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①文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经济?

②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么?内战爆发后,颁布哪部文件解决此矛盾?

③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①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②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依据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的信息可知,文中的“房子”指的是美国,当时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即南方的使用黑奴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种植园主集团发动了叛乱,企图分裂国家。因此“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②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内战爆发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洲的黑人奴隶制,调动了广大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支持北方平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解决了矛盾。

③南北战争是继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编自《大国崛起·日本》(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说这次改革的内容里哪些体现了欧洲的“先进文明成果”?(从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各举一例)

(3)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讨伐”行动?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

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据此谈谈该如何发展中日关系。

【答案】(1)明治维新。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3)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

(4)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欧洲的“先进文明成果”的内容有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3)根据材料二“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为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后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关系应该加强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日本要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纠正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错误行为,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

3.1861年初,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上说:“继续拖延下去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贵族和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俄国面临什么危机?为解决危机,俄国推行了哪一次重大改革?在同一年,美国发生了一次维护国家统一的重大事件,这次重大事件是什么?(2)俄国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俄国这次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你能从这两方面分析这次改革给俄国带来的重大影响吗?

【答案】(1)危机:农奴制危机

改革: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事件: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2)内容: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可酌情赋分)

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可酌情赋分)

(3)影响:积极影响: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消极影响: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答出其中一点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时间“1861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俄国出现农奴制危机。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沙皇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主导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1861年4月,美国南方军队首先向北方挑起战争,国家面临分裂,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法令规定土地仍然归地主所有,农奴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以出钱或服劳役的方式向地主赎买。这是对农奴的一次剥削,但也为俄国经济发展解决了大量的资金。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是,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相关内容。第(1)问以时间为线索,将俄国农奴制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联系起来,综合性较强,需要学生能够活用教材的基础知识;第(2)问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第(3)问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作答。

4.材料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这种远古的繁荣在《剑桥古代史》中被这样写道:雅典公民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可以穿波斯的拖鞋,睡爱尔兰的床铺,枕迦太基的枕头。(1)材料中所述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希腊为什么能够"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的文明中心"?

(3)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存在很多差异.请从地理环境、经济特色、政治特点等方面,比较古代大河文明和希腊海洋文明的差异。

【答案】(1)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城市的狭小使希腊人经常向海外殖民。

(2)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3)大河文明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实行专制政治。希腊海洋文明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岛屿密布,海岸曲折;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实行民主政治。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最南端,它西濒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大陆相望。宽广深邃的大海赋予希腊文明不同于东方文明的天资和禀赋可知,小块的平原形成了希腊众多小国寡民的城邦;粮食匮乏使希腊人只能依赖海外贸易;城市的狭小使希腊人经常向海外殖民。

(2)依据材料信息:没有平川万里,希腊人放眼波诡云谲的大海,开创了桅樯如林、连通八方的海上交通图,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一时的文明中心可知,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发达的商品经济;频繁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使希腊成为地中海世界盛极的文明中心;

(3)依据所学可知,大河文明地处大河流域,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实行专制政治。希腊海洋文明多山靠海,地势崎岖,岛屿密布,海岸曲折;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频繁;实行民主政治。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解放”本意指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安石榴》:“十月中,以蒲藳裹而缠之;二月初乃解放。”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人类突破各自封闭的地理单元,加强沟通联系后,追求“解放”的步伐就一发而不可收。从人性的解放,阶级地位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到生产力的解放,世界历史上演了一幕幕“解放”的宏大篇章。

(1)举出世界近代史上一例呼唤“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核心要义;举出中国近代史上一例“人性解放”的典型事件,并指出“解放”的主要意义。

(2)举出世界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各一例奴隶(农奴)获得“解放”的典型事件。(3)指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上演的“解放”大剧,说明“解放”的结果。

(4)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日本和90年代的美国“解放生产力”的核心战略。

【答案】(1)世界近代史呼唤“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核心要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或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幸福);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或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主要意义:戊戌变法——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触发了思想启蒙(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或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世界近代史: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中国现代史: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

翻身做主人。

(3)抗日战争——结果:打败日本法西斯,洗雪百年国耻。

解放战争——结果: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4)日本:科技立国;美国:发展高新技术(或高科技、信息产业)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18世纪发生在法国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提倡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由此可知,世界近代史呼唤“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核心要义: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或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实幸福);启蒙运动——“理性精神”(或反对封建神权专制、追求自由平等法治;反对迷信愚昧,追求科学知识)

中国近代史“人性解放”典型事件及主要意义: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下了基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近代史上,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中国现代史上:新中国建立后,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消灭了封建农奴制度,农奴翻身做主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法西斯,洗雪了百年国耻。1946——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使美国的信息产业获得迅速发展。

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3)根据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的信息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

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依据材料四的图片内容可知,图片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环境问题;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7.科技促进社会进步,科技的进步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为工业革命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姻。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已经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舒适生活。但是,工业化逐渐而且不可挽回地改变了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

(2)材料二中轮船主要使用什么动力机?此项成就的发明家是谁?

(3)依据材料三,归纳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人类社会面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矛盾的二难局面”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1)市场;资本;劳动力。

(2)蒸汽机;瓦特。

(3)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和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的基本条件有,市场,资本,劳动力。

(2)根据材料二“19世纪后期……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为时尚……”和所学可知,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轮船提供了动力。

(3)根据材料三“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上所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工业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平民百姓有机会享受过去帝王将相也想象不到的文明……改变了大自

然,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最突出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有,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人们享受现代文明,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和公共卫生安全。对策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

【点睛】

材料一以《全球通史》为切入点,考查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因素。答案就在材料里面,抓住关键词即可,“英国……市场……资本……劳动力……”。

8.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7世纪初,英国殖民者借经商贸易之名,以掠夺性的剥削来压榨印度人民,以武力来蚕食和霸占印度国土。印度民众对立情绪不断增长,终于爆发了大起义。1857年5月10日,起义首先在密拉特爆发。各地士兵和民众纷纷响应,不到4个月,起义的烈火迅速燃遍几乎整个北印度。起义势力以德里、坎普尔和勒克瑙为三大中心。

图二: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大肆掠夺,引起当地除欧洲白人以外的所有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并由此引发了拉丁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181 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从此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斗争。

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队,不屈不挠,英勇作战,由北向南,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

(1)从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文字介绍分别写出印度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殖民国家。

(3)以上图文介绍反映出起义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1)可从起义原因、起义时间、殖民国家、领导人、起义地点(起义中心)、起义结果等方面回答。

(2)英国、西班牙

(3)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分析】

【详解】

(1)结合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可以获得起义的起义原因、起义时间、殖民国

家、领导人、起义地点(起义中心)、起义结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民族大起义反对的殖民国家是英国,英国对印度进行了残酷的殖民掠夺,激起了印度全国上下的反抗;拉丁美洲人民反抗的殖民国家是西班牙,拉丁美洲除了巴西是在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他地方主要是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开采金银,经营种植园,役使印第安人和黑人劳动,后来,当地土生白人也对殖民统治下的掠夺极为不满,因此爆发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3)依据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和拉丁美洲人民反抗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他们的目的就是摆脱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或者说民族解放,因此,它们都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世纪,英国有钱人坐轮船游览伦敦泰晤士河成为一种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材料三 19世纪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迅速运用于生产领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也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材料四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1采用了什么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推动了哪一能源工业的发展?

(2)材料二揭示了英国在19世纪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感受。

【答案】(1)图1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2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图1的动力装置是内燃机,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经验教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革命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改善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学生应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观念等。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人们开始设法利用蒸汽机推动交通工具。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飞机以内燃机作为动力装置,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

(2)根据题中所给材料:蒸汽轮船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都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带来了负面影响,使自然环境不断的恶化。从中我们应该树立起环保意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科技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人类带来好处,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该和平利用科技成果,来推动社会进步,尽量避免科技带来的负面问题,让科技为人民服务。

10.2018年5月13日,国际工程教育科技论坛在北京召开。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深深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

(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2)材料二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蒸汽机的改良。

(2)现象:石油产量剧增。原因:内燃机的广泛应用,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趋势是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1774年,瓦特改造的蒸汽机在一家冶金工厂正常运转,为鼓风机、汽锤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不久,瓦特蒸汽机开始应用到更多的行业。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因此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蒸汽机的改良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

(2)根据材料二“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石油产量剧增;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合理利用科技为人类造福。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瓦特改良蒸汽机。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要分析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

三、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 圣诞节回家” 的题词。但是,他们不久便发现自己卷入了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之中……

——摘编自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中“战争”的名称。

(2)小历认为材料中描述的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这样的评价你同意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不同意;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真正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的“1914年,西线的消耗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战争”指的是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小历的评价“战争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而英国、法国、俄国是维护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我不同意。因为从表面上看,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但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战是由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但战争的主要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非正义的战争,英国、法国、俄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根据时间判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认识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和战争的性质。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围绕这场战争,小历和小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小历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小史说:“不对。在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是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而战。这是正义的斗争,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霸权的性质完全不同。”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什么?

(2)你同意谁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这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意小历的观点;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列强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争霸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塞尔维亚人顺应普遍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维护民族独立,是“一战”中一股带有正义性的力量,但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劝人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庋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二“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唯一条件,那么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四我很确信,就这一点而言,非暴力的方法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它加快了唤醒民众的步伐,为革命性的变革提供了条件。

(1)材料一中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怍”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不得摘抄原文)

(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独立中的积极作用。

(5)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甘地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处理国际问题的启示。

【答案】(1)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实际原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的失败。

(2)目标:自治。涉及领域: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3)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4)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5)启示:相互宽容;真诚对话,寻找共识。(意思相近的回答也可)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其他罪恶的屈服……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庋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可知,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而实际原因是: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的失败。

(2)依据材料二“……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自治;据材料“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可知,“不合怍”的范围涉及到的具体的社会部门或领域是立法、行政、司法、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3)依据材料三“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即令如此,我们当中有多少人敢说,我们在警察极度挑衅下还能十分斯斯文文吗?即令我们办得到,但是那些打进我们运动中来的暗探和内奸采取暴力行动或煽动别人从事暴力活动,我们对这种人有什么办法呢?如果这是非暴力运动的唯一条件,那么

非暴力的抵抗方法必然失败”概括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5)当今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给国际社会带来严重危害。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甘地的思想对今天我们处理国际问题的启示:相互宽容;真诚对话,寻找共识。

14.史料一 1917年11月7日晚,停泊在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响起了大炮的轰鸣声,这是进攻冬宫的号角。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史料二

(素养专练)

史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事件?领导人是谁?

【答案】十月革命。列宁。

【解析】

【详解】

依据史料以及图片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料和图片描述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很快攻下要害部门,最后围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标志着十月革命的胜利。

15.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四、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

——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

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

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

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当今世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侯变暖、毒品泛滥、核武器扩散等问题成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存和安全,美、英、法、俄、中等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联合起来,协同配合,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综上所述,在面临成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共同问题时,只有世界各国联合起来,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示例三】

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论述: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国家挑起的浩劫,依靠的是反法西斯联盟的团结奋斗,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势力,维护了世界的和平。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国际恐怖主义猖獗、全球气候变暖、毒品泛濫、核武器扩散等,这些全球性问题,是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严重戚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行动协同配合,如到目前为止,《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有将近200个国家。综上所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必然选择,是大势所趋。

【解析】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本题答案不唯一,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即可,首先确定观点,然后组织材料,进行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依据材料的“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可以提炼的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

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点睛】

解答历史论述题的关键三步,需要把握好,第一部是根据材料提炼观点,这是最重要的一步,第二步是组织材料进行论述,第三步是得出结论,证明观点的正确性。

17.

以下这段话摘自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的情况;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请回答:

(1)面对以上危机,美国政府是怎样应对的?

(2)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了什么措施?

(3)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了什么措施?

(4)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5)以上这些措施的采取,结果如何?

【答案】(1)实行罗斯福新政。

(2)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

(3)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5)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等。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以上危机,1933年,罗斯福一上台就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采取的措施是调整工业或通过《工业复兴法》。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厂倒闭,工人失业,人民生活困苦不堪。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引起了政治危机,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采取的措施是政府限制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毁过剩的农产品,由政府给农场主补偿。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针对“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这些工程包括许多巨型堤坝和水库如田纳西水利工程,公共工程兴建,在客观上刺激了消费需求,扩

大了内需,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摆脱了危机,稳定了社会秩序。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条市场突然崩盘,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大萧条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世界工业生产以1929年为100,到1932年美国生产下降为54,德国下降为53,法国下降为69,英国下降为84.1933年1月,农产品和初级产品的价格以黄金计算,橡胶价格仅为1929年1月的13%,羊毛为22%,丝为28%,棉花为34%,大米和咖啡为41%,小麦为42%,食糖为50%.其中世界国际贸易的下降幅度个人令人吃惊,从1929年的686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242亿美元。经济大萧条使英美和其他欧洲国家先后放弃了金本位制,导致战后重建的金本位制完全崩渍。

——摘编自闫二旺等人《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二:这场危机还加深了各主要责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丢工等抗议活动接连不断。关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法国工人罢工频繁,社会动荡;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工人丢工。德国法西斯分子利用人民对现状的不满,来机造势猛增;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也趁机抬头。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影响。

【答案】(1)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加剧社会危机;影响深远等。

(2)影响:对美国:避免了社会危机;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美国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未能完全消除危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对世界: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所借鉴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这场危机从1929年一直持续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比较长;从“大萧条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影响范围特别广;从“世界工业生产以1929年为100,到1932年美国生产下降为54,德国下降为53,法国下降……”,可以看出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是破坏性特别大。(2)依据所学可知,这场经济大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为了摆脱危机,美国罗斯福实行新政,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改善了公众的生活状况;美国经济逐渐恢复

和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但未能完全消除危机。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对世界: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战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所借鉴等。

19.观察下面图片并阅读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诺曼底登陆图二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图三《解放日报》毛泽东声明

图一 1944年6月,英、美盟军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联的压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

图二欧洲战场结束后,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日本关东军,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图三 1945年8月9日,《解放日报》刊登毛泽东发表的声明:“致电斯大林元帅将以全力配合红军及盟军作战”。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一周后,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点?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从以上图片和文字介绍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A

(2)可从登陆地点、登陆(作战、发表、结束)时间、战争结果、登陆意义(作用)声明内容等方面回答。

(3)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加速了二战的胜利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三“《解放日报》毛泽东声明”可知,图三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2)可从登陆地点、登陆(作战、发表、结束)时间、战争结果、登陆意义(作用)声明内容等方面回答。如信息一:登陆的地点是法国;信息二:登陆的时间是1944年6月;信息三:登陆的意义是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减轻了苏联的压力,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欧洲战场的结束等。

(3)根据材料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可知,图片和文字材料反映的是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作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加速了二战的胜利。

20.探究问题。

罗斯福“新政”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对新政的评价,褒贬不一,总的说来,成败各半。

材料一主流的意见认为,罗斯福采取了一种今天看来极为平常的作法政府在非常时期干预经济,但在当时却需要非凡的勇气。他那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使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他改变了胡佛无所作为、一筹莫展的局面,果断地干预了美联储,保住了美国的银行系统免于崩溃。一些政策对经济活动有刺激,一些工程显然比较成功。

材料二非主流的意见提出了另外一些看法。共和党保守派认为“新政”没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而这主要原因是“新政”对私人企业的敌视。尽管政府在减少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对私人企业的过度管制,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降低了私人企业的活力,对当时处于大萧条中的美国经济来说不啻为致命的重创。政府救济措施昂贵且无效,它加重了靠工作养活自己的人的税收负担。他们认为鼓励发展私人企业,从而增加就业是经济复苏的必由之路。许多人对“新政”的批评是其不连贯性和非系统性。为达到多重政策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措施之间缺乏内部逻辑性,虽然涉及的方面非常广,但没有整体规划。

——摘编自《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

(2)请概括材料-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进行论证。

(3)请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及所学进行论证。

【答案】(1)1929 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巨大的打击。

(2)观点: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理由: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罗斯福新政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罗

人教部编版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解析】 (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睛:关于北宋的知识,需要掌握北宋建立的过程;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答案)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无论是远洋航行,还是抗击外来侵略,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人所称颂。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远航篇)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它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拒敌篇) (1)如果让你追寻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航迹,你能说出当年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是什么?郑和船队与外国交流的中国丝织品和饮品是什么? (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3)此人所说的“海波”指什么?为平息“海波”,在何处取得九战九捷?结合所学用一句恰当的话评价此人。 【答案】(1)经济繁荣,国力雄厚。丝绸茶叶 (2)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3)倭寇。台州。戚继光不计个人功名得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解析】 【分析】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当年郑和下西洋最主要的客观因素是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第二小问,1405—1433年,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的瓷器、上等茶叶等各类物品,以及大量的金银货币,因此郑和船队与外国交流的中国丝织品和饮品是丝绸、茶叶。 (2)依据所学可知,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含解析)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林肯在1858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说:“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 ①文中的“房子”指什么?“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什么经济? ②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么?内战爆发后,颁布哪部文件解决此矛盾? ③南北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答案】①美国;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②奴隶制的废存问题;《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依据材料“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会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希望它停止分裂。”的信息可知,文中的“房子”指的是美国,当时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日益尖锐,即南方的使用黑奴劳动的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林肯当选总统后,南方种植园主集团发动了叛乱,企图分裂国家。因此“半奴隶”和“半自由”分别是指南方种植园经济;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②当时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内战爆发后,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洲的黑人奴隶制,调动了广大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支持北方平叛,扭转了南北战争的形势,解决了矛盾。 ③南北战争是继独立战争之后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战争的结果是平定了南方叛乱,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宣布“废藩置县”,全国分为3府72县,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强中央集权……兴办工商业,引进西方技术……文化教育上采用欧美学制,设立新式学校 ——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材料二 1887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摘编自《大国崛起·日本》(1)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使日本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材料及所学,说说这次改革的内容里哪些体现了欧洲的“先进文明成果”?(从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三方面各举一例) (3)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首先转化成哪次“讨伐”行动?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 1. (1)两幅图共同反映哪一历史事件? (2)对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什么? (3)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看法。 【答案】(1)三大改造。 (2)公私合营。 (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共同反映的事件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下,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笫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 (1)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示例】观点一:科学技术(研究)与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迅速(快速)发展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史实1)美国福特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史实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研究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逻辑论证)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有机结合,科技变成强大的生产力,大大促进生产的发展,推动社会前进(进步)。 观点二: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蒸汽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史实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史实2)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的发明创造,提高了生产力,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结论:综上所述,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创新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 观点三:科学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两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可以作为例子论证。【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并带动了轮船,飞机等出现”可以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围绕观点组织材料进行论述,最后得出结论。根据材料的“现代炸药,他的发明在军事、工程等方面得到广泛运用;汽油内燃

【专题复习】最新部编本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专题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解析)

专题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解析】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做了两件大事:建立新中国、开创社会主义道路。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C.开国大典和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一五”计划开始实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 【来源】2018年甘肃省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代表有() ①黄继光②邱少云③王进喜④焦裕禄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和邱少云。王进喜和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做出贡献的人物。所以①②符合题意,故选A。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提高了人民地位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加速了民族独立 D.建成了社会主义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题干的“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中国即将赢得民族独立,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加速了民族独立。 5.“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村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和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题 【答案】A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最新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 析)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至五七,一五计划宏图启,一化三改展体翼,重工优先东北地,苏联援 助贡献大,党和政府谋划细,制度优越人积极,超额完成创奇迹。一桥飞架通京广,两铁 三公三十几,三人三鞍三第一,六百项目奠伟基。 材料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该大会上制定了一部宪法,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是哪一行业? (2)请列举出两例“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伟大成就。 (3)材料二中的“宪法”指的是什么宪法?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部宪法的历史意义。 【答案】(1)重工业。 (2)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建成通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实行,到1957年提前超额完成。从材料一中所取得的成就可知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农业和轻工业。(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到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了“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宪法”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请回答: (1)以上条文出自何处?是哪一年什么会议制定的? (2)这部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3)该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什么?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材料题(附解析)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仔细观察下图后回答问题。 (1)此图人物是谁? (2)你怎样评价他的事迹? 【答案】(1)郑成功。 (2)评价: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解析】 【详解】 (1)依据图片关键信息:“旗帜上的郑字”并结合所学可知,此图人物是郑成功。 (2)依据所学可知,1661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出发,跨海作战,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荷兰殖民者投降,至此,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给荷兰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了保护作用。郑成功对台湾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台湾社会的发展。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3世纪火药是由商人经印度传入阿拉伯国家。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公元1260年元世祖的军队在与叙利亚作战中被击溃,阿拉伯人墩获了火箭、毒火罐,火炮、震天雷等火药武器,以而掌握火药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欧洲人逐步掌握了制造火药和火药兵器的技术。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不仅对作战方法本身,而且对统治和奴役的政治关系起了变革的作用”,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广泛使用,是世界兵器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三《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1)指出火药武器广泛用于军事的时期。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宋元。 (2)观点:宋元时期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论述: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明,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指南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材料分析题-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集中测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材料分析题集中测试卷 1.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个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我国实行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为什么要建立这座纪念碑? (2)材料二中的“三年”起止何时?“三十年”又起止何时?这一时期革命的性质是什么? (3)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怎样纪念革命先烈,怎样继承革命事业?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反映了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中国政府采取的什么战略决策?是在什么时间在谁的带领下去完成该战略决策的? (2)图二反映的是朝鲜战场上涌现出的哪位英雄?再列举一位在朝鲜战场上舍生忘死的英雄。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图三中,A处发生的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哪一次著名的战役?

(4)我们最终取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这个结果有什么意义? 4.分析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出兵朝鲜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同时美国直接干涉新中国内政的事件是什么? (2)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是什么?率军入朝的司令员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得他的事迹吗? (3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试举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崇高品质?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我们要居安思危。结合抗美援朝以及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谈一谈怎样才能取得抗击外族入侵的胜利?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word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1.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 创建新中国 B. 实现祖国统一 C. 进行土地改革 D. 恢复国民经济 2.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会议的内容() A. 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B. 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 C.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将北平改名为北京 3.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 A. 开国大典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三大改造 4.下面邮票纪念的事件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B. 封建土地制度的摧毁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夜,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驻扎在那里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各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这直接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A. 提高了人民地位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加速了民族独立 D. 建成了社会主义 6.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7.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A. 土地改革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含解析)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 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 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 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 (2)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除这项“计划”外,材料二还提到了哪一社会变革? (3)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这期间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 面的成就各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答案】(1)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 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 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可知:这表明,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化 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 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可知:这个计划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有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改造,即三大改造。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 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说:“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 材料二兰考县委掌握了“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的基本情况,采用了“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的方针。造林防沙,上翻淤泥固沙、压沙……以挖河排水为主,排、灌相结合的多方面措施,并与黄河上下游地区充分协商,坚持共赢的原则,防止水害上移或下移。“三害”调查队坚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的方针,把淤泥上翻覆盖盐碱地,并引进或种植耐碱作物……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被授予什么称号。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兰考县委治理“三害”的办法。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考县委治理“三害”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案】(1)①“他”:焦裕禄②称号:党的好干部 (2)办法:①植树造林,防沙固沙;②排、灌结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③淤泥覆盖盐碱地,引进耐碱作物(照抄材料不得分) (3)原则:①求真务实(实事求是);②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因地制宜;③合作共赢;④分清轻重缓急;④调查实践(答出两点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兰考。”可知,材料一中的“他”是焦裕禄;焦裕禄是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切,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依据材料信息“造林防沙,上翻淤泥固沙、压沙……以挖河排水为主,排、灌相结合的多方面措施,并与黄河上下游地区充分协商,坚持共赢的原则,防止水害上移或下移。“三害”调查队坚持“分清轻重,区别对待”的方针,把淤泥上翻覆盖盐碱地,并引进或种植耐碱作物……”可知,兰考县委治理“三害”的办法有植树造林,防沙固沙、排、灌结合、共同协商解决问题、淤泥覆盖盐碱地,引进耐碱作物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兰考县委治理“三害”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合作共赢、分清轻重缓急。 2.“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情。阅读材料,探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路的? (喜看稻菽千重浪) 材料一: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历史】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 一、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1.(1)A.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城市B.我国在长江建立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的 城市 (2)仔细观图,说说一五计划中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1)AB (2)重点发展重工业 【解析】 【详解】 (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完成,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它是连接长江南北交通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题干中给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1956年底,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生产出第一辆汽车。故上框为A;下框为B。 (2)1953年到1957年编制实施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2.(1)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请将下列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通车的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2)据图指出,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A.青藏公路在右,B新藏公路在左。 (2)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青藏公路连接拉萨和西宁,新藏连接西藏和新疆,川藏公路连接四川和西藏,故A.青藏公路在右,B新藏公路在左。 (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沈阳机床厂建成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3.新中国已经走过了七十个春秋,回首七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穷二白)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呢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神奇逆转)

最新精编中考历史总复习基本考点好题集训八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基本考点集训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命题点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021玉林)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一事件标志着( ) A.祖国大陆实现统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改革开放的推进 2.(2021云南节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朝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历史盛况?这一盛况标志着什么? 3.(2020重庆A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和西藏人民迫切渴望解放的愿望,中国共产党最终确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式并于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按照协议,进藏部队先后进驻西藏各个国防重镇,结束了西藏边境线上长期有边无防的历史。根据中央“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的指示,中共西藏工委和驻藏部队实行生产自给,解决军需民用,大力兴建公路、机场、水利、工厂、农场等,先后组织13批1000多人次到内地参观访问,增进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这些举措大大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西藏内部的团结,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共同发展进步创造了基本前提。 —摘编自《历史抉择奠定发展进步基础》请回答: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