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多久才会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

I糖尿病发展分7步走文/李延兵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内分泌科教授从一个健康人到发展成为糖尿病终末期,并不是一步跨出来的,大致梳理下来一共有7步(当然这7步不一定每一步都会经历),如果在能预防和可控的前几步采取措施来控制和延缓病情,就能化险为夷。
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预防、早治疗。
第1步:高危人群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有7种:①40岁以上的人群;②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父母都是患有糖尿病的人更容易得糖尿病;③超重或肥胖的人;④曾经有过血糖高,如空腹血糖35.6毫摩尔/升,或口服糖耐量试验2小时M7.8毫摩尔/升但<11.1毫摩尔/升的人;⑤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或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⑥有高血压、血脂紊乱、高尿酸等疾病的人;⑦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生活及工作压力大的人也易患糖尿病。
第2步:超重或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体重增加,尤其是短时间内体重增加过快,危险度更高。
体质指数(BMI)M24千克/米S属于超重;BMIM28千克/n?,属于肥胖。
肥胖会使胰岛素作用变差,产生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的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这就引发糖尿病。
通过运动、合理饮食,把BMI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预防糖尿病非常重要。
第3步: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不仅会使肝脏病变,更主要的是,肝脏作为体内物质代谢的重要器官,发生脂肪沉积后,对血糖、血脂代谢产生严重、广泛的影响。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大多数超重,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好,要养成运动的好习惯: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减重效果十分理想。
第4步:糖耐量异常如果测空腹血糖3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M7.8毫摩尔/升;<11.1毫摩尔/升,就可以考虑为糖耐量异常了。
糖耐量异常是一种介于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过渡状态,也称为糖尿病前期。
这部分人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非常高,尤其是老年人发生糖耐量受损后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更咼。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三高糖尿病多久会有并发症

三高糖尿病多久会有并发症
一、三高糖尿病多久会有并发症二、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三、糖尿病不能吃什么食物
三高糖尿病多久会有并发症1、三高糖尿病多久会有并发症
2010年,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统计数据显示,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46%以上;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在61%以上;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高达98%。
2、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2.1、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
2.2、心脏病变: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2.3、糖尿病肾病: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3、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哪些糖尿病治疗需要注意控制体重、体育锻炼及饮食控制。
大多珏型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如果能降低体重及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不必采用药物治疗。
但降低体重、增加锻炼对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说难以做到,因此胰岛素替代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往往是必要的。
体育锻炼直接降低血糖水平,常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饮食调整非常重要。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不应吃太多甜食,应规则进食。
早晨或晚间注射中效胰岛素者,睡前或傍晚加些点心有助于预防低血糖发生。
糖尿病患者也常有高胆固醇血症,需限制饱和脂肪的摄入。
降低血胆固醇水平的最好途径还是控制血糖和体重。
糖尿病可以吃哪些水果1、无花果。
糖尿病伴并发症诊断标准

糖尿病伴并发症诊断标准
糖尿病伴并发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糖控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糖尿病患者需要测量血糖水平,并根据其
血糖控制情况来判断是否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
通常,空腹血糖应小于或等于7.0 mmol/L(126 mg/dL),餐后2小时血糖
应小于或等于11.1 mmol/L(200 mg/dL)。
2. 血压控制:高血压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小于
130/80 mmHg。
3. 血脂控制:异常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甘油三酯(TG)过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根据ADA的建议,
糖尿病患者的LDL-C应小于100 mg/dL(2.6 mmol/L),
HDL-C应大于40 mg/dL(1.0 mmol/L)(对男性)或50
mg/dL(1.3 mmol/L)(对女性),TG应小于150 mg/dL(1.7 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HbA1c是血液中红细胞的糖化产物,可以反映出过去2-3个月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根据ADA
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HbA1c应该小于7%。
除了上述指标外,糖尿病伴并发症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比如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
变等。
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
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
2型糖尿病多见。
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体质理论在糖尿病中可以指导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情演变,转归和预后,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倾向性[1]。
体质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质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体质学参考,以此提高临床疗效。
1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
2008年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中国人的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
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
充分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
2古代文献关于消渴病体质的论述2.1概念认识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
早在两千多年《黄帝内经》已有记载,称之为“消”。
提出消瘴、消渴、肺消、扁消、脾痒、肾热病、风消、消中、食亦等,此外尚有肌(肤)肉消烁、筋骨消烁、消谷等相关称谓。
2.2体质认识《素问·通评虛实论》云:“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
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文章目录*一、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二、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三、得了糖尿病不能吃什么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1、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症状1.1、视力模糊视力模糊有可能是睡眠不足或者用眼过度造成的,也有可能警示着糖尿病视网膜出现了病变。
患有糖尿病的时间越长,糖友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几率越高。
1.2、小便泡沫多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前,很多时候会出现小便泡沫增多的现象。
如果糖友的肾脏功能受损,就很容易出现小便泡沫增多。
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标志,如果尿蛋白呈阳性,糖友可能出现肾小球功能受损。
如果尿蛋白持续阳性,肾小球滤过功能受到了破坏,要警惕糖尿病肾病。
2、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2.1、手足麻木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烧灼感等,也有的人会产生走路如踩棉花的感觉。
在糖尿病的晚期末梢神经炎的发病率就更高。
2.2、善饥多食由于失糖,糖分未能充分利用,伴以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食欲常亢进,易有饥饿感,主食有时达1~2斤,菜肴比正常人多一倍以上,尚不能满足。
但有时病者食欲忽然降低,则应注意有否感染、发热、酸中毒、或已诱发酮症等并发症。
多尿、多饮及多食临床上常称“叁多症”。
3、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并发症3.1、与医护人员配合,积极治疗糖尿病,使血糖长期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有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口服降糖药、中医中药、胰岛素)疗法。
具体治疗方案根据病情而定,但是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十分重要。
3.2、积极治疗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
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少吃动物脂肪,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蛋黄等。
必要时使用降胆固醇的药物。
3.3、调整体重。
肥胖是长寿之敌,是多种疾病的温床,肥胖与动脉硬化的发生、进展有密切关系,肥胖型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
因此良好的调整体重,使之接近标准体重,对良好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血管病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1、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急性或者慢性的出现的临床症状涉及到身体器官或者是多个内脏发生的改变,糖尿病改变病程时长,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并发症有着极大联系,虽然胰岛素的产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糖尿病患者急发性疾病出现的死亡,但是慢性糖尿病导致的并发症仍然成为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个体健康和社会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加重了公共卫生负担。
为了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水平,中国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近期发布了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该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背景介绍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是专家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大量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规范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指南融合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中国人群特点,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全面且科学的指导原则。
二、诊断标准根据指南,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应符合以下条件:1.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2. 随机血糖水平≥11.1mmol/L,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3.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三、糖尿病的分类与分期根据指南,糖尿病患者可分为血糖控制良好和血糖控制不佳两类。
控制良好的患者血糖水平稳定,无并发症;控制不佳的患者血糖水平波动较大,可能存在并发症。
为了精确评估疾病严重程度,指南还将糖尿病分为四个分期:①亚临床糖尿病前期;②糖尿病期;③糖尿病晚期;④糖尿病并发症期。
四、治疗原则指南提出了一系列治疗原则,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药物治疗和并发症防治。
这些原则旨在促进患者血糖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饮食控制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调节血糖水平。
指南建议患者遵循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此外,指南还提供了具体的膳食建议,包括每日热量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比例等。
2.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2型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机体代谢能力,促进血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指南建议患者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同时还强调患者在锻炼前后的血糖监测和合理饮食调配。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第一部分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DKA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和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代谢严重紊乱综合征,临床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
当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酮体浓度>2mmol/L时称为酮症,当糖尿病患者的酮体聚集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多为青少年,以1型糖尿病居多,发病前糖尿病往往病情较重,或处于合并感染、劳累等应激状态。
1型糖尿病有发生DKA的倾向;2型糖尿病亦可发生。
常见的诱因有: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呼吸道,尤其是肺部感染。
其他如尿路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胃肠道和胆道感染以及急性胰腺炎、败血症等);②胰岛素不适当减量致剂量不足、突然中断治疗或产生耐药性等;③饮食过量;④胃肠疾病致胃肠功能紊乱,如呕吐、腹泻等;⑤其他严重疾病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⑥严重创伤、手术、麻醉、烧伤等;⑦妊娠、尤其是分娩;⑧严重的精神刺激等。
(一)临床表现DKA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仅有酮症而无酸中毒(糖尿病酮症);中度除酮症外,还有轻至中度酸中毒(DKA);重度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DKA昏迷),或虽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mmol/L。
主要表现有糖尿病症状多尿、烦渴多饮和乏力症状加重。
失代偿阶段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常伴头痛、萎靡、烦躁、嗜睡等症状,呼吸深快,呼气中有烂苹果味(丙酮气味);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严重失水现象,尿量减少、皮肤粘膜干燥、眼球下陷,脉快而弱,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到晚期,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终至昏迷。
(二)检查尿糖、尿酮体阳性或强阳性;血酮体增高,多在4.8 mmol/L以上。
如有条件可测血酮,可早期发现酮症预防酮症酸中毒;血糖升高,一般在16.7~33.3mmol/L,超过33.3mmol/L时多伴有高渗性高血糖状态或有肾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多久才会发生并发症
一、2型糖尿病多久才会发生并发症
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认识的不断深入,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糖尿病治疗专家指出:2型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出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措施改善高血糖症状,这些措施也包括糖尿病药物治疗;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管及肾脏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严格治疗患者已经存在的高血压及戒烟是尤其重要的。
预防措施是治疗糖尿病的第一步。
治疗糖尿病两个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合理饮食及积极的体育锻炼,在没有其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患者有时只要做好合理饮食及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就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并纠正高胰岛素血症。
另外我们还要引起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还能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2型糖尿病出现并发症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糖尿病治疗除需要改善糖尿病症状外还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分为好几类,各种类别药物对糖尿病的作用机理也不尽相同。
医生在开始糖尿病药物治疗时首先会给你较低的剂量,之后会根据需要逐渐加大药物的用量,有时医生也会联合使用不同类别、不同作用机理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来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选择基于患者的年龄、血糖水平及体重值等。
二、2型糖尿病的几种并发症
1、糖尿病足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末梢神经受损,足的的感觉逐渐的在减弱,自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