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7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第七章《力》基础知识点

第七章《力》基础知识点

2014春季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基础知识点第1节《力》知识点1、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其中一个物体叫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受力物体。

2、力一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o3、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b、物体间发生相互作用。

4、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5、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a、直接作用(相互接触)b、间接作用(不接触)知识点2、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变速直线运动)b、速度的大小不变, 方向改变c、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改变2、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知识点3、力的三要素1、力的三要素: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2、力的三要素决定力的作用效果。

知识点4、力的示意图1、为了形象的描述力的三要素,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就是力的示意图。

2、步骤:a、明确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b 、从力的作用点向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

c 、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必须画在线段末端)。

d 、在箭头旁边标明表示力的字母(弹力F、重力G摩擦力f),有时候还要标出力的大小e 、同一副图中出现多个力时,线段越长,表示力越大。

知识点5、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物体间的力同时产生,无先后之分第2节《弹力》知识点1、形变1、弹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形变: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弹性形变)。

4、塑性形变: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知识点2、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分类:a、宏观:弹簧、橡皮筋一类物体形变产生的力b、微观:推力、拉力、压力、支持力3、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b、发生弹性形变4、作用效果:阻碍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是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动力(反抗形变)。

【单元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课后培优)

【单元练】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知识点总结(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中上升的气球不受重力作用B.重力不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C.因为g=9.8N/kg,所以1kg就等于9.8ND.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D解析:DA.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空中上升的气球也受重力作用,故A错误;B.地球上赤道与两极g不同,重力随物体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C.因为g=9.8N/kg,所以1kg物体重为9.8N,质量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会相等,故C错误;D.地球上任何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故D正确。

故选D。

2.对下列物理量的认识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某教学楼每层楼高约为3200cmB.扛起一袋50kg化肥所用的力约为5NC.熟悉的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450g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C解析:CA.每层楼的高度大约为3.2m3200cm=320dm=32m32m远大于3.2m,故A不符合题意;B.扛起一袋50kg化肥所用的力===⨯50kg10N/kg=500NF G mg5N远小于500N,故B不符合题意;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和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差不多,约450g,故C符合题意;D.常温下声音在水里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能够正确反映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A.B.C.D. B解析:B【分析】识别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由G=mg可知,g为定值,重力与质量成正比例关系,故选B。

4.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小球所受的重力方向仍是竖直向下的B.一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受重力,下落过程中也受重力作用C.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D.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D解析:DA.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小球所受的重力方向仍是竖直向下的,故A正确;B.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故B正确;C.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因此物体在失去支持时,物体最终是要落回地面的,故C正确;D.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两个因素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比如均匀圆环的重心在环心,故D错误.5.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只能改变物体的形状C.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D.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D解析:DA.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A错误;B.力不但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故B错误;C.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铁吸引铁钉,故C错误;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必定受到这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故D正确。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知识点归纳

第七章知识点概括第1节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符号 F2、单位: 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概有1N3、条件:起码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互相作用③接触和不接触的物体之间都可能有力的作用4、作用成效: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运动状态不变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5、三因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受力物体上),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6、特色: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同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力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

互相作使劲特色:同时产生,同时消逝。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向来线上,作用在两个不一样的物体上。

第2节弹力1、弹性和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还本来的形状的特征叫做弹性。

(弹性有必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可以完整还原。

)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可以自动恢复本来形状的特征叫做塑性。

2、弹力:(施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产生的条件:两物体互相接触(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4、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相关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点: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5、常有的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

6、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7、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答: (1) “三看清”:看清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以及指针能否瞄准零刻线,若不是,应调零。

(2)被测力的大小不可以高出量程。

(3)使用前,用手轻轻地往返拉动几次,防止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的摩擦而影响丈量的正确性。

(4)使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一致。

(5)读数时,应保持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视野一定与刻度面垂直。

第3 节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定义: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

符号 G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邻近的全部物体3、重量:重力的大小。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知识点总结力与运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包括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衡与不平衡力、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内容。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状态改变或产生运动的物理量,它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力的单位是牛顿(N),1N等于1kg·m/s²。

二、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三种:使物体产生运动、使物体停止运动、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速率。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合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来求解。

力的分解是指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

常用的方法有力的正交分解和力的正交分量法。

四、平衡与不平衡力当物体所受的多个力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称为平衡。

如果物体所受的力合力不为零,物体将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此时称为不平衡。

五、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力的作用都必然同时伴有一个等大反向的力的作用,且力的作用对象不同。

六、摩擦力摩擦力是由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施加于物体上的力的大小相等,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力的大小相等。

七、弹力弹力是指弹性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八、其他知识点1.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2.压力:是单位面积上作用的力的大小。

3.功:是力沿着运动方向所做的力的大小与移动距离的乘积。

4.功率:是功对时间的速率,即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5.能量: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发生变化时具有的做功能力。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文字版完整版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框架文字版完整版

知识框架力学第7章力第一节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力用符号F表示力,单位是牛,符号N。

2.力的作用效果一,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和方向不变,叫运动状态不变。

3.力的3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2节弹力1,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挤压。

3,弹簧测力计会读数。

第3节重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G表示。

2,重力的大小:G=mg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

静止的物体之所以会动起来,是受到了动力。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理,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4,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只能说具有,不能说“受到或者惯性力”)第2节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口诀:静止或匀速→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叫二力平衡。

口诀:等大反向,同物共线。

3,二力平衡的应用:十字架第3节摩擦力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作用点:整个接触面上,等效到一个点上,该点可以取在接触面上,也可以取在重心上。

3,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摩擦力的大小(探究题,控制变量法)。

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②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接触面所受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口诀:静止时摩擦力=推力(f=F)匀速滑动时,f=F,加速减速f不变第9单元压强第一节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1、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气态、液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

3、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4、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5、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 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6、温度计的使用:⑴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不再变化时再读数,⑵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⑶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⑷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7、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8、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9、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即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10、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11、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12、影响蒸发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

13、物理降温:在需要降温的物体表面,涂一些易挥发且无害的液体,通过液体蒸发吸热来达到降温的效果。

14、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能继续从外界吸热。

16、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

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液面气压,提高液体沸点的原理制成的。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7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7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

备课大师网------语、数、外、理、化: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备课大师网------语、数、外、理、化:在线备课,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一节 力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第一节 力

注意:简图难画常用一个方框 来代表, 点为力的作用点,箭为箭头,数据=数值+单位, 尖边为箭头尖的旁边
例3:请画出帆船受到风力的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 三画线段四画箭, 符号数据标尖边。 F
例4:一只吊灯挂在天花板,请在图中画出吊
灯受重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 三画线段四画箭, 符号数据标尖边。
第一节

“神州6号”载人飞船和火 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升上太 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
• 分析(一)力的概念
左手 人 起重机 拍 推 吊 右手 车 货物 手 汽车 拍 拉 桌子 拖车 球
运动员 踢
运动员
磁铁 物体

杠铃
运动员 扣
地球 物体
球Leabharlann 吸引 大头针 作用 物体吸引 篮球 作用 物 体
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 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力的单位 是牛顿,简称“牛”,符号“ N ”。
1牛顿的力多大?
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就是1 N。
易错点:作用点定在 受力物体上
例2:请画出地面受到重物的压力的力的示意图。
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F
一画简图二定点, 三画线段四画箭, 符号数据标尖边。
F=2N
力的示意图
力的表示方法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
力的示意图
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 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例1:用50 N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箱子
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 F 通常用F 表示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初中物理《第七章运动和力》基础知识总结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对
手的压力约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改变。

(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
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
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
越大。

(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

也可以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
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
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
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
是一个定值,一般取9.8N/kg,用g表示,即g=9.8N/kg,它的含义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
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

(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
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

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

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

(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

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
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

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

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
(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
(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

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