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的复习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难点:运用牛顿三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尤其是非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力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2.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共同探讨力的奥秘,提高合作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习题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巩固学生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
2.学生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分类及其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能准确判断物体所受合力及分力。
2.使学生掌握牛顿三定律,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运用定律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计算方法。
7.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8.定期进行课堂小结和课后复习,巩固知识点,加强学生对力学的整体把握。
9.结合生活实际,强调力的合理运用和节能减排,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0.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力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3.解答反馈: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引导学生改正。
人教版物理《第七章-力》 复习课件

图7—4
3.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 N的力拉它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 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 各施一个3 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7-5所示。此时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B )
图 7—5
A.0
B.3 N
C.6 N
D.无法判断
【解析】 用弹簧测力计时,弹簧测力计应保持静止。把 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墙面上,用3 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 另一端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力是3 N,把墙面换为另一个 力拉弹簧测力计与墙面对弹簧测力计的力也是一样的,使弹 簧测力计保持静止,所以读数也是3 N。
期末复习系列课件
┃思维感悟成体系┃
力的相互性 弹 力 力 力的 分类 重 力 三要素 定 义 应 用 弹簧测 力计
三要素
力的作用 效果 力的描述— 示意图
公式和定义
┃回眸教材析知识┃
1.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比如,我们推墙壁或小车,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我们都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受到了物体给我们的反作用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 大小 不同、推门 的 方向 以及推门的 作用点 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果。拍 皮 球 时,力 可 以 使 皮 球 由 静 止 变 为 运 动,改 变 物 体 运动状态 ,也可以改变皮球的 形状 。 的 3.弹力:手按订书器的压力、提物体的拉力、推墙时手受 到的推力等都属于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 的力,弹力的大小与 弹性形变 的大小有关。
4.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 弹性限度 范围 内,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 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 变的范围,它就要损坏。 5.质量和重力
第七章力单元备课

第七章《力》单元备课一. 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定义及力的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弹力,理解拉了越大弹簧伸得越长,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力》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1)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效果。
(3)三要素以及力的单位。
(4)力的示意图。
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可能在一开始就完整的建立起来,要有一个逐步加深和拓展的过程。
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动的情景图片,使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领悟到力的存在,并引起学生对其共性的思考,通过分析、归纳、抽象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从而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进而通过各种熟悉的体育项目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逐渐地认识力。
但是学生真正建立其物理学中关于力的概念教学绝不是轻而易举之事,要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力的概念绝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任务,还需要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完善。
在过程和方法方面,通过对力的逐渐认识,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主要包括以下类容:(1)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及其正确使用。
教材由弹性和塑性的概念入手,既有利于承接第一节类容又为下面形成弹力概念做好铺垫,进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得出了弹力的概念,进一步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具体而熟悉的几个弹力:拉力压力支持力推力。
接着由弹性形变引出弹簧测力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
第三节主要类容(1)重力及产生的原因。
(2)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3)重力的作用点。
(4)重力的方向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学生对重力感知提出重力。
然后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找出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式。
教材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之后利用重力方向解决实际应用。
教材直接提出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并简单讲述重心确定方法。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重点

八年级下册物理复习重点【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1、弹力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2:弹簧测力计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
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
课题: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2)

课题: 第七章 《力》复习(二)主备人:葛 成初2015级_____班第_______学习小组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能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并能应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2、理解力的效果和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的三要素。
【学习重点】力的概念的应用。
【学习难点】1、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现象 2、重力与质量的区别与联系【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物体的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产生的,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__。
2.水往低处流,是因为水都受到___________ 的作用.这种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 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 ,物体所受到的这种力的大小与它的___________ 成正比.3.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___________,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是30kg 的物体所受重力是_________ N 。
一只熊猫的体重是490N ,它的质量是___________。
4、 熟透了的杏子离开树枝后,总是落向地面,这是由于杏子受 力作用的原因。
泥瓦工人通常用线拴着一小石子,来检验砌的墙是否竖直,这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是 原理制成的。
一只鸡蛋所受的重力的大小约为( )A 、0.49NB 、4.9NC 、0.49kgD 、4.9kg二、合作探究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C 、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 、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2、有一把弹簧测力计,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 的位置 上,此时用手拉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 ,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 .4.2NB .4NC .3.8ND .无法判断3、图中,物体A 的质量都是5kg ,画出图中A 物体受到的重力。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 力 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2物体.(3(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 3.力的作用效果:(1 (2注意: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2)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二、弹簧测力计5.弹力(1.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产生条件:(36.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认分度、看量程、先调零;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若未调零就使用,则要用读出来的示数减去未调零时指针所对应的示数.③弹簧测力计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三、重力7..(注:地球表面及附近注意:对重力的理解①的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①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也受到重力的作用.8..9.其中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10.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对重心的理解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①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12.常见的物体的重力:①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②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③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四、运动和力1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2(3)假如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远地运动下去.14.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2状态.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①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3.注意: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①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②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③锤头松了,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其套牢;④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⑤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⑥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⑦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⑧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惯性的利用: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要助跑.惯性的防范:安全带、公交车上的扶手.五、二力平衡16衡状态.17.二力平衡的条件(1(2(3(418.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a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六、摩擦力 20.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2)大小:总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2(3.(4.(5)增大有益的摩擦:a..b.粉、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c.变滚动为滑动。
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复习课件

1、下列物体中受到的重力约为40牛的是 ( A.一只羊 B.中学生背的书包 C.一瓶饮料 D.一只鸡蛋
)
2、做出下图中球体所受的重力和拉力;已知质 量为5Kg;拉力为56N; m=5Kg
G=mg=5Kg×9.8N/Kg =49N G=49N
3、如图所示,一个重力为20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 上,请用力的图示法法画出物体所受的重力。 4、做出飞机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5、一根绳子可以承受的拉力是1470N,现在有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200Kg,问绳子可否拉起这个 物体。
6、再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 做了如下记录,问:( (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 ; (2)有表格可知重力G和质量m的比值是 ; (3)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 ;
2010吉林
6、弹簧秤的使用: 看清 分度值 和 量程 ; 拉力方向要和弹簧 轴线 方向相同; 读数时视线要和刻度 垂直 ; 使用时要使挂钩和外壳不要 摩擦 ;
1.一弹簧测力计水平放置,两人分别用2N的力拉挂 钩的吊环,则测力计的读数为 N. 2.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时,测一个物体重力时,手持 挂钩,将物体挂在拉环上,测力计的读数为5N,则 物体的重力为( ) A.大于5N C. 小于5N B. 等于5N D.以上都有可能. N;
2013吉林
2、图1所示的几种现象,能体现出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16、如图11所示,放在水平桌面的杯子,质量0.2kg,容积是 5×10-4m3,杯子与桌面接触的面积是5×10-3m2,现将杯子装满水。 求:(1)杯子中水的质量;(2)杯子对桌面的压强。(g取 10N/kg)
(2)F=G=(m1+m2)g=(0.5kg+0.2kg) ×10N/kg=7N………………………(1分)
201407(新人教版)_2014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第七章_力)

知识点2 课标要求
弹力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弹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弹性形变 而产生的力。 1.弹力: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 2.测量: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 越长 。 就_____ (2)正确使用。
最大测量值 。图 ①了解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_____
值大小:
地点 赤道 广州 上海 北京 莫斯科 北极
g值大小
地理纬度
9.780
0°
9.788
23°06′N
9.794
31°12′N
9.803
39°56′N
9.816
55°45′N
9.832
90°N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发现:
①g值最大的位置在
②影响g值大小的原因是
。
。
【解析】本题考查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1)在实验中需测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其测量工具分别是天平 和弹簧测力计。 (2)由表中数据可知,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其重力也增大相
带箭头 的线段表示力。 3.力的示意图:用一条_______ 受力 物体上,沿___ 力 的方向画一条线段; (1)在_____ 方向 (2)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 作用点 。 (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 相互 的。如拉弓时,手给弓 4.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 力 使手也感到疼。 一个力,弓对手产生___,
提示:当一个物理量和另一个物理量的比值不变,或一个物理
量增大几倍,另一个物理量也增大几倍,或两个物理量的关系图 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时,都可以判定这两个物理量是正比关 系。
【易错警示】g=9.8 N/kg表示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 约是9.8 N,不能写成1 kg=9.8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例2】 如图,弹簧测力计的 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 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 ___________(选填“能”或 “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 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 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 ___________(选填“大”或 “小”).
0
1
2
3
4
5
6.5 8.5 11
图 7 —2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 增加 0.5 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弹簧在竖直悬挂自然下垂 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已有一定的伸长 。
[解析] 图中的图象是一条直线,这说明弹簧的伸长和受到的 拉力是成正比的,力是1 N时,弹簧的伸长量是1 cm,2 N时,对 应的伸长量是1.5 cm,3 N时对应的伸长量是2 cm,同样在选择几 组数据可以得出规律,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 N,弹簧的伸长 增加0.5 cm;图线之所以不过原点,是因为弹簧自身有重力,当 竖直悬挂时,弹簧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也会伸长一些,所以, 图象如图所示。
易错点二:
8
易错点三:质量和重力的区别:
物理量
概念 方向
质量
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
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 ,同 一物体在任何地方,质 量不变。 千克 (kg)
区 位置
对大 小的 别 影响 单位 符号 测量 工具
同一物体在地球不同地 方或不同高度,重力大小 略为不同
【例3】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为5:2,则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 比为 .若甲物体的质量是 20 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 是 。 由公式 G1=m1g ;G2=m2g 可得 。
三、精讲点拨 拓展创新
【例4】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 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 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 用记录的外力 F与弹簧的伸长量 x作出的 F - x图线如图 7- 2所示。
第七章 力 复习
二、本章易错点盘点:
易错点一:
1.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 的影响。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 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以及各自作用效果关系。 3.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例题:
1.下图所指的四个力中,使受力物体运动状态 发生改变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人对跳板的压力 C.手对弓的拉力 D.磁铁对小铁球的吸引力
牛顿(N)
m 天平
G 弹簧测力计
联系
G=mg
三、本章精讲点拨 拓展创新
【例1】. 如图,使用一薄钢条的下段固定,现分别用 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B、C、D各图中所示的 形变,如果F1>F2=F3=F4,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B 和 D ;能说明力的作 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 A 和 B ;能说明力的 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B 和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