism),是文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概念之一。
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赫伯特·席勒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和《传播和文化统治》,他描述了美国的媒介产品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入侵”。
文化帝国主义有三个特点:①它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主要通过市场来进行扩张;②它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即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或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性文化支配;
③由于信息产品的文化含量最高(或者说信息本身就是文化产品),所以这种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来实现的。
3.万国公报(上海)
【分析】中国新闻史上比较重要的报纸,比较简单。
答:《万国公报》是指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由传教士创办的一份中文报刊。
其前身是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主编,主要撰稿人有李提摩太等。
1874年9月5日,该报改为此名,仍为周刊,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变得宗教宣传淡化,时事色彩强烈,全录《京报》并报道全国新闻,并介绍西方政治模式和西方科技知识。
4.默多克
【分析】世界传媒巨头,实际上考察外国新闻史,要对默多克在不同国家的媒体熟悉,并对默氏过度追求利益、报纸煽情风格有所了解;稍难,需对各国情况有所了解。
答:默多克(Rupert Murdoch)是跨国报纸及影视实业家。
他起家于澳大利亚,创办《澳大利亚人报》,后转战英美,他的麾下有久负盛名的英国高级报纸《泰晤士报》、大众报纸《太阳报》,控股英国天空广播公司;美国《纽约邮报》,美国第四大广播网福克斯,执掌传媒帝国新闻集团。
新闻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媒体集团,亦称为“默多克的传媒帝国”。
默多克过度追求利益、报纸过度煽情的风格受到了西方新闻界的批评。
5.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