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
学中国历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中国历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写心得体会需要细致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才能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变化,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学中国历史心得体会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中国历史心得体会篇1提起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每个人都会想起新疆这个美丽的地方。
大漠中驼对行走着,绿洲草原天马行空,翠湖雪峰云杉绿浓,曼舞轻歌回旋古乐,清甜瓜果美食佳肴,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景色与民俗,历史与文化,在这里并存。
这一切构成了一副自然的风景画。
沙漠胡杨品貌多,胡杨树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它在荒芜的沙漠中顽强不屈地生长,让人们看到它坚强的那一面;走进西北第一连,我感受到了屯垦戌边的光荣传统,在西北第一连感受兵团人为我们创造的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牛羊的美好场景。
体验与哈萨克斯坦一河之隔的边境风情,看到了中国西北之北纪念碑,这让我深深感到了祖国的地域之广;来到天池,冰雪融成湖,清澈碧透,晶莹如玉,湖州云杉如海、层峦叠翠、绿草如茵。
远处博格达雪峰白雪皑皑,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此行当中,让我最为欢喜的就是美丽而又神秘的喀纳斯湖和神奇的五彩滩。
在喀纳斯湖我带着好奇的心情坐上了游船,想要去解开湖怪之谜,看看湖怪真正的样子。
游船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着,我仔细地听着导游的讲解,才知道真正的湖怪原来就是一种称为大型哲罗鲑的冷水鱼。
它长约12-15米,头重1.5米,重达2-3吨。
下了游船登上了阿尔泰山,我没想到风景竟会如此的美丽,流水蜿蜒在翠绿的山涧,森林呵护着翠绿般湿润的湖泊,舒缓的山坡上挺拔着雄姿英发的落叶松,不时有几只野鸭子在湖中游动,悄然划开道道波纹,这些美丽的景色,汇成了一副和谐的风景画。
来到五彩滩,我走进了景区,暖柔的光线照射在小道上,眼前的甬道上,堆满了黄色、深红、青灰、墨绿等等颜色的岩石,多种色彩的岩石构成了一片天然而成的五彩滩,甬道两旁这些高低起伏的岩石形态各异,样子奇多,有的像一只顽皮的小猫,有的像一只飞翔的鸟儿,非常美丽。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读后感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读后感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主题,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传承,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在阅读了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首先,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的传统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历史记载,我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的渊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
这些古代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以及艺术创作等方面都受到了深远影响。
其次,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儒家思想主张“仁者爱人”,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在古代中国,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并对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阅读和了解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我深感儒家思想的智慧和博大精深,它引领着中国人民走向理想社会。
此外,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中的诗词和书法艺术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多样的诗词创作,这些诗词以优美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传递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阅读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我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豪情壮志和优雅情调。
同时,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世。
通过观赏和欣赏古代书法作品,我深深体会到了书法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
最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统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源,并能够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发展需求。
同时,古代历史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智慧和教益,以及对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且深刻的主题,阅读相关资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传统发展、儒家思想、诗词和书法艺术,以及对当代社会的重要影响。
历史文化心得体会(精选3篇)

历史文化心得体会(精选3篇)历史文化篇1非常感谢湖北的郭永琴老师及我尊敬的教练,使我有幸于20xx年11月7日在湖北天门参加了传统文化学习,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大型的公益论坛,此次论坛的标题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天的学习,真的感触特别深,收获非常大,让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来重温这份精神大餐吧11月6日下午从汉口坐火车再转汽车于晚上七点多到达“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而我们落座的金穗宾馆正好在陆羽大道边,庭园式宾馆,环境非常好。
一到天门就听当地的朋友说天门乃“三乡宝地”,全国有名的侨乡,状元之乡和棉花之乡,真是好地方啊!难怪是湖北省四个直辖县之一,确实有独特之处。
安顿完毕,早早休息,养精蓄锐,迎接明天开始的精彩学习!第二天早上七点不到就来到宾馆旁边的会议场所天门剧院,已有早到的百姓排好了几米长的队伍,每个人都很规矩,不大声说话,有很多穿唐装的义工开始为我们服务,安排好人群,验票,问好,态度非常温和,脸上总挂着舒心的微笑,不断地说您好,谢谢,并鞠躬。
还真有些不习惯,感觉像身处几千年前的礼仪之邦,不由得内心安宁下来。
每个人都很安静,相互礼让,没有拥挤、插队、吵闹、浮躁、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论坛?什么样的环境?带着疑惑,跟随义工老师的引领有序的进入会场,并依次坐下来,每个座位上都有一个文件袋,里面备有笔、笔记本、《》、《爱与感恩歌曲集》、论坛温馨提示。
不由感叹会务准备得细致到位。
整个会场充盈着舒缓典雅的音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舞台上大幅红底黄字的论坛主题,右边还有一高大的古圣先贤孔子像。
舞台两边有两个大屏幕,右边显示舞台全景,左边显示音乐视频,会场两边和过道都有不少义工老师笑容可掬的引领人群有序就座,没有喧哗,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井然有序。
约莫七点五十分左右会场一楼已坐满,一穿红色唐装的义工老师走上讲台,先深深对观众鞠一躬,然后请我们拿出《弟子规》,和她一起念:“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来,充满整个会场,犹如回到古时的私塾、读完,义工老师感恩大家并再次深深鞠躬,缓缓走下来。
历史文化的感悟与体会

历史文化的感悟与体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文化则是历史的瑰宝。
作为一名现代人,我常常反思自己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和体验,我深刻感悟到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历史文化是我们的根基。
了解历史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祖国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我们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
例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我明白了“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理念,这对我在现代社会中加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次,历史文化是我们的智慧财富。
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和参考。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成功和失败,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例如,在学习古代战争史上,我看到了许多智勇双全的将领们运筹帷幄、攻城略地的智慧,这些经典案例激励着我在现实生活中勇敢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
此外,历史文化是我们的身份认同和自豪感来源。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而正是这些独特之处使我们与他人有所区别。
通过了解和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认同自己的身份,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
例如,我来自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学习和传承家乡的文化使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更加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历史文化是我们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
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拥有自己的历史文化,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我们可以增进友谊、促进交流、加强合作。
这种跨文化的认知能力在我们日益多元化的世界中至关重要,它使我们更加开放包容、丰富多彩。
例如,我曾经参加过一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交流,我深刻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力量,它能够在不同的语言和背景下建立起无形的纽带,让彼此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综上所述,历史文化的感悟与体会丰富了我的人生,让我更加热爱和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正是通过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文化的理解,我明白了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读《历史文化》心得体会10篇

读《历史文化》心得体会10篇我读了《历史文化》这本书之后,深感自己的世界观又得到了一个升华。
这本书讲述了中国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形成,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文化根源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第一篇:读史使人明智通过读史,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演进和变迁,从中得到启示,让自己更加明智。
第二篇:古人与当代人虽然古人已逝,但是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却可以不断被我们挖掘和传承,并可以反哺我们的现代文化。
第三篇:文化多样性的尊重通过了解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我们可以强化自己对文化的尊重,更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文化关系。
第四篇:夏商周文化的演进夏商周是中华文化的基石,认识它们的演进过程对于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第五篇: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最深刻的体现是在语言和文学中,通过了解传统语言和文学,我们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第六篇:易经与中国哲学易经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代表之一,认真研读它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路。
第七篇:文化多元性的冲击和转化文化多元性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如何在这种冲击和转化中保护好中华文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第八篇: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强国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每个人肩负的责任。
只有在文化强国的基础上,国家才能得到强盛。
第九篇:文化自信心的培养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自信心至关重要,我们要通过研究和传承中华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第十篇: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对照历史和现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对比历史和现代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通过作者的思考和观点,得到了启发,对自己的人生规划也有了更加明晰的目标。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文化的发展历程心得

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学习心得-文化的发展历程心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研究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让我对中国的独特之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以下是我对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的心得体会:1. 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从古代的商、周、秦汉,到中世纪的唐宋元明,再到现代的清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五千年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古代文明。
从古代的商、周、秦汉,到中世纪的唐宋元明,再到现代的清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而不断发展的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传统。
2. 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和融合。
从中原文化的影响,到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多元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交融和融合。
从中原文化的影响,到边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 尊崇传统价值观:中国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扬。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重长辈、敬畏祖先、强调家族、重视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尊崇传统价值观:中国文化注重传统价值观念的传承与发扬。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尊重长辈、敬畏祖先、强调家族、重视社会和谐等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
4. 艺术与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文学一直处于繁荣时期。
古代的诗词、曲艺、字画以及传统音乐等都积淀了丰厚的艺术文化底蕴。
现代中国的电影、文学作品、音乐等也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艺术与文学的繁荣: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艺术与文学一直处于繁荣时期。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10篇)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10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10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写什么?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
下面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篇1)上周五下午的班队课上,我们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带我们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民族乐器、刺绣、皮影、书画、剪纸、围棋……从多方面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但我们平时接触并不多,有的是从书中或电视节目中获取,有的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过,所以,对于这次的班队活动,同学们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13位小主持人的演讲都十分精彩,显然是事先做足了准备,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讲的剪纸,她介绍了两种剪纸,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还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纸,脸谱剪纸、剪纸书签……品种丰富,造型各异,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是令人赞不绝口。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需要我们共同传承,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心得与感想(篇2)在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有许多传统文化中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元宵节吃饺子、春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家户户都要过春节。
从进入腊月,市场上到处都有很多很多的年货,为节日增加了喜庆的气氛。
进入年货市场,占了很大部分的是春联,春联有各种各样的,有的上面写着大大的“福”字和“招财进宝”;有的写着“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等等一些欢乐祥和的话语!每家都会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春联买回去,等待大年三十那天贴上去!走过卖春联的,就进入了卖烟花爆竹的地方,那里有“花中花”“坦克车”这些全部是孩子们玩的。
还有一些大人放的,有“孔雀开屏”“大礼花弹”“绚丽多彩” “吉祥富贵”等等。
鞭炮的数量也很多,有1000的有2000的还有10000的,这些全都是引人注目的年货,家家必备。
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6篇

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6篇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1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要掌握好方法,但是这仅仅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用心学习,开动脑筋,积极发言,这样你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历史并不难。
同时,应当注意阅读每个单元的前言,了解每个单元的历史线索,主要问题和重要学习提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其次,必须注意课文的学习导言,虽然短,但内容却是课文学习中最重要的,还必须认真思考课文的问题,思考的问题越多,越会引发我们思考更多问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因为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过程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
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
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
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此外也有一些技巧。
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
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
至于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
首先是分析。
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
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
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
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
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
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
最后,多与老师同学交流对学习历史也很有帮助。
一个人无论怎样细心都会有疏忽的地方,通过与同学交流笔记、与老师探讨习题,休息或者自习的时候可以和同学一起拿着卷子、书、资料什么的互相问答,往往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我的亲身体会。
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2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3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4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5中国历史文化学习心得体会篇6学习历史其实很简单,并不需要死记硬背,绞尽脑汁,“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所能带给我们的
—中国历史文化漫谈学习心得
历史是一门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科学,其分析思维的方法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色。
因此有人说历史是复杂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当然学习起来就相当的索然无味,可是这样我们就有理由不去学习历史了吗?哲人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但学习历史的意义就仅仅为了所谓的不背叛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旧唐书·魏徵传》中提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其实我们取的就是“以史为镜”,让历史指导今人去为人、去处世。
回想一下,历史课上所涉及的内容在大的方面无非是关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等等,当然历史对人们的教育意义也着重体现在这些方面。
政治清明是政权得以稳定存在的关键。
无数历史已经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得民心的前提是政治必须要清明,清明的政治是物阜民丰的保障,是民心所向的基础,更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说到此,让人不禁想起了尧、舜、文帝、景帝、唐太宗、康熙大帝等那些明君,在他们的那个朝代,上至君主,下至文武百官(当然指的是忠臣),无不透射着一种强大的人格魅力,让人敬佩、令人向往。
他们的为人处世给人启示,首先,作为臣子,他们忠于君主,忠于自己的国家,积极的为国家建言献策,国家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不管官职大小、待遇好坏,他们面对君主的威严,不卑躬屈膝,勇于进谏,最为熟知的就是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了,所以魏征死后唐太宗感叹:自己又少了一面镜子。
那些忠臣即使被某些奸臣陷害也秉承“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人生信条,可叹,可敬啊!我想,一个明君下面必须要有这样的忠臣。
当然,之所以称为明君,那些君主自身也有令人佩服的品质与智慧。
就拿康熙来说吧,可谓是有勇有谋,他8岁登基,在位61年,在此期间平三藩,杀鳌拜,收复台湾、开设府县,兴礼教、崇儒学等等,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学习代数、几何、三角学、天文学以及音乐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那只能说明康熙皇帝有超人的预见性和学习能力。
其实往大了说,康熙皇帝不过是这些明君的一个缩影,政权的稳定得益于君臣的共同努力。
有正面例子也必有反面教材,想一想那“火烽戏诸侯”的周幽王难道不是如此吗,他不惜拿诸侯的信任来博得美人一笑,这样的君主不亡,天理都不容;还有秦二世胡亥,听信赵高的谗言,杀兄弑妹,残害忠良,办了多少错事啊!历史就是这样,大浪淘沙,那样的君主与臣子终究会被历史淘汰。
经济活跃是国家实力的保障。
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不发达,人们一直以小农经济式的发展来供养着整个社会,再加上人们以从商为轻的观念的根深蒂固,商业也难以取得喜人的发展。
越是这样,经济的强大就越显重要。
兵法上都讲究“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军队没有后方储备,那他怎么经得起时间的消磨,更不用说取得胜利了。
经济强大,就有能力增强国防,加强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继而为黎民百姓提供生活保障和生活便利。
想一想秦国,
商鞅变法而强秦国,他鼓励农耕,改革税收……这强有力的推动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的灭六国、取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实力的强大是称霸的基础。
这样说好像有点推崇像美国那样的大国霸权,其实不然。
军事实力强大确实有称霸的可能,但不一定就会去称霸,比如说现在的中国,我们强大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正常权益不受侵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手里没有实力是不行的,社会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即弱肉强食,中国的近代史何尝不是这样,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军事实力的落后。
六国之所以不能与秦国抗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事实力的不足,当然还有其他方面。
谈到文化,我想这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大收获之处。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一点就足矣让世人惊叹。
在这门课中,学习的不仅是历史的细节,更有对以往错误认识的正确解读。
举个简单的例子,历史上的“司母戊方鼎”实为“后母戊方鼎”,不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而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什么叫“王子互质”,什么又是“两雷岔道”,吸引人的还有褒姒之姿,更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真是一言难尽!
来看这传统文化,从现挖掘的秦皇陵可见一斑,如此多的瑰丽之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瑰宝生动的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历史研究价值颇高。
而且有的珍宝就连现在的技术也难以制得,这不得不让人对先人肃然起敬。
再来看那些“隐形”的文化,比如前面提到的那种忠于国家、热爱国家、甘于奉献的优秀精神品质,直到现在仍是我们提倡的。
再如,互相帮助,尊老爱幼,孝敬父母,这谁都会说,但做到这些真的很难很难,我认为古人就比我们做的好,在当今道德缺失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就警示人们多学学我们的先祖,要把优秀的传统道德继承下来,而且要发扬光大。
教育是发展、强国之本。
时到今日,谁也不能否认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不学习,可能我们现在仍然处于茹毛饮血的状态,我们的灿烂文化都是先祖一点点摸索、学习、积累而得,也正是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化才得以传承,民族才得以发展。
也正是基于此点,国家才把“科教兴国”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而且前面论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定程度上都依赖于教育所得,是教育让人们摆脱愚昧,走向光明,发展强大。
相信这无需多言。
搞好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乍一看,这个话题可能有些功利,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多多少少的依赖于其他人,我们都是社会的一份子。
从辩证角度来审视过去,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的。
譬如,秦始皇,他还需李斯等大臣的协助来完成统一大业,俗话说得好“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那些小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
当然,学习中国历史文化漫谈的收获不仅仅限于此,这只是几个比较大的方面。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学完课程后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不容忽视。
首先,开阔了我们的眼界,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
次之,培养了我们的爱国情怀,传承了优秀文化,增强了我们的历史责任感。
最后,提高了认识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想从上述几个大的方面这几点可以得以体现,无需细言。
说道此,其实,灿烂的文化还需我们慢慢学习、慢慢体会,学习的意义也就更深远了,我们期待更多的学习机会。