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测产操作规程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 每亩实际穴(窝)数= 666.67平方米 /[平均行距×平均穴(窝)距]
• (2)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在 每个取样点上,连续调查30-50穴 (窝),调查每穴(窝)有效穗数, 统计出各点及全田的平均每穴(窝) 有效穗数。
33.9 37.29
29.73 39.29
30.31 33.80
千粒重 (克)
54.69
60.10
59.25
二类田的产量构成
田块号
1 2 3 4 5
有效穗 穗粒数 (万/亩) (粒)
31.6 29.93
25.29 38.06 26.20 39.60 25.10 37.5
25.70 38.10
千粒重 (克)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5、衣分确定:
根据本品种常年平均衣分,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确定。
(六)马铃薯产量测定方法
每亩产量=每亩穴(窝)数×每穴 (窝)薯块重(克)/1000
每穴(窝)薯块重=每穴(窝)大薯 块数×大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1000+每穴(窝)中薯块数×中薯块 平均单个重(克)+每穴(窝)小薯 块数×小薯块平均单个重(克)
大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50克以上的薯 块;中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30-50克 的薯块;小薯块一般指单个鲜重低于 30克的薯块。
实验作业
48.20 48.30 47.80 48.20 48.00
水稻产量测试方法

水稻产量测试方法水稻产量的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
理论测产的步骤如下:1. 取样:根据自然生态区,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3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
每块田的对角线3点取样。
移栽稻每点随机量选10行,测量行距;随机量取21穴,测穴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并在20穴中连续取3穴稻株调查穗粒数、结实率;抛秧稻、直播稻每点选取1平方米以上面积调查有效穗数,取稻株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2. 计算公式: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
实收测产的步骤如下:1. 收割前检查:对收割机进行提前检测,检查谷仓里是否有残留稻谷等,以保证测产工作公平公正。
2. 测量面积:用皮尺对收割后的田地进行测量,精准计算实际收割面积。
3. 称重:将收割机中的稻谷清理出来,装袋后进行现场称重,测出稻谷总重量。
此环节现场操作十分谨慎,因为现场湿谷子的重量,将决定后面稻谷烘干后的产量。
4. 去杂、测量水分:从称重后的每一袋稻谷中取一小部分作为样品,去除样品中的杂质(秸秆、稻叶等),计算含杂率。
除杂后的样品用于水分测量,原本可使用水分仪直接测量水分,但由于稻谷中的水分超过可测量范围,因此需要对收割好的准备用于水分测量的稻谷样品进行烘烤,将水分烘至可测范围内,之后再进行测量。
5. 计算结果:根据稻谷总重量、稻谷含水量、含杂率、稻谷收割地总面积4个数字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实收测产相较于理论测产更接近真实产量,因为实收测产考虑了所有因素如水分、杂质等对产量的影响。
水稻测产方法

水稻测产方法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
十亩高产攻关田:按照对角线取样法取5个样点;
百亩高产示范方:以2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分成5个单元,每个单元按3点取样,共15点;
万亩高产示范片:以500亩为一个测产单元,共20个单元,每单元随机取3点,共60点。
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平方米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每穴穗数,推算亩有效穗数。
取2~3穴调查穗粒数、结实率。
千粒重按该品种前3年平均值或区试千粒重计算。
(二)产量计算:
理论产量(公斤)=亩有效穗(穗)×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6×85%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选取3亩以上地块进行实收称重。
如果用水稻联合收割机收获,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产含水率和空瘪率: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
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率(%);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鲜稻谷重(公斤)×(1-杂质率)×(1-空瘪率)×(1-含水率)÷(1-14.5%)。
农业农村部超级稻认定的测产方法

超级稻是一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能够有效提高稻米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然而,为了充分发挥超级稻的潜力,有效地进行测产是至关重要的。
农业农村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认定了一种高效的超级稻测产方法,以保障生产者的利益,提高稻米产量。
一、确定测产区域在进行超级稻测产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测产区域。
测产区域的选择应考虑到土壤类型、水稻种植历史、气候条件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选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日照充足、适合水稻生长的地区进行测产会更加准确可靠。
二、确定测产样地确定测产区域后,接下来需要确定具体的测产样地。
在测产样地的选择中,应该考虑到样地大小、位置分布、水稻生长情况等因素。
可以根据超级稻的生长特点,选择代表性的样地进行测产,以反映整个区域的产量水平。
三、测产操作1. 确定测产时间在进行超级稻测产时,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时间。
通常情况下,稻米成熟后,在颗粒充实期,这个时候进行测产效果会更好。
还需要考虑到天气条件,避免在暴雨、大风等恶劣天气下进行测产。
2. 制定测产方案在测产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测产方案。
包括测产人员的分工、测产工具的准备、测产样地的标记等内容。
确保在测产过程中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
3. 采用科学的测产方法农业农村部推荐采用科学的测产方法,比如割样法、网格抽样法等,以确保测产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注意测产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保证测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四、测产数据处理和分析在进行超级稻测产后,需要对测产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产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
这些结论将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提高超级稻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总结通过以上测产方法,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超级稻测产方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采用这种测产方法,可以帮助生产者更加准确地评估稻米产量,为超级稻的种植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这种测产方法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水稻如何测产

水稻测产工作应注意事项一.测产流程测产工具准备→(联系试验户)→(选点)→(量面积)→(割稻)→(脱粒)→(称重)→(记录数据)→(公布增产数据)→测产结束二.测产方法1.测产工具:配备测产所需相关工具,如量尺、电子秤(最好精确到“克”为单位)、塑料袋、镰刀、计算器、笔记本、笔、垫布等等。
2.目测方法:已喷施的水稻选择分蘖相对较好,长的相对整齐;未喷施的水稻选择长势相对较差些(灵活运用)。
3.采点方法:“S”型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米”字型采点法,采6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三个点;“X”型采点法(对角交叉采点法),采4个点,喷施与未喷施各取两个点。
4.割稻方法:用尺子量1平方米(按国家标准的24穴稻谷),割三个1平方米取平均值;也可以割三个8穴稻谷(也就等于1个平方米);或者喷施与未喷施稻谷各割一亩对比。
5.脱粒方法:1)摆放好垫布,喷施与未喷施的稻谷分开脱粒2)除去杂草杂质,尽量脱粒干净,以免影响测产结果。
6.过称方法:放平电子秤,确认电子秤归零,电子秤克数最好精确到“克”,用袋子分开装称重喷施与未喷施的湿谷。
7.计算方法:1)以斤为单位,8穴重量×3次×667M2=亩产重量2) 以斤为单位,24穴重量(1 M2)×667M2=亩产重量3)喷施亩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亩增产重量4)增产重量÷未喷施亩产重量=增产率三.注意事项1.测产前,测产工作人员要做好沟通工作,以免在测产工作中出现不协调动作,影响测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在测产前,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观察水稻的生长状况,区分喷施组和对照组的差别。
确保所测水稻是否是同一个品种,相同的生长周期、统一的管理方式等等。
3.测产工作人员在测产过程中要确保如测量水稻面积是否一致,株数是否相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更具有说服力,以免影响测产结果,减少误差。
4.避免选点在田埂田边、避免在出水口选点测产、避免选择倒伏的稻谷。
水稻测产办法 水稻测产方法

水稻测产办法水稻测产方法水稻测产办法一、测产要求 1、团根据兵团农作物测产技术规程(水稻)制定团水稻测产方法。
2、每个承包户(40亩)按对角线5点取样法进行测产。
3、测产产量数据力求准确,与实际收获产量相符,要求单位总产误差在5%以内。
4、测产范围:全团所有水稻地。
二、测产办法 1、核实面积:条田实际面积、失产面积、有苗面积。
2、测定行距:有行距株栽培的,行距测定采用地头数51行(即50个行距)之间总长,除以50即得行距(_1)。
平均行距(m)=51行总宽度÷50 3、测定株距:株距测定采用全田5点测定,每点量31穴长度(除30即为株距,_2)。
平均行距(m)=31行总长度÷30 4、亩穴数:根据行株距算出亩穴数(_)。
亩穴数=667 ÷(平均行距×平均株距) 5、测亩穗数:每穴穗数测产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即在田块四角和中央各随机取一个点,每个样点离田边5米以上。
每点数代表性50穴的穗数,计算平均每穴穗数。
每亩穗数即每亩穴数与每穴穗数的乘积。
(注:水稻抛栽秧、直播可用制作规范、面积为1平方米的正方形铅丝框在样点上圈围,调查每亩有效穗数。
)亩穗数=亩穴数×穴穗数 6、测点穗粒数:在测产每穴穗数的5点内,各取生长正常且代表性强的4穴植株,按穗型大小排队,逢双取样,并分别数出每穗总粒数,计算平均每穗总粒数。
7、结实率:腊熟及腊熟期前测产的,结实率按常年计算,黄熟期测产的,在每穗总粒数计算基础上,测定每穗结实粒数,以结实粒数除以总粒数得结实率。
8、千粒重:按该品种常年千粒重计算。
田丰208以26克计算。
9、产量计算:①测点水稻产量(理论产量)=亩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10-6 ②测产亩产量=测点水稻产量×有苗面积(即得出预产总产)÷条田实际面积×85%(测产系数)八团农业科20__年9月5日。
作物田间测产估产方法

3、调查单株铃数:
➢ 试验田选10-20株,大田取10平方米 (调查总株数)。分别调查样点的吐 絮铃数、成铃数、花及幼铃数。4部 分相加即为该点的总铃数,然后计算 出单株铃数。
棉花皮棉产量= 每公顷株数×单 株铃数×单铃重(克)×衣分 /1000
根据以上产量计算公式,估产时应注 意以下几个环节:
1、田间选点:依试验区大小选3-5个 有代表性的点。
2、调查每公顷株数:在每个点测定 11行间的距离除以10可得平均行距, 测定51株间的距离除以50可得平均株 距。
✓ 每公顷株数=10000平方米/行距(米) ×株距(米)
4、单铃重的确定:可有3种方法。
➢ (1)根据常年全株平均单铃重考虑 当时的长势和气候估计铃重;
➢ (2)依据常年铃重的8折计算。
➢ (3)在大田10月初测产时每块地随 机收摘100个正常吐絮铃,烘(晒) 干称得铃重,乘折算系数求出全株单 铃重。
✓ 10月初吐絮率(包括正常吐絮和烂铃, 不包括初裂青铃)超过60%,折算系 数用0.8;
• (4)理论产量的计算:根据穗数、 粒数的调查结果,再按品种及谷粒的 充实度估计千粒重或参考该品种常年 千粒重数值,也可将各点实粒晒干或 烘干称其千粒重。
•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数× 千粒重(克)/1000000
(二)小麦成熟期产量的测定
每亩产量=每亩穗数×每穗实粒 数×千粒重(克)/1000000
✓ 吐絮率40%-60%,折算系数用0.75;
✓ 吐絮率低于40%,折算系数用0.7;
✓ 若烂铃率超过10%,则铃重折算系数应 减0.05,每递增10%,折算系数递减0.05。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

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以水稻测产计算方法为标题,我们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
该方法基于对水稻田间实际情况的观察和测量,可以准确地估算水稻的产量,对于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水稻田地来进行测算。
田地的选择应考虑到水稻的品种、生长情况、土壤肥力等因素,以确保测算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我们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来估算水稻的产量。
具体步骤如下:1. 样方选择:在选定的水稻田地中,随机选择若干个样方。
样方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为1米×1米或2米×2米。
2. 样本调查:在每个样方中,我们需要记录下以下信息:- 水稻株数:在样方内将水稻株数进行计数,可以通过数行数和数列数的方法来快速估算。
- 穗长: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测量其穗长,并计算平均值。
- 穗粒数:选择几株代表性的水稻植株,将其穗上的稻粒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值。
3. 数据处理:根据样方的数量和测量结果,可以得出以下数据:- 株密度: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株数和样方的面积,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株数。
- 单株穗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数。
- 单穗粒数: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数。
- 单穗产量:根据每个样方内水稻的穗粒数和样方内的水稻株数,计算出每株水稻的平均穗粒产量。
我们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整个水稻田地的产量估算结果。
将每个样方的单穗产量相加,并根据田地的面积来计算出每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仅是一种常用的水稻产量测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因地区和水稻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起来,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我们可以准确地测算水稻的产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能够为农田管理和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理论测产操作规程
水稻理论测产是指在水稻成熟以后快要收割前,按一定规则,选取一定面积的区块计量有效穗数,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稻穗进行取样并计量实粒数和结实率,测得干谷粒的千粒重,进而计算出每亩产量。
因收割损耗等原因,水稻的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不一定完全重合,一般地,实际产量为理论产量的80%—100%。
根据栽培方式及田块形状大小等不同因素,理论测产取样的方式也不同,取样时应遵循代表性和适量性原则。
一、需准备的器材和资料
1、相关表格
主要包括水稻理论测产数据记载表和水稻理论测产数据统计表。
表格的电子文档为EXCEL表格,其中记载表能根据录入的原始数据自动计算出各关键指标数据,包括最后得出理论产量,分为抛秧和插秧两种模式。
2、测圈(测规)
测圈一般为金属材质正圆形圈,面积1㎡或1.111㎡(即半径为0.564m或0.595m,周长为3544.9mm或3736.7mm);测规为可拆卸金属材质量规,半径为0.564m或0.595m(即测量一圈所得面积为1㎡或1.111㎡)。
测圈一般用于理论测产,测规一般用于实际测产。
3、卷尺
用于测量蔸距、行距和株高、穗长。
4、塑料包装袋
用于盛装取样的稻穗。
5、记号笔
用于在塑料包装袋上作取样标识,该标识应与理论测产数据记载表上的标识一致。
6、中性笔
用于数据记载、书写、演算等。
7、计算器
用于数据计算和统计。
8、空白纸
9、拖鞋、套鞋
二、人员组织
室外工作一般3—5个人为一组,1—2人负责下田取样,1人负责株高、穗长测量,1人负责数据记录,1人负责拍照、搬运等工作。
室内工作人员不限,一般1人负责数据记录和计算,多人负责测量和计数。
三、测产步骤
1、取样
根据田块形状和大小,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块,进行5点或3点取样。
用测圈垂直向下套取禾苗,当场计数测圈内的总穗数;如果田块为严格按一定距离栽插的插秧田,则可不用测圈或测规,测量蔸距、行距和10蔸穗数即可。
每个取样点拔取1—3蔸作为样品。
2、测量
可在田边测量株高、穗长等指标。
株高为稻株的地上部分高度,即株底到穗顶的长度,不包括根部高度;穗长为稻穗最下部第一个枝梗分叉处到穗顶的长度。
实粒数不少于5粒的稻穗为有效穗,其相应株为有效株,只测量有效株的株高和穗长。
3、装袋
测量过株高和穗长以后,将稻穗用手掐断装入塑料包装袋中,一丘田块一个袋(同一丘田块多次取样的稻穗装入同一个袋中),并在袋上用记号笔作好标识,该标识应与数据记载表上的标识一致。
每袋注意系好袋口,多袋又可混装入一个袋中以方便携带。
4、计数
计量所有有效穗的总粒数、实粒数、空粒数,计量过的稻穗继续装入原包装袋中以便测量千粒重。
由电子文档表格自动计算或人工计算出亩有效穗数、平均实粒数、结实率等指标。
相关公式如下:亩有效穗数=取样穗数之和/取样面积之和*666.6667
亩有效穗数=6666667/(平均蔸距*平均行距)*蔸平穗数
平均实粒数=样品实粒数之和/样品穗数之和
结实率=样品实粒数之和/样品总粒数之和*100%
单位:取样面积㎡,蔸距cm,行距cm。
5、测量千粒重
将稻穗脱粒,用水浮去空秕谷,然后选取全部或部分(一般不少于1000粒)晒干或烘干,用天平称取重量,计算得出千粒重。
其公式
为:
千粒重=样品重量/样品粒数*1000
单位:千粒重g,样品重量g。
6、计算理论产量
公式为:
理论产量(kg/mu)=亩有效穗数*平均实粒数*千粒重*1000000。
7、实际测产
用测规画出一个圈,收割圈中水稻,晒干或烘干稻谷再进行称重,然后计算出实际产量。
其公式为:
实际产量(kg/mu)=取样稻谷重量/取样面积*666.6667
单位:取样稻谷重量kg,取样面积㎡。
为增加测产准确度,也可用皮尺量取较大面积田块收割进行测产,公式同上;或者整田收割称重得出实际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